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馬英九的戰略、戰術與戰鬥
 瀏覽65,723|回應513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08.07.08 06:11 am
  
輿論將當前的政局形容成「馬英九vs.國民黨」,這是一個馬英九與國民黨雙輸的局面。馬英九看國民黨,覺得自己是面對「兩個反對黨」,沒有執政黨;國民黨看馬英九,則覺得自己的處境是「兩個在野黨」,也沒有執政黨。

政治有如戰爭,不外「戰略/戰術 /戰鬥」三個層次。馬英九總統的「退居第二線」,在戰略思維及戰術、戰鬥的操作上,皆有重大瑕疵;這是形成今日亂局的主要原因。

戰略層次的根本錯誤,是在於馬英九的「防火牆思維」,公開宣示「退居第二線」及「不兼任黨主席」。如今的問題,其實不在於馬英九在實際操作上「退居第二線」或「不兼黨主席」;而是他公開宣示了「退居第二線」及「不兼黨主席」。也就是說,馬英九其實不必公開宣示這兩個自訂的「天條」,但他可在實際操作上體現這兩個原則;倘係如此,馬英九仍可維持「一線/二線」的調度空間,及保有「黨政聯結/黨政區隔」的出入彈性。但是,馬英九如今公開宣示了這「兩大天條」,非但引發「防火牆」的社會譏評,更且作繭自縛,甚至隨時皆會陷於言行不一,表裡不一的質疑;因為,在實際政務上,總統怎麼可能永遠站在「第二線」,而總統又豈能與執政黨脫鉤?馬總統公開宣示這「兩大天條」,最直接的政治效應是:黨內及社會對馬英九的領袖地位及領導能力產生質疑。

其實,倘若馬英九「站在第一線」或「兼任黨主席」,就憲法的規範言,或就李登輝、陳水扁的成例言,或就社會的期待言,皆無違反。也就是說,這兩大政治工具,既合憲法,又不違輿情;因此,可以不用,但不必也不宜輕易宣示拋棄;就猶如在戰爭中不宜宣示自己絕不使用戰略武器一般,亦猶如在海難中不宜宣示自己絕不使用救生艇一般。

政治有如戰爭,瞬息萬變,成敗殊途;馬英九輕率宣示「退居第二線」、「不兼黨主席」(被解讀為與國民黨切割),這不僅是拋棄了極為重大的政治工具選項,且在現實政治上立即產生了「自我邊緣化」的效應;但是,一位直選總統既想領導國家,又想躲在「防火牆」後,在實務上卻根本做不到。未來八年,馬英九能永居第二線嗎?他與國民黨能完全區隔嗎?目前這一切的亂象,可謂皆出自此種「防火牆思維」的戰略偏差。

再論戰術與戰鬥層次。總統府處理莊國榮事件,非但違反了「退居第二線」的戰略原則,而且不經由行政院的途徑進行善後,卻竟然舉行記者會逕指政大教評會「已逾比例原則」;此例,正是戰術與戰鬥層次的失敗。馬總統的總統府團隊,在戰術與戰略部分的病弱,主要呈現在兩方面:

一、溝通能力拙劣:此次監院人事出現巨變,正是緣於馬英九的思維理念未能說服及感動立院黨團;於是出現「邱毅比馬英九更具道德感」的錯覺,造成遺憾。倘若仔細思量,馬英九其實迄今並未讓這個社會真正瞭解他;有些民眾支持他,未必是真正被馬英九說服,而是憑民眾自己的善意想像,對馬英九的形象加以補綴填充所致;如今倘若連國民黨團都不能理解馬總統提名沈富雄及尤美女的用心與境界,可見馬團隊的溝通能力確實大有問題。

二、操作人才不足:政治有如戰爭,戰略與戰術的推演,最後皆要在戰鬥層次落實並接受考驗。馬英九的貼身幕僚,皆是「宅男型謀臣」(謀出了「退居第二線」?),卻幾乎完全不見能夠決勝戰場的操作戰士(是詹春柏嗎?);再者,國民黨黨團的操作,已至「生雞蛋無,放雞屎有」的地步;至於幾名所謂「馬團隊」的立委,實在太無長進,連炒冷飯的能力都沒有,遑論為馬主持公道?於是,上了戰場,操作的槓桿就把持在吳伯雄、王金平等人手中,甚至落到邱毅之輩的手上。後果如何,有目共睹。

