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謝偉姝/台北報導】 2007.02.12 03:30 am
教育部、國科會、經濟部最近召開跨部會議決議,修改大學院校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鬆綁校務基金投資管道,鼓勵大學院校與產業界合作成立新創公司。行政院已訂出目標,2010年以前,大專院校孕育新創企業家數要達到800家。
官員表示,教育部希望以產學合作,作為推動國立大學法人化的觸媒。先以鬆綁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公務員服務法、校務基金管理相關辦法,以及鬆綁大學人事、會計制度等,讓學研界的研發人力與產業界相互流通,透過學校技術移轉與產業界合作,衍生新創事業。
官員強調,日本大學法人化後,產學合作蓬勃發展,科技研發邁出一大步,師法日本,希望先以產學合作為觸媒,讓台灣的大學也走向法人化,未來大學衍生新創事業將可作為推動台灣產業升級的一大助力。
會議也確定,將整併政府科技研發相關預算,以及整併相關部會補助、散居各大專院校逾200個科技研發與企業育成中心。官員指出,教育部轄下有40處研發中心、六個區域產學合作中心;經濟部轄下則有73個創新育成中心、53個學界科專大學研究中心;國科會則有32個智財權授權推廣中心。
教育部將在二個月內,研擬整併方案。目標是逐步整併、集中化,希望將產學合作中心縮減至十個內,集中化後的產學合作中心,將必須兼具智財法務授權、新創事業育成、產學資源資訊整合、產學人才培育及產學合作國際交流等五大功能。
另一項備受大學院校與科技產業界關注的,則是政府將整併科研相關預算配置。國科會也將在兩個月內提出科研資源投入策略調整方案,整併後,將以產業關聯度作為計畫管理指標。
官員表示,現在產學相關的科研計畫多達十餘項,包括產業技術人才培育計畫、數位內容產學合作計畫、國家型計畫產學合作計畫、科專計畫等等,其中不乏研究主題重複,由於由不同部會管控,形成國家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