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9 04:01 經濟日報 國外組/綜合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台積電在大陸首座12吋晶圓廠決定落腳南京,而董事長張忠謀為了與中方交涉順利,曾閱讀美國前財長鮑森(Henry M. Paulson)的著作「與中國打交道:局內人揭開中國經濟強權的面罩」。
鮑森與中國談判的方式,向來與其他西方人不同。在他的著作中,針對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提出八點建議:
1.營造互利:美國在推動經濟議程,並與中國談判如何擴大市場自由化及開放競爭等議題時,我們應協助由習近平所領導的改革派,以達成他們的經濟目標,如此對中、美雙方都有利。中國現任領導人打算借用外來壓力,在國內厲行改革。
2.陽光原則:要支持中國改革,須使中國提高透明度,並儘可能使中國更加遵守國際性的產品及系統標準;透明化是打擊貪腐的最佳作法,並能強化中國公民、外資企業及投資人對中國政府及法治的信心。
3.口徑一致:與中方會談時,我們對許多議題的定義、優先順序及整合結果,必需口徑一致。針對中方直接負責特定議題的官員,發出明確且一貫的訊息。
4.謀政居位:既然希望中國在國際間扮演更重要、更負責任的角色,就應該務實,並準備做出一些讓步或妥協,以鼓勵中國承擔重任。
5.展現領導:美國須建立自己的賽局,並從有利位置與中國競爭。遠者,包括再度確認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並與區內長期的經濟夥伴增強關係;近者,應鞏固北美自貿區的成就。
6.異中求同:不用大力說服中國完全採取我們的作法;更佳的作法是雙方共同創造出新政策,或從舊政策打造出新條款。雙方皆不宜「修理」對方本身的事務,而應致力於改革及矯正本身的經濟問題,將使雙方更能發揮互補功能。
7.避免意外:別讓中國企業主管或政府領導人在毫無準備下出席會議。最令中方不安的作法,莫過於在最後一分鐘時變卦,或是令出席者疲於奔命。談判時不僅要避免節外生枝,且需共同針對失控狀況安排應變計畫。
8.實事求是:談判需以事實為基礎,而非期望或夢想。雙方原本就不同,不能想當然爾地期待對方與我們一樣。我們須儘可能了解中國內部的現狀,且自信、務實地聚焦於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