本報周日《黑白集》說:馬英九「退居第二線」,但站上第一線的不是劉兆玄,而是邱毅還有……等等。問題的嚴重性是:議題的道德性由邱毅等主導,議題的操作力又由吳伯雄等把持,馬英九可謂在「戰略/戰術/戰鬥」三個層次皆遭挫敗,豈不是茲事體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36983
 回應文章 頁/共5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葉銀華/政府的治理危機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葉銀華】
2014.10.10 02:03 am
 
餿水油風暴之後,日昨又爆出飼料油混入食用油,再度引發食安危機。而且本次出問題的正義油品在餐飲市場、各大飯店、連鎖餐廳與全國家庭被廣泛使用,導致人民感嘆「還有什麼油能吃?」而知名食品企業集團又屢次發生問題產品事件,使企業形象、產品安全、消費者信心蕩然無存。並促使許多餐飲業者、家庭自炸豬油,等同已經不相信市場、企業與政府。同時,去年也發生大統黑心油事件、毒澱粉事件,持續食安風暴已造成社會人心惶惶。

再者,還牽涉出行政院長在半個月前,曾經在立法院備詢時說出當下的正義油品能繼續食用,而在之前衛福部也說出,市面上應該沒有不合格的豬油產品。面對持續發生的食安風暴,儼然已成為政府的治理危機。

如同過去,行政院緊急召開食品安全危機會議,亦如同往昔重申徹查到底,從嚴從速追究。然而,我們認為除了修法加重刑責罰鍰、提高檢舉獎金外,還要建立食品安全之「跨部會整合、強化中央與地方聯繫」機制,並且能夠持續推動與落實執行,才能降低食安風暴發生的可能性。

以本次正義油品事件,其原料來源多元,包含:飼料用油、回收油(餿水油、地溝油)、動植物混合油等,非單一部會所能完全涵蓋。有關回收油,環保署需查廢食用油的總量與去處;農委會需追查餿水油有無流入飼料油,以及飼料油、動植物混合油的流向;而衛福部要確保市面上食用油產品的安全;再者,有立委勾稽進口油品資料,發現存在進口油品之海關管制漏洞,因此從源頭管理的觀點,亦需財政部的參與;另外,有關食品GMP制度的改革,從完全業者自主管理,需走向多元參與、引入定期檢查機制,這原是經濟部的業務。

從以上分析,單純確保食用油安全的機制,就涉及至少五個不同部會的統合;同時,在落實執行時,又需強化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聯繫、合作,食品安全方能實現。

然而,食安風暴所引發政府治理危機的關鍵,是「誰來負責跨部會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連繫」的工作?我們不希望食安風暴發生時,才被動召開跨部會會議,解決當次問題而已,重點是建立能夠落實執行的機制。目前,我們看不到行政院院本部有單位可負責此複雜的工作,而衛福部更不可能統整有關食安的相關部門。

食品安全錯綜複雜,行政院責無旁貸。因此我們建議在行政院建立食品安全之常態會議,並在行政院本部設立食品安全處,如同消費者保護處,配置適當人力,作為跨部會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連繫之幕僚單位。

而行政院食品安全會議開會前,食品安全處先統整各部會、地方政府資料(可由政務委員督導),並且檢查相關工作是否落實執行,特別是油品源頭生產地或產製工廠管理、油品分流管制、廢油回收管理、食品追溯追蹤、稽查量能的強化。而食品安全會議開會時,各部會派首長或主管業務的副首長參加,而會議主席初期可由行政院長親自操刀,上軌道之後,可交由行政院副院長負責。

(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10993
誰最該捫心自問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黑白集】
2014.09.20 01:50 am
 
餿水油風波重創了台灣的集體形象。什麼叫做幾顆老鼠屎,搞壞一鍋粥,這就是了。

台北商業大學領銜,召集了餐飲學校及業者,簽署「商業道德與品格教育宣言」,主張「道德應在一切利益之上」。這句話不免使人想起,在陳水扁貪汙案爆發時,有人對沈富雄說:「在政治上,有比誠實更高的道德。」

無獨有偶,桃園縣合宜住宅弊案中的掮客,傷害了建築師及建築業者的形象,「建築改革社」發起了「建築人自問行動」,要求每位建築人在設計作品前,須先「自問」五個問題,包括:社會公益、學術倫理、建築創意、本職學能及建築理想等,是否皆照顧了?是否均堅持了?

