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尋王之盟
市長:文俠隱  副市長: Chocol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國際萬象【尋王之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張爺 ~~ 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祖國」?「祖國」?──新中國六十年的文化成績單
 瀏覽5,498|回應24推薦9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9)

獨孤無劍
精衛填海
筆記阿本
璇璣
大陸配偶台灣媳婦感謝馬政府准我全家團圓
早早安(顏俊家)
樂在其中
NetSpider
Chocola

引用 國慶閱兵 國學大師 (杜念中)

杜念中這則評論寫得不錯。他從季羨林受溫家寶禮遇一事說起:原則上,這表示中共對傳統文化碩儒耆老的一種形式尊重。也呼應了胡六點的第三條「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

不過他話鋒一轉,提到2006年一場「網路票選國學大師」活動。季羨林尚且擠不進這五十名「國學大師」候選人名單中呢,而這候選名單可是當代學者所集體擬出的唷!

再看看當選的那十位,若非早故,或著流亡台灣,就是留在大陸受盡中共的整肅與折騰:

王國維、錢鍾書、胡適魯迅梁啟超、蔡元培、章太炎、陳寅恪郭沫若、馮友蘭

其中唯一能在中共政權裡悠游自得,竟是最卑劣無恥的紅朝學閥郭沫若!

這張悽慘無比的「國學大師」名單,就是新中國六十年要交給我們的文化成績單麼?以這般「國學大師」名單,PRC還有臉自稱誰的祖國呢?

參考→  「慶祝祖國六十年華誕」~~真是笑死人 Chocola

【後記】

當選前十名裡,真正夠資格的候選人只有王國維、陳寅恪、章太炎和梁啟超。純就學術來論,郭沫若、錢鍾書和馮友蘭還算得上半個。魯迅只是一代文學名家罷了,至於胡適、和蔡元培的國學成績則連陪榜資格都沒有。

而在我心目中,榜上的真正文化英雄只有三位:陳寅恪、王國維和梁啟超。國學大師排行榜不那麼重要。

將該文評論陳寅恪的重點用橘色字體標出~~那是為了向陳寅恪致敬。


國慶閱兵 國學大師 (杜念中)

2009年09月30日蘋果日報

為了慶祝60年國慶,中國要舉辦建國以來聲勢最大、武器最先進的閱兵。這些年中國強調「和平」崛起,總希望避免強大的形象威脅鄰國。但大舉閱兵終究令人生畏。雖然老百姓看武器就如元宵看花燈,曲終人散後往往船過水無痕;然而大規模閱兵看在鄰邦眼中,深刻印象外必然伴隨著恐懼,很難磨滅。

中共高層禮遇季羨林

中國對內強調和諧社會,從上到下儼然不乏振興儒家文化之勢。近年來中國領導人也開始學得敬老尊賢,尤其對於宿學之士,往往禮遇有加。兩個多月前病逝的學者季羨林就被總理溫家寶待為上賓。季羨林生前最後幾年,溫家寶每年都要親訪這位被稱為國學大師的學者,噓寒問暖一番。季羨林過世,溫聞訊立刻趕往醫院弔唁,禮數之周到,過去相當罕見。在一般人眼中,中國領導人能如此尊重讀書人,一則改善了領導人的形象,同時也讓讀書人特別受用。
有人說,溫家寶和中共高層禮遇季羨林,是因為絕大多數鴻儒碩彥已經凋零,大師難覓。有人猜測,尊崇大師固然是為了擺起尊學的姿態,但未嘗沒有些許悔過的心情,因為共產黨執政這一甲子,迫害過太多飽學之士了。這話純屬猜測,毋須認真。但共產黨迫害學者的紀錄倒是班班可考。
兩年前,中國舉辦了一場網路票選國學大師的活動,主辦人十分認真,轟動一時,但也引發爭議。活動由學者湯一介、龐朴、馮其庸等人會同20幾位海外顧問先提名50位候選人,然後由網友自50人中選出10位「心目中的國學大師」。結果當選者為王國維、錢鍾書、胡適、魯迅、梁啟超、蔡元培、章太炎、陳寅恪、郭沫若、馮友蘭。溫家寶尊崇的季羨林大師既未獲得提名,自然不可能當選了。
當選的這10位大師,大多若非1949年前即已作古,就是已離開了中國。真正在共產黨統治下生活過的只有錢鍾書、陳寅恪、郭沫若和馮友蘭4位。其中郭沫若是科學院長,也就是代表共產黨統御知識分子的領導人。其餘3位的遭遇現在大家已是耳熟能詳。錢上過五七幹校接受改造,陳拒向紅朝屈服,最後在中山大學遭迫害而死,馮則是與四人幫妥協,僥倖存活。猶記得80年代初期,馮友蘭赴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接受榮譽博士學位致詞時,三句話不離「黨的領導」,「黨的正確」。一代大家幾十年來因為不斷受到驚嚇以致變得如此謹小慎微,其情堪憐。至於其他獲提名但落選的國學大師候選人,情況也是大同小異。

