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快語】賴文泰/軌道建設會成「蚊子捷運」嗎?
2017-06-02 18:28聯合報 記者
侯俐安╱即時報導
藍綠政治人物近來為了4241億元的前瞻計畫軌道建設爭論不休,應可回歸專業、省思四大問題:
一、所有曾經主政交通部門的首長都應知道「交通政策要以大眾運輸為主」,這個核心理念歷久不衰、中外皆然,但台灣實際發展情形為何?
二、所有政治人物都應贊同生命無價,但每年有超過40萬人次死傷於交通事故,政治人可以坐視一幕幕悲劇一再上演嗎?不然痛定思痛後所提出大刀闊斧的改善措施是甚麼?
三、地方父母官為鄉親爭取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痛批交通部長不要花錢建輕軌,但他知道軌道建設就是提供民眾更安全回家的路嗎?
四、4241億元軌道建設,真的會成為「蚊子捷運嗎」?
交通政策要以大眾運輸為主,是運管科系老師教導的核心思想。30多年來,台灣「重道路」的交通建設,讓汽、機車主宰運具市場,2000-2015年交通事故死亡41119人,受傷424萬人;軌道提供一條回家更安全的路,台北投入大規模經費建置便捷大眾運輸系統,大幅減少了交通事故,但其他各地大眾運輸卻陷入「運量低→服務品質降低→大眾運具使用率減少→業者營運困難→服務品質惡化→大眾運具乘客流失」的惡性循環。
近年國內開始倡議「漸進式捷運系統」的發展模式,先從改善公車系統做起。2010年起,交通部編列280億元「公路公共運輸提升」計畫,但公共運具使用率僅由2010年14.7%微幅提升至2016年之15.8%,私人運具依舊主宰運具市場。
280億元的投入,並未扭轉台灣運具市場,那4241億元軌道建設會成為「蚊子捷運」嗎?
我曾參與多項交通建設的運輸需求預測,對這個問題的疑慮應比一般人深刻而銘心。捷運運量是可以創造的,在捷運提升大眾運輸品質的拉力策略下,同時藉價格機制與使用管理的推力策略,抑制私人運具使用需求;並透過成長管理與土地使用的規劃手段,落實「大眾運輸導向土地使用發展(TOD)」。若此,4241億元軌道建設不會成為「蚊子捷運」。
曾主政過交通事務的首長應都知道上述論述,但是,為何曾擁有權力但現實的發展卻長久與「大眾運輸為主」政策背道而行?讓道路越來越擁擠、空氣越來越不新鮮?讓數十萬計的交通事故年復一年?
原因可能很多,其中,未能限縮私人運具的便利性應是主因,「提高停車費率、減少路邊停車格位、減少車道供公車、輕軌來專用」會讓人說政府搶錢,會讓汽車族、機車族不方便,會讓店家擔心門口不能停車怎麼做生意,這些「從眾」聲音讓多數政治人物卻步。
4241億元軌道建設是個機會,如果這個投資能讓以「大眾運輸為主」政策成為共識、可向私人運具使用者要合理社會成本,道路會變順暢、空氣越新鮮、交通死傷人數也將減少,這個投資值得。
若對4241億元軌道建設投資效益仍有疑慮,那麼,面對長期「車行為主」所付出的代價,痛定思痛的解決方法又是什麼?
(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教授賴文泰撰寫,記者侯俐安整理)
賴文泰。聯合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