「道德應在一切利益之上」。對商人而言,就是應在商業利益之上;對建築師而言,就是應在專業收益之上;對政治人物而言,就是應在政黨私利之上。但是,台灣卻明擺著是一個「在政治上,有比誠實更高的道德」的社會,風行草偃所致,道德即常常被置於各行各業有些敗類的私自利益之下。餿水油因此發生,建案掮客因而發生,政治人物踐踏道德、死不認錯的醜事更幾乎是無日無之。

要有「道德高於一切利益」的風氣,首應要有「自問」的修為。如果油商在製油時有五個「自問」,建築師在接案時也能有五個「自問」,今日的這些違法敗德之事也許皆不會發生。畢竟,嚴刑峻法只能懲治於已然,唯道德的「自問」始可能有正本清源之功。

商業大學及建改社的「自問」是感人的,但舉目當前不可開交的政經亂象與困局,豈不應有更多的檯面人物應當捫心自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96609
政府不該幫襯「大鯨魚」剝削「小蝦米」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14.09.11 02:03 am
 
餿水油事件繼續擴大,且由於食藥署的處置令人不滿又不解,隱然可能引發政治效應。雙北市長特意高調表態,朱立倫建議對不肖廠商應重罰到倒閉,郝龍斌甚至主張判死刑都不為過。但這些說法是否「只剩一張嘴」而已?現在民眾根本不敢奢望政府如何立威,但求盡到基本的監管職責。但老實說,從屏東縣府被輿論指責為「放水主義」,到衛福部的檢驗報告被專家認為「簡直是在幫業者脫罪」,無一不讓民眾氣憤到極點。

面對無良奸商,消費者或可選擇拒買、退貨、索賠、貨比三家。但面對這個政府,除了讓民眾疑惑「政府到底做了什麼」,還看見公務員不但職務怠惰,甚至有縱容包庇不法之嫌。屏東縣府雖公開道歉,但官員仍為稽查不力找理由,強調先前「因為沒有司法權介入」才無法深入調查,但公權力起碼應有的行政處理,做了嗎?及格了嗎?

中央層級的表現亦荒腔走板。近年食安風暴不斷,但行政和法制面的改進龜速,食品藥物主管官員對究責左顧右盼,甚至色厲內荏,以致業者一再心存僥倖。如今專家怒責政府立法落後,食品檢驗亦搞錯重點;並以歐盟做法為例,要求政府積極跟進國際處理準則。而事發後,已證明GMP機制根本是「玩假的」,行政院長江宜樺卻仍以要求油品業者「自主檢驗」為對策。網友馬上留言,說老百姓對行政院也是讓它「自主管理,十足信任」,但結果政府說話算話嗎?這何嘗不是多數民眾的心聲!

政府官員的表現不專業,是能力問題;但更嚴重的,還有心態問題。政府不只是「應作為而不作為」,在相當程度上,某些主管機關被質疑是否在「幫業者脫罪」,這是何等嚴重的指控,但此說並非無風起浪。審視去年的劣質混油事件,衛福部明明手持新修法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但對業者重罰、乃至追討不法所得,仍是慢吞吞。塑化劑風波中,衛福部公布的衛教手冊強調塑化劑對人體不致造成立即危害,竟成為法院判定「未舉證損害與塑化劑有關」而對廠商輕判的理由。本土米混合廉價進口米事件中,立委指責農委會是不肖糧商的「門神」,主委陳保基因此動怒拂袖而去,但仍有媒體追蹤後指稱,「國內最大的不肖糧商就是農糧署」,可見各種指責均非無的放矢。

政府的表現一再令民眾失去信心,政策上似有「欺弱怕強」的作風,傾向於護航企業廠商等「大鯨魚」的利益,棄守保護普羅大眾等「小蝦米」權益的職責。一連串食安風暴已一再證明結果如此。這次煉製餿水油的地下業者郭某「該死」是一回事,但更可惡是大廠如強冠、味全,和去年混油事件的大統詐欺如出一轍,混米事件中的山水米亦是自毀商譽,但政府處置較其犯行之輕重比例,何曾令業者動搖根本?受害的消費者只能「三聲無奈」。

此情此景,在其他領域亦一再上演。例如政府強調租稅正義,但最近經濟部又對好不容易才實施的員工分紅配股課稅,提議緩課,理由是「為科技業留住人才」;但科技業留人,理應透過企業加薪做起,為何要用緩課稅的方法讓政府損失稅收來挹注企業?這不是明明白白地護廠商利益,而輕投資人及守法納稅人嗎?

