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年金改革 別汙名化軍公教人員
2016-09-02 04:5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基於年金改革問題,軍公教人員將於9月3日走上街頭抗議。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政府上任百日以來,許多問題紛紛擾擾,造成蔡英文總統的民調支持度不斷下滑,其中被討論最多的就是年金改革問題,而9月3日軍公教走上街頭抗議,同樣讓新政府傷透腦筋。雖然行政院已經決定把軍人退休問題和公教分開,同時再加碼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由2萬提高到2.5萬,但是軍公教走上街頭已經勢不可擋。
雖然年金改革會議已經多次召開,但是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任何具體的結論,所以陳建仁副總統日前特別說明:「目前網路上許多年金改革方案的說法並不正確,請大家不要有過多的猜測。」問題是電視名嘴不斷在汙名化軍公教人員,認為現在政府財政困難是因為軍公教退撫領太多,尤其汙名化18趴,而給國人太多的負面印象,也讓所有軍公教人員背上黑鍋,這才是這一次軍公教要走上街頭最重要的原因。
先就國家財政來說,的確是面臨困難,但是並沒有所謂「潛藏負債嚴重」的問題。如果與全球大多數國家相比較,我們的財政問題相對要輕很多。而且,主要的潛藏負債是在勞保方面,因為勞保投保人數超過千萬人,而軍公教的保險與退撫人口總數也才138萬左右,也就是說,即使未來減少這一部分的支出,也無法支應大量勞保支出不足的問題。
所以如果真的要對軍公教年金改革,其實只要針對一些不合理的部分修改即可。比方說,優惠存款利率18%的問題,其實民國84年以後的年資已經完全取消這項優惠,所以這個問題不必討論就會逐漸消失。
另外,有些人說目前軍公教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太高,應該往下修正,那麼也許可以就請領18%的退休(或即將退休)人員計算他們的所得替代率,先從這部分做起,只要大家討論出合理的所得替代率,供各個族群參照適用。
但要特別提醒的是,計算或比較退休金是否合理,應該要用所得替代率,而不應該用絕對金額來比較,比方說,勞工退休平均領2萬,而公務人員平均領4萬,教育人員平均領5萬等等,此種比較並不公平,因為他們在工作時的薪資不同,退休後所領的金額當然也應該不同。
其實,年金改革需要面對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提早退休,而請領年金時間很長的問題。比方說,很多教師很年輕就進入學校教書,可能50歲就可以退休,政府卻要支付很長期的退休給付。這一部分的改革在幾年前已經由75制改成85制(55歲加30年年資,或60歲加25年年資)。
現在因為國人身體健康,平均餘命一直在延長,因此可以考慮再延長到90制,或是只要做滿30年就可以退休,但是要等到65歲以後才開始發放年金。這些都是可以考慮採取的改革方案,並精算出節省下來的費用,做更合理的分配。
此外,我們要提醒的是,年金制度改革不可能一次就永遠解決問題,因為這與一個國家總體財政狀況有關,一般來說一個年金制度只要能維持30年即可(一或二個世代)。未來如果出現財政狀況,可以再做進一步的修改;反之,如果經濟改善,年金制度的問題自然就小了。
另外,年金幾付的多少當然與國家總體財政有關,而台灣財政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我們的租稅負擔率太低,不到GDP的13%,所以如果大家想擁有更好的退休制度,那麼未來可能要繳交更多的稅金。
最後,我們要強調,軍公教是國家的基石,不但應該尊重,還要給予實質上較優的待遇,如此才能幫國家找到最好的人才,這包括現在的薪資,以及退休以後的照顧。政府未來在處理年金制度時,應力求公平合理,並給予各族群應有的尊重和尊嚴,而不應讓人感覺是被改革的對象,相信大家比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