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馬英九的戰略、戰術與戰鬥
 瀏覽65,778|回應513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08.07.08 06:11 am
  
輿論將當前的政局形容成「馬英九vs.國民黨」,這是一個馬英九與國民黨雙輸的局面。馬英九看國民黨,覺得自己是面對「兩個反對黨」,沒有執政黨;國民黨看馬英九,則覺得自己的處境是「兩個在野黨」,也沒有執政黨。

政治有如戰爭,不外「戰略/戰術 /戰鬥」三個層次。馬英九總統的「退居第二線」,在戰略思維及戰術、戰鬥的操作上,皆有重大瑕疵;這是形成今日亂局的主要原因。

戰略層次的根本錯誤,是在於馬英九的「防火牆思維」,公開宣示「退居第二線」及「不兼任黨主席」。如今的問題,其實不在於馬英九在實際操作上「退居第二線」或「不兼黨主席」;而是他公開宣示了「退居第二線」及「不兼黨主席」。也就是說,馬英九其實不必公開宣示這兩個自訂的「天條」,但他可在實際操作上體現這兩個原則;倘係如此,馬英九仍可維持「一線/二線」的調度空間,及保有「黨政聯結/黨政區隔」的出入彈性。但是,馬英九如今公開宣示了這「兩大天條」,非但引發「防火牆」的社會譏評,更且作繭自縛,甚至隨時皆會陷於言行不一,表裡不一的質疑;因為,在實際政務上,總統怎麼可能永遠站在「第二線」,而總統又豈能與執政黨脫鉤?馬總統公開宣示這「兩大天條」,最直接的政治效應是:黨內及社會對馬英九的領袖地位及領導能力產生質疑。

其實,倘若馬英九「站在第一線」或「兼任黨主席」,就憲法的規範言,或就李登輝、陳水扁的成例言,或就社會的期待言,皆無違反。也就是說,這兩大政治工具,既合憲法,又不違輿情;因此,可以不用,但不必也不宜輕易宣示拋棄;就猶如在戰爭中不宜宣示自己絕不使用戰略武器一般,亦猶如在海難中不宜宣示自己絕不使用救生艇一般。

政治有如戰爭,瞬息萬變,成敗殊途;馬英九輕率宣示「退居第二線」、「不兼黨主席」(被解讀為與國民黨切割),這不僅是拋棄了極為重大的政治工具選項,且在現實政治上立即產生了「自我邊緣化」的效應;但是,一位直選總統既想領導國家,又想躲在「防火牆」後,在實務上卻根本做不到。未來八年,馬英九能永居第二線嗎?他與國民黨能完全區隔嗎?目前這一切的亂象,可謂皆出自此種「防火牆思維」的戰略偏差。

再論戰術與戰鬥層次。總統府處理莊國榮事件,非但違反了「退居第二線」的戰略原則,而且不經由行政院的途徑進行善後,卻竟然舉行記者會逕指政大教評會「已逾比例原則」;此例,正是戰術與戰鬥層次的失敗。馬總統的總統府團隊,在戰術與戰略部分的病弱,主要呈現在兩方面:

一、溝通能力拙劣:此次監院人事出現巨變,正是緣於馬英九的思維理念未能說服及感動立院黨團;於是出現「邱毅比馬英九更具道德感」的錯覺,造成遺憾。倘若仔細思量,馬英九其實迄今並未讓這個社會真正瞭解他;有些民眾支持他,未必是真正被馬英九說服,而是憑民眾自己的善意想像,對馬英九的形象加以補綴填充所致;如今倘若連國民黨團都不能理解馬總統提名沈富雄及尤美女的用心與境界,可見馬團隊的溝通能力確實大有問題。

二、操作人才不足:政治有如戰爭,戰略與戰術的推演,最後皆要在戰鬥層次落實並接受考驗。馬英九的貼身幕僚,皆是「宅男型謀臣」(謀出了「退居第二線」?),卻幾乎完全不見能夠決勝戰場的操作戰士(是詹春柏嗎?);再者,國民黨黨團的操作,已至「生雞蛋無,放雞屎有」的地步;至於幾名所謂「馬團隊」的立委,實在太無長進,連炒冷飯的能力都沒有,遑論為馬主持公道?於是,上了戰場,操作的槓桿就把持在吳伯雄、王金平等人手中,甚至落到邱毅之輩的手上。後果如何,有目共睹。

