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教育校園科技文體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蔣介石 228日記公開
 瀏覽6,473|回應26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系記者王慶偉/加州史丹福大學報導】 2008.07.20 02:58 am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十八日公開蔣介石一九四六到一九五五年日記,其中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記載引起學者高度注目。圖為胡佛展出之蔣介石日記原本(圖上)及公開之微卷和影印本(圖下)。
記者王慶偉/攝影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十八日公布蔣介石一九四六到一九五五年之間的日記,時間上涵蓋當時的國共內戰、制憲、二二八事件、撤退到台、尼克森以美國副總統身分訪台、中美協防條約等重大事件。

其中最為學者及各界注視的是,一九四七年二月廿八日(二二八事件)之後,蔣介石到底下了什麼決定?曾否命令當時台灣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軍事鎮壓?蔣介石是不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凶?這些問題將隨著日記的公開而有新的詮釋。

由於日記十八日才公開,尚無學者看完當時記載,許多細節仍待學者釐清。對二二八事件有深入研究的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馬若孟指出,事件發生後,蔣介石曾多次親筆手諭「不可報復」、「從寬處理」。

馬若孟說:「蔣介石怎麼可能會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凶?」他對二二八事件的定義是「悲劇」,並曾在一九九一年出版《悲劇性的開端:台灣二二八事件》一書,中詳論這段歷史。

馬若孟指出,「沒有可靠有力證據,指向蔣介石下令屠殺。」

對於這段時間的日記,為何不早點公布,卻任由操弄成為政治鬥爭工具?蔣方智怡十八日指出,與胡佛簽訂的合約,是每年公開發表約十年左右的日記,不會因為有人扭曲這段歷史,就特別先發表這段期間的日記,「我尊重胡佛的專業及學術研究」。

蔣方智怡指出,二二八事件對台灣傷害很大,她這些年來也對政府提供許多資訊,「很可惜沒有被政府使用、引用,來化解二二八、或呈現二二八的真相」。

蔣方智怡表示,不要以目前情況及思維來衡量一九四七年當時的情況,日記公開後,可以從頭到尾好好了解當時事件的真相。

蔣方智怡表示,選擇胡佛研究所為蔣公日記暫存之地時,她承受了許多壓力,「蔣公日記不但有當時事件真實的紀錄,並有他自己反省、深思的記載,是非常重要的文件」。

蔣方智怡指出,日記由蔣介石交予蔣經國,蔣經國交予兒子蔣孝勇,蔣孝勇過世前又交給蔣方智怡,「長輩慎重交代,日記不只是個人紀錄,更是近代中國歷史的紀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51742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校園拆蔣公銅像?綠發言人:國人對轉型正義高度期待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校園拆蔣公銅像?綠發言人:國人對轉型正義高度期待

2017-02-24 12:20聯合報 記者鄭宏斌╱即時報導

民進黨發言人吳沛憶。圖/取自吳沛憶臉書
民進黨發言人吳沛憶。圖/取自吳沛憶臉書
民進黨立委鄭寶清要求教育部全面拆除校園內的蔣公銅像,對此,民進黨發言人吳沛憶表示,對個別委員的提案沒有評論,不過「相信政府會在民意基礎上,全面處理轉型正義的問題。」

吳沛憶說,國人對轉型正義的推動有高度期待,今年是二二八事件70周年,民進黨從在野時期到執政,一直高度關注歷史真相的釐清和轉型正義的推動。

吳沛憶指出,立法院這個會期,民進黨將促轉條例、政治檔案法草案列入優先法案,希望盡快完成修法。有關歷史真相和轉型正義,新政府也會建立一套機制,進行全面處理。

吳沛憶表示,轉型正義最重要的目的,是讓社會不再因過去歷史而分裂,而把真正的歷史真相還原,讓所有國人得到真相,是最好的辦法。唯有面對過去,這個國家才能團結,往前邁進。相信政府會在民意基礎上,全面處理轉型正義的問題。

對於即將來臨的二二八紀念日,吳沛憶說,二二八事件的紀念,最重要的精神是「記取教訓」,並且惕勵改革,這樣的紀念才有價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591680
和希特勒毛澤東並論 綠委拆蔣介石銅像提案通過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和希特勒毛澤東並論 綠委拆蔣介石銅像提案通過

