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話說蘇東坡";"修養篇";"應世篇";"智慧篇";"曠達篇";"雜議篇"。
"話說蘇東坡"簡約的介紹東坡的一生,有抱負,有主見,不肯隨意附和別人,這種堅持己見、不隋波逐流的人格個性,使其飽受磨難,亦正是這樣獨立的人格精神,成就其崇高與不朽。蘇東坡是中國古代少見的全能文學家、藝術家,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從生活中而出的哲理,千頌千古,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對人生的感慨與期盼,「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作文如行雲流水,順乎自然是東坡的為文之道,也是他的為人之道。順乎本性,不勉強,不做作,亦是其生活的準則,人生在世要順乎天意,對內要歸乎本性。
個人很喜歡蘇東坡《前赤壁賦》中的一段「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與大家分享。
修養篇中作者講了好幾個小故事,主要是說做人要寬厚大度,待人要與人為善。寬容別人的人,受益者不僅是對方,同時也是自己,厚可以載物,寬以待人天地寬。然而這樣的胸懷是在太難了,尤其在現代社會,有時候對別人太過寛厚,反而讓人認為好欺負,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講寛容的同時,亦要面對自己的現實。尊重別人、理解別人是很重要,人,不能自我為中心,尊重自自然和人類的規律,世界將更加絢爛多姿,人類將更加和諧美好,但是現代社會的缺乏尊重,迫使有時候對別人的寬容反而是造成對他人的放縱,有點無奈。養生在於節制欲望,貴在養神。
應世篇,中國古代,儒家講求「兼善天下」,是進取,道家講求「獨善其身」,大體是中國讀書人的應世之道,可以有所做為時便採取儒家的兼善天下,而當世無道,無法有所做時便隱居,採取道家的獨善其身之做為,使其人生心靈中得到某種的平衡。
智慧篇,有一段話我很喜歡「生活在人世間,既要觀察外物,觀察別人,又要反觀其自身,心明澄澈,既要思考外物,分析別人,又要自我反思,反躬自省。然而,人們往往明於察人,暗於察己;長於分析別人,短於解剖自我。『認識自己』正是人生哲學的一個永恆主題。」
曠達篇,曠達在於主靜,主要受到老莊思想的影響,靜是萬物之鏡,水靜才能澄透清明,人靜了,心方可明亮,辨識萬物。處於現代社會有時候容易受到一時的情緒影響,使心無法靜下來,所做的決定,通常只是逞一時之氣,而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日後通常會感到後悔,對於心靈的修『靜』真是一條人生長遠之路,需能淡泊自適,耐得寂寞。作者提到晚年的蘇東坡,追慕一種超逸的藝術境界,在美的創造上提出了一個很著名的觀點:「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靜」可以排斥外物的各種干擾,凝神靜氣地觀察、思考外物,這就是「靜故了群動」;「空」可以容納宇宙物於一懷而又不滞於物,這就是「空故納萬境」。
雜議篇有幾段話我很喜歡「知人與容人 千秋功業,人是最根本。打江山、保社稷、興建設,樣樣靠人。因此,論領導方略,知人與容人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不知人就不能用人,不容人就留不住人。沒有人。宏偉藍圖終究是一場夢。」;「人生有限,知識無邊,學習是每一個人的事。學習既能獲取知識,增長才幹,更能從中攝取智慧,體悟生活的樂趣。」
東坡的人生哲學,心嚮往之,仍在學習之中…
註:閱讀《蘇東坡的人生哲學-曠達人生》范軍 著之有感,斷章2013.03.24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9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