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生署食品檢驗官員:把關食品安全 環保、衛生署從來沒聯繫!
‧今周刊 2011/06/22
塑化劑風暴發生至今,衛生局角色備受爭議。《今周刊》團隊費盡心力找到一位前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專責管理食品添加物的官員,談及塑化劑事件,他的無奈、失落與痛心,都付諸紙端……。
【文/劉俞青、林讓均、林讓均】
前衛生署食品檢驗官員的內幕告白
第一線的稽核人員長期處於高壓環境,卻又面臨人力不足、流動率高以及經驗無法傳承的窘境。
塑化劑風暴發生至今,衛生署的角色內外夾擊,對外必須與環保署共同負起這次塑化劑的政治責任;對內,衛生署這次是主動舉發風暴的起始者,有如自己撕裂手上一塊肉,焉有不痛之理?
《今周刊》團隊費盡心力,終於說服前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現整併進「食品藥物管理局」)專責管理食品添加物的官員,他在衛生署有二十多年資歷,擁有添加物管理與工廠稽查的豐富經驗,站出來說明長期以來,台灣在食品添加物上的管理內幕!
原本他低調、不願評論「娘家」衛生署,但看到事態發展,不少人對衛生署多有指責,他也忍不住跳出來說幾句話。在訪談中,這位前官員講到塑化劑事件,難掩無奈與失落,不敢相信這是自己任內就發生的問題。
而針對若干流傳在媒體上的論點,他顯得不以為然,經常使用反問句與巧妙的譬喻來呼籲大家反思。以下是這位不願具名的衛生署前食品添加物檢驗官員的獨家告白。
塑毒汙染為單一事件/少數食品大廠把關不力 未檢驗上游
發生塑化劑事件之後,我真的意外又痛心!我在衛生署這麼久,從來沒看過有人明知會害人,還故意在食品中添加有毒物質,而且更想不到的是,這樣的缺德事竟會發生在台灣!
對於這次塑化劑事件的處理,要知道,塑化劑不列入例行檢測項目,但衛生署不但主動驗出來,還馬上公布給大眾知道,真的有勇氣,值得尊敬!
雖然發生這樣的不幸,但我還是認為這是食品汙染的單一事件。我民國六十多年就進入衛生公職體系,這三十多年來,台灣的食品衛生環境還是有進步。
早年我在稽核食品工廠時,香腸是掛在糞坑旁的,而且工廠的門關都關不住,蒼蠅飛來飛去,就像是現在的「食品添加物」。現在,應該沒有這狀況了吧!
我認為這一次食品大廠確實有把關不力的責任。我很認同義美的作法,他們對價格太低的原料都能合理懷疑,並且確實檢驗,但某些大廠為什麼辦不到?你總是得知道自己賣的是什麼東西吧!怎麼沒去上游原料工廠看一看呢?如果有人上完廁所沒洗手,滿手大便就去製作食品,你怎麼辦啊?
如果加上業界資歷,我有超過二十年輔導工廠的經驗。一家食品工廠有沒有問題,我一看就知道!
例如,第一個你要看的是環境,這就好像到別人家的客廳去,乾不乾淨一目了然;再來,你一定要問清楚製作過程、原料成分,而且要去倉庫看看原料庫存,查一查有沒有多出來的可疑物質。
比方說,一家食品工廠就不應該擺放塑化原料!這不是很清楚的事嗎?所以我說,如果你有去看過上游工廠,就很有機會避免這種事的發生。
衛生體系不是一條鞭/無法面面俱到 廠商還是得自主管理
想去稽核食品工廠,就要看得懂「眉角」。可是我觀察,現在的衛生稽核人員,大多是透過考試就進到公務體系,沒幾個有食品工廠的實務經驗。
衛生署的官員最好有業界經驗,不然跟業界會脫鉤得愈來愈嚴重,就算去稽核,也是有看沒有懂。至少衛生署官員也要有地方經驗,像是日本,他們的厚生省官員,就會先到地方衛生單位歷練,再回去厚生省當官,這個作法值得參考...
【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757期;訂閱今周刊電子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