2017-02-24 14:37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霧峰區公所前的蔣公銅像,遭不明人士毀損。圖/讀者提供
霧峰區公所前的蔣公銅像,遭不明人士毀損。圖/讀者提供
下周二就是二二八事件屆滿70周年,立法院今天下午通過民進黨立委鄭寶清等人的臨時提案,要求行政院、教育部依法要求各級學校拆除蔣介石銅像,真正落實歷史教育。 由於現場沒有異議,主持院會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裁定,對於立委提案,請行政院研處。

鄭寶清、蔡易餘、莊瑞雄、蘇震清等13位民進黨立委臨時提案指出,鑒於我國自1996年總統直接民選以來,已邁向民主國家行列,然而轉型正義卻沒有隨著民主化之發展等比例成長,目前我國仍有許多大專院校及各高級中等學校以下學校於校園內設置蔣介石銅像。

鄭寶清等人認為,蔣介石是典型的獨裁者,和希特勒、墨索里尼、毛澤東相提並論為人權侵害者,美國政治學者甚至將蔣介石列為20世紀殺人魔第4名,包括在台灣製造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造成上百萬人無辜受害。

提案指出,事實上,蔣介石銅像根本沒有設置的法源依據,我國每年2月28日訂為和平紀念日,目的便是要落實歷史教育、撫平 歷史傷痛,並促進族群融合,因此要求行政院、教育部依法要求各級學校拆除蔣介石銅像,真正落實歷史教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591678
蔣中正檔案 國史館首批5萬件明上線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蔣中正檔案 國史館首批5萬件明上線

2017-01-04 04:06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

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說明《蔣中正總統檔案》清查進度及預定開放上網情形。 記者林河名/...
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說明《蔣中正總統檔案》清查進度及預定開放上網情形。 記者林河名/攝影
國史館全新改版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一月五日起上線服務,第一批將開放《蔣中正總統檔案》(即一般所稱「大溪檔案」)五萬件數位檔上網。

國史館昨天下午說明《蔣中正總統檔案》清查進度及預定開放五萬件數位檔上網情形。

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表示,二十六萬件《蔣中正總統檔案》已於一○五年十二月完成清查作業,今年一月,最後一批清查結果函請各機關解密以後,未來每個月月底各將五萬件檔案上網。

國史館表示,廿六萬件的「蔣檔」預計四月底完全上線;除了部分私人照片、書信因著作權或相關權利約定等因素須到館閱覽外,其餘都可上網供各界閱覽。

不過,國史館也透露,蔣檔中有一千三百多件「黨務類」文件仍無法上網,民眾必須親自到館閱覽、抄錄或複製。

吳密察解釋,蔣中正的大溪檔案以前一直放在蔣中正在大溪的別館,經過幾次搬遷,搬到陽明山,後來蔣中正過世,經過一段時間,檔案進到國史館,當時的檔案有一類叫「黨務類」,國民黨認為黨務類應該由他們分走;國史館曾去談,「實體擺你們那邊沒關係,至少讓我們掃描」,也因為雙方曾有合作,所以黨務類國史館有數位檔。

國史館審編處處長周曉雯說,經過國史館副館長與國民黨聯繫,國民黨有開放民眾到館可以複製、列印,國民黨有釋出一定的善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573220
蔣中正年譜長編出版 細載與4位夫人相處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2-22 03:43 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國史館出版「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是目前對其生平事蹟最完整的記述。 記者程嘉文/攝影
分享國史館昨天出版新書《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共計十二冊、七百廿萬字,將他生命中的大事一一列舉。也因秉忠於史實、不為尊者諱編輯原則,負面的事蹟也照樣刊出。不過因受限篇幅,疑為蔣「小五」李子青的蔣日記內容不得不割捨。
《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前六冊,載有蔣日記中與毛福梅、姚冶誠、陳潔如、宋美齡四位「夫人」的相處經過。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君山指出,一九五○年初,國府剛退守台灣,一天蔣在日記中感慨:「近日情緒浮躁,突然想起舊情人李子青,兩人分離卅四年,不知是否還在人世?」他隨即自責「奈何戀痴若此」,但隨即又說,只此一人「使余終身不能忘情」。至今學界不知李子青身分,只知一九一四年蔣在上海策劃反袁世凱起義時,曾因「夜訪子青」躲過逮捕。