「無自由無優美文學」

這就是國學大師們的遭遇。和這些人比起來,季羨林算是幸運的,不過他在民間讀書人的心目中,無論如何也不能和他敬重的老師陳寅恪相比。陳寅恪的地位在文革後逐漸上升,其人、其事、其學經30年終於成為顯學,靠的並不是總理、國家主席的重視,而是中國內外自發性的發掘與研究。陳生前既不屈從蔣介石,也不服膺毛澤東,只強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兩句話原是陳寅恪所寫王國維紀念碑中之文,後來由書法家黃永玉刻在陳氏廬山之墓上。
陳寅恪在《論再生緣》中說無自由之思想,則無優美之文學。此一般人固以為老生常談,但在當今中國仍然意義深遠。缺乏「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中國無論如何吹捧製造大師,也絕對出不了大學問家。就如中國即使舉辦更多次閱兵,充其量只能證明中國還在追求船堅砲利,結果造成臨邦驚恐不安,離胡錦濤常講的「近悅遠來」的美好境界只會遠,不會近。

作者為《蘋果日報》社長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35787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那就說幾句吧
    回應給: Chocola(jennyc122) 推薦4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文俠隱
筆記阿本
Chocola
幕影

對韓寒不熟悉,但有幾點印象式的評論。

首先韓寒是個具備叛逆性、妥協性、標新立異兼圓滑從眾的「冒牌憤青」(憤青商品化)。一般而言我不太會注意這種無須蓋棺就能論定的泡沫式「文化英雄(?)」,但也不會討厭他。

就像英美的搖滾樂文化一樣,有很多歌手樂團作品涵義介於省思和空洞的吶喊之間,旋律介於超爛到平平之間,卻能被市場過度肯定,滾石雜誌評價好幾顆星。

這些搖滾歌手,坦白說,也大多是「冒牌憤青」或「商品化憤青」。

韓寒或許是這樣的「搖滾歌手」。不過,他倒是沒像某些六O年代重金屬樂團在舞台上假藝術之名公然的汙穢演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205981
想起這篇文章~~~
    回應給: 張爺(soros) 推薦0


Choco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i~~~

張爺對現在中國大陸文化界的知名人士什麼樣的看法 ?

參考文章寒看中國的知識分子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4204955
爭議的關鍵
    回應給: 胡卜凱(jamesbkh) 推薦3


ronaldot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NetSpider
Chocola
張爺

根據胡老所言,所有的爭議的關鍵很明顯的落在您三段論式的大前提,所謂:

「文化」是國力的表現。

這個大前提很有可議之處,首先,「文化」是否是國力的表現?朝可說是中國國力最積弱不振的朝代之一,但是宋朝在詩詞歌賦、棋琴書畫乃至哲學思想上的成就上卻不能武斷的說遜於國力較強盛的二代,因為文化有它自身發展的脈絡與條件,這些條件與國力未必相關,雖然我們常說漢唐盛世,文化燦然大備。文化力可以是國力之一,文化也跟國勢相關,但未必是國力的表現。

以現今美國為例,其國力不論軍事、經濟、政治等於過去數十年來皆列世界前茅,我們可以說她的確擁有強勢的文化,但是,我很難同意說她的文優於歐洲文化(這裡當然有我個人主觀的價值判斷)。因此,我不同意這個大前提。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弊病,不就是錯把一時的"強勢"當作"優異"?