本報周日《黑白集》說:馬英九「退居第二線」,但站上第一線的不是劉兆玄,而是邱毅還有……等等。問題的嚴重性是:議題的道德性由邱毅等主導,議題的操作力又由吳伯雄等把持,馬英九可謂在「戰略/戰術/戰鬥」三個層次皆遭挫敗,豈不是茲事體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36983
 回應文章 頁/共5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520倒數 馬總統速清戰場拚政績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台北報導】 2012.04.11 04:03 am 
 
馬政府在八天內,陸續取消「油價緩漲」機制、新電價即將上路、證所稅復徵等重大民生、財經政策,黨政人士指出,離五二○還有卅九天,馬總統迅速清理戰場,目的就是五二○連任後,爭取更多的時間、清出更大空間拚政績。

馬總統曾公開表示,雖然第二任任期是四年,但可以大刀闊斧做事的只有前兩年。從今年二月,馬英九總統接見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薄瑞光,就釋出陳冲內閣對美牛會有新的思維,接著在三、四月,陸續做出油電價雙漲的重大決策。

儘管在野黨批評馬總統「選前不漲,選後都漲」是騙選票,但黨政人士指出,馬總統在與黨內行政、立法人士開會時,一再強調「今日不做,明日後悔」是政府未來施政的重要原則。

黨政人士指出,馬政府這波的「戴鋼盔」領導哲學,主要處理三個層面:第一,棘手的稅費議題,例如證所稅復徵、汽燃費隨油徵收,前者有大企業的壓力及容易牽動股市波動;後者有民意代表及利益團體反對,過去一直無法形成共識。

第二,不敢碰的民生議題,黨政人士指出,過去油電價雙漲,是朝野政黨碰都不敢碰的敏感議題,「誰碰,誰就失去選票。」

第三,牽涉經貿、外交的美牛議題,黨政人士表示,民進黨政府也曾試圖在安全容許範圍內,開放瘦肉精美牛進口,但最後因為選票考量放棄。

馬英九總統選前接受聯合報專訪時曾明確表示,如果當選連任,第二任最想做的就是在社會公平正義這塊,政府的改革能更精緻、細膩。

國民黨立委指出,取消油價緩漲、電價回歸市場機制、證所稅復徵等重大決策,就是要落實「社會公平正義」的必要手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811745
直言集/讓百姓感受…現在痛 換將來不痛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 林新輝】 2012.04.11 04:03 am 
 
油電雙漲壓力沉重,美牛、汽燃費、證所稅也將接踵而來,七○年代石油危機,物價飛漲,民眾生活陷入困境的記憶彷彿重現。面對排山倒海的民怨、在野黨的牽制,馬總統「今天不做,明天後悔」的「鋼盔領導學」,展露帶領民眾看見隧道盡頭、迎接光亮的決心。

過去十七年,舉行過十次全國性的大選,藍綠政治人物爭相討好人民,政黨之間相互叫罵,卻很少有解決之道,才會出現長期用納稅人的錢補貼油價緩漲、用便宜的電價換取不健康的能源政策,扭曲市場機制。

隨油徵收的汽燃費、向「大戶」開刀的證所稅,國營事業效率不彰、薪資福利過高,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 年年選舉,議論者多,推動者少。這些徹底改善政府效率體質、落實節能政策、符合社會正義的問題,一再被政客冰封在冷凍庫。

政客討好人心,不誠實面對問題,國家付出財政惡化、債臺高築、讓問題更嚴重的慘痛代價。這是標準的「政客刷卡、人民埋單」。

最近上演的「鐵娘子」柴契爾夫人任內大力改革,引來了民怨與政敵的抨擊,但她說:「我身上唯一不缺的東西就是勇氣。」

馬總統要回歸市場機制、落實社會公平正義,民眾支持的聲音,陸續出來。但是光有戴鋼盔的勇氣還不夠,馬總統要讓百姓感受到,現在的「切身之痛」,是為換取將來的不痛。

馬總統效法四十年前蔣經國「今日不做,明日後悔」的治國之道,但兩者時空環境終究不同。如何將人民的期望兌現成為可接受的政治現實,是馬總統最重要的課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811743
政策行銷 馬總統開闢網路戰場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錢震宇/台北報導】 2012.04.09 02:51 am 
 
馬英九總統要求閣員下鄉與民溝通,自己也將透過臉書、YouTube等新媒體加強政策行銷,即時呈現訊息。黨政幕僚透露,配合總統府總統行程影音紀實即將上線,府黨將以更多元的通路,更完整的訊息,讓外界得知政府政策。