《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引用大量史料,最主要是存放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蔣中正日記》,家屬反對日記至今無法出版,《年譜長編》是讀者能看到最多日記內容的管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414870
哈佛研究員談蔣介石:佯裝要反攻大陸以穩台灣內政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25 03:10世界日報 記者洪群超/紐約報導


蔣介石當年信誓旦旦高喊反攻大陸,遭哈佛研究學者認為,其實早知無望,仍然高呼只為穩住內政。報系資料照
分享作為透過新史料「蔣介石日記」研究蔣介石的第一位西方學者,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員陶涵(Jay Taylor)指出,蔣介石是傑出的大戰略家,深謀遠慮,在與列強周旋時為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在對內維護中華文化與道統時,往往不擇手段。陶涵認為蔣介石在遷台不久就放棄「光復大陸」的計畫,準備在台灣生根,但一直佯裝要反攻大陸,來穩定內政,且作為同美國交涉的籌碼。
陶涵作為美國外交官曾派駐台北,在美中建交後又任職北京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後專任美國國務院情報處副處長,目前是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員,兼有外交家實務和中國通的學術底蘊,是研究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的權威,也是最早開始研究蔣介石日記的西方學者。


陶涵評價蔣介石為傑出戰略家。 (記者洪群超/攝影)
分享
在23日「世界歷史中的孫中山、蔣中正與宋美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陶涵指出,根據新公布的蔣介石日記及檔案資料,都佐證蔣介石眼光宏大,是深謀遠慮的大戰略家,超過同時代的大國領袖。

「蔣介石一生不易,以不強的實力,與蘇俄、日本、中共和美國等強大對手交鋒」。陶涵指出,不論是抗戰時期下令黃河決堤以對抗日軍,還是戰敗遷台後建立起警察國家,蔣介石都是以守衛國家利益,從大戰略考慮而作出的「非做不可」的決定。陶涵認為,蔣介石作為基督徒,盡畢生之力守護中國傳統儒道,是毋容置疑的「愛國者」,但為保護中國的國家尊嚴與利益,也不惜採用殘忍手段,以國民慘重傷亡做代價。

陶涵指出,蔣介石戰略眼光高瞻遠矚,以國家大業為重,比如明知請蘇聯紅軍相助,可能導致中共坐大,但為了抗日這一首要目標,仍做出該後患無窮的決定;而蔣介石對國際局勢的前瞻,也高於同時代的大國領袖如羅斯福、邱吉爾等,對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等成功預判,連對蔣介石多有抨擊的「親共」國務院顧問拉鐵摩爾(Owen Lattimore)當年就此也不吝讚許。

陶涵也重申其認為蔣介石和周恩來之間有「密使」直通的觀點,指出在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破冰訪中、美中建交之前多年,周恩來便透過在香港的代表,提前告知蔣介石美國和中共之間的秘密互動和恢復建交準備。蔣介石也在美台斷交之前,著手穩定台灣社會,減少與美國斷交帶來的動盪衝擊。

陶涵指出,蔣介石在抗戰勝利,接收台灣後,第一件事便是在台灣發行新貨幣,同時切斷台灣與大陸的經濟、交通等聯繫,在1946年內戰剛爆發時,便著手準備若戰敗遷台的準備。部署撤退至台也是一個大戰略,陶涵認為,蔣介石當時的計畫便沒有想過重回大陸。陶涵指出,蔣介石在1953年時,便清晰認識到將在台灣待一輩子,光復大陸沒希望,並對美國屢屢擔憂其軍事進攻大陸感到不悅,認為美方不理解其「反攻大陸」的姿態僅是為穩定內政,維持一種「希望」,但總是「對牛彈琴」,最終直接告訴美方「別擔心,我沒有能力去攻擊大陸」。

