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islav Rostropovich gave an impromptu concert at Checkpoint Charlie after the Berlin Wall fell in November 1989. (picture from New York Times)
前言:
這幾天心神不定,沒有做什麼.倒是把首頁換一篇文章,希望尋回拍照那天的那種平靜. 有空的人可以到那邊聽一首歌,放映投影片.不知宋銘問的金門大橋相片是否指這一系列?
本文起
那天,
一個人去看棒球.
BART to Oakland
拿著報紙, 相機, iPod, 就上路了.
耳機中傳來的是羅斯托波維奇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
原本想好好讀讀帶著關於葉爾欽新聞的舊報紙, 卻撇到當天紐約時報頭版中的新聞:
Mstislav Rostropovich, Cellist and Conductor, Dies at 80
http://www.nytimes.com/2007/04/27/arts/music/27cnd-Rostropovichcnd.html
真是無法相信的巧合, 心中無限的感慨.
羅斯托波維奇
多少次想趁他來舊金山時一賭他的風采, 卻沒有成行過.
最可惜的是1999年十一月,原本該要到德國出差,順便恭臨柏林圍牆倒塌十週年紀念. 但是同時又得顧及終生大事, 回台灣處理提親等事情,公司不願意提供環遊世界一週的機票,而錯過了另一場音樂與歷史共存的盛會.
羅斯托波維奇, 一個不被傳統觀念束縛的偉大音樂家. 他能夠深深感動對音樂沒有鑽研的我. 在UDN唯一提到他的音樂是回應十里的: 巴哈先生!對不起!
羅氏可以說是二十世紀的藝術界的重要代表人物,綽號 Slava的羅氏,給我的感覺就像斯拉夫進行曲? 在美國十幾年,認識許多?俄共?.其實,俄羅斯人可說是很浪漫的民族,跟好萊塢?塑造?的刻版冷酷蘇聯人可說是完全不一樣.
EMI的兩張CD套裝專輯, 可以說是羅氏代表作品.今年稍早在朋友家品酒,她放了馬友友的版本,我才批評馬友友的?膚淺(或匠器)?. 為了朋友問我有何差別,這次回台灣還特地買了史塔克的版本,想好好比較一番.史塔克的晚禱是我的另一張精藏,但是史塔克演奏起巴哈的無伴奏, 卻感覺失去了什麼. 在台灣時聽了史塔克演奏的CD, 再拿起羅斯托波維奇演奏地版本. 羅斯托波維奇演奏的是稍微慢, 但慢並不是一切. 巴哈的無伴奏曲目在羅斯托波維奇的弓與弦交會下, 每一個音符如此完美的平衡著,時快時慢的音符在耳朵裡熱情的跳躍, 似乎都有它自己的生命, 想到羅斯托波維奇在法國的 St. Madeleine Basilica 錄音時的神情,與他籌備錄音的專注 讓我想更期待下次能聽羅氏的表演. 不料, 一個月不到感覺還活耀在樂壇的羅氏就如此過世了.
人,能夠說顧藝術就不說政治嗎?羅氏並沒有.
第一次看到羅斯托波維奇是在柏林圍牆倒塌後隔天的現場即興演奏,當時對他的印象是?反共鬥士?而非偉大的音樂家.
讀了一些報到後,更了解他當年因為包庇索忍尼辛,得罪了蘇聯當局,被取消護照.我們反而能聽到他在西方社會的演出.他的流亡生涯,一直到蘇聯解體後,回復俄國國籍,才結束,他雖說定居在巴黎臨終前仍然選擇回到俄羅斯,可見他對俄羅斯的情感. 相關新聞請各位大大去網路上查了.
棒球
上週末很多事情, 之所以挑那場棒球賽, 主要是有送紀念品.
Eric Chavez Bubble Head. 幸運的球迷拿到萬中之十的?鍍金?紀念品 我們的只是穿一般球衣的版本 但是有就夠幸運的了!
前一天玄兒與朋友一起辦生日, 玩了很瘋. 之後好客的超級媽咪又邀小朋友到家中玩玩, 大人們則在以收藏法國酒為主的我們家品起酒了, 一直搞到兩點多才睡覺.
當天另一位壽星(玄兒同學)的媽媽精心作的星際大戰蛋糕
當天是下午一點的球賽, 還在半夢半醒中我就出門了. 週六是小孩活動最多的日子, 超級媽咪又要去小(孩子的)聯盟當志工, 於是就派我一個人去. 一個容量三萬多人的球場, 只發一萬五千份紀念品, 搭捷運去的我, 在開賽前兩小時左右就到球場排隊領禮物.
當時估計球場外將近有一萬人, 看起來都十分悠閒. 看球, 不只是看球,而是一個與人接觸的機會. 前後左右的人幾乎都會打招呼, 有人談論棒球, 有人問報紙上的新聞 ,有人問我在聽什麼音樂... 獨行,牽掛少的時候, 倒也有許多不同的體驗與收穫.
休閒, 比球賽本身重要多了. 運動家隊對上剛橫掃洋基隊的魔鬼魚隊(其中王建民也輸了一場).我喜歡看年輕的魔鬼魚隊出賽 他們球隊中的球員天份高 爆發力強 比賽的精采度通常很高.
我不談球賽了, 談談今天的棒球哲學:
判斷好壞球是基本原則.但是當球賽水準越來越高,好壞球判斷越來越困難.職業選手在打擊時,難免判斷錯誤.而在來不及收棒時,不如發揮本能處理來球.壞球可以打成界外,甚至也能夠擊出安打.好球員的三成打擊與一般球員的二成五,其實一百球中只差五球,如何處理壞球是其中一個關鍵,這是我在美國打棒球時學到很特別的一課. 因為如此,我的打擊率在球季初期的兩成多進步到球季結束時的三成五. 更重要的是 教練不會因為打壞球而責備球員,壓力小之後我才學會享受打球的真正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