再例如在葉世文和趙藤雄被收押後,馬上又爆出黃景泰涉嫌圖利建商的案子,我們在社論中指責官員和建商太「麻吉」,已非個案貪汙,而是從政策上變成結構性幫凶。可為此說佐證的,就是行政院前院長陳冲一再提醒,允許建商「用錢買容積率」的政策,形同協助建商獲取暴利,卻造成房價上漲的社會成本;近日民間團體以巨幅廣告批評「容積銀行」政策,亦是例證。這不也是護建商而輕老百姓嗎?

馬政府對「正義」二字喊得何其大聲,但揭開其口號背後,除了軟弱而無決心的執行力,還不時可見「抓小放大」的投機心態,甚至浮現不當利益連結的政商關係。如今食安問題如此難堪地連環爆,小蝦米消費者已經夠悲慘了,政府總不好意思再為大鯨魚廠商撐腰吧?希望拿出夠力的作為,擦亮一下「正義」的招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89925
星期透視/太陽花和洩密後 兩岸何去何從?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趙建民/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
2014.08.24 01:52 am
 
馬英九總統上任之初,以「九二共識」重啟兩岸官方交流,直航的開啟、ECFA的簽定、陸客的到來,不僅和緩兩岸間的高度張力,也使得台灣活力重現,如願完成兩項既定目標:擱置爭議,創造和平紅利;恢復協商,打開兩岸商機。至連任成功,兩岸經貿進一步自由化,邁向區域經濟整合目標也就定位,兩岸關係前景可期。

但自服貿協議簽署以來,情勢丕變,至太陽花學運出現,馬總統第一任內建立的交流範式,與民意出現落差,陸方談判意興闌珊,至陸委會洩密事件,兩岸互信受累,政策目標出現變數,不僅馬歷史定位受影響,兩岸未來及國家前途也將連帶衝擊,何以致之?

個人以為,九○年代以來的全球化風潮,導致外部結構遽變,台灣至今適應不良,若不及早尋求解決之道,前途堪慮!

二戰後首波浪潮出現在經濟領域,東亞國家調整結構、推動對外貿易,創造舉世稱羨的東亞模式,彼時中共忙於革命肅反,經濟鎖國,台灣得以盡情發揮。

八○年代開啟第三波民主化浪潮,集體經濟不敵市場機制,威權體制向民主轉型,中共腹背受敵搖搖欲墜,台灣則輕舟飛渡民主,兩岸體制優劣立判。

至九○年代全球化風潮席捲,面對資訊革命台灣游刃有餘,但在經貿自由化及區域整合大潮前,卻因中國崛起而舉步維艱,經濟地位一落千丈,政經順勢不再,逆勢操作明顯:

—當經濟自由化、區域整合化蔚為風潮時,台灣傾全力推動新憲法、新國家;

—當國家主權位階下降,容許更多的國際組織分攤傳統意義的主權事務時,台灣主權高漲,牽手護台之聲不絕不耳;

—當自由貿易、區域整合撲天蓋地來襲時,台灣賴以抗衡的,竟是本土意識;台灣逐漸拉美化!

九○年代全球化漸次展開之際,台灣高唱本土化,已經說明面對國際化的無力。其實,國際化不必是本土化的對立面,蘋果手機生產方式,便是全球化下本土/國際合流的最佳詮釋。

馬總統是第一位有可能合本土化與國際化兩大潮流於一的國家元首。一中各表、九二共識不但連結兩岸,也與國際主流社會的中國政策對接,而「不獨不統不武」政策,也有凝聚內部共識的能量,台灣自九○年代以來面臨的內外結構障礙,首度出現轉機。

不幸的是,馬政府徒有高明戰略,卻因執行不力而身陷泥沼,脫困不易。

首先,藍綠之爭涉及政權,雙方對主權解釋不盡相同,寄希望於停止內耗、建立共識不啻緣木求魚。執政黨當為者,首推內部整合,「中央定調、各方配合」的傳統模式已不合時宜。美國總統在重大政策啟動前,必定和兩黨領袖密切協商,遑論行政立法合一的內閣制國家;反觀執政黨領袖,幾不和同黨委員溝通,遑論他黨委員,黨籍立委對重大法案看法分歧,徒有多數執政虛名。

