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古老的大學城學風自由,文化氣息濃厚,連路邊的垃圾都沾著學問的味道。
城裡幾乎只要是有鐵柱、欄杆、樹幹的地方就有腳踏車,據說全城約有三萬五千輛。除了腳踏車,欄杆上還有傳單、海報、廣告等等各式各樣的印刷品,張揚在微風裡,五顏六色為黝黑深重的學院建築帶來活潑明朗的朝氣。
這些印刷品,有許多是各種講座的廣告。
康橋的學生一般來說是上午上課,下午進行體能活動。黃昏與晚間有許多的演講或座談可以自由選擇參加,也對一般大眾免費開放。我們有個傍晚就去聽了一個以「語言與地景」為題的講座,主講人來自加拿大,從同一個語言因地域性不同而產生的差異說起。我坐在階梯教室的最上方後排,放眼望去整個會場男女老少都有,我猜想康橋的居民也很習慣這樣自由地進出學術殿堂;走課室像走自家的廚房,但是舉手投足之間又很自然地添加了幾分尊重。
草地旁矗立著有名的王家學院教堂,旁邊則是克萊兒學院。那教堂正在整修,一大排鋪罩了綠色網子的鷹架讓畫面變得很醜,我乾脆就把它放在相機的觀景窗之外,教堂因此也就不完整了。
教堂另一頭的牆外是熱鬧的街道,通往露天市集,每天都有。我們到的時候飢腸轆轆,本來想去找英國有名的炸魚和薯塊來吃,無奈保羅是那種吃飽了就頭昏腦脹的人,光是聽到要吃「大」餐就已經腳步立即減速,我們於是在市場裡找到一個賣熱狗的攤位。
這小小的攤子倒也有趣;牆板上貼著幾個中文大字:右邊直寫著「德国香肠」,下面又歪歪斜斜地加了兩字「热狗」。老闆是個德國人,有點親切又有點靦腆,我們買了熱狗坐在攤子旁邊的公共花台上大口嚼起來,他竟然斟了兩杯熱飲來送給我和保羅。攀談之下,知道他學過一點兒中文,說著他還臉紅了。那熱飲十分可口,有著濃郁的莓果香,他說是家裡自製自飲的,非賣品。
↓市場旁邊,商店二樓陽台上的老人,風雨無阻看著人來人往。
保羅自從前年底來做了一次學術訪問之後,在這裡的史考特極地研究中心組織開辦了一個研究計畫,去年夏天又把妻女全都從美國接了過來,應該可以算是在這兒定居了。
我全心喜愛這康橋小鎮,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再訪。
問保羅,他當然說歡迎。問茱莉,她說得更明白了:我們的家就是你的家,來了就自便;要進城就自己搭公車、騎單車去,白天在康橋晃蕩散步也好、聽課泡酒館也可以,盡情揮灑美麗人生,你想來的時候就來吧!
喔,這樣好。這樣我就不必學徐志摩,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