日前,馬總統主動在臉書上發布政策,說明政府取消「油價減半緩漲機制」,引發外界「臉書治國」批評,在野黨批評總統在臉書上說明重大政策,並不妥當。

連續幾天,馬總統都利用臉書對外發表意見,強調漲價只是表象,事實上是讓台灣產業轉型、環保普及的新契機;即便此舉又招致網友大肆抨擊,但也看得出政府加強新媒體行銷的既定政策。

馬總統在競選期間便成立臉書,並透過臉書發表看法,表示他會利用臉書了解民眾看法,也會親自發表意見。選後,馬總統依舊維持上臉書習慣,看看網友留言。

相關人士透露,馬總統在臉書、YouTube闡述政策,不代表總統不重視政策,或消極面對,而是透過媒體即時、快速特性,不同頻道的複製、連結、轉貼,來面對國人,與民溝通。

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英國首相卡麥隆、德國總理梅克爾等各國元首,也經常利用臉書向外界傳遞訊息,發布重要政策。

黨政幕僚說,國民黨青年團與學生志工團隊近日密集拍攝馬英九在中山會報、中常會上談話內容,搭配字幕及圖表,上傳到影音網站,對外傳遞資訊。

黨政幕僚指出,未來國民黨的宣傳將著重在網路,新媒體彈性大,不受限於時、地,可以用影音、畫面呈現,讓民眾得知完整的政策,避免資訊過於片斷。

國民黨上月廿一日已經在YouTube放了一段馬總統就「美韓FTA生效議題」發表談話內容,全長近四分鐘。幕僚透露,這只是初稿,還沒經過後製及配音。

有趣的是,影片二分卅秒時,馬英九正在講話時,一旁的國民黨副秘書長兼考紀會主委黃昭元,被網友抓到正在挖鼻孔,引發討論。

幕僚表示,透過臉書、影音媒體的呈現,網友即時回應,可以形成公共論壇,就議題進行討論,也有助政府蒐集民意,持續精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810982
食品安全/重建風險治理 別再亂成一團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周桂田/台大國發所教授、科技政策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召集人(台北市)】 2012.03.20 02:06 am  

從瘦肉精美牛爭議到禽流感隱匿疫情發展至今,政府風險治理大大的亂了方寸,馬總統領導的行政團隊並沒有改進決策模式,一次一次的爭議導致民眾對食品安全體系信任的崩盤。

無獨有偶,類似這次瘦肉精美牛決策中高度操作專家委員會而致專家代表抗議退席、國人強烈質疑專業良心與倫理的場景,早發生在二○○六年一月四日扁政府第一次開放美牛的衝突中;類似這次行政院宣布將有條件開放瘦肉精美牛的「夜襲」發布方式,早也發生在二○○六年一月廿六日清晨衛生署以網路「偷偷摸摸」地公布;而近期以來行政部門隱匿瘦肉精、禽流感等肉品的查驗,也非馬政府首創,二○○四年戴奧辛牛奶、二○○五年六月與九月兩起戴奧辛鴨蛋(肉)隱匿引發的風暴,也不遑多讓。

更絕的是,本次數件事件同時併發,嚴重毀損消費者對政府習以為常的專家政治的認同。瘦肉精美牛專家委員會決議的「每日不要吃超過五百公斤牛肉」、三聚氰胺專家委員會決議的「一天不要吃超過廿八個月餅」、戴奧辛鴨蛋(肉)專家委員會決議的「每天不要吃超過七隻鴨子或四十個鴨蛋」,都已經成為政府推託食品風險安全治理的笑話。

可以說,隱匿遲滯風險是過去政府的常態,而操弄專家委員會的「荒腔走板」則由現任政府擦亮招牌。

猶記得馬總統除夕談話強調,要將台灣建設成一流的國家,但目前亂成一團,政府有責任重建風險治理體系中的風險評估、風險溝通與風險管理;尤其,科技民主程序無法迴避。

世界各國消費者早已不信任有限的科學實證證據做出的決策,因此部分國際上的管制標準與專家委員會的組成,已經朝向更多的科技民主、專業民主化的方向發展。相對的,遲滯、隱匿風險之管制文化已經成為社會恐慌與對政府不信任根源,因此,建構制度路徑以確保治理創新的啟動與持續刻不容緩。

