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任黨主席之後,馬英九是否「感覺寂寞」多了?當首都市長,他有行政資源可用,而北市與中央的關係,無論怎麼矛盾,都可轉化成政治議題,拉高自己的對話位階。
但隨著北高市長的交接,馬英九變成專任黨主席,美其名,是最大在野黨主席,不過,現在的國民黨可不比從前,所以馬英九絕無可能像李登輝那樣風光,即使跟連戰比,馬英九亦吃虧很多,因為連戰在李登輝之後,國民黨還有「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架式,如今呢,國民黨連續吃了兩次總統大選敗仗,六年下來,民進黨政府以大量資源挹注綠色執政縣市,很明顯的,已經大幅度改變了地方政治生態。
換言之,國民黨在既無龐大黨政資源,又無可觀黨產可以協助的情況下,馬英九主席仍必須引領國民黨「脫胎換骨」,爭取民心認同。這是難事,而且是很難的挑戰。國民黨本來就財大氣粗,現在沒錢了,黨內凝聚力仍能維持下去嗎?民進黨沒錢沒勢時,猶能跟國民黨打成平手,甚至趁國民黨分裂,插旗中央。如今民進黨手握執政大權,撒錢拚選舉,一點不手軟,中央政府債臺高築,比改朝換代前還足足多出一倍以上,但又怎樣呢,民進黨政府就是敢撒錢。
馬英九接手一個無錢卻包袱沈重的在野黨,他一定發現「政黨政治」比「市政政治」,要麻煩多了。而這個最大在野黨,到底是不是如馬英九說的「人才濟濟」?恐怕馬英九主席要認清的是,「民間怎麼看」要比國民黨高層怎麼看重要。從幾項施政滿意度的調查看來,國民黨執政縣市的成績單,差距很大,好的名列前茅,差的敬陪末座,這些縣市首長都是馬英九以他高人氣時,輔選上榜的,他們表現如何,馬英九不能不認帳。但一位無錢無資源的黨主席,憑什麼督促藍營縣市長認真施政,這依然是馬英九高難度的挑戰。
民進黨有能力「分裂」國民黨,國民黨卻無分裂的條件,這弔詭則是馬英九的難題。他有人氣,但人氣是很空的,不換成實際選票或實質影響力,就等於沒有。馬英九承接了包袱重,任務艱鉅的國民黨主席,若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必將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