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年金會議 催出軍公教集體委屈
2016-09-02 02:46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呂思逸、梁玉芳
軍公教團體在九月三日發動「反汙名,要尊嚴」大遊行,引發各界討論。台灣教師聯盟昨天舉行記者會,批評這場遊行,並支持政府推動年金改革,認為教師平時教導學生要公平正義,就應該以身作則,讓年輕人有未來。 記者林俊良/攝影
總統蔡英文說年金改革「不做就會後悔」,由副總統陳建仁領軍國家年金改革會議,由六月至今開了十次會,效應卻是以軍公教為主體的「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上凱道。聯盟說,粉絲頁兩個月以來已有十二萬人按讚,十萬人上街沒問題。
「教一輩子書 被罵既得利益者」
「一人一千,自己晚年自己救!」聯盟發出募款及動員令,訴求是「反汙名,要尊嚴,抗議蔡英文,霸凌軍公教」。
年改會委員、全國公務人員協會李來希署名的公開信寫著,「所謂年金改革的箭已上弦,刀斧已備;只談多繳、少領、晚退,不談稅制改革,政策向財團傾斜;不談基金收益,不在乎基金虧損;改革的負擔要完全由所謂被改革的對象你我來承擔,你能接受嗎?」
年金會議催出了軍公教的集體憂慮及委屈。「教了一輩子書,到頭來被罵是『既得利益者』、『爽退』,九三我一定會出來。」退休教師曾振明感嘆,「沒想到人生第一次街頭運動,是政府逼的,五味雜陳啊。」
聯盟拒絕「摸頭」,聯盟發言人吳斯懷說,「台灣真是個有趣的社會,當了四十四年軍人,九三軍人節第一次被國家社會如此重視。」
「月領五萬六 對年輕人不忍」
上周五,也是年改委員的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傅從喜在慕哲咖啡館舉辦了一場「年金改革行不行?」小論壇,舉座大半是學生及年輕上班族。
為什麼來聽?一名男孩說,公教長輩對年金改革氣憤難平,「要我和他們九三一起上街」;但他是贊成改革的,「很想知道怎麼和長輩對話?」
「因為不想變成『下流老人』,所以我想搞懂年金改革是怎麼回事。」一名女性上班族說。
對老年安全的恐懼,經十次年改會議「對話」,目前卻看似催化出多層的對立:階級的,世代的,職業的,益發複雜。「很多親友關係(因為年金改革態度不同)受影響,但是現在不解決,更難以收拾」。傅從喜說。「改革要從自己做起。」
傅從喜投影打出他的薪資單,現在每月繳三千九百五十五元的「退撫基金」,如果一切條件不變,服務滿卅年後,他可以每個月領五萬六千四百九十六元年金,「一直領到我死」;然後太太可以接著領半額到終身。
「誰來說服我,這樣是合理的?」他對年輕人,「於心不忍啊」。
但是不少軍公教退休者認為,領多少都是「政府的制度,我們照制度領,有什麼錯?」而且,「當初制度設計有時代背景,現在說要改,是政府背叛」,違反信賴保護原則,要求改革不能溯及既往。
高齡支出 軍公教每年花三千億
為何年金制度非改不可?因為「財務不足、世代不均、職業別差距大」。
傅從喜以主計處最近的社會安全統計資料指出,政府花在高齡社會安全支出一年是五千多億元,而用在兒童及家庭的社會安全支出只有五百多億元,難怪大家不生小孩。但是,老人過得好嗎?台灣整體老人家戶的比率是百分之十八點二,最富有的前五分之一家庭裡,只有百分之五是老人家戶;台灣最窮的五分之一的家庭裡,有近五成是老人家戶。
也就是說,儘管政府每年花了五千多億元在高齡者身上,但「老年貧窮」現象仍然非常嚴重;這是因為高齡支出裡有三千多億元都用在軍公教退撫、公保、軍保等軍公教族群身上,分配極為不均。
中央預算如此,地方也是。他以財政近破產的苗縣為例,一百零五年公教退撫預算廿億元,與用在兒童、婦女、障礙者、原住民全縣福利預算相當。
年改會委員孫友聯說,改革的三項工具就是「提高保費、延後退休、降低給付」;如果這三件事都發生在同一世代人身上,「那就是悲慘世界」。
孫友聯說,對年金改革「立場可以不同,情緒不用對立」;最該擔心的是造成「年輕人對國家『拋棄繼承』」,與其背上年金債務,不如「跑路」;社會已有一定共識,讓各職業、各世代都能「領得到、夠生活」,確定改革原則的公平性,年金改革還是有希望的。
年金改革關鍵數字。 製表/陳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