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8 中國時報 【單厚之】
公務人員十八%優惠存款新制,在沒有完成修法的情況下提前上路,引起社會不滿。為了替政策辯護,考試院長關中甚至連「公務員不是一般人」、「你考得上,國家就鼓勵你」都脫口而出,卻反而進一步造成公務員與一般民眾之間的對立。
軍教免稅與軍公教十八%都是政府遷台初期,財政狀況不佳、公務員待遇偏低時代的產物,關中所說十八%是「國家向公務員借錢」、「國家欠公務員」,並非完全沒有根據。
但隨著時空轉移,軍公教逐年加薪,薪資早已超過民間一般水準,又享有超高退休所得替代率,不僅讓勞動階層甚至農民有相對剝奪感,更種下階級摩擦的種子。關中的一番話,試圖解圍卻又自陷圍城,反倒凸顯少數黨政高層仍抱持舊時代的思惟,把公務員視為不同於一般人、應該享受特殊待遇的「秀異分子」,導致再度引發外界的負面觀感。
面對社會的批評聲浪及綠營抨擊,國民黨和考試院一再解釋,指民進黨執政時也不曾停止十八%的政策,說是「復活」並不公平。但問題的重點是:當前時空背景已完全不同,是否該重新檢討制度,促進社會的公平與和諧。
長期以來,主張維持十八%的一方,最主要的論點就是「信賴保護」原則,但若依照這樣的觀點,包括民進黨政府的十八%變革或是去年七月三讀通過的《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顯然都已經違反了「信賴保護」原則。
在台灣錢淹腳目的美好年代,一般人往往選擇投入充滿活力的民間企業而非軍公教。但過去十餘年的不景氣,扭轉了民眾的價值取向,工作有保障、退休不愁吃穿的公務員,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首選。
然而,公家機關「致命的吸引力」,不僅造成整個人力市場的扭曲,也侵蝕了台灣的整體競爭力。
既然馬政府已著手解決軍教課稅的問題,也該是整體檢討軍公教十八%優惠及任用、退撫制度的時機,藉此讓公務員卸下「特權階級」的原罪,讓公務員和政府的關係回歸到正常的聘僱關係。當公務員和一般人民的關係「正常化」後,台灣社會也才能真正迎來人民的「公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