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沈明川/特稿】 2011.02.10 02:55 pm
經濟部為何在農曆年前對砂糖與沙拉油價格態度是年前「凍漲」,年後就同意漲價?
同樣是經濟部轄下的國營事業,為何台糖可以漲價,但台電的電價與自來水公司的水價,卻不准漲價?
防堵「囤積」是經濟部做這次決策的關鍵。水電或能源商品不易囤積,但台糖的主要商品砂糖、沙拉油卻在此時已傳出囤積市況。
為了國內平抑物價、穩定國內物價,經濟部對於國營事業所經營的商品價格,基本態度都是「凍漲」。因為國營事業所經營商品,都是位列產業的最上游,像砂糖、沙拉油漲價,就可能會帶動中下游麵包、糖?、餅乾、小吃的漲價,特別是電價、水價調漲,更會牽動所有產業生產成本增加,甚至衍生出物價全面上漲的疑慮。
可是最近像砂糖,卻因為供應國家澳洲等地氣候異象,國際行情大漲,而台灣卻在農曆年前凍漲,這已經引來愈來愈多的「囤積」;而以台灣人口來計算,如果平均全國每人多「囤積」1公斤,台糖就要多增加2多萬公噸供貨壓力。
事實上,經濟部就是在擔心引發「囤積」歪風,同時也考慮台糖必須充份國內砂糖的情況下,不得不同意小包裝砂糖漲價。
不過,「凍漲」的代價很高。儘管國營事業可以不計成本,來使命必達,但是經濟部也考慮到「代價」與「後果」,調控物價的政策很拿難捏。
像中油的油價與氣價,如果「凍漲」,可能重蹈以前一年虧損1300多億元的覆轍,中油承受不起再來一次,所以經濟部設計有「緩漲」機制,也就是絕對會反映漲價,但會視外在情勢採行局部反映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