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2 中國時報 陳一姍/台北報導
高教文憑通貨膨脹,大專畢業生淪為「賴家失業者」。主計處最新調查顯示,五萬五千名長期失業者中,大專以上學歷占36.65%,首度超越高中職成為最高危險群。這兩萬人大專畢業生6成靠家裡給錢維生,遠高於其它學歷的長期失業者,是「賴家」最嚴重的一組。
主計處周四發布「人力運用調查」統計結果,在失業率下降,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的一片好消息中,長期失業族群卻出現巨大改變。「長期失業」是指有工作意願,也有在找工作,失業期間卻長達一年以上者。長期失業的人越多,反應職場結構性失業的問題越嚴重。過去長期失業通常集中在中低教育程度者。
失業主因 嫌待遇太低
95年5月,長期失業者5萬5千人,較上年減少2萬8千人。就教育程度別,大專及以上者占36.65%,約2萬人。高中職學歷占35.81%,國中及以下占27.54%。這是主計處此調查27年來,首度出現的情況。
大專生為什麼變成長期失業的高危險群?主計處說,一方面是因為大專生變多了,另方面,這2萬大專生有一半其實有工作機會,但都嫌待遇太低,想要找專門性、技術人員等高階工作,對於事務工等一般工作不想做,寧願失業。根據主計處的調查,這群大專求職者生希望薪水為3萬5千元。而今年大學生平均起薪才2萬5千元,眼高手低顯然已成為失業主因。
今年首度調查「怯志工作者」人數,怯志工作者是指自認沒有工作機會,或自認本身資歷限制而放棄找工作,但其實心裡想工作的人數。這個比例越高,表示長期謀職不順已使失業者對自我人格否定。今年五月此數字為7萬5千人,占潛在勞動比例為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