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注音牽扯國家認同 選市長還是教育部長?
2018-03-05 20:16聯合報 記者
林麒瑋╱即時報導
一場地方選舉,提出中央甚至全國的政策,這種「提升視野」的角度,雖然很有野心,實質上對地方的幫助能有多少?而這種全國性的政見,其他縣市的人也樂於買單嗎?從台南市長選舉中可發現,各個參選人磨刀霍霍,而爭奪市長之位的,目標恐不僅只有市長,而是有更長遠的計劃才是。
注音在台灣是特有也僅有的語言學習基礎,放眼亞洲基本的中文、粵語、日語或韓語等,只有台灣在教導中文學習時才用注音,顯示這不僅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也是累積的一項歷史價值。把這重要基礎廢除,不禁讓人想問,這是選地方首長?還是教育部長?
學界對於廢除注音ㄅㄆㄇ也有諸多看法,關於母語教學的方式,如客家語、閩南語和原住民語,在目前基礎教育當中,學童所學的方式都是用拼音學習,注音只是幫助學童學習正統中文,另方面外國人在學習中文,也都用拼音學習,對學習注音來說,那會是外籍人士的另一套語言系統。
與國際接軌的方式有許多種,若要把注音廢除,那只會顯得這樣的資產相當「廉價」,目前全球通用語言以英文為主,學習中文的人口也逐漸增加,然而要去限定學習中文的方式,在國內產生的不只是政黨之間的鬥爭,另一種統獨問題也將逐漸浮上檯面,
注音在國內使用已有百年歷史,這種特有文化資產,似乎就是一種國家認同,語言是一個地方、一個族群獨特的產物,學習語言有不同方式,但百年文化資產並未因時代改變而顯得「落後」,它所賦予的不光只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而是歷史與教育傳承的重要意義。
學童學習國語基礎,就是靠注音來學習。示意圖。圖/本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