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俐珊/台北報導】 2013.05.02 03:17 am
經濟部工業局昨天表示,自2010年6月至今年4月底止,已協助1385家未登記工廠完成臨時工廠登記,朝向合法經營。
不過,朝野立委都質疑,目前全台全台未登記工廠約6萬家,但經濟部2年多來僅完成輔導1千多家,「動作是否太慢?」
立院經濟委員會昨天審查「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草案」,立委王惠美、林岱樺都提案要求延長補辦登記期限,以利更多業者申請。
不過,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表示,經濟部已與各縣市政府協調,畫定「產業特區」,優先替具有群聚效應的未登記工廠解套,全台已完成公告畫定特區共186區,工廠家數709家、面積達546公頃;目前希望優先輔導特區內未登記工廠辦理廠地合法變更。
全台產業特區分布前三大地區,依序為台中市、高雄市與台南市。
為何輔導成效不如預期?連錦漳表示,多數未登記業者期待「就地合法」,但不少未登記工廠多坐落於特定農業區,開發受到高度管制,土地變更不易。
農委會官員說,若工廠已形成產業聚落,傾向採取快速變更;但零星一、兩家則強力要求業者移往工業區。
立委丁守中、蘇震清指出,經濟部也應檢討,工業區的土地閒置比率是否過高?廠商寧捨棄工業區而設廠在田中央的原因?
丁守中反對延長補登期限,他說,兩年前開始輔導,但是補辦登記比率明顯偏低,完全合法的更是一家都沒有,補辦登記工廠占整體非法工廠比率更是微乎其微,顯示並非時間延長就能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