君不見新內閣倡議的風險溝通,竟然是訓練與要求閣員「做好對媒體的溝通」,而政策評估時即應該啟動對公眾的風險溝通、審視與尊重公眾的風險感知與社會理性判斷、引領全社會朝向學習、對話風險威脅等等,根本不在官員的治理思維中。

就風險評估機制而言,各國在科技治理中引入的公民專家代表,風險評估委員會組成,應由相關利害關係人代表推薦之專家達一定比例、應揭露諮詢專家背景以迴避利益衝突,會議並以透明公開方式決議等,早已是世界主要國家取得公眾信任的重要治理機制。

胡適曾言遠路不須愁日暮。然而,從中科、國光石化爭議到瘦肉精美牛風暴,行政機器歷年來如一轍,而累積性的風暴越滾越大。政府部門治理因循苟且、官員未能審視新的科技民主決策價值、制度典範,嚴重地創新遲滯,何能高唱黃金十年,尤其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全球化風險威脅。

但是,今天不做,明天一定更後悔,雖然在整個社會嚴重性的對立與衝突下起步很困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803107
忘記民調 馬該做就做吧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陳長文/法學教授(台北市)】 2012.03.13 03:01 am 
 
最近我們看到政府嘗試要處理許多敏感的議題,包括稅制的改革,以及美牛肉爭議等等。不論是那一個方向的選擇,反對的聲音都將非常的巨大,在這樣的時候,筆者想起了一位政治人物。

前台北市長黃大洲,他在任時留給市民的印象,並不算太好。他興建大安森林公園,因為還沒完全蓋好,被笑稱是個「泥巴公園」、「禿樹公園」;他堅持台北捷運「多線齊發」,讓台北市進入了交通黑暗期。一個「聰明」的市長,可能不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但是現在的台北市民經過大安森林公園或搭乘捷運時,很難不懷念黃前市長。

朋友提醒我另一個例子,日前上映的電影「鐵娘子」,主角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她在位初期推動的經濟改革,包括壓縮公共開支、裁減公務人員、限縮工會的影響力等,一開始也非常不受人民歡迎。但是等到政策效果出現之後,柴契爾夫人三次在大選中勝出,連續擔任了十一年的首相,直到今天仍然在英國人民的心中有美好的影像。

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人民並不健忘,一個全心為國家付出的首長,最終會得到人民的肯定與感謝。

因此,馬總統該思考的是,當廿年後的台灣人民,回想起今天他所做的決定時,他們是會感謝廿年前總統的魄力,還是遺憾他所錯過的時機?

在馬總統的歷史定位上,清廉以及兩岸和平是較不需要擔心的項目。但是在均富以及制度性改革的部分,卻還有著許多挑戰。

以稅制改革為例,政府不斷「宣示」要落實均富。但,是要課徵證所稅?是要落實土地交易實價課稅?還是要廢除兩稅合一,讓企業股東老闆多課一點稅?除了理念宣示,很遺憾的,還沒有看到政府提出具體的政策。

又如選舉制度的改革。立委選制,有不分區名額太少以及並立制所導致的票票不等值缺憾;總統選制則應改採絕對多數制,以避免少數當選或者棄保的困擾;修憲是一巨大的工程,有太多的立場衝突,而修憲的「潘朵拉盒」一旦掀開,政治紛擾也會不斷漫開。但這不該是自我設限的理由,很少有真正的改革,在過程中是不痛苦的,甚至會因為追求永續的利益,而在短期做了民眾不喜歡的事而招致民意責難,換來民調重挫的結果。但如果怕痛苦、怕折損民調就自我卻步,還有什麼改革是可期待的呢?當然,司法改革也是身為法律人的馬總統不能忽視的重要挑戰。

馬總統,該做就做,民調是一時的,也不要擔心報紙社論、論壇投書、網路評論有多少文章在罵你。忘掉民調,忘掉批評,連這篇文章,看過後都丟到垃圾桶吧。只要想想廿年後的台灣,需要在今天打下什麼基礎,把藍圖想好,堅持你認為正確的事,勇往直前去做就對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800391
雞牛不寧,如何治國?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12.03.12 03:05 am 
 
一個能夠被人民信任的政府,必須照顧國民的健康,讓人民生活安心,同時也須維護國格,讓人民有尊嚴。馬政府在美牛開放及禽流感兩件事情上,完全不符合這樣的要求,也重創政府公信力。若不能力挽狂瀾,妥適善後,馬總統第二任之路勢必荊棘滿布,難有作為。