其次,作為有執政經驗的大黨,民進黨有責任將治國理念說清楚,無力開展兩岸關係有何能耐執政?但反對黨首務在於執政,見獵心喜乃事所必然,不必問之以責。執政黨當為者,是直接訴諸民意,假如多數民意支持政府大陸政策,反對黨幾個委員又奈我何?問題是重大對陸政策迄未贏得多數民意支持,必須儘速找到有效對策。

最後,若能同步開展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協商,應能適度舒緩國內僵局。政府應積極創造條件,排除障礙,讓相關方願意主動釋出善意。

關鍵時刻,不容自亂陣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76433
聯合筆記/積羽沉舟,積微速成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黃昭勇】
2014.08.23 01:32 am
 
「怎麼辦,還得等兩年?」這是最近企業界與民眾心中的憂慮。

憂慮的是,不到兩年任期的馬政府,人事異動頻仍,重大政策卡關,深陷用人泥沼的馬團隊,還有心施政嗎?

回顧馬政府的第二任,急於在兩岸政策上擴大戰果,期待推出「吸睛大政」,許多需要細膩、耐心的行政作業,往往變成急就章。

然則,兩岸供應鏈錯綜複雜,服貿、貨貿談判需要精算、錙銖必較,一片液晶面板的關稅、一部手機的進出口值,都得爭蠅頭小利。這不是一紙合約、算個大帳,就可幫台灣、替廠商、為民眾爭到好權益。

年金改革也是一樣,差幾個月就邁過退休年齡的民眾,關心的不是「未來的」年金制度,是馬上要申請退休金,該怎麼申請最有利,該怎麼領最長久,才是個人的切膚之痛。

歷史上,氣吞六國的秦相李斯,在秦國欲興滅國大戰前,給秦王政提的不是橫空出世的大戰方略,而是荀子的《強國論》。其文云:財物貨寶以大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積微者速成。

李斯解說時,提出一個看法:一個國家能遇到的舉國大戰、重要的邦交合約等,都屬少數。真正影響國家、人民的,是日常的人才選用、法典修整、造橋鋪路等等「小事」。但就是這些日積月累的小事,如果不處理好,施政就不會上軌道,官民就容易入歧途,國家容易動盪。

地方政府的日常行政,就是要讓交通順暢、人民有水有電有工作;中央政府的日常工作,就該是部會協調、釐清法令,讓官安其位、民惠其政。唯有把小事一一理順,日積月累下,才能讓官員有處理大事能力。

尤其,國人、朝野對兩岸關係、區域經貿尚無共識,核能、自由經濟示範區都短期難解,不斷在這些領域打轉,只會讓政府空轉。

年底又要選舉了,看看一些明星候選人,又開始畫大餅、天馬行空的政見,令人不禁也要捏把冷汗。

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還有近兩年的時間,馬政府能否先擱下吸睛的大政,回到與民眾生計最相關的小事,例如,讓住家環境更安全,讓生育、長期照護更上軌道,把行政程序理到順暢,回歸細政利民,把日常難見的政務謹慎鋪排,把官員的耐心找回來、士氣帶上來,才不會浪費這關鍵的兩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75570
損耗人才,馬政府正步上扁政府後塵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14.08.23 01:32 am
 
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國民黨曾嘲笑扁政府「年年換院長,常常換部長」;但馬政府執政六年多來,閣揆和閣員猶如走馬燈般換個不停,情況似乎不比扁政府時代好到哪裡。儘管政務官的更迭是不可避免的事,但人事的新陳代謝總要以「有益政務」為目標;否則,「短命閣員」不僅造成國家人才庫的耗損,施政無法有效延續,再加上對政府士氣及社會人心的打擊,那就是慘賠。

扁政府執政八年,共用了一百一十三位政務首長,平均每人的任期只有二年左右;其中最短命的經濟部長宗才怡,任期僅四十八天。馬政府就任至今六年半,已任用了九十多位政務首長,每個首長平均任期與扁政府相去不遠;其中最短命的國防部長楊念祖,上任六天即閃辭,比宗才怡更令人錯愕。

所不同的是,扁政府執政的八年,是「朝小野大」的局面,民進黨在立法院從未享有絕對多數的優勢;而馬政府兩任卻始終是「完全執政」,藍軍在立法一直擁有過半的席次,但馬政府施政之不順遂卻別無二致。有「完全執政」的地位,國政卻處於時時碰壁、處處遇卡的景況,甚至內訌不斷;對此,馬政府不能不深自警惕!

