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當台灣拚南向 菲律賓已轉向
2016-10-13 01:2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上任三個月來不時有驚人之語,前不久,他說美國總統歐巴馬是「婊子養的」,引起國際震驚與側目。但杜特蒂真正傷害白宮的言論是他稍後發表的,菲國10月與美國在南中國海的海軍聯合巡邏將是最後一次。他聲明:「中國眼下勢力正強,他們在該地區擁有軍事優勢。」如果對照他在就任前說的,「中國有錢,可以幫助菲律賓搞建設。」更可以清楚地看出菲律賓新領導人夾在中美兩大強權之間的選擇邏輯。
面對著中國的快速崛起,並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全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美國因應此等變化,幾乎在同一時間確定的「重返亞太」劍指中國的大戰略,從東北亞的日、韓以降,到東南亞東協十國,整個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國家,似乎都處於一個愈來愈窄的戰略夾縫之中,也面對了一個愈來愈難的戰略選擇。有堅定選擇靠向美國者如日本,有堅定選擇靠向中國者如柬埔寨,但更多的是暫時選擇了搖擺平衡於兩強之間。
雖然選擇的結果不盡相同,但選擇的邏輯卻大致雷同,主要考量的是:經濟、安全。經濟牌無疑是中國的強項:一、14億人口規模的巨大市場。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二、既是全球第二大的外資輸入國,又是全球最大的對外投資國;三、正在啟動中的「一帶一路」大計畫,覆蓋66國。既有高鐵硬基礎的配套,又有RCEP投資貿易協定軟基礎的配套;四、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國。美國GDP固仍為世界老大,但10至15年後將被中國超越。換句話說,中國相較於美國,潛力大,速度快,前景佳,故對亞太諸國而言,中國「經濟牌」的誘惑難以抗拒。讓它們的戰略選擇感到為難的是美國的「安全牌」。
新加坡前領導人李光耀說得好,作為小草(小國),既怕兩頭大象(中與美)打架,又怕兩頭大象做愛。對一眾小國而言,最佳的狀態是中美兩強處於勢鈞力敵的對峙與平衡。如今,亞太國家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已愈來愈深,中國幾乎已成了所有亞太國家最大的貿易對象國,所以很自然地,它們傾向於與美國保持相對緊密的政治與軍事關係,此即為美國「安全牌」的賣點。
現在的問題是,形勢與日俱變。一方面,中國大陸與周邊國家的經濟關係似乎益趨緊密,另一方面,美國與眾亞太國家的安全關係卻發展不一,有些仍在強化之中,如日、韓、星,有些則似乎開始出現了鬆動的跡象。這與兩個形勢的變化有關,一是美國的軍事實力,二是美國信守承諾的能力。
美國的軍事實力在全球範圍無疑仍是首屈一指、無人能望其項背的,關鍵是在西太平洋。在西太平洋,美國一貫的優勢,即以航母為核心的「介入」能力,正在面對中國以各種反艦導彈為武器的「反介入」能力的挑戰。李光耀曾預見到此等形勢的出現,並預言中國將取得上風,因為這個地方距中國近。
至於信守承諾的能力,美國也正在面對嚴峻的考驗,事關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的處境。美國一手主導的TPP有12個成員國,包括美、日及一些亞太國家,卻把中國排除在外,該協定被認為是對抗中國在亞太不斷增強的經濟主導地位的一項武器,但當所有成員國冒著激怒中國的風險都簽署通過的協定,如今卻極有可能因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雙雙反對而胎死腹中。果真如此,形同在最後關頭被拋棄的一眾亞太國家又如何能對美國一再承諾的安全牌寄以信心。
這即是亞太新形勢,面對著這樣的變化,亞太諸國都正在作出困難的選擇,東向、西向、南向,各有各的邏輯與判斷,孰對孰錯,最終只能由時間來給答案,但菲律賓的「轉向」,無疑還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值得深思與判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