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商業化應用是最近二十年的事,台灣的網路發展非常快,上網人口已超過五成。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城邦文化創辦人詹宏志指出,台灣網際網路的發展,有許多有利因素,例如嚴謹、細膩的工程師文化,高等教育單位初期投入相關研究,並
輔導學生創立網路新生事業,像無名小站、痞客邦等。
溝通 早期網路服務基本功能
Yahoo!亞洲區董事總經理鄒開蓮回憶,「兩千年剛加入Yahoo時,網路服務停留在基本『溝通』層面,如家族、聊天室、社群等,二○○三年才開始將發展重點聚焦於網路拍賣。」
最初網路的各項服務是不收費的。二○○六年七月,Yahoo!奇摩拍賣率先宣布將收取三%交易手續費,引起一片撻伐,當時懷孕的鄒開蓮親上火線解釋。沒多久後,網路家庭、優仕網、鉅亨網等網站也陸續推出收費服務。
網路帶來便利,也讓使用者的回饋直接地呈現。以「無名小站」取消備份功能,爆發會員出走潮為例,最後「無名小站」選擇恢復備份功能。經過
「無名火」的教訓,鄒開蓮深刻體認到,「以使用者為中心,為其打造高相關性網路環境的重要性」,而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噗
浪(plurk)等「新秀」崛起,在她眼中,都不是勁敵,而是共同把餅做大的好伙伴。
向來走在趨勢前端的詹宏志在二千年創辦台灣第一個網路報紙《明日報》,當時滿懷希望,始料未及的是「那斯達克熱潮」很快退燒,《明日報》在一年後不得不解散。詹宏志坦承當時「錯估網路經濟的成熟度」。
筆電 造就無線上網便利性
對於未來的發展趨勢,他認為,「小筆電」造就了隨時隨地上網的便利性,「未來的台灣極可能在電信業者推波助瀾下,形成以小筆電為主的無線上網環境。」
維基百科(wikipidia)、台灣的「funP」、以及部落格等社群網站,是Web 2.0精神的體現。社群網站所帶動的Web 2.0風潮,被視為網路產業新里程碑。
今年廿八歲的曾皇霖,為痞客邦創辦人兼營運長。七年前,他和劉昊恩架設了痞客邦,二○○七年三月,城邦集團出資一.八億元入股痞客邦,持股高達九成,由於城邦最大股東為亞洲首富李嘉誠,一度被解讀為李嘉誠布局台灣網路產業的重大舉動。
曾皇霖回憶,「一開始也曾遇過資金不足的瓶頸,全靠著自己和其他夥伴在外兼差、接外包CASE,蠟燭兩頭燒一陣子後才撐過來。」
網購 創造無數年輕企業家
他建議想投入網路創業的人,一定要注意「錢花在刀口上」,以免錢很快燒光,也澆息了滿腔熱火。此外,創業者務必要「勇於認錯,才不會一直錯下去。」
談到最近臉書、噗浪等微網誌在台灣爆紅,曾皇霖認為,比部落格還「迷你」的微網誌出現之際,又有智慧型手機對行動上網的趨勢推波助瀾,讓
台灣網友越來越習慣可隨時進入、中斷、離開都不會有壓力的社群互動形式。將來設計新服務時,就是要吻合「即使忽然中斷也可以隨時再進行」的精神。
生活在廿一世紀的今天,收發電子郵件已成為許多人每天的習慣;相隔兩地的情侶可以透過網路維繫遠距戀情;搜尋引擎則成了學生們找答案的最佳工具;購物網站商機無窮,更創造了無數年輕的網路企業家。短短二十年,網際網路的虛擬世界幾乎無所不在,超乎所有人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