同意中國現在擁有強勢的國力與文化,需要重視,但未必要讚賞或學習之。

(附註:給胡老的一點建議是:我覺得討論問題不一定要像發表學術報告一樣,都要先界定好前提、定義與條件,如此這般演繹式的討論較難擦出火花;有時不妨參雜些較無拘束的發表,或可歸納式的較快得到某些共識與理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63839
關於「意識型態」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已說過很多次,一個論述是否說得通由兩個因素決定:

a.  是否被多數人認為「說得通」;

b.  是否具有「內部一致性」。

就你的論述來說,前者由大家公評或公論,我沒有意見。後者則因為我不知道你的「文化」、「核心」、和「價值觀」是什麼意思,我無從置喙

所謂「基本假設」的「基本」一詞,一是指它們(目前)不可能,或還沒有,被證明或反證;其次,指一切論述都需要某一個或某一些這樣的「假設」做基礎。根據極端知識社會學的理論,既然這些「基本假設」不能被證明或反證所有的「知識/論述」都是一種(基於某種觀點或意見的)「意識型態」。我雖然不同意這個觀點,但我提不出反駁它的理論。在知識性論述中,我使用「意識型態」一詞時,視上、下文脈絡,它有三種「所指」:

1)  政治鬥爭武器;

2)  能自圓其說但無法和現實印證的說法;

3)  能自圓其說以及能和某些現實印證的說法。

我沿用馬克思的術語,通常也稱第一類為「虛偽意識」或「意識型態」;

我沿用馬克思和曼罕的術語,也稱第二類為「意識型態」;

我接受一般自然/社會科學家的用法,我通常稱第三類為「理論」和/或「學問」。

我不認為(目前)有普遍(絕對/永遠)成立的「真理」。因此,我從不否認「唯物主義」是第二類和/或第三類的「意識型態」。我只是(根據我所知)認為它比其他同類的「意識型態」,如「唯心主義」或「虛無主義」,要好用而已。「用」在此 相當於解釋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能力

我深知學海無涯,所以我也從不否認我的任何一個觀點是第二類和/或第三類的「意識型態」。我只是在表達它們時,很努力的試圖做到「言而有據」和「言之成理」。而且,我隨時候教;當我無法反駁別人的批駁時,我會願意修改它們。

很多人都不同意我的觀點,我也不同意很多人(包括康德、馬克思、韋伯、以及所有採取「唯心主義」為「基本假設」者)的某些觀點。所以,在我看來,「同意」或「不同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1.  如果你重視一個議題,你能不能針對(你不同意的)「論點」提出批駁

2.  如果你堅持一個說法或想法,你所使用的概念是否清楚明確;你的推理過程是否具有「內部一致性」;以及你的結論是否能對應於某些現實。

這是你需要,而且只需要,回答你自己的問題。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63497
言之成理的條件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我們要理性的評鑑一個社會的「文化成就」,我認為前置條件是:

a.  界定或說明「什麼是文化?」

b.  界定或說明(被討論的是)「誰的文化?」

c.  界定或說明「如何評鑑文化?」

你可以有,也非常可能會有,不同的「評鑑」方式或思考模式。歡迎提出來給大家參考。如果我能接受,我願意就你的「評鑑」方式或思考模式來討論。

以上這段話的基礎是:

1.  我不認為目前有一個通用的,關於「文化」的界定。

2.  我不認為目前有一個通用的,關於「評鑑文化」的方式(例如,我們兩人的「評鑑」方式看起來就非常不同)

3.  由於以上的考慮,誰的「評鑑」方式比較合理或「說得通」,要看從前提到結論的過程是否合邏輯;和引用的理論及事實是否被多數人接受

同樣的,你可以有,也非常可能會有,不同的評鑑「論述」是否合理或「說得通」的方式和標準。歡迎提出來給大家參考。如果我能接受,我願意和你討論。

以上這段話的根據是目前通行的「溝通理論」。

我不願意喃喃自語、大呼小叫、胡說八道,所以我的文章都遵循三段論式。一方面方便我自己檢查我說法的「說得通性」,另一方面,提供其他人檢查我說法的步驟。你可以有,也非常可能會有,不同的文風。只要不涉及公共議題,我尊重你的權利和自由。否則,我可能會批判或攻擊。這個立場的根據之一是目前通行的「溝通理論」;另一個因素則源於我個人對在公領域胡說八道的強烈厭惡。

