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2 04:26:48 經濟日報 記者吳父鄉/台北報導
台灣出口一連數月衰退,經濟部昨(11)日在行政院會上祭出三隻「帶路雞」策略,一隻要以「整體解決方案」前進海外;另一則要啟動「投資帶動出口」,並將投資目標市場瞄準雙印;第三則是強化出口拓銷政策。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工業局長吳明機表示,台灣的「整體解決方案」輸出可從短期、中長期兩項來看;短期要先盤點至少十個已成功整廠輸出、系統整合案例輸出海外。例如已在高速公路試驗成功的E-tag、大台北地區滿街穿梭的U-bike,或者醫療管理系統等。
他舉U-bike為例,不只出口腳踏車,更有借還車管理系統,才有產業加值空間。
中長期則要將「整體解決方案」擴大到目前正在孵育的智慧城市、雲端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以及最新提出的生產力4.0。吳明機說,業者未來申請相關案件獎補助案時,是否具有「系統可輸出性」將是重要指標。政府採購也調整為「系統採購」,提供產業界練兵的市場機會。
「投資帶動出口」則要從傳統的中國大陸,移轉到其他兼具豐沛「勞動力」及「消費力」的市場,目前鎖定印尼、印度兩個人口大國。
吳明機說,台灣必須正視缺工、缺地、缺電、高環保要求的現實,打破生產外移的迷思。
台灣生產環境已難滿足一個工廠數千人的招募、或幾千坪的廠房土地。與其擔心產業外移,不如思索將一部分高勞力密集、高耗能的產業移到海外生產,反而能留住國內上游研發、發展關鍵技術的機會,進而帶動出口。
他以太陽光電產業為例,過去這段時間頻頻遭遇「雙反」等出口障礙「卡死」,不如赴東南亞市場投資,再從台灣銷售關鍵原物料赴當地組裝,既帶動台灣出口,又規避貿易障礙。類似的產業鏈還有智慧型手機組裝、汽機車產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