以最攸關國家未來發展的財經部會首長來看,扁政府各用過六名經濟部、六名財政部長,經建會主委四人,耗損率極大。馬政府則在經濟、財政兩部各用過四位部長,經建會主委到改制後的國家發展委員會,則已用了五個人。距馬總統卸任尚有一年半,這三個部會只要各再調動一回,就平了扁政府紀錄。

不論是扁政府或馬政府,政務官耗損快速的原因不一,有因個人因素被迫下台者,有因能力不足、理念不符而去職者,更有迫於政治壓力而成為政策爭議的代罪羔羊者。但無論何者,都可歸結到府院高層在行使人事權時的輕忽與恣意,輕率地任命閣員,然後草草將他們揮之而去。

理論上,能獲高層青睞入閣,政務官的能力和聲望應該有一定程度的可觀;然而,內閣居高不下的「陣亡率」,在政治面也帶來不少負面效果:第一,快速的淘汰率,反映在施政上,就是政務經常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根本無力因應社會的需求;第二,就常任文官而言,其職責往往變成不是在幫長官「惡補」,就是耗在等待新首長端出「新政」的待機狀態,例常的行政業務螺絲也就越來越鬆;第三,缺乏經驗的新官在國會容易遭到立委羞辱,也就越發提高官員去職的機率;在惡性循環下,高層也就越發不容易找到才德兼具的人到公部門服務,如此一來,政府的效率及創新能力也就越發受到侷限。在這種情況下,要政府大開大闔拿出作為,即如同緣木求魚。

更值得憂心的是,近一二年來,許多政務首長下台並不是高唱「分手快樂」,而是雙方心結難解或反目成仇忿而求去。而這些下台的政務官,未必是才德不足或表現欠佳,往往是因為「政治不正確」而成為犧牲品,或因有「功過震主」之虞遭忌而被拔除。試想,以「專業」上台者,下台時卻被說成「忠誠不足」;以「清流」上台者,下台時卻被說成「無能」,入閣反而導致人格毀損,他們如何能走得心平氣和?

這種情況,與當政者的心態有很大的關係。部會首長既然是政務官,就應該負部會政策的擘劃與執行責任;但近些年的現實政治,政務官的地位卻越來越像「事務官」,對政策並無拍板定奪的權力。即使是憲法明訂「國家最高行政首長」的行政院長,如今也已成了「政策執行長」。在這種情況下,閣員變成「免洗餐具」,用完即棄,不令人意外;而且,這些人才被「回收使用」的機會已微乎其微。

民進黨執政八年,幾乎耗盡它從黨外時代累積起來的人才庫,黨內「天王」級政治人物無不傷痕累累,以致得仰賴與民進黨淵源甚淺的蔡英文負起「中興」之責。馬政府執政這六年多,其實已逐漸步上扁政府的後塵而不自知。僅剩一年半的任期,馬總統和他身旁的要員們,能不悚然心驚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75542
內閣官箴:遠嫌疑才能遠恥辱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黃一峯/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台北市)】
2014.07.25 04:51 am
 
遭爆不倫戀的勞動部長潘世偉,廿四日上午向行政院長江宜樺口頭請辭,行政院晚間宣布准辭。然而潘世偉受訪表示,院長與總統都很辛苦,不需要為這種小事傷腦筋,造成困擾,不必要。

不過,內閣閣員辭職怎會是小事?江內閣接連折損二位部長,都不是為政策成敗負責而下台;卻是因為「私人小事」遭揭發而去職,內閣官員恐怕有必要提振官箴,謹言慎行了。

馬英九總統在二○○八年就任之前,就引用宋朝呂本中「官箴」的「清、慎、勤」,在新內閣的新生訓練活動中與所有閣員共勉。「官箴」點出了為官之道的三大法則,也就是清廉、謹慎、勤勉,而且「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馬總統向來標榜廉能自持,相信潘部長的「清」,應當不成問題。而深夜造訪秘書洽談公事,也顯見夙夜匪懈、戮力從公,更足見勤於政務。