而對未來兩岸關係,陶涵表示樂觀,認為若民進黨執政,北京會先致力讓民進黨接受「九二共識」,隨後透過簽訂漁業、產業等更多經濟交流相關小型協議,大概「用30年左右時間」,從下往上,來逐步推動兩岸更大框架上的正式協定,美國、中國和台灣的三方關係仍會保持穩定發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402736
迎蔣介石日記回台 馬總統最後任務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10 01:55:18 聯合報 邵玉銘/公廣集團董事長(台北市)

七至九日,由國史館、中研院近史所及故宮博物院召開「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三天內看了數十篇中英文論文,大多論文引用的資料是《蔣介石日記》。

蔣先生日記從一九一七年寫到七二年,有五十五年之久。在這段漫長年代裡,所有中國現代史重大事件,無一不觸及,故此極為重要與珍貴。

抗戰期間,遍地烽火,軍民死傷慘重,蔣先生在一九三七年十月卅一日日記中表示:「此次抗戰實逼處此無可倖免者也。與其坐以待亡,致辱招侮,何如死中求生,保全國格,留待後人之起而復興?況國際形勢非由我自身犧牲,決不能喚起同情與干涉耶。」

中國從一九三七至四一年的慘重犧牲,終促成美國在一九四一年八月對日本進行武器與石油之禁運,引發日本進攻珍珠港,美國遂參加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並肩作戰,所以,蔣先生之高瞻遠矚令人敬佩。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但是這時蘇聯紅軍已經進入東北,國共對立加劇,蔣先生在日記寫出其複雜心情:「五十年來最大之國恥與余個人歷年所受之逼迫與侮辱至此自可湔雪淨盡。但舊恥雖雪,而新恥又染,此恥又不知何日可以湔雪矣,勉乎哉,今後之『雪恥』乃雪新恥也,特志之。」

以上兩則日記,顯現了不只是蔣先生個人,也是國家所面對的內憂外患。但是,不可思議的是,蔣先生這五十多年的日記,卻無法在台灣看到。

二千年後,國內政局險惡,蔣家後人於二○○六年,委託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代為管理,並對世人公開。所以,兩岸學者均須長途跋涉,前往閱讀。該所規定,日記不得影印,必須手抄。

一九七五年蔣先生去世後,本人曾多次在報刊撰文,鼓吹在中正紀念堂之現址建立「蔣中正總統紀念圖書館」,內中存放有關蔣先生之所有重要史料,以讓世人了解其歷史功過,此建議未蒙採納。

一九八三年自美回國服務,在政大外交系所任教,即多次拜見掌管國民黨重要史料負責人,並不自量力提出撰寫蔣總統傳記的構想,希望能夠閱讀蔣先生日記及重要黨國資料,未准所求。只好退而求其次,撰寫《司徒雷登與中美關係》一書,由哈佛大學於一九九二年出版。

為今之計,有三項建議:第一,由於國史館及中央研究院隸屬總統府,總統府應出面與蔣家後人及胡佛研究所商討,將該日記之正本移回台灣,交由該兩單位存放,但以影本留存胡佛研究所,這樣中外學者都能得到平等待遇,並方便兩岸人民檢驗蔣先生之歷史功過。第二,由於蔣先生日記是以毛筆撰寫,閱讀不便,該兩機構應以正體字將其出版。第三,政府應為一九四九年遷台以來歷任總統成立圖書館,並仿美國總統圖書館之例,除收藏總統之史料以外,其重要閣員資料如願存入,亦可收藏。

馬英九總統為人民服務時間已不及一年,可否立即處理此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47904
蔣 對經國嚴 對緯國愛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6 03:30:24 聯合報 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

國史館出版的「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引用大量蔣日記。從蔣早期日記可以看出,蔣中正對長子蔣經國、次子蔣緯國都帶有很深親情,卻是一嚴一愛。即使愈來愈多事證顯示蔣緯國是養子,但蔣中正始終視作親生。