政府施政要贏得人民的信賴,首要之務就是開誠布公,講真話,做實事。但是,馬政府在美國壓力下開放美牛,卻又不敢負責任,反想透過專家會議為美牛背書,結果非但無法達到目的,反而激起民意反彈,逼使行政院上周宣布在「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四原則下,有條件開放美牛進口。雖然反彈聲浪未減,豬農上街抗爭,但政府起碼有了明確立場,讓各方可以討論政策的合理性。

現在政府首要之務,須趕快訂出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殘留量容許標準,不要再拖延。在強制標示前提下,訂出不高於日本、韓國的標準(10 ppb),應可接受。但要讓人民真正安心,還要有兩項保證:第一,行政院長要公開保證,在馬總統任內若不能堅持「牛豬分離」,就負責下台;第二,要保證有效控管,目前市面充斥含瘦肉精牛肉,「三管五卡」有無效用的政府能力問題,須拿出有力的改善對策,將來所訂容許量若做不到有效管控,相關首長負責下台。

在維護國格上,馬政府同樣不能掉以輕心。國人皆知台美關係對台灣的重要性;穩固台美關係,不僅攸關台灣國際地位提升及實質利益,而且可以讓台灣更有信心和大陸打交道,推進兩岸關係。過去扁政府幾度有意開放美牛進口,即意在爭取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藉以緩和兩岸緊張關係造成人民的不安。但是,現在兩岸關係日益密切,雙邊往來遠勝台美互動,美中台三邊關係已出現全新情勢。馬總統連任成功後立刻在美牛問題上讓步,雖然不須解讀為美國在大選支持馬總統的利益交換,但面對美中兩強對台灣影響力的拉鋸,政府若讓民眾感覺台灣可予取予求,則反而失去人民信賴,增添未來推動兩岸關係的變數。

上周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公開表示,不解決美牛議題,難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美國貿易代表柯克在美國參議院表示,已向中國大陸、台灣、日本施壓開放美牛進口,兩者對國內美牛爭議無疑是火上添油,馬政府更須審慎應對。

台灣不能向美牛說不,但政府必須挺直腰桿向美國嚴正交涉,包括要求美國保證不能繼續施壓開放美豬;要求承諾重啟TIFA後台美貿易及投資談判的具體目標及項目,而不是一張空白支票。馬政府若以強大民意為後盾,應不難說服美國對台灣做出善意回應。台灣可比照日本、南韓開放美牛,但所獲回報不能是遠低於日、韓的蠅頭小利,這是政府和美國交涉應有的底線。

相對於開放美牛,禽流感一事較為單純,但對馬政府的衝擊可能更為嚴峻,因為涉及到官僚及隱匿疫情的嚴重問題。防疫關乎國人健康,這波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雖然不會禽傳人,但不能排除病毒的可能變異,沒有任何拖延處理的理由與空間,如今疫情公開卻是源自民間人士的追蹤,充分反映官員的廢弛職務及官僚作風。

更嚴重的是,專家會議錄音帶呈現官員隱匿疫情問題,雖然農委會已啟動行政調查,台北地檢署也已展開司法調查,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採取更有力的自清作為,以釋眾疑。我們建議行政院應指定政務委員成立專案小組徹查此事,還原真相,並追究相關行政及法律責任,不這麼做,不足以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未來執政之路也必然受到拖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99753
馬團隊重症:沒有為政策辯護的能力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12.03.04 01:43 am
  
沒有為政策辯護的能力,一向是馬英九團隊的重症。

國光石化如此,核四如此,美牛也是如此。這類案子皆事關重大,卻極具爭議性。有些案子,如國光石化,馬政府在大選壓力下,無能也不敢為政策辯護,遂以棄守收場,貿然就將整個石化產業來個大轉彎。這究竟是「政策」不值得維護,或只因無能辯護,而葬送了「政策」?另一些案子,如核四及美牛,不知吵了多少次,照理說,每吵一次馬政府的因應及溝通能力皆應有所長進,但奇怪的是,卻從來未見馬團隊在下一次的辯護能力比上一次有什麼精進,反而是愈吵愈胡塗,主政者始終不能發生影響輿論的作用,以致無法建立起為政策辯護的話語權。

台北捷運淡水線、中和線分流一案,即是一個眼前的例子。其實,兩線分流原是二十幾年前就存在的規劃,但主事者卻未能善用長期漸進「循循善誘」的手法與民眾溝通,而竟選擇在總統大選的敏感時刻,以「突襲」的方式宣布考慮「分流」,且在說明的技巧上又相當拙劣。結果,被「民意」一陣猛轟,北捷立即縮了回去。