我沒有在「反證」或「反推」。如果你了解「三段論式」,你可以參考下列格式;如果你不了解「三段論式」,你可以參考任何一本討論邏輯學的書:

大前提:「文化」是國力的表現。

小前提:目前中國的國力受到多數人的高度評價和肯定。

結論:目前中國社會的「文化」應予高度評價。

你可以不接受以上的「大前提」;你可以不接受以上的「小前提」;你也可以不接受以上的「大前提」和「小前提」。因而,你(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但是,如果接受以上的「大前提」和「小前提」,同時宣稱你使用(傳統)邏輯方式來思考,則你需要接受以上的「結論」。否則,就是我說的:

「或是忽視現實、或不了解什麼是『文化』、或無理取鬧(= 「意識型態」言說)。」

當然,我沒有明白的說明:

1) 我認為我的兩個「前提」有理論和事實根據;(我也認為)它們被多數人接受(否則我不會以它們為前提)

2) 我認為一般人都使用(傳統)邏輯方式來思考,否則我傾向不發言。這是孔子()亂邦不入」的教誨。

只要你提出我能接受的不同「前提」和評鑑「論述」的方式和標準,我願意參與討論。否則,我尊重你的「思想」自由。但由於「文化」和「中國社會」都是公共議題,我保留批判或攻擊(我認為)胡說八道論述的權利。

在目前全球經濟衰退,許多「大國」的GDP呈現負成長或低成長(低於12%)的時候(如美、日),「GDP破八衝九」代表中國社會整體(包括政府、企業界、和人民)的經濟活力很強,以及政府整體的行政(在此指各級官員擬定政策及執行政策)能力很高。根據我(和一般人)的了解,它們都是文化面向之一。經濟和政治是文化的具體表現,具體表現的基礎是勤奮、智慧、(效益)理性等一般人說的「軟體」,或尼采及亞理斯多德等說的(國民)「氣質」。

經濟力關係著全民的生活水準。這是我除了強調「什麼是文化?」外,也強調「誰的文化?」這個概念。

我的文章一定有理論和事實根據。在我的論述架構內,我很努力做到「言之成理」。因此,沒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邏輯訓練,的確不容易了解我的論述脈絡或「抓出頭緒」。不過,我寫文章的目的不在嘩眾取寵,而在切磋琢磨。所以,我雖不自以為「曲高」,但相當甘於「和寡」。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63297
文化議題的核心
    回應給: 胡卜凱(jamesbkh) 推薦2


ronaldot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Chocola
張爺

胡老,

我在下文中已補充:..........這所謂的價值判斷的預設, 應不止於表面的"感覺" 或"形式" , 應該有深層的思維,不管它被稱之為意識形態、基本假設抑或神話、鬼話。(比如說:接受功效主義倫理學或者王陽明的心學思想, 會讓人们採取不同的解決問題之方法因而產生不同的文化面貌。)

所以,基本上我不同意你以下這個命題: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我所說的基本假設。它們是知識層面的議題,不是「文化」議題。

而且,我可以說:(您的)唯物主義方也是一種意識形態,許多人因此共同形成一種論述文化。

所以,基本上我認為您過度貶低了價值觀的地位,人類除了利己還有利他之心,意識形態並非僅僅是知識層面的議題,它甚且還是文化議題的核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62822
好一個「GDP破八衝九」的「文化」?
推薦1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胡老大的論點很不容易抓出頭緒,但我就其中一兩點~~也是最初的關鍵一兩點~~做出回應

根據胡老大的說法,中共展現出國力,因此我們必須承認PRC有相當程度的文明,而「『文化』是國力和社會活動力的基礎」~~~因此反推說:

「批評中國『文化』,我認為或是忽視現實、或不了解什麼是『文化』、或無理取鬧(= 「意識型態」言說)(最近的消息:中國當前的GDP已破八衝九。)」

但我很納悶:

一,胡老大的文化評論為何要大老遠的繞道:從物質文明的某種成就反證PRC的文化成就?