蔣經國於宣統二年三月十八日(四月廿七日)生於武嶺豐鎬房。民國五年十月六日蔣緯國出生,民國八年十一月四日,蔣在日記中載「母為日人重松金代」。 民國九年九月三日蔣中正自上海前往廣東,寫道:「緯兒始則依依不放,必欲與我同行,繼則大哭,大叫爹爹,用力經繞我身,不肯放鬆,終為其母強阻拉放,及乎出門,獨在門首發不願舍之聲,此兒眼慧逼人,年長尤覺親親可愛也」。八日又寫:「近日甚想緯兒,恨不能與其同行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10061
蔣中正與四位夫人的愛恨糾葛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6 03:30:20 聯合報 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

昨天是前總統蔣中正逝世四十周年,國史館日前出版「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引用大量現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蔣中正日記,盼能完整呈現正反史料、還原其一生。他對於毛福梅、姚冶誠、陳潔如、蔣宋美齡四位「夫人」的載述,可以看見蔣年輕時感情世界與衝動性格,與其後公開形象有一定距離。


民國前二年蔣中正(右)與母親王采玉(中)及原配毛福梅(左)及長子蔣經國合影。 圖/翻攝自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
分享
元配毛福梅

逼我鬥爭、對打…此恨終身不忘

蔣中正與毛福梅婚姻不睦多為世人知曉。蔣日記曾載與毛氏「對打」、甚至鬧到「如離不成婚,只有出家為僧」等。至於原因,蔣指與早婚及毛兄小時視他為「敗子」有關。

蔣中正在民國十年四月三日寫下,「經國母子不遵教回家,見其母(毛福梅)之人影足音,刺激爆發,嫌惡之情不可制止。而又惜愛其子,不准教訓,與我為難,痛恨之心無以復加。逼我鬥爭,竟與我對打。此恨終身不能忘卻,決計離婚,以免痛苦。」

蔣隔天甚至還寫下,「母親老悖一至於此,不僅害我一生痛苦,而且阻我一生事業,徒以愛子孫之心,強欲重圓破鏡,適足激我決絕而已。」


蔣緯國夫妻與緯國養母姚冶誠(中)。 圖/翻攝自網路
分享
侍妾姚冶誠

好賭而不侍母病…見之憤恨艱堪

蔣在日記中以「悍妾」、好賭、出言背謬等形容姚,也凸顯與姚的關係不佳。

民國九年蔣中正與姚氏爭執最烈時,在三月廿一日寫下:「今日以冶誠作梗,貪橫不堪,心甚憤恨…。」五月十六日,蔣又記下:「近日以冶誠好賭而不侍母病,出言背謬,行動冷淡,見之憤恨艱堪,心甚不定。」

同年六月十三日,蔣又寫下,「操冶誠之意向,乃知其敲詐為事,惟利是圖,不勝憤恨。」三天後又記:「母親來教,言及冶誠舉動之兇狠,殊令髮指,余若再無決心斷絕關係,是誠冷血之流也。」蔣還寫下,「母親虐疾復發,寒熱大作,見之心慌,我不孝之罪大矣,為始不慎,置此悍妾,竟致母親動氣擔憂,病重如此,可不悔恨乎?」


陳潔如(下圖)據稱與蔣中正有一段情。 圖/翻攝自網路
分享
據稱前妻的陳潔如

她耐心侍奉…恕其過去之事

坊間多引「陳潔如回憶錄」描述蔣、陳情愛糾葛,不過「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似未有陳潔如身分的描述,只提及同出遊及受其侍奉。

民國十四年五月廿七日,蔣在日記載稱,「同潔如乘車遊行至崎碌吳家祠,徘徊一周,不勝今昔之感。」同年八月十五日,蔣寫道,「上午早起,發氣,近日性質燥急,怪僻已極。潔如耐心侍奉,毫無嫌惡之心,亦可恕其過去之事矣。」

蔣夫人宋美齡

見余愛姍姍而出…平生未有之愛


蔣中正與宋美齡結婚照。 圖/翻攝自網路
分享
蔣中正在日記中常稱宋美齡「賢妻、愛妻」,且在已出版的民國卅年之前的年譜長編中,蔣對她幾未出厲言。 十六年五月卅日蔣宋婚前,蔣寫下,「終日想念梅林(美齡),天熱昏悶,懷懷挾嫌之見甚重也,忮求之心太切,戒之。」十二月一日蔣宋在上海大華飯店結婚,蔣更寫下:「見余愛姍姍而出,如雲飄霞落,平生未有之愛情,於此一時間並現,不知余身置何處矣。」