到了選後,北捷日前再次宣布,兩線確定於九月分流。這一次,特別強調只須「水平轉乘」,亦即下車後在同一月台走到對面列車上車即可,只消十五秒鐘;北捷且主動提供車站場景圖,說明「水平轉乘」的實況。此種溝通方式推出後,可以感受到「民意」已逐漸轉為「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

北捷分流案的教訓顯示:一誤於未能善用長期的緩衝時間,二錯在不識宣布時間的敏感性,三敗於溝通手法只強調台北車站擠,而不知凸顯古亭站「十五秒水平轉乘」的便利。這一誤二錯三敗,總而言之,皆在「沒有為政策辯護的能力」。

再說核四。無可諱言,核能是長期能源政策,主政者口裡說「非核家園」,卻無法承擔廢核的後果;但是,長期以來,當局也未能在核能政策上建立穩定的社會信任與支持,這正是「沒有為政策辯護的能力」。因而,既然整體核能政策亦無社會共識,像核四這樣的個案,也就陷於議論的漩渦,愈攪愈渾。更奇怪的是,核四今日困境明明是陳水扁及民進黨所造成;但馬政府如今面對民進黨百般將核四問題政治化,竟亦儼如無言以對。這無論從核能專業的社會溝通能力看,或從政治角力言,皆是「沒有為政策辯護的能力」。

美牛也是已多次端到檯面的爭議。主政者不願揭露自己的政策觀點,而想用「沒有預設立場」、「沒有時間表」來遠離砲火;於是使得激烈的流派爭議看似十分「民主」,卻大多流於「民粹」,一直無法形成任何交集。

其實,馬政府對美牛的政策傾向是欲蓋彌彰的,否則何必推動這攪動一池渾水的辯論?既如此,馬政府的角色至少應當是政策形成的參與者,不應故做只是傾聽民意的局外人狀。應知,明明有政策傾向,又偏偏做出一切由「民意決定」的姿態,等到民意的撕裂對立愈來愈明顯,主政者將不易再回到主導者或仲裁者的角色。

政治是一種「可能的藝術」,由於「至善」(The Best)可望不可即,現實政治便往往只是一種追求「亞善」(Second Best)的工程。甚至可以說,多元社會中其實絕無「至善」的政策,一切政策皆有相對的缺陷,因此也就更需要有「為政策辯護的能力」。

從兩岸政策到是否徵收資本利得稅,皆只有「亞善」,沒有「至善」。一場大選否決了國光石化,如果因此毀了整個石化產業鏈的遠景,那即是損失了「亞善」;其實,「至善」無須辯護,因此在愈有爭議性的「亞善」政策上,在民主政治中,愈須政府拿出為政策辯護的能力。馬政府難道竟不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96365
馬英九跨不過濁水溪的真相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2/02/20 17:43
【文/紀淑芳】

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川,西部平原重要農業分界線,如今,它不僅代表政治上「北藍南綠」最遙遠的心靈界線,也逐漸成為「北富南窮」的經濟斷層線。
 
387期《財訊雙週刊》
 
長期南北預算失衡,南部卻又苦追不上科技發展列車,導致產業空洞化,就業機會闕如,串連台灣南北的高鐵,曾經被視為縫合南北差距的交通生命線,但最新研究顯示,高鐵通車後,南北失衡的現象仍持續擴大。濁水溪、高鐵,縱橫交錯的兩條線,標示了台灣南北的產業落差以及政治分歧,讓台灣南北變成「一邊一國」,兩個世界。

每年七月到十月的東非大草原,都會上演世界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百萬計的動物組成聲勢浩大的隊伍,前仆後繼,橫河跨境,前往新天地。

把場景拉回台灣,每年的春節也都會上演一次台灣人大遷徙。今年春節收假前的週六,高速公路全日湧現二三九萬輛次的車潮,比平均運量增加了四九%,可想而知,這當中絕大多數都是遊子又將前往異鄉繼續打拚。

十年來家戶收入「倒退嚕」
南六縣市稅收不敵一個台北市
 
圖/財訊雙週刊提供
 
動物出於本能逐水草而居,人們則基於理性逐資源而居,近二十年來台灣常住人口的變化,說明了一切。如以每十年來看,一九九○年到二○○○年間,北部地區常住人口增加一一三萬餘人,南部地區(指雲嘉南高屏)也增加四十一萬餘人;但是到了最近十年間(二○○○年到一○年),北部地區持續增加了八十七萬人,南部地區卻減少了二十萬人,「北漲南消」清楚可見,南北差距持續惡化中,而雲林縣北界的濁水溪,不但是地理上的界線,也成為經濟上的斷層線。

