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8 03:55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
台大研發出「核殼型奈米顆粒」,轉化海藻為生質能源時,可兼顧節能、減少汙染、提升生產效率。台大工學院2013年與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共同成立「策略材料國際研究中心」。其中,台大化學工程學系教授吳嘉文團隊與NIMS學者合作,完成奈米顆粒萃取海藻油脂研究,成果今年登上知名期刊「ChemSusChem」封面。
吳嘉文解釋,傳統萃取海藻油脂,得先利用過濾、離心等方法收集藻類,過程消耗大量能源,且過去用液態催化劑轉化時,會產生強酸等汙染,對環境影響大。團隊研發出具有氧化鐵及氧化矽的「核殼型奈米顆粒」,可將奈米顆粒直接貼附於藻體,以往需幾天才能收集完海藻,「氧化鐵像磁鐵一吸,幾分鐘就可收集完成」。他說,「核殼型奈米顆粒」用完後,可直接回收再利用,對環境不會造成汙染,也可提升生產效率。經團隊實驗室測試,轉化率可達到97%,較現行技術的6成高出許多。
另外,台大化學工程學系暨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教授何國川團隊,與日本學者合作,開發出全世界第一個可利用外在電壓,讓材料顏色從透明變成黑色的電致色變元件;可見光的穿透度差異可達52.7%,變色時間不到2秒。技術能運用於飛機機艙窗戶、汽車天窗、後視鏡等;用在建築物可減少25%受熱影響,達到節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