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總統與日本首相菅義偉會談,兩國領袖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前一天,拜登與普亭二次通話後,宣布驅逐俄羅斯駐美外交官,俄羅斯也反制裁驅逐美方官員,這是美國支持烏克蘭抵抗俄國入侵的表態。一東一西,中俄分別用台灣與烏克蘭測試拜登政府。拜登國安團隊重回傳統外交路線,結合盟友穩紮穩打,讓中俄陷入外交包圍;拜登目的是維持現狀,不讓自由民主政體落入獨裁政體之手。
拜登派遣訪問台灣的前聯邦參議員陶德15日在台北說,「這個時間點,日本首相在美國、美國氣候特使(指柯瑞)在中國,我們這團在台灣,是很有意思的安排」。陶德點出絕非巧合的安排,顯示拜登在這局外交戰中,美國重回主導地位的豪氣。
拜登與普亭通話,既邀普亭舉行峰會,又宣布驅逐俄國外交官,強調支持烏克蘭抵抗陳兵俄烏邊界的俄國軍隊。包括之前宣布今年9月11日前美軍自阿富汗撤出。美國防長奧斯丁也訪問北約,在柏林宣布增派500名美軍駐德國,扭轉川普自北約裁減駐軍的決定。
相對而言,拜登對北韓與伊朗遞出橄欖枝,似可看出未來四年美國外交、國防將面對「拜登主義」:快刀斬亂麻,結束20年來反恐的首要國家安全任務,將資源轉向對付中俄,中國首當其衝。其實早在小布希第一任期,就有意把國安焦點從俄羅斯轉向中共,但九一一恐襲讓美國掉入反恐夢魘20年,帶給中共喘息的空間。
美國目前在日本駐軍逾5萬,是海外駐軍最多國家。菅義偉取代忠貞不渝的盟友英國首相,成為拜登首位會面的外國領袖,接著是南韓總統文在寅,說明東亞與印太地區是當前美國國家安全首要關鍵地區。
美國在印太區域對抗中共的「四方安全對話」,最早倡議者是日本前首相安倍。川普認為有助面對中共崛起造成區域不安,因此添骨加肉。儘管印度外長蘇杰生日前指「四方安全對話」並非「亞洲版北約」,但事實是這個「小北約」不僅外交對話,且已有多次軍演,有如軍事結盟。
國務卿布林肯與國防部長奧斯丁上月訪日2+2會談,曾提及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拜登、菅義偉會面前就傳出峰會公報將提台灣議題,但日本有經濟顧慮,怕得罪北京。
拜登和菅義偉討論台灣海峽和平穩定,是1969年來,美日領袖公開披露有類似討論,有如美日公開表明要求中共勿挑起事端,企圖改變現狀,否則面對「四方安全對話」架構和美日協防等國際力量反制。當然,支持台灣維護安全,台方也不能逾越美方「一中」底線等非分意圖。
這種局面下,中俄深化結盟如何發展,引人矚目。俄羅斯2014年赤裸裸併吞克里米亞,西方同聲譴責和經濟制裁俄羅斯,當時北京決定以高於市價數倍進口俄國石油,經貿輸血救老大哥一命。
這次美中阿拉斯加會談後,俄國外長拉夫羅夫立即訪中國,與外長王毅發表聯合聲明,提到「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摒棄藉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和搞雙重標準,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該領域對話」,並說「民主模式不存在統一的標準,應尊重主權國家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正當權利」等。中俄說詞匯流合一,明顯在對抗美歐施壓。
目前事態發展,普亭不斷測試拜登對烏克蘭的底限,美方宣布兩艘軍艦將進入黑海後,普亭下令封鎖連接黑海的克赤海峽,禁止外國軍艦進人。拜登隨即召回兩艘軍艦,要求普亭降溫。一來一往,被視為拜登對抗普亭是否已露底線。
中共也沒閒著,在陶德率代表團高調抵達台北前兩天,有史以來最多的25架共軍戰機飛入台灣西南航空識別區,有評論指是模擬攻擊「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目前為止,拜登並沒有自信滿滿專斷獨行,共和黨也沒有批評他對兩個強權的處理政策。
拜登有44年國會立法與白宮資歷,曾是參院外交委員會與司法委員會主席,擔任過兩任副總統,無論行政、立法都是編劇、導演而非演員、觀眾;他參與「台灣關係法」制定,被歐巴馬賦予處理烏克蘭與克里米亞危機重任,應有足夠經驗智慧來處理重大危機,他也處於改變歷史錯誤的關鍵權力地位。
拜登正面對與兩大對手中國與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對決,這是一年前難以設想的國際情勢。他沒有後退的空間,如果成功,拜登將歷史留名;如果失敗,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