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育成洗車中心提供很多身心障礙朋友的就業機會,也屬社會企業的一環。 記者胡經周/攝影
經歷金融海嘯風暴後,全球開始對資本主義運作反省,失業問題更成為全球關切議題,勞委會職訓局也在去年悄悄成立「社會經濟推動辦公室」,決定由官方帶頭推動「社會企業」 (Social Enterprise),進行跨部會資源整合。勞委會並擬立法創立「勞動力發展公益信託基金」,專門用於鼓勵有心者成立以促進就業為目的企業,再將盈餘用於僱用更多勞工,回饋社會。
擬設信託基金 跨部會提供協助
「勞動力發展公益信託基金」,就是以捐助促進就業為目的信託基金。官員表示,台灣很多富人都熱心捐錢成立信託基金,但過去多以發獎學金、鼓勵醫療研究、或是古蹟維修等,有些是公司捐助,有的則是個人捐款。未來勞委會希望訂定「勞動力發展公益信託基金」辦法,讓企業或個人捐助的信託基金,資金可做為勞動力規劃,或是提供社會企業創業資金等。
據了解,在成立社會企業專案辦公室後,勞委會也積極與跨部會展開合作,包括已與經濟部、內政部舉行跨部會平台會議,希望整合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業貸款,以及內政部輔導合作社經驗,為有心成立社會企業的組織提供各種可能的協助。這項會議未來將定期三個月召開一次。
職訓局表示,「社會企業」就是企業經營型態,但經營利潤用於促進就業;不同於非營利組織靠募款,或是社福團體靠補助,「社會企業」將導入一般企業資金、技術,讓社會企業可以永續經營。
社會企業 台灣較陌生
相較於「企業社會責任」,「社會企業」在台灣社會比較陌生,職訓局社會經濟推動辦公室副主委施淑惠表示,社會企業的發展的確才剛起步,尤其目前並無「社會企業」專法,「社會企業」尚無明確法律定義,在缺乏明確定義下,的確政策上較難完整配套。
不過,她說,金融海嘯過後,全球對於純商業發展的資本主義運作已出現省思,台灣社會對於如何透過公益促進就業,也有一定社會支持度,此時推動「社會企業」,凝聚社會共識,有其利基。
【201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