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 2011.01.27 02:26 am
「大陸首善」陳光標率團來台,宣稱要捐五億元台幣濟貧;他原想在現場堆出「鈔票牆」,並希望受贈者當面領取。雖然這是他在大陸捐款的一貫模式,在各地長年演出幾十場;但在大陸行得通,在台灣卻踢到鐵板,差點被擋在門外。
陳光標有一套「高調行善」的哲學,他希望有錢人跟他一樣,一起用「真金白銀」來作秀。捐出真金白銀當然好,但若少了善體人意的細緻,這樣的捐款縱然可名曰「善」,卻不能曰「美」;因而,陳光標一直是一個高度爭議性的人物。
這是一個文明問題,何況陳光標還碰觸到兩岸不對稱傾斜的敏感神經。有人認為陳光標是來搞統戰的,這或許是抬舉他了。陳光標很愛和政治人物合照,甚至毫不遮掩地直率要求官方頒贈感謝狀、索取賀年片;但他這次想要對台灣同胞表達「祖國的溫情」,人還未踏進台灣大門,卻已感受到台灣有些人對此並不領情,甚至表示厭惡。
兩岸之間有諸種說不清、碰不得的曖昧和疑忌,ECFA談判過程,北京高層明示對台灣「讓利」,也許事實就是如此,「讓利」二字卻踩到台灣痛腳;然而,在陳光標預寫的來台捐款儀式講詞中,「祖國」兩字重複四次,還說「祖國是台灣的靠山」,大剌剌的貼在他自己的微博上。如果到今天還用這樣的手法搞統戰,已足顯示陳光標的政治水平;他來台的首件要務,恐怕就是快點改寫他的講稿。
陳光標說慈善「不分黨派,不分信仰」,信哉斯言;但大陸只有一個政黨、一種信仰,台灣則是藍綠天天捉對廝殺,抹黑加抹紅,是非黑白各說各話,什麼都和政治有關。陳光標的「慈善秀」已經引致批評,倘若再加上「統戰秀」的味道,那就將更加扭曲了他的「善行」,而會被視為「侵門踏戶」的政治動作。
陳光標行善的模式其實一直備受爭議。他長年在大陸捐出十三億人民幣,且承諾死後裸捐,去年他得到的「感謝」共有三百二十七幅錦旗、四千三百多條哈達;他不僅捐款,還親赴災區救人、扛屍,這樣的大善人為何在大陸也老挨罵?
問題就在陳光標那一堵堵的鈔票牆太粗暴。美國有一個「國際小母牛組織」,他們希望受助者能養活自己,而依地依人依需要地贈送母牛、母羊、大象或鴨子、蜜蜂、蠶;受助的人則必須和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分享動物第一次生下的小牛或小羊,這樣造成的善循環,可形成幾何級數擴大。這個「小母牛組織」十年前獲得的捐款是七百萬美元,二○○六年捐款已達八千萬美元。這樣的善何其美,何其有力。
善不是宣揚自己富,甚至不必富也可善。台灣聯合勸募、家扶中心、展望會等慈善團體每年都獲許多小額捐款,沒有幾筆是來自真正的有錢人,他們默默在作,未曾想要一紙大官的褒揚令,陳光標或可參考。即使以台灣慈善人士在大陸推動的善行,如慈濟的扶貧助學,及遍布偏遠的希望小學,上不了頭條新聞,卻皆是「低調行善」。
陳光標在大陸也被視為一個「怪咖」。他的「高調行善」,或許只是單純的個人風格問題,但畢竟是想從「富」提升到「仁」,總比為富不仁或一毛不拔好;這次他來台「慈善交流」對他應是一場震撼教育,台灣的大亨們對此又是什麼滋味?其實,他這次來台所引發的社會議論,皆是在大陸反覆出現過的複製版;而台灣報紙的頭條新聞及電視的大篇幅播出,更是償了陳光標「高調行善」的心願。
台灣社會或許過度解讀了陳光標這個傳奇人物;如果只是將他當作慈善工作者的異類怪咖,也許就不會掀起偌大的風潮。因此,有人將陳光標此行視為大陸對台灣的炫耀,或看成台灣的恥辱,甚至說成兩岸的政治角力,恐怕皆係過度解讀或誤讀;台灣有許多慈善家也在大陸默默行善,大陸在貧窮線下的民眾猶比台灣底層人民辛苦,倘若只以陳光標的標新立異即能動搖台灣的自尊與自信,倘若僅以五億元就能攪得台灣心緒大亂,這究竟是陳光標太「高調」,還是台灣人太理盲濫情、太脆弱,又太泛政治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