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去年因公撫卹 6成案例是猝死
2017-08-27 01:25聯合報 記者鄭媁/台北報導
去年因公死亡撫卹,半數以上案例都是猝死。在職公務員死亡,也有年輕化趨勢。 本報資料照片
高雄市社會局一名李姓社工上周疑猝死在租屋處,社工同仁在哀悼同時,批評政府未改善工作環境,讓大家疲於應付,各方譁然。根據銓敘部公布「一○五年度公務人員撫卹案件辦理情形」報告,發現去年申請因公撫卹案件的卅八案例中,竟有廿三件即超過半數以上都是猝死案例。
這些猝死案例發生在備勤、辦公室座位、參加專業訓練、擔任講師,或外出送公文等各種情況下。考試委員擔憂,公務員對自己健康狀況與罹患疾病的了解程度不足,因猝死者多和心臟、休克、心肺疾病、糖尿病等有關,這些疾病導致猝死是可預防的。
有年輕公務員坦言,政府近年對社福政策愈趨重視,如長照、反毒宣傳,相關單位業務量日益繁重,但舊有、不必要的業務卻未檢討減化,讓第一線與民互動的基層公務員疲憊不堪。像是台北市政府的一九九九市民熱線開辦後,其它地方政府連忙跟進,等於將民眾的各式疑難雜症,直接轉移到基層人員。
銓敘部統計,去年在職死亡的公務員有兩百八十二名,但近兩年在職公務員,在四十一歲至五十五歲的壯年期間,亡故的比重竟高達七成,令人心驚。死因的前三名,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及自殺。考試委員何寄澎認為,前者反映公務員對自我健康管理太輕忽;後者則顯示心理輔導諮商的重要,兩者都值得銓敘部與人事總處重視。
考委李選建議,銓敘部及行政院人事總處都應要求各中央或地方機關,要更重視與掌控健康管理,在勤務分派也要考量健康狀況與疾病控制情形;並應研議是否考慮提前到卅歲執行體檢等。
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理事林于凱質疑,公務員亡故年輕化的原因在於「勞力不均」,但公務員因不符「勞基法」規範、被禁止組織工會,等於無勞資協商的權利,也無申訴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