二,直接敘述PRC的文化成就有這麼困難麼?

三,「GDP破八衝九」代表什麼文化成就?我不懂!請詳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62712
「價值觀」的沿革
推薦1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0.    前言

的確,我們的「理想」、「道德觀」、「價值觀」、和/或「行事原則」等等,是我們行動的「指導綱領」,或它們將「制約」我們的選擇、決定、和行動。

我們在分析和思考問題的時候,需要考慮一些相關的周邊條件:

a.     發生時間的先後;

b.     統計上是常態還是個別現象;

c.     有沒有牽涉到不同利益的衝突;

...

等等。

1.    文化起源簡介

文化和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常都有摸索、鬥爭、修改、宣導(洗腦)... 這一類步驟。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先人只有環境、(環境帶來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需要(求生)。我們的先人並沒有文化和價值觀可做為行動的「指導綱領」。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現在稱為「知識」和「技術」)來自摸索和運氣。所謂「運氣」,在此指隨機發生的事件。例如,火、石器、輪子、和銅、鐵器等等的使用。由於人類有「記憶」,在比較、歸納、和演繹等過程後,逐漸去蕪存菁,這是韋伯所說「效益理性」(或譯「工具理性」)這個能力。經過去蕪存菁過程後所保留下來的就是「文化」的雛形。

某些人因為「運氣」好或力氣大,來到或強佔了能夠發生或發展農耕的地區(地形、地質、氣候等等),如中東和中國的兩河流域。農耕的好處或優勢是人們能夠累積馬克思所說的「豐裕價值」(舊譯「剩餘價值」)。於是社會開始分工、階層化、的過程。也開始有「知識份子」。所謂「知識份子」,指記憶、比較、歸納、演繹、想像、和語言等等能力特別發達的人;或因為「運氣」好而有促進這些能力發展基因的人

只有在這個時期後,人類才發展出城市和複雜(社會)組織等等。有了它們後,人類社會需要價值觀」來規範和限制社會成員的(互動)行為。這是「價值觀」興起的的第一個背景。

以上是在我摘錄wikipedia那篇文章中,何以作者說:

However, in its most widely used definition, civilization is a descriptive term for a relatively complex agricultural and urban culture.

這段話的原因。

2.  價值觀」的沿革

由於分工和能力不同,人類社會開始形成不同的階層和群體。由於任何一個地區的資源都不敷分配,或有不敷分配的可能,或大家了解有資源後可以養小鬼、養二奶、養狼狗、養打手、養武士、養三客流、養知識份子等等。各階層和各群體的帶頭大哥/大姐都要爭奪資源分配權。才能維持各自的「帶頭」地位和身分。這是「價值觀」興起的的第二個背景。

什麼是「價值」?對我有利的東西,或能夠幫助我養小鬼、養二奶、養狼狗、養打手、養武士、養三客流、養知識份子等等的東西就有「價值」。

宰制階層不會親自上街或下海爭奪資源(萬一出師未捷身先死,搶不搶得到資源並無意義)。於是/她們找來一批知識份子和等而下之的三客流,替自己炮製一套「虛偽意識」,美其名曰「道德觀」或「價值觀」,來號召、驅使、和唬弄一般老百姓(或西歐政治史的「市民」),做宰制階層的「群眾」、炮灰、革命烈士、或賣命三郎。

這就是上一篇留言中所提到,「上層建築」、「意識型態」「合理化」、「大話論」、「宰制論述」等等概念和/或論述的通俗版或精簡版。

3.    結論

我並不否認「道德觀」或「價值觀」的影響,及其做為行動「指導綱領」的功能。但是在我選擇或實踐某個「價值觀」前,我會搞清楚:

l   誰的價值觀?

l   如何評鑑這個或那個價值觀對的價值?(換句話說,這個「價值觀」是引導我去當炮灰?還是能幫助我包個二奶或養條小狼狗?)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62382
受教甚多, 回胡老
    回應給: 胡卜凱(jamesbkh) 推薦1


ronaldot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hocola

胡老, 拜讀下文, 深覺受益良多.