濁水溪為台灣本島西部平原重要農業分界線,早期流傳的口語「頂港」、「下港」,即以濁水溪為界。頂港、下港之分,並未隨著台灣整體交通建設、經濟發展,逐漸淡化模糊,反而隨著政府政策失衡,愈描愈深,濁水溪以南的雲林、屏東、嘉義縣是近十年來台灣人口外流最嚴重的地方,五都升格前的台南縣也不遑多讓。早年南部人有一句俗諺:「嘉義多警察,雲林多黑道」。南台灣人的黑色幽默,訴說的其實正是南部人苦無翻身機會。

高鐵通車缺乏產業配套
加深南部空洞化危機

看看南台灣最貧窮的雲林縣,當年台塑六輕選擇落腳麥寮,曾為地方帶來脫貧、轉型的想像,二十年實證下來,雲林縣人感受最深的卻是汙染多於進帳。相對於最窮縣雲林,南台灣老大哥的高雄,早年也曾扮演台灣蓬勃興旺的後院,發展重工業,這些年好不容易從漫天灰煙中探出頭來,重塑城市風貌,最近卻被曾任高雄縣長、新任政務委員的楊秋興,調侃縣市合併後的高雄市像是「穿著華服、提著名牌包的貴婦,穿水水,口袋沒『磅子』(銅板之意 )」。

當年北台灣竹科設立,超強的磁吸效應造成產業、就業急速北移,是造成南北失衡的第一次大崩壞;即便中央後來設立南科試圖填補南北差距,但當南科發展還羽翼未豐之時,卻又殺出一個中科來競爭,讓南北經濟斷鏈始終接不上。

政府投入資源長期分配不公,導致南台灣產業不興、甚至有空洞化的危機,不僅收入不如人,還「倒退嚕」。馬英九跨不過濁水溪的真相是:二○○○年到一○年十年間,南台灣六縣市(高雄和台南以改制後合併計算)的平均每戶全年經常性收入,除了高雄市有增加,台南市、嘉義縣市、雲林縣、屏東縣全都大縮水。連繳稅都輸人一等,一○年地方稅收,台北市進帳一一○四億元,南台灣六縣市加總僅約九八○億元,南部六縣市稅收竟不敵一個台北市!

如果說,濁水溪是區分「北富南窮」的分界線,則縱貫南北的高鐵,曾經被期待能成為拉近南北差距的交通生命線,不過,高鐵通車五年多來,缺乏產業配套的高鐵效應,卻變成是高鐵跑愈快,人才流失的也愈快。南科管理局前局長、南台科技大學校長戴謙形容,每天晚上九點多那三班高鐵,都是人滿為患,這些人過去至少都會留宿一晚,但高鐵變成一日生活圈後,「都是來蘸個醬油又跑了,高鐵讓台南空虛化。」「如果高鐵真的很好的話,高鐵站周邊的發展你覺得怎樣?空的嘛!」他感嘆的說。(本文節錄自392期財訊雙週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92986
如果民眾失去對政府的信任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社論】 2012.02.23 02:07 pm 
 
美牛進口議題,山雨欲來風滿樓!除了核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台灣畜牧業與進口肉品的市場競爭問題,更有人擔心可能演變成外交和國內政治問題。依目前情勢來看,國內業者、民生團體、社運團體的反對聲浪越來越大,政府若不公開透明、且明快地處理,當民眾不信任政府的氣氛繼續擴大,一場政治風暴勢必難免。

攤開來看,對於這次瘦肉精標準問題,社會大眾的疑慮集中在進口美牛的安全性:如何建立一套具備公信力的肉類食品安全標準,一體適用,不要受到其他壓力影響而妥協改變?國內禁用瘦肉精的嚴格標準行之已久,但馬政府選後急著處理美牛進口問題,研議是否放寬標準,作業程序上已掀起疑竇。政府雖一再強調對此無預設立場,但如今農委會兩次技術性諮詢會議開下來,鬧成反對立場的專家退席抗議的局面,官方態度自說自話,朝野間的信任基礎已然受傷。

