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張宗智】
2014.05.08 02:05 am
面對接續學運的反核浪潮,加上林義雄以死相逼的壓力,原本在核四議題上仍有點堅持的馬政府再度丟兵棄甲,做了「封存」的決定。
馬政府對外的說法:「封存」是要幫下一代保留一個「選擇權」;「封存」之後的核四廠,未來若要重啟運轉,必須透過公投,由「未來的民意」決定。
核電廠「封存」的代價不小,就算「未來的民意」同意使用核四,依國外的前例,啟用封存的核電廠,費用不下蓋一座新的核電廠。也難怪台電人員會說,若核四要長期封存,「距離判死刑也不遠了。」
的確,如此「封存」,是無能政客玩的文字遊戲,有什麼意義?也令人想起二○○六年三月,前總統陳水扁玩弄「廢統」的作為。
當時民進黨在三合一選舉大敗,陳水扁為轉移國內失政的焦點,提出考慮「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直接挑戰向美國承諾的「四不一沒有」中,「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問題」的主張。
「廢統」引起軒然大波,陳水扁在其間翻雨覆雨,最後還是與美方妥協,放棄了「廢除」,用國統會「終止運作(cease to function)」、國統綱領「終止適用(cease to apply)」的字眼,找到雙方「都不滿意,但可勉強接受」的狹小交集。
國統會當時早已不再運作,因此不管終統或廢統,都只是透過文字,為這段毫無建設性的美台政治折衝留個紀錄罷了,無法改變國統會的名存實亡。被反對者視為必將「終統」的馬英九,當選總統至今仍未讓國統會恢復運作,就說明了一切。
陳水扁要所有人陪他玩那一場,要的不是結果,而是享受「大家不能把我當跛鴨」的過程,卻徹底破壞了台美的高層互信,不顧全體台灣人民的利益。
「封存」核四廠和「終統」一樣,同樣是政治考量後的文字產物。沒有人會相信,封存後的核四,未來還有重啟運作的空間。
但決定讓核四廠運轉或封存,都是攸關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決定。馬政府基於什麼樣的理由與權力,可以棄「目前的民意」不顧,率爾用「封存」二字,就丟給「未來的民意」?
這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所應為;難道「現在的民意」就比「未來的民意」愚騃,無法以包括民進黨提出並付委的「核四公投特別條例」等可能方式,決定核四的存廢?
人民只能活在當下,他們的選擇,沒有未來與現在之別;下一代的選擇權,也不勞這一代設定。但民主時代的執政者,若將現在必須承擔的榮辱與責任,「丟包」給下一代,就是失職與失能。
馬政府若放不下法匠身段,還堅持公投法不能修改,只想用家父長式的菁英思維咬文嚼字,就等著被封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