您所提的"文化共識"部分, 我大致上贊成.

但仍有點疑問:

文化需具社會性與地域性 , 為面對環境解決問題之產物.但是,人们面對環境解決問題的依據是甚麼?除了環境條件 , 是否也需有據以判斷的價值, 這所謂的價值判斷的預設, 應不止於表面的"感覺" 或"形式" , 應該有深層的思維,不管它被稱之為意識形態、基本假設抑或神話、鬼話。(比如說:接受功效主義倫理學或者王陽明的心學思想, 會讓人们採取不同的解決問題之方法因而產生不同的文化面貌。)

所以,基本上我不同意你以下這個命題: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我所說的基本假設。它們是知識層面的議題,不是「文化」議題。

而且,我可以說:(您的)唯物主義方也是一種意識形態,許多人因此共同形成一種論述文化。

所以,基本上我還是認為:意識形態並非僅僅是知識層面的議題,它甚且還是文化議題的核心。

如果, 胡老能針對這一點再做申論而說服我 , 我們再進行下一步討論。(抱歉,我書讀得不多,無法像您一樣引經據典,但仍希望您能明白我的論述意涵。)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62207
論述基礎 -- 什麼是「文化」?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0.  前言

首先,我在上一篇留言提到:

當然,在討論之前,我們需要對:

l            誰的『文化』?

l            什麼是『文化』?

l            如何評鑑『文化』?

這三個議題取得共識。

由於你並沒有就「什麼是『文化』?」提出界定或說明。所以,我以下只能以我對「文化」的了解來做為討論基礎

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它有社會性和地區性。知識、神(上帝)這類人類共有的概念,不包含在我們此處所說的「文化」之內。不同社會和地區對神(上帝)的看法或觀念(一神、多神、無神等等),則屬於「文化」。知識、神(上帝)之類在「人類文化」概念之內,也就是說,相對於可能接觸到的外星人,我們可以談「人類文化」這個概念。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我所說的基本假設。它們是知識層面的議題,不是「文化」議題。

現在就我所知,和根據我的一套基本假設,來回答你提出的兩個詰問,請指教。

1.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這個思想的基礎,來自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例如:

「我『每次』碰到『火』(或『尖』的『東東』),就會『痛』。」

雖然以前的人認為「痛」是一種「感覺」,但久而久之,(多數人)了解到造成「痛」的情況,總有某個或某種「物」的「存在」和(我跟它的)「接觸」。其他經驗如:饑、渴.性衝動的解決,也都需要這個或那個「東東」或「西西」;也就是說,吃「飯」、喝「水」、打「手槍」等等。

由於我們有神經「系統」和神經「細胞」所造成的「記憶」,在比較、歸納、和演繹等過程後,一些人得到「凡事都有物質『因』。」這個結論。它就是所謂的「唯物主義」。

我們現在知道:「感覺」和比較、歸納、演繹等過程的基礎是我們的神經「系統」和神經「細胞」。所以,「唯物主義」基於「可計量的、硬體的、和/或物質層面的」因素。所謂「知道」,在此指我們可以用神經「系統」和神經「細胞」來「解釋」相關現象,和以此「解釋」做為我們行事(如醫治)的「依據」。「解釋」現象和根據「解釋」來行事(如醫治),是「唯物主義」的應用。

我不知道這個解釋是否讓你滿意;如果你能說明一下為什麼你質疑:

「如何用『可計量的、硬體的、和/或物質層面』因素,來解釋"唯『物』主義"形成的過程?」

或許我可以針對你質疑的原因,說得更對題或更清楚一些。

至於「唯『心』主義」形成的過程,大致類似「唯『物』主義」形成的過程。

對某些人(如柏拉圖和亞理斯多德)來說,「解釋」現象不足以滿足他/她們對「知識」的要求,例如控制自然。他/她們希望能找到「第一因」來達到這個目的。當時人類的知識不足,於是有種種假設。「心」是眾多假設之一。另外有些人希望以一套「大話」來謀取權力或利益,「心」這個假設也符合這類人的需求。