政府應該考慮清楚,如今受到考驗的,其實不只是美國牛肉、甚至不全是瘦肉精的安全性問題,而是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瘦肉精的安全標準雖然是一項科學問題,但從國內專家仍有不少人持懷疑立場這點來看,就可知所謂科學的結論仍可能有見仁見智的爭議,就像科學家對核電的安全性亦無一致性結論一般。政府口頭表示以國民健康為首要考量,但目前的做法已遭到「黑箱作業」的批評,日後就算得出宣稱、甚至保證「科學」的結論,恐怕也未必能完全取信於民。

要想通過信任度的考驗,政府目前就此議題的每一步作業,都必須盡可能透明公開,不但將相關研究成果皆公開進行專家辯論,諮詢會議更要允許各方意見能充分表達、充分討論,經此程序後如果真能得到「共識」,才有機會讓人信服。不公開、不透明的決策過程,只會助長已經存在的疑慮,甚至使得針對馬總統和美國關係的傳言更加燎原。如果朝那樣的方向發展,馬總統第二任期還沒有正式開始,施政所需的民眾信任與支持就已受到侵蝕,實在令人不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92452
陳芳明:台灣路線與歷史評價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陳芳明】 2012.02.08 01:52 am 
 
順利連任成功的馬英九總統,承諾將在未來四年堅持台灣路線。發表當選演說時更嚴正表示,他沒有連任壓力,卻有歷史評價的壓力。所謂台灣路線,指的是清廉、繁榮、和平,分別概括執政風格,經濟遠景與兩岸關係。而他最在意的歷史評價,也正是台灣路線的延伸。他的感謝演說特別強調,「未來會用生命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台灣的安全與台灣人民的尊嚴。」這樣的宣示緊緊銜接下面的表述:「生生世世為台灣奮鬥到底,這是對台灣最莊嚴的承諾。」這樣的語言,出現在藍營,正好可以說明民主價值已經橫跨朝野兩個政黨。

馬總統所表達的台灣關懷,已經與民進黨無分軒輊。民主化與本土化,這兩種價值觀念,不僅可以等值看待,也可以相互替換。在政黨輪替之後,民主與本土的鍛鑄已然宣告成熟。不過他的當選感言,可能不只是概括未來四年,其中的強烈暗示,應該還包括他選前所揭示的「黃金十年」。他所定下的歷史方向,顯然也是要傳達給未來的接班人。在演說中,他再三強調「台灣新歷史」與「台灣主體」,鮮明指出海島未來的發展主軸。

這是一個重要的跨越儀式,很有可能牽動日後的政治板塊。在二○○八年,馬總統就積極思索並建構台灣論述。他最初對台灣歷史的考察,也許還停留在初階的認識。但無可否認,經過四年的投入,可謂成果斐然。他不僅解除了二二八事件的符咒,也解開了本土化的枷鎖。相形之下,民進黨在最近十年的台灣論述,已大大削弱,完全沒有突破與成長。本土化的詮釋權,再也不是民進黨可以單獨壟斷。如果把本土化與受難心態等同起來,似乎已經不符改革開放的要求。台灣社會需要向前看的願景,而不是往後看的懷舊。

北京對馬總統的當選感言,已經表達某種程度的失望。他們認為,馬總統過分強調台灣主體與台灣認同,偏離了所謂「終極統一」的中華民國憲法。他們下指導棋的主要目的,其實是要把馬英九拉回「一個中國」的立場。他們不辭辛勞地提醒九二共識的意義,卻隻字不提中華民國的地位。九二共識中的一中各表,其實有它積極的意義。中華民國不是一個名詞,它在台灣具有政治經濟與民主傳統的物質基礎。從民主內容來看,馬總統獲得六百八十幾萬票,而胡錦濤當選國家主席卻只有兩千九百餘票。小小的台灣,每位公民都有發言權與投票權。龐大的中國,卻永遠停留在所謂的民主集中制,十三億人口淪落成為無聲的群眾。物質基礎的不同,正好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劃清界線。

馬英九的歷史評價,當然還有待觀察。在連任之後,立即面臨美牛風暴與貧富不均的挑戰。清廉與繁榮,不足以涵蓋社會正義的精神。無可懷疑,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的選前發言,確實有助於為馬英九催票。但不能因為這樣的助選,反而在美牛問題上喪失台灣主權。

既然已經宣誓生生世世為台灣奮鬥到底,此時此刻正是檢驗的關鍵。社會正義與台灣主權,都不是一天造成的。未來四年,甚至十年、百年,是無盡無止的考驗。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87071
頁/共5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