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朗/如何看新南向政策?
政府推新南向政策,寄望開拓東南亞、南亞一帶市場,避免過渡倚賴大陸。
近年來,東南亞與南亞的市場潛力,與日俱增。從菲律賓、柬埔寨、越南、印尼、印度等國,皆可看到台商活躍的足跡,更不要說泰國、馬來西亞。
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記者侯永全/攝影
分享
因此,開拓有潛力市場,把餅做大,大家樂觀其成。問題在政府推南向政策,如何界定自己的角色?政府與企業職能不同,政府先天不是好的市場參與者,只要看國營事業的經營效率,即可瞭解梗概。
從市場經濟來說,凡民間企業可以做的,政府不必重複,搶著做。政府該做的是民間企業做不到的,卻對企業發展密切相關。
這些事包括投資保障、減少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提供各種有用的商情、修改國內不合時宜的法規等。在國際社會只要跨越邊界,涉及管轄權問題,企業無從應付。唯有倚賴政府與當地政府協商,簽署各種協議,才能創造有利環境,讓企業前往當地發展。
換言之,政府的南向政策該做的,不是教導企業如何投資或政策做多,企業對市場的靈敏度比政府強太多了,政府的心力應放在如何減少跨國貿易與投資的障礙,避免不公平競爭。
因而,政府應積極推動與當地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並設法參與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和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對內則要加強溝通,修改落伍的法令,並加速調整自身經濟體質。
所以政府的南向政策,是要為企業解決跨國貿易、投資背後的政治性問題,這些問題不處理,僅是協助廠商磋合幾件投資案,那將本末倒置,未盡該盡的責任。
世界經濟的重心朝亞洲移動,在此背景下,政府推動南向須考慮幾個問題:
第一,整個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網絡正加速成形,台灣已經落後。台灣須設定期程,搭建從中國大陸、美、日、韓至東南亞、南亞、紐澳的自由貿易網絡,並為相應的開放做好準備。
第二、南向應是將餅做大,不是捨棄大陸市場的政策。台灣不能用舊的思維,把南向與西向當成政策的取捨。對台灣而言,大陸市場與東南亞市場同樣的重要,更何況這二個市場正慢慢整合。若以為參加TPP或RCEP,就可擱置與大陸之間尚未完成的ECFA後續協商,那將對台灣在大陸市場極為不利,等於將利益拱手讓給其他國家。
第三,前進東南亞不能忽略北京因素。東南亞與南亞與北京有邦交,且大陸是這些國家的第一或第二大貿易夥伴,他們不想為台灣得罪北京。台灣想與東南亞國家或印度簽自由貿易協定,兩岸關係的起伏將有關鍵作用。
第四,今天看到東南亞市場潛力的非僅台灣,中國大陸早已南向布局,海上絲綢之路不就著眼東南亞及南亞?亞投行聚焦的地點不也在南向的各國?中共早已是東協加三成員,在東南亞的貿易與投資與日俱增。台灣南向時,必然與大陸交會,雙方之間可不可能合作?還是互斥?
像這些問題,政府推南向政策時,需有清楚圖像,務實的策略。最近兩岸關係倒退,南向的阻力大增。此一問題不解決,台灣想打進亞太自由貿易圈,短期並不樂觀。如果南向最終變成自貿圈以外活動,對台灣是最不利的結果,也是政府應未雨綢繆,全力避免的。(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