不論「唯物」或「唯心」,都是先人試圖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的努力。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而已。只是根據「唯物」這個假設,我們人類在追求知識和發展技術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順。所以相信或接受它的人比較多。

2.  文化的核心和價值判斷

「『文化』或『文明』若有核心,其核心必為一種價值判斷:真或假/美與醜/善和惡,請問:真假、美醜及善惡又如何用『可計量的、硬體的、和/或物質層面』因素,來解釋這些面或它形成的過程?」

由於你並沒有就「什麼是『文化』?」提出界定或說明。所以,我不知道你使用「文化」這個概念時,你的「所指」是什麼?因此,我不知道你的「核心」一詞指什麼「東東」或「西西」而言。

其次,我不了解「『文化』的『核心』必為一種『價值判斷』。」這個命題的(理論或現實)「根據」是什麼?請略做說明。 我可以考慮或同意以下這個命題 -- 文化的特色是(該文化或社會中)某種約定俗成(或大多數人共有)的價值判斷

我認為:

「文化」是人類求生存這個活動所累積的經驗和成果。

如果你接受這個概念,則不妨考慮我第二個關於「文化」的看法:

「文化」的「核心」是我們面對的自然環境,它們所帶來的問題,以及我們根據經驗所發展出來的一套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和方法。我的「核心」在此指:重要或關鍵的組成條件、元素、或成分。

如果你不接受我以上對「文化」的任何一個看法,則請考慮上面我對「共識」的要求。

如果一定要談「價值」,我認為「文化」所追求的「價值」是個人的生存和社會的穩定存在(後代子孫的生存)。但很多人會認為「求生」是「本能」。我沒有辯論「求生」是「本能」或是「價值」的興趣。

一般人所謂的「價值判斷」,在我看來,只是我們爭權奪利時,拿來打扮自己行為「正當性」的遮羞布,或想促銷狗肉時,高高掛起的一顆羊頭。如果你熟悉馬克思的術語,它們就是「上層建築」和「意識型態」;如果你熟悉弗洛伊德的術語,它們就是「合理化」的「藉口」;如果你熟悉李歐塔的術語,它們就是「大話」、「神話」,或我說的「鬼話」、「屁話」。它們並不是「文化」的「核心」。

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兩蔣的「反攻大陸」、陳水扁的「愛台灣」或「獨立建國」、民進黨的「司法人權」、以及小布希的「人權」、「反恐」、和「世界和平」。另一個中國文化的案例:儒家的一套道德論述被拿來當做幫助統治者「維權」的「社會規範」。換句話說,它成了「律他」而不是「自律」的道德。用格蘭其的術語,此之謂「宰制論述」,或魯迅的話:「吃人的禮教」。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命題,我仍然可以根據「唯物主義」回答你的詰問。

善、惡的判斷:已如上述。如果你不同意,可以進一步參考尼采的《道德沿革論》和社會學中關於「道德(的社會)基礎」的研究。

真、假的判斷:視「真」、「假」的定義,「真」、「假」的判斷有很多類。我只接受基於現實的「真」、「假」判斷。不基於現實的「真」、「假」判斷,我認為都是上述的「意識型態」之類。

美、醜的判斷:你可以參考大腦神經學中關於「美」的「視覺基礎」研究,如「黃金比例」的理論。演化心理學對人類「選擇基礎」的研究等等;例如:原始社會成員對「波霸」的偏好,可能基於從生活經驗(即統計上),奶大和奶水多(= 小孩容易帶大)有正向的相關關係;原始社會成員對「肌肉男」的偏好,可能基於身體壯碩的男人和他們帶回獵物的多少有正向的相關關係,屌大和精子活力(受孕機率)及性交快感有正向的相關關係等等。這些對美、醜的判斷,都有現實和物質層面的考量。我不完全同意根據演化心理學所發展出來的某些理論,但其中有些說得通的理論,則可供參考。同樣的,藝術社會學和弗洛伊德的「(藝術)昇華說」都從現實和/或物質面討論藝術的創作。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666&aid=3660803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