然而,潘部長廿三日親自召開記者會時提到,「如果你的子女被寫成這樣,感受又是如何?」「難道人與人之間只有男女關係嗎?」潘部長並承認確實曾夜訪王秘書住處,但他並「不在意」去王秘書家這件事。

這些情況就顯示潘部長忽略了「慎」的工夫,也就是疏忽了公私分明的原則(公事應該在辦公室談)、輕忽了人言可畏的環境(政務官言行舉止會被放大檢視)、忽視男女關係的敏感度(男女深夜共處難免引人非議)。

呂本中說「設心處事,戒之在初」,更引用司馬子微坐忘論「與其巧持於末,孰若拙戒於初」,提醒「慎始」的重要性。

潘部長應當了解,若經常只帶秘書出行,看在業務司處主管眼裏,作何感想?因此,機關首長要防人疑眾,不如自慎!

曹植的「君子行」提到,「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內閣官員如要遠恥辱,避免重蹈覆轍,言行舉止就應先遠嫌疑。

媒體為潘部長上了一課,也是內閣官員應該引以為戒的一課。馬總統的話,新舊閣員不見得都聽過,是不是該再辦一次內閣研討會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47800
蛋非蛋,咖啡非咖啡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黑白集】
2014.07.21 02:21 am
 
馬總統周末到花蓮和「民間友人」王尚智母子敘舊,據說,馬總統自爆年輕時也是「學運悍將」。王尚智是著名部落客,五年前以「我媽說對馬英九沒感覺了」一文,頗為轟動。馬英九為此耿耿於懷,曾親往花蓮探望王媽媽;此次再訪,自述丟雞蛋的陳年往事,想必是要傳達「我也年輕過」、「我也叛逆過」、「我也是學運分子」的訊息,或想在青年之間建立某種形象。

馬英九所說「松山機場丟雞蛋」,應是台美斷交時,美國特使團來台遭青年學生包圍抗議一事。但那個事件與今天的學運本質不同,是愛國主義行動,而非民主抗爭事件;當年雞蛋丟的是美國特使克里斯多福,與今日臭鞋丟劉政鴻完全不同。

馬政府急於和民眾「搏感情」,針對王尚智媽媽這樣的馬迷,針對青年學生這類的「叛逆分子」,格外著力,可以理解。但如果心態不夠真誠,方法沒有用對,難免「此雞蛋非彼雞蛋」的落差。這兩天行政院正在舉行「經貿國是會議青年論壇」,正好提供了另一例證。

教育部這次舉辦青年論壇,強調採用「世界咖啡館」模式。此模式在某些團體間確實非常流行,重點在成員的彼此聆聽和創意激盪。但看看這次活動,場地在政院大禮堂,主辦的「長官」逐一被唱名介紹並接受鼓掌,會議主題則是「全球化趨勢下台灣經濟發展策略」和「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與兩岸經貿策略」;這種硬題目,青年學生的專業知識未必足夠,數人聚一圓桌,套個「咖啡館」的大帽子,能期望得到什麼結論?

政府想和青年學生溝通,可看出「心急如焚」。只不過,蛋非蛋,咖啡非咖啡,當心溝通的一番心意也將「去似朝雲無覓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43948
直言集/想行銷政策 先要讓民眾有FU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黃詩凱】
2014.07.07 02:37 am
 
自由經濟示範區最早的政院版本,去年十二月即穿越北市繁忙忠孝西路送抵立院,迄今超過半年,仍未過關。撇去政治考量和在野杯葛的問題不談,純論行政院和部會頻花大錢宣傳作法,恐怕也只能打個不及格分數,關鍵之一即在政府辦理政策行銷,只知條列文宣的數量,從無效果評估的思維。

熟悉公部門行銷宣傳業務即可知,不論是重大活動或公共政策,文官從來只照章辦事和發包了事,委由廣告公關公司辦理,只求「露出」不知「效果」。近日宣傳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專業潮篇廣告引發熱議,甚至有網友嘲諷廣告公司是否包藏禍心反政府,故意拍成不知所云。

政策宣傳講求實效,而非應付了事。從地方到中央,公務員作法皆如出一轍,報告時羅列出洋洋灑灑專案,公文甚至附有刊登和播出的次數統計,但絕大多數主管缺乏傳播專業或者社會科學訓練,難以判斷效果好壞,僅以個人主觀感受觀之,基層人員也只期待「長官看到」,至於是否真正接觸到目標受眾或效果如何,並非關切重點,如此上下交相賊,難怪政府文宣老出糗。

