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林富元】 2011.04.25 03:53 am
五年前我在經濟日報的專欄寫過幾篇文章,討論所謂的「T型人才」。當時所謂的T型人才,講的是隨著世界趨勢,愈來愈多跨行異業結合,創造出新的行業與新的機會,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單一層面。
讀者也看到晚近最紅的產品,大多是像iPod或iPhone這種結合科技娛樂傳媒影音為一體(還加上雲端的服務),醫療器材結合醫療與健康照顧並大量融入科技,還有未來更巨大的農業漁業更新,傳統產業大翻身。
優質人才 須多元多面
過去各自為政的獨立行業,現在他們分別搞清楚了,原來將不同的服務與價值捆綁在一起,他們可以做更多事情,提供更多服務,所以融合出來的價值更高更大。理所當然,這些新趨勢當然也快速地在改變我們對人才內涵的需求,強調人才必須是方方面面圓融(Well-Rounded)與多元多面(Multi-Disciplined)的人才。
T型人才上頭的橫槓,代表人才需要在多元多面具有廣度知識,但這完全不否定T型人才直桿所代表人才必須有專業的深度。沒有專業與深度耕耘,只剩下虛浮的廣泛知識也是不行的。
最近在矽谷的玉山科技協會年會上,史丹福大學工學院院長詹姆士‧布蘭姆(Dr. James Plummer)特別以T型人才作為主題,討論史丹福大學正在思考如何由教育著手,製作一套可以培養多元多面人才的教材與方式。
布蘭姆首先提出一個問題,問大家「究竟工程師是作什麼的?」他認為,工程師不會贏取諾貝爾獎或奧斯卡獎(但是他們有史丹福大學同仁贏過多次奧斯卡的技術獎),那些是科學家的福報。工程師的工作,「就是將科學家發現的學理,拿來解決日常問題,改變世界」。所以史丹福大學最喜歡的學生,就是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年青人!
專業創新 教育新內涵
史丹福大學工學院過去強調的內涵是數理,科學先、技術後,教育重點在傳授工程師可立即就業生產的能力。史丹福大學工學院今日的教學內涵,除了專業應有的深度以外,則特別強調創造力、創業、溝通、團隊精神、領導統御、世界觀,以及不斷學習的習慣,這些更多元化的價值。
史丹福大學也重新詮釋T型人才,就是T字的直桿,還是專業訓練。而T字的橫桿,今天則代表「更廣義的創造力與創新力」!
專業可以教,而創造力與創新力怎麼教呢?
傳統教科書死讀書與傳統單向授課是教不出創造力或創新力的。但創造力與創新力可以經由親身經歷(Experience It)與激發想象力(Imagine It) 而逐漸萌芽。
史丹福大學開了許多實際課程,教授只在旁指導,由學生們自己創造發揮。最近他們組織了數十位各門各系的學生,分成十幾個小組,研討一個海闊天空的題目:「如何創造出最經濟實惠的便條紙新應用」。他們的便條紙,就是3M公司發明的「Post-It」。
各展所長 知識大融合
此處不談這個案子後來得到什麼驚天動地的應用。但是史丹福大學迅速發現,當他們將這些不同背景與不同學科的學生混合在一起的時候,每個人都快速變成領導者。每個人都基於自己的專業領域,在團隊裏迅速提出自己的獨特貢獻,而混合出來的力量特別強大與融合。
為此,布蘭姆語重心長地說:「以前,當我們將五位電機系的學生組成一個團隊,幾乎在第一時間,他們自然地就會有某人變成公認的領導。他一人在創造,其他人只能在旁邊跟著呼應與支援。現在我們將五位完全不同科系的學生放在同一個團隊,研討完全沒有預設立場而範圍廣寬的主題。我們立刻看到,每一位成員都在以他們的本事創造與創新參與,每一位成員都在以他們的特點互相領導。這就是創造力與創新力的萌芽開始。」
(上,作者是美國多元創投董事長,著有《成功者的教養學—孩子的未來,從家庭開始》;email:happyboblin@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