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5 04:13:41 經濟日報 張小玫、科技產業資訊室團隊
日前行政院喊出科技三箭,其中開放資料與大數據兩項就是如何開放政府公用資料,做為大數據時代最重要且難以蒐集的數據來源。另外,還有代表人類知識寶庫就是專利,根據統計,約80%科技發明會在專利文件中公開。如果說政府公用資料是「黃金」,那麼專利資料就是「現金」。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統計,全球專利申請量從1985 年的88.4萬件到2010年的198萬件,再到2012年的235萬件,以每年約9.2%速度成長。如此大量累積的專利,正是推動科技文明的動力。
專利的本質是授予專利權人20年專利保護權,杜絕模仿或抄襲者以相同技術牟利,以獎勵創新。
但若專利制度無法反映出貨真價實的創新,也就是當申請專利變太容易,企業界只會有更多的法律戰爭,而非技術創新。
例如一支智慧型手機隱含約25萬項專利請求項,從無線通訊技術、晶片設計、照相鏡頭、觸控面板、使用者介面設計等,今日的專利已成為一種商業手段,驅逐競爭者放棄市場,或是專利流氓的生財工具。
專利資料服務主要是建立在專利文獻基礎上的情報分析,尚未滿足達到決策階段,這也顯示出專利分析行業尚存在一些不足。
由於專利數量過於龐大,在專利的海洋中尋找真正有價值情報的投入成本仍高,且「死的」專利分析或布局無法即時動態展現研發的創新活動。
專利本質隱含技術及法律之外,當進行商業決策時,應加入產品與市場競爭情報做為最後決策因素之一,將這些整合成有機生態體系的大數據,才是「活的」專利分析或布局,提供企業產品行銷布局的參考,進而為新產品找到安全之路。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連續兩年委託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執行「通訊產業專利趨勢與專利訴訟分析計畫」,逐步建立4G LTE標準必要專利資料庫,已彙整超過6,000多件4G通訊標準必要專利分析研究成果,未來將藉由資料探勘、文本比對技術,再結合專利訴訟情報,找出標準專利的含金量及專利地雷區,協助我國通信相關業者,找到一條市場安全的路。
未來還將研究成果擴散,專利大數據公開給國內產學研界,有助國內產業掌握未來全球通訊技術發展趨勢。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