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龍 2007/08/10
有創意的東西太過複雜或成本過高,雖然有很好的創意,可是因為成本太高,不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價位,沒有市場,這樣的創意也沒有商業性。
4.利用品牌為差異化的創意──
超級市場內數萬種到數十萬種商品,同類的商品不會出現三、五種,甚至數十種,消費者在消費時大部分不會去看在包裝盒上所標示的商品成分和內容物,大部分消費者在同樣價位上,都會選擇知名的或自我認同高的品牌。
7-ELEVEN的排骨便當、雞腿便當在更新包裝後,以福隆便當、奮起湖便當、旗津便當……重新出發,業績上升了20%。
同樣的產品附加了故事,讓產品有了人文和歷史,創造了品牌的生命,這也是一種「創意」。許多知名的廠商與名店都會利用這種手法製造「品牌」的價值。
5. 創意的專業必須是能展延的──
創意的啟發必須要是專業的、獨特的,譬如一家火鍋店有專門的配方、專門的湯頭,滷味店有祖傳的滷汁,服裝店有專業的設計師,語文補習班有獨特的教學方法,咖啡店有獨特的調製咖啡的方法……唯有專業才能在競爭群中勝出。
然而「專業」的東西必須要能展延、複製,假如獨特的湯汁祕方很難調製,或者只有一個人才能完成,那麼這樣子的「獨特性」就無法「商業化」。
創意的東西不能只是一幅手工畫,全世界唯有一幅,或一套獨特風格的設計服裝,全世界只有一套。
雖然是全世界唯一的,但是不符合商業化大量複製或大量生產的原則,所以即使是獨門配方,但是也必須可以大量或多量生產,如果製程太過複雜或太過專業無法多量化,這個創意就缺乏「商業的價值」。
6.「創意」必須是可以獲利的──
創意的目的雖然是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市場中勝出,但最終的目的是要「獲利」。
創意的目的不只是要滿足自我,而是要「獲利」,沒有獲利,創意是無用的。
有創意的東西太過複雜或成本過高,雖然有很好的創意,可是因為成本太高,不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價位,沒有市場,這樣的創意也沒有商業性。
世界汽車大廠都擁有製造太陽能汽車的技術;但是因為生產成本高,市場太少,這種「創意」離「商業化」仍還有一段距離。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或網路上看到一些某行某業的達人,他們所生產的產品非常講究,也非常專業。譬如生產一碗魚麵要挑選最新鮮的正黃魚肉,和著最好吃的蕎麥粉研製,湯頭又要精選真正黑骨雞的雞骨熬製的湯頭,湯上所撒的芝麻、青蔥也要特別精選,甚至鹽巴也要講究,一定要用竹鹽等,這樣的專業和投入,當然會製出一碗味道特好的魚麵,但是因為投入成本太高,售價也必須要很高,導致一般消費者大眾無法享用。
倘若提高售價,消費者太少,又沒市場性。因此達人的專業性產品只能限制在家裡生產,只能提供少數的熟客使用,如果沒有考慮到「商業性」、「獲利性」,「達人」就只能成為完成自我的達人,不能成為一個會賺錢的「商人」。
最近台北每一年都舉辦牛肉麵比賽,其中有一組是創意組的比賽,得獎的前幾名都是非常有創意,如第一名為每杯裝兩百元的涮牛肉冷麵,亞軍為「台北野菜牛肉麵」,是以Q度十足的墨魚麵配上醬燒牛肉片,其配方為以肥三瘦七的澳洲牛五花肉切成條狀,先煎過,再以肉桂、花椒、五香粉、洋蔥、薑、蒜等滷煮兩小時以上,片成薄片而成,另再拌入龍鬚菜、山藥、黃秋葵、秀珍菇等,每日限產30碗,每碗售價190元。
另外還有「牛爸爸」一碗10,000元的牛肉麵,光是煮2碗牛肉麵,肉品成本就得花5000元,真是元首級的牛肉麵啊!但是這些具有創意的達人牛肉麵真有市場性、真可獲利嗎?還是目的只是在炒新聞呢?
在此提出一個問題供大家思考:美食烹飪比賽的冠軍到處有,但是有幾個最後開店做生意賺錢的呢?
有時候早上匆忙,我會在路上的美式三明治連鎖店買一份25元的三明治。三片斜切對半的薄薄白吐司,夾著一點點小黃瓜、不到半顆蛋的煎蛋,加上絕對不是真料的美乃滋,以及很難吃的漢堡肉。
我有時心裡想:難道沒有人有更好的創意,做出更好吃、更符合市場需求的三明治嗎?答案當然是一定有的,一定有人可以製作出更美味、營養的三明治,但是成本是否會太高?售價是否會太高?是否沒有普遍的市場接受性呢?是否沒有獲利性?如果這種我認為cheap的三明治無市場性、無獲利性,那麼全台灣這種美式三明治店?什麼至少有五、六千家呢?
「創意」絕對不是一種「創作」,必須負有「市場性」與「獲利性」的責任。
區隔的「定位」有很多種方法,可依年齡、性別、心理與品牌認同、地域、價位、品質、產品特性、商品組合……等創造出獨特的經營主張來,因此「定位」本來就是一種創意,有人更說定位就是一種藝術。
但是「定位」必須具有客觀的市場性、有獨特差異性,必須是可展延的,必須是有獲利性的。
在2007年的連鎖加盟大展中,出現了一些非常有「創意」的小店及攤子,如海苔烤玉米,聲稱有特別的口感,是新潮的玉米吃法,把玉米沾粉後熱油炸過,然後撒上海苔或鹽酥、咖哩粉、花生粉、蒜香、椰香粉等,賣相看來不錯,很特別,口感也不錯。
另外還有稱為天下第一味的焦糖蘋果,將一顆蘋果外裹上焦糖,再撒上彩色巧克力或杏仁片、花粉粒、軟糖等,也是非常有「創意」。
但是不是稱得上是有商業性的創意呢?是否有客觀的市場空間呢?是不是不容易被模仿呢?大家就用以上的一些法則加以研判,並假以時間來觀察吧!
每一年的加盟連鎖大展,總可以看到一些新創意的「生意」或「小店」出現,但是隔年後,大部分這些創意店就消失了,其消失的原因大部分就如十年前「蛋塔」旋風的消失是一樣的。缺乏客觀的市場、缺乏獨特的主張及不輕易的被模仿性。
「蛋塔」的市場在哪裡?是早餐市場、午餐市場,還是點心市場呢?沒有一個可以長久持續存在的消費市場,沒有消費者持續消費的理由和主張,還有非常容易的被複製。全台蛋塔店最多曾經有三百多家,大家一窩蜂搶熱潮,也一窩蜂的關門大吉。
有些創意生意有明顯的市場基礎,也有獨特性,但由於經營模式不對,無法生存於市場。如同十二、三年前的天津狗不理包子,上市之後沒多久全台也有百家加盟店。
包子的市場是有的,打著「狗不理」包子也有獨特性,但是「包子」的利潤微薄,價格低,大多只適合房租低的小店、小攤子或行動餐車來經營。經營模式錯誤或成本太高,無獲利空間,好的創意也會失敗。
蚵仔麵線雖然也有如台北西門町的阿宗麵線以及在台北SOGO後黃金店面的小林麵線;除非你的麵線很有知名度及特色,阿宗及小林都是獨特的「名店」例子,「名店」就是只能開一家、兩家,但是缺乏擴展性及普遍性,當然要成為連鎖就有其困難。
創意絕對不是天馬行空。
創意的開店新方法和市場區隔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