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朱婉寧】 2011.03.09 03:03 am
經濟部促進中小企業增聘員工的補助方案,原本是全球金融海嘯後為了降低失業率制定,但行政院為怕落人口實而不敢在去年實施,拖到景氣變好的今年,已讓政策變得多餘而不實際,補貼預算也沒有及時花在刀口上。
前年的金融海嘯使我國失業率迅速飆高,去年情形尤其嚴重,失業率一直高居百分之五以上,民怨沸騰,使行政院長吳敦義不得以烏紗帽做賭注,發下「年底不降到百分之五以下就辭職」的重誓。
「巧合」的是,去年經濟部的產業創新條例正在立法院審議,原本是為了扶植產業的法案,居然也多了一條「中小企業增雇員工,中央主管機關得予補助」條文。該條文迅速在立法院引起討論,被立委戲稱為「小平頭條款」,為保吳揆烏紗帽而設立。
後來,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據此條文訂出「促進中小企業創新增雇員工補助辦法」,訂出企業增聘一人補助一萬元的規定,原本打算去年十月十日上路,結果遭外界批評是趕在年底之前,「用納稅人的錢保吳揆的官位」。行政院為平息輿論硬是政策「大轉彎」,把上路日期拖到了今年。
不過,上路時間從去年底拖到現在,不禁讓人質疑這個補助「還有必要」嗎?目前景氣回溫已是不爭事實,許多企業即使祭出高薪還高喊找不到人才,政府還需要補助企業聘雇員工嗎?
雖然經濟部官員昨天努力解釋,這個補助是為了鼓勵企業「創新」,而不是為了促進就業;但是又毫不諱言該方案對促進就業的「貢獻」,且可以增加企業聘雇四十五歲以上的高齡失業者意願。
更奇怪的是,經濟部希望企業增聘中高齡弱勢失業者,但又規定受聘人員必須大專畢業或擁有專業證照,這兩個邏輯根本是自相矛盾,經濟部想兩面兼顧,可能落得不倫不類。
擁有證照或大專畢業的失業者,絕對不會是最弱勢的那一群人,在現在景氣之下,也絕不會是失業人口最多的階層,如果想要幫助弱勢,為什麼不是直接做到底,要求企業聘雇中高齡、缺乏學、經歷的弱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