蔣中正也直言宋美齡如何助其革命事業,在十八年十二月一日結婚兩周年寫下,「北伐完成,西北叛將潰退潼關,吾妻內助之力,實居其半也。」

廿三年七月五日蔣中正與宋美齡談及如果他死後事,「約記如下,以代遺囑。一、余死後,不願國葬,而願與愛妻美齡同葬於紫金山紫霞洞之西側山腹之橫路上。二、余死後,凡武嶺學以及不屬於豐鎬房者,皆全歸愛妻美齡管理。三、余死後,經國與緯國兩兒皆須聽從其母美齡之教訓…。」可見蔣宋美齡在他心中的地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10057
從「蔣日記」中讀到的過去與未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11.06.18 02:58 am 
 
蔣介石總統寫了五十八年日記,其中從一九四五年抗日勝利到一九四九年大陸陷共這五年的日記,對中國現代史最為重要,因為可從這個驚天動地大變局的紀錄中,找到國民黨敗而共產黨興的真相與因果,進而自歷史脈絡中探索兩岸未來應走及能走的方向。此所以《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一上市,就廣受各方注意的原因。千里之外的「德國之音」和「英國BBC」兩家電台,也打電話來採訪。

郝柏村的「解讀」之值得重視,在於他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不因尊者而揄揚,不因親者而隱諱,事實功過均言所應言,以大視野、大論述的格局,展現了一位「業餘歷史學家」的努力及成果,對今人及後世有益。

我們讀郝柏村的「解讀」,應從三個方面看:從「中華民國」的面向,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面向,以及從未來一個想望的「中國」面向。

國民黨領導抗日勝利,解脫不平等條約的束縛,不僅蔣的聲望如日中天,國家也晉為「五強之一」。但不旋踵間,四百萬裝備優良的國軍,卻為一百萬「小米加步槍」的共軍瓦解。表面上看這是軍事的原因,但內裡是文化、政治因素。

參加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人,多為士人,深受儒教影響,骨子裡有「天下為公」的民主基因,即使與敵人鬥爭,也非完全不擇手段。試看當年陪都重慶,是國民黨和中央政府所在地,但共產黨在那裡設有組織,周恩來整天與「民主人士」和中外記者周旋,「人民日報」和「新華社」每天散播國民黨的「醜聞」,攻訐國民黨的政策。他們影響了多少知識分子,誘導了多少基層群眾,國民黨的「牆角」能不鬆動嗎?

反觀今天兩岸交流頻繁,彼此聲言追求和平發展,但是國民黨能到北京設個分部,派錢復或沈呂巡去主持?「中央日報」或台灣任何一家報紙,能到北京發行,指謫中南海的不是?

然而,正因國民黨的這一點「民主基因」,使蔣介石在國家內外局勢極度艱難的時刻,毅然推動制憲行憲。這部憲法雖非完美,但使中央政府退守台灣有個法理依據,也為在台灣推行民主政治奠下基礎。今天台灣在兩岸對峙下還能有立足之地,在強權操縱的國際間還有活動空間,憲法及行憲是最重要的支柱。

反觀中共,當年之能席捲大陸,美英蘇縱橫捭闔的國際關係有極大影響。而中共以為「馬上得的天下」,亦可以「馬上治之」,於是各種極端酷虐的政治運動相繼展開,不僅殘害了大批的菁英人士,且使國力疲憊,民不聊生。若非毛死而鄧小平等人力倡改革開放,今天中國會是什麼樣子,實難想像。

雖然現在大陸的經濟發展「超日趕美」,傲視全球,但政治制度仍然落後,外則因人權等問題受國際的挑釁與貶抑,內則貪汙盛行,貧富懸殊,民怨叢生。胡錦濤倡「和諧社會」,因社會不和諧也;黨政軍警全力「維穩」,因民間不穩定也。凡此皆因人民意見不受尊重、對官吏無力制衡所致。

