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7 02:58 經濟日報 記者徐碧華記錄整理
準閣揆林全已經說了,經濟沒有好轉以前,不談加稅。大家可以相信準閣揆的承諾,雖然在財政部長任內,林全實施了最低稅負制,別忘了,林全也擔任過主計長,我相信新政府會先從支出面下手。
盤點支出會是新政府的首要工作,盤點後,不加稅的空間是存在的。新政府會盤點那些支出?應該從之前受過批評的支出著手。試著列舉一些:
一、檢討18趴。為了軍公教的18趴,政府一年要支出約800億元。在關中任考試院長時,已擬了改革方案:沒有領月退、只有領一次金的,不砍18趴;有領月退的,分四到五年將18趴降到9趴。這個方案在馬政府時代延宕下來,新政府可以重新盤點。
二、檢討產業補貼。國科會設有科發基金、經濟部有科專計畫、傳產維新方案,政府編列龐大預算去補貼、輔導企業,那也是數百億元的錢,很多接受補貼的企業,自身是很有財力的,政府這種補貼是否有效率,值得重新檢視。「創新」應該利用市場的力量,而不是靠政府力量去培養,市場才能決定企業的研發計畫是否具競爭力。
三、類似花博這種較沒有效率的支出,應該撙節。
四、應取消年金撥補。我必須強調,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年金改革除了降低所得替代率之外,還應該取消政府撥補。雖然勞動部之前提出勞保年金修法,主張將政府撥補入法,但這不是好作法。政府的責任應該僅及於基礎年金,未來年金制度應該改為三層制,第二層就屬雇主和受僱者的責任,沒有政府的角色。
支出盤點了、撙節了,如果財源仍不足,在考慮加稅之前,也可以先考慮修法提高政府舉債空間。
目前中央政府舉債上限是前三年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數的40.6%。GDP一年約新台幣15兆元,調高1個百分點,舉債空間可以增加1,500億元,只有資本門可以舉債,經常門不能舉債,民眾也不必擔心政府舉債亂花。如果社會有共識,將舉債上限調高到45%,那麼也有不加稅的空間。
回到加稅這個議題,我支持提高遺產及贈與稅稅率、也贊成提高營業稅稅率,但加稅議題應該等到經濟比較好的時候再來談。
遺贈稅率降到10%後,對社會的負面作用太大了,吸引回台的資金沒有投入實體經濟,反而跑去炒房去了,造成房產泡沫。為了矯正這方面的負面作用,遺贈稅率應該調高。
調高遺贈稅稅率不是為了稅收,是避免負面作用,如果為了稅收,我贊成加營業稅。一來,營業稅的稽徵容易;二來,加營業稅較沒有爭議,因為它沒有選擇性,不是針對有錢人或薪水階級;三來,和全球相比,台灣營業稅率是偏低的。
再來,談到長照。遺贈稅和營業稅的加稅議題都是因長照而來的,但長照體系的建制需要時間,要有足夠的人力、設施提供足夠的服務,剛開始的建構期,應該還不需要用到龐大的預算。新政府一上台,應該還不急著加稅。
(本文由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