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輕鬆讀 2010/04/15
傳統的廣告行銷觀念是,必須砸下銀子才能爭取到新顧客。有鑑於此,全世界的企業投入數十億美元經費爭取新的顧客,而所採行的手法都是傳統的銷售漏斗——大幅度打廣告創造「知名度」,接著去接觸有「興趣」的人,希望可以激起他們對商品的「渴望」。
【文/約瑟夫‧賈菲Joseph Jaffe】
等時機成熟,就開出令人難以抗拒的優惠條件,吸引對方採取「行動」去購買。金錢從漏斗的一端流入,希望能有「滿意」的顧客從另一端流出。
如果你把漏斗倒過來,情況會是如何?如果不是把所有錢都用來爭取新顧客,而是把同樣這筆錢用來提供優異的顧客體驗,讓現有顧客更加滿意,會有什麼結果?你是否可以全心全意專注在維繫顧客上,擴大維繫顧客的效果,使其還能成為你獲得新顧客的主要方式?
倒漏斗行銷是指捨棄過去「知名度、興趣、渴望、行動」的方向,轉而把注意力轉到以下事項上:
● 用有意義的方式肯定你的顧客;
● 與顧客建立持續而活躍的對話;
● 誘導現有顧客向朋友介紹;
● 激發那些注意到滿意顧客的潛在顧客群;
● 讓整個過程反覆循環,使其得以自主運作。
根本的差異在於,倒漏斗是以「由內而外」的手法讓事業成長,你把資金用在讓現有顧客感到高度滿意,使他們向別人推薦你。一般「由外而內」的做法是,集中力量不斷為你的事業爭取愈來愈多新顧客,相較之下,倒漏斗可說是180度的轉變。
■1.行銷的現況
傳統的行銷漏斗現在已經嚴重失靈,再也沒有效果了。為什麼?消費者不再如大多數行銷人員所說的,那麼容易掌握。耗費大筆資金創造知名度,卻用相對少很多的經費,去把值得鎖定的潛在顧客變成真正的顧客,這樣的做法根本說不通,可是這樣的做法隨處可見。漏斗模式過於簡化,根本已經不合時宜了,這樣的結論,是根據以下幾項事實:
1.傳統的模式假設,消費者的行為是有邏輯性,而且可以掌握的。這在理論上好像沒問題,實際上卻是大錯特錯。
2.花費在漏斗頂端(創造知名度和興趣)的金額,幾乎都遠遠超過用在漏斗底端的金額。可是用更多資金,去和已經表現出購買欲望、值得鎖定的潛在顧客互動,不是更好嗎?
3.銷售漏斗的概念過於簡化,沒有考量到許多消費者在購買之前會做研究,也沒有考量到提供免費試用品或其他樣品,會左右採購決定。
4.銷售漏斗的概念太過理所當然。消費者想怎麼做就會怎麼做,不會完全符合我們單方面為他們設計的步驟。
5.銷售漏斗的概念沒有探討如何維繫顧客和吸引顧客再次惠顧,完全著重在一次性的初次交易,以及如何做到第一筆交易。
6.行銷漏斗能吸引到顧客,之後卻沒有進一步經營顧客,那是不完整的。這種方式認為,你應該用所有的時間與資源去吸引陌生人購買,而不是鼓勵現有顧客購買更多商品。
現在應該回歸根本、從頭來過,用最有效的方式來爭取和維繫新顧客。如果最近的不景氣有教會大家什麼事情,那就是一個事業可以繼續經營或是每下愈況,只有4項簡單的指標:
1.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
2.吸引現有顧客更常購買
3.吸引現有顧客花更多錢購買你的產品
4.吸引現有顧客把你推薦給朋友
大部分的廣告與行銷支出,都把極高的比例放在第一點上。
很多企業把絕大部分的行銷經費,全都用來尋找新顧客,然而其他類別還是帶來了大量的營收。這激起了幾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1.如果你的行銷經費,可以反映你的業績來源的話,也就是說如果你花較多經費在有效的類別上,而花較少經費在無效的類別上,結果會如何?這是不是很值得去努力達成的目標?
2.如果你挪出一部分現在用來吸引新顧客的經費,轉而用來做一些事讓現有顧客感到驚喜,會有什麼結果?這樣會不會讓他們更常再次惠顧?
3.如果你提供價格上的誘因,也就是顧客買愈多,你給的價格就愈低,結果會如何?這樣會不會讓顧客更想要再次惠顧?
上述這些問題,都著重於同一個商業概念:顧客流失。許多企業都會找來新顧客以彌補流失的顧客,藉此設法維持帳面平衡。這樣會製造假象,以為一切都沒問題。某種程度之內的顧客流失,會被視為是可以接受的,超過了就不行。或許是該重新思考這個商業觀念的時候了。
商場上真正的挑戰是,一方面要維繫、培養和強化你現有的顧客關係,同時還要跟新顧客建立牢不可破的關係。科技是追求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要素。可是企業往往只把新科技視為降低成本的方法,而明智的企業卻會把新科技的問世,當作是加強顧客關係最重要的方法。那麼,新科技可以發揮什麼作用?要明智運用新科技,用來建立顧客關係而不是減損關係,不妨試試以下的做法:
1.利用新科技讓顧客更容易聯絡你公司的員工。
2.要在科技與人力解決方案之間取得平衡,不要以為每件事情都必須自動化才有效率。
3.設法為不同區隔的顧客群,建置不同層次的系統。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務,來獎勵你最好的顧客。
4.要讓客服系統精巧而容易管理。
5.安排專人答覆問題、解決問題和消除疑慮。
【完整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73期〈倒漏斗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