由此觀之,國民黨當年雖然失敗,但在台灣從事經濟與民主兩方面建設,都是成功的;中共當年雖然勝利了,且現今在經濟建設上是成功的,但民主建設上卻乏善可陳;縱然以數千枚飛彈瞄準台灣,但看來戰爭並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未來雙方只能在制度上善意切磋,不管各說自己有什麼「特色」,實質上都應該讓人民當家作主,百姓可以選擇官吏,政黨、領導人做不好有退場機制。

誠然,兩岸雖然交流頻繁,但不能說毫無敵對的本質。如果認為「兩岸競合」不止是政權的爭奪,而也是文明體制的追求,則兩岸該像歐盟一樣,把「國家主權」都「儲存」起來,追求雙方共榮雙贏,將人民的福祉放在第一位,等待時間彌合差異,為未來創造較佳條件。

蔣介石總統在國事蜩螗之際仍勉力制憲行憲,並據此在台灣推動民主政治,為未來的中國繪一遠景,這是他一生志業中最大的成就,對全體中國人的最大貢獻。如果我們讀他的日記只看重黨派之爭及一時的興亡,則日記直如斷爛朝報耳。如果我們能從中得到經驗教訓,找到國家生存發展之道,那才是蔣日記最有價值的地方,也是後人最應盡的責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653209
不信真相 故年年找真相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范蘭欽/文化工作者(台北市)】 2008.07.22 03:00 am
  
蔣介石日記有關二二八的部分,早在兩年前吵「真相責任」時,學者邵銘煌就寫了蔣的「基本立場與態度」一文。他看了日記和大溪檔案的蔣「事略稿本」,稿本是日記整理,加上文稿、函電,在治史和找真相上比日記更有價值,而大溪檔案已公布了十多年,只是人們不去看而已。

當時筆者也在聯合報公布了蔣日記所載:「此實不測之變,雖以軍隊調離台灣為主因,然亦人事不臧、公俠疏忽無智所致也。」

事發蔣對陳儀有怨言,此人情之常,但蔣也說:「軍隊調離為主因」,而這是蔣提議的。他在三十五年光復節來台,見萬民歡呼,極慰,在赴日月潭途中問陳台灣如此好,軍隊要否?此正是他信愛台人的表現。陳也認為駐軍增加負擔,且台局安定,欣然同意。陳義子湯恩伯飛來台勸阻,說:「台人新附,人心未定,一旦有變,何以應付?」那時大家最大顧慮,是在日軍服役及勞工分子,因受日人皇民化教育,恐其仇視祖國,可能結聚作亂,需駐軍防變。陳儀就說:「我以至誠愛護台灣人,台人絕不會仇我,萬一有意外,我願做吳鳳。」

蔣在事後認為「新復之地與邊省全靠兵力維持也。」有人說此為「觀念封建、陳腐、守舊,據此而說蔣應為二二八事件負責任。」但又說:「倘若軍隊留駐台灣,或能在事發伊始就控制住局面,不致演變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不是矛盾嗎?

事後陳儀雖被調開,但蔣對他信任有加,他留的人事全未動。陳誠後來行的三七五減租,也是陳儀的規劃。蔣還要陳做參軍長,陳稱老不就,還寫信給蔣說:「君老以人年輕不能當大任,但君做革命軍總司令亦不過四十歲耳。」後蔣力請他做浙江省主席,陳保湯復出。後陳看大勢已去,蔣已下野,就勸湯恩伯與共黨合作,湯告訴了蔣,但請保陳天年。蔣退到台灣,心情壞,蔣經國及毛人鳳皆主殺陳鎮壓人心,陳終不免。

保密局銜陳是因他在福建殺了該局的張超,戴笠向蔣哭訴被斥,故對陳落井下石。執行死刑的是保密局的槍兵,選的六月十八是張超的死日,地點在碧潭,不是馬場町,以保陳尊嚴。這些細節及「事略稿本」在國史館出的二二八史料第十七冊都有收錄。陳從容寫遺囑,交代把他的一個農場捐給國家。

其實二二八的真相早就清清楚楚。監察院楊亮功報告也寫得明白,當時也無掩飾扭曲的必要,只是現在許多人不願接受真相,故年年在找「真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54054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