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月刊 2007/08/02
格局不同、角色互異,因此造成了老闆與員工在視野與心態的根本差別。身為員工的你,不妨用「老闆心態」,工作挑難的做、不滿於現狀、用最少資源尋求最大產出……,學習如何當老闆。
【文/陳芳毓】
格局不同、角色互異,因此造成了老闆與員工在視野與心態的根本差別。身為員工的你,不妨用「老闆心態」,工作挑難的做、不滿於現狀、用最少資源尋求最大產出……,學習如何當老闆。
如果你是個工程師,生產線機台突然出了問題,你會花5個小時找出問題根源,還是用1個小時找出暫時解決方案?
如果你是個專案經理,對手下個月要推出類似產品,但你的產品研發卻遇上瓶頸,你會延後上市,還是先推出可用版本,日後再改進?
如果你是個業務主管,老闆把你放到一個冷門的新市場,你會認為那裡毫無機會而自動放棄,還是把它視為藍海,先努力耕耘再說?
如果你是位行銷主管,新產品上市,你只有三成勝算,你會砸下千萬做行銷,還是先保守觀望?
今天當你成為這些員工的老闆,要為公司盈虧負完全責任,你覺得你的思考邏輯會和之前一樣,還是會有所不同呢?
換了位置,也換了腦袋
或許,你還沒感受到員工和老闆在思考邏輯上的差異,那你不妨聽聽Mike的故事。
Mike(化名)曾是某家跨國企業的業務主管,後來創辦了自己的生技事業,從員工變成了老闆,現在正經營自己創立的第二家公司。最近,Mike跟供應商簽了一張合約,言明對方只要出貨,就可得到130萬貨款。但眼看已經付了100萬,貨還是有瑕庛。
「你再交不出能用的貨,我就不會支付剩下的30萬。要不然,就去告我!」Mike衡量公司的現金流量,儘管平日關係良好,還是決定向對方撂下狠話。
「如果還待在以前那家企業,我可能會看在長久合作的關係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30萬付清,」Mike坦承,自行創業後,他對資源的使用態度有了極大轉變,對挫折的忍受力也驟然增強。
Mike也遇過員工被罵了幾句,就挫折地想遞辭呈。他跟對方說:「我每天要面對銀行、投資人的直接挑戰。我能對銀行賭氣說『你不貸款給我?那公司關掉好了』嗎?」雖是玩笑話,但Mike的語氣中卻帶著老闆的韌性。
「公司就像自己的孩子,我必須不顧一切保護它。」Mike說,就是這種個人和公司是「共同體」的心理,造成了老闆與員工視野與心態的根本差別。
Mike角色轉變的經驗,讓我們恍然大悟:「員工出錯,有公司和老闆扛,但老闆卻必須與公司共存亡。員工把所有的事,都連結到自己個人績效,所以看不到大格局;老闆把所有的事,都連結到公司整體績效,所以必須看大格局。」
更上一層來看,接獲任務或遇到困難時,員工若是能從老闆的角度,思考宏觀的解決方案,不但能避免上下之間許多不必要的誤解,減少效率延宕,還能強化公司整體執行力。
比如說,機台出問題,找出暫時解決方案把貨趕給顧客,可能就比徹底修好機器重要;領先對手推出新產品,可能就比研發出完美產品獲利更多;開拓無人發現的全新市場,更可能比投資舊市場機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