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日本核災食品解禁不可違背國際常規
2016-11-20 00:45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日本核災食品解禁引爆民怨,閣揆林全坦承目前態勢仍然往「開放」的方向走,顯示蔡政府已吃了秤鉈鐵了心。面對社會反對聲浪,蔡政府除強壓綠營十三縣市長的意見,也強調要以「科學證據」、「國際規矩」作為開路依據。問題是,蔡政府至今的作法,不僅不科學,也違反國際常規。
先談「國際規矩」。林全內閣的說法是,絕大多數國家都已開放福島核災區食品貿易,台灣既是國際社會一員,應遵循「自由貿易」原則辦事。此話當然言之成理,台灣是地球村一員,民眾的國際素養也在水準之上,當然不會不知道自由貿易的精神。然而,自由貿易也強調對等、互惠的精神,至於國民健康和國家尊嚴則更是無可退讓的底線,這是我國處理日本核食須有的基本態度。
所謂科學證據,講究的是呈現事實與態度中立,但從衛福部及農委會的專家團赴日考察後的說詞,僅片面根據日本農水省的檢驗,即向國人拍胸脯保證「沒問題」,這絕非負責的態度。對照一九八六年前蘇聯車諾比核災事故後,歐陸國家處理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核災區農水產品進口的態度,或可作為日本福島核災區食品開放的參考。
車諾比核災後,素有「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不斷要求歐洲開放其食品進口,歐盟則直到車諾比滿廿年才開始檢討,且由聯合國原能總署委託權威防輻射汙染科學團隊深入調查。當時,團隊提出的《TORCH》報告認為,銫137檢出值仍超標甚多,烏克蘭食品不宜開放。今年,車諾比核災滿卅年,歐盟再次對該核災區食品開放的要求再次調查,除了原能總署,世衛組織、歐洲議會、綠色和平…等全都參與調查作業,最後,仍僅同意微幅開放。
歐盟對日本有輻射疑慮的食品擬銷歐,也同樣用科學證據定奪。去年的統計,日本銷歐食品金額不到三億歐元,占整體出口不到千分之三,正是依科學證據決策的結果。國人應覺得委屈的是:為何政府官員出示的「科學證據」,只是日本農水省提供的幾張紙的數據,而不是原能總署、世貿組織等具國際公信力的檢驗結果?
福島核災已屆滿五年,年初聯合國委託原能總署、綠色和平共同主持,委由ICRP、ACRO兩個權威的放射性監測非政府組織,做了福島汙染現況調查。其結論頗灰色:認為日本政府雖斥巨資在災區除汙,但「除汙無法去除輻射汙染」,頂多只是移轉災區部分的輻射物質。
不知台灣赴日專家是否看過這份跨國團隊剛出爐的報告?或者,專家團除了日方安排的行程,不曾到災區實地訪視?國際最新的調查是,福島核汙染仍未能全然抑止,還在擴散;包括總理府、東電七月廿八日承認耗費巨資阻擋輻射汙水入海的「凍土牆」計畫失敗,啟用三個月、每天耗資近億日圓電費卻未能凍土,輻射汙水仍以每天四百噸的巨量排進太平洋。
我們官方專家團不知是否注意到日方承接輻射物質的廢汙土移除有何對策?黑色塑膠袋每包一立方公尺的輻射汙染廢土,累積超過一千萬包,要移置何處,要從哪裡找來新土置換?簡單說,日方對福島除汙已接近束手無策,我們豈能輕信農水省的數據草率放行核災食品?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聲稱,擬開放的四縣市產品,「一定要標示產地」。此言,似乎以為只要標示產地,即能避免核汙產品闖關;現實上,這卻經不起檢視。以正值汛期高峰的秋刀魚為例,漁場在福島東方親潮、黑潮交匯的海域,正是福島核電廠輻汙水排放所在。秋刀魚常態在北海道根室漁港下貨,產地標示是「根室」,是否即無汙染之虞?設若改在九州卸貨,誰又知道?
蔡政府要依「科學證據」、「國際規矩」處理日本核災食品,原則是對的,但這絕不能變成科學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