正本清源,仍在改變舊式思維,尊重專業。往昔中央曾有新聞局集部會資源辦理媒體通路採購,唯招致批評後為免爭議,目前只要求各部會各自為政,這是因噎廢食,也是徒然浪費公部門擁有完整資訊的最大利基。

理想政策行銷,應該由專業文官出動出擊,將政策包裝成常民話語,透過分層管道接觸不同受眾,且建立效果評估的回饋機制,與時俱進。

若能比照美國,將各部會新聞發言和行銷宣傳的人才,專業任用,以一條鞭系統定期輪調,建立橫向聯繫管道,才能讓政策與民眾間少有落差,否則強要熟悉總體經濟或金融財稅的文官主導政策行銷,結果就是行銷災難重複上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32167
王健壯/馬總統應重讀胡適文章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王健壯】
2014.06.08 03:44 am
 
馬英九已當了六年多總統,但他到現在仍然改不掉「瑣瑣以為能,察察以為明」的毛病。

五月下旬,他到馬祖勞軍時,跟外島官兵大談特談的話題是酒駕。而且,他一如往常,各種數字倒背如流,從二○○六年的酒駕死亡人數七二七人,背到去年的二四五人,再背到今年與去年相比,死亡率大約減少四成左右等等。

但總統有必要記得那麼多數字,而且是酒駕死亡的數字嗎?總統到外島勞軍,有必要宣導反酒駕政令嗎?這種工作連內政部長為之,都嫌瑣細不宜,何況總統?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竟然還自誇之所以有此成績,是因為「我們把酒駕者當成是江洋大盜」;一個學法律的人,居然以江洋大盜不當類比酒駕,實在是奇哉怪也。

前幾天,他到中央警大參加畢業典禮時,不但又大秀他的數字背誦本領,從警察預算人力七萬三千人,背到警民比現在是一比三一五;而且還以方仰寧臉書有二十七萬人按讚,肯定方仰寧在學運期間的作為。

但警察在學運期間執法,雖然備極辛勞,然而,警察當時的執法手段卻也有許多被人詬病之處。馬總統當著警大畢業生面前,大力表揚方仰寧,難道是替警察執法手段背書,並且希望剛踏出校門的那些警察有樣學樣?

另外,學運結束後,朝野立委都有人提案修憲,主張降低投票年齡與增加立委人數。但馬英九先是譏諷也主張修憲的蘇貞昌:「我很好奇,他有沒有先問一下林義雄先生的意見?」最近又一再舉行政院國發會所做民調,強力反對修憲。

但他譏諷蘇貞昌,語氣與媒體名嘴無異,實在有失總統身分。而且,國發會所做民調祇是一項民調而已,有何代表性或權威性,可以被馬英九視為反映「主流民意」?民調若有利於他,則捧之為主流民意,民調茍不利於他,則說參考就好,也難怪有人要批評他「拿操作式民調敷衍民意」。更何況,修憲發動權操之於立委,馬英九以一項民調而強烈表態反對修憲,也難免讓人有干預立法權之嫌。

從三月學運至今,馬政府被迫推動的所謂各項改革,其實都是枝節性的作為。其中有不知為何而開的經貿國是會議,也有形同政治裝飾的青年顧問團。但這些作為無一不是形式主義的改革,也無一與結構性改革相關。可見學運與反核四的衝擊,並未對馬政府產生刺激改革的效果。

如果馬總統有心改革,他就應從自身作起,不要再三不五時就發表一些「瑣瑣察察」的談話,這些談話既無益於改革,也經常惹人非議,讓他的保守形象愈發突顯。他也應該要求他的閣員,在有限時間內進行結構性的改革作為,而且不應抗拒外界所提改革主張。

比方說,中研院許多位財經院士,花了近一年時間提出了一分「賦稅改革政策建議書」,但財政部長張盛和卻冷淡回應「感謝寶貴意見,目前並無稅改計畫」,當頭潑了中研院一桶冷水,這種抗拒改革的作風,不但置中研院於何地,也讓馬政府跟主流民意越離越遠。

胡適當年勸蔣介石不要「瑣瑣以為能,察察以為明」,是希望他「不可多管細事,不可躬親庶務」;馬英九若想在有限任期內還能稍有作為,實在該重讀一遍胡適文章。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13418
頁/共5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