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扁朝 馬朝更盛 執政黨如何愛上臨時會
2017-05-26 08:00聯合報 記者
林敬殷/台北報導
立法院史無前例預計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召開三次臨時會,分別在六、七及八月各開一次,創下了兩個會期之間召開三次臨時會的新紀錄。
立法院臨時會是憲法規定的,但本來僅屬於「備用」性質,自二千年民進黨執政後,臨時會卻走向常態化,誰執政,誰就主張開,藍綠都一樣,幾乎每年必開一次,儼然成為另一次的法定會期。
立院臨時會召開,正巧都遇到寒暑假,是出國的好時機,但和立院相關的工作,不管是立院職員、立委助理和採訪立院記者,無不對臨時會又愛又恨,後來立委助理乾脆取其諧音叫它「林淑惠」,只要「林淑惠」造訪立法院,助理們就要加班,工作量暴增,美好的假期也因而泡湯。
被立法院列為不受歡迎人物的行政院長張俊雄(右),因核四臨時會報告而踏入立院議場。 本報資料照片
扁執政時期開7次
2000後政黨輪替後,立法院召開臨時會的次數激增。依據統計,民進黨2000年到2008年,共召開過七次的臨時會,第一次還是由國民黨等在野黨提出,八年之間,2000年、2005年及2008年並沒有舉行,除了2001年兩次外,每年都召開一次。
民進黨在2000年廢核四,當時行政院長唐飛以身體健康為由掛冠求去,張俊雄接手後,2001年1月30及31日立法院舉行臨時會,在野黨聯手以優勢席次強行表決通過決議案,確認核能四廠預算具有法定預算效力,行政院應繼續執行相關預算,立即復工,續建核能四廠。在野聯盟也決定將決議文移交監察院,作為彈劾張俊雄的參考。
民進黨首次執政的末期,時任總統的陳水扁及其家族涉及多項弊案,國民黨等在野黨曾在2006年6月臨時會提出總統罷免案,後來國民黨內部有不同意見而功敗垂成。不過該次臨時會,也通過不少攸關民生的法案,包括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95年度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即新十大建設)、95年度國營事業預算等四項預算案,及博弈條款、限縮卸任元首禮遇的法案。
為要求「兩岸服貿協議」逐條審查,2014年3月18日晚上,數百名學生衝破立院大門直奔議場,占據議場、主席台。 本報資料照片
馬執政時期開12次
到了2008年到2016年的馬政府時代,共召開十二次的臨時會,除了2011年和2015年沒有召開之外,每年必開兩次臨時會,2010年和2014年還分別都開了三次臨時會。
其中,也有一場與核四有關的臨時會。2013年6月,當時國民黨將服貿協議、核四公投案及洪仲丘有關的軍審法等十多案為由提請召開臨時會,最後核四公投案並未通過。
若說扁、馬兩朝,連手將「臨時會」,變成「例行會」並不為過。
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讓爭議已久的美牛案正式過關,在野黨在議場內拉布條抗議。 本報資料照片
臨時會兩大怪象
怪現象一:立法院開會時間增加 臨時會也增加
近幾年的發展,立法院開會的天數,與日俱增。一年兩次,每次四個月的法定會期,立院等於一年有八個月開會,而二到五月的單數會期,多半都會延會,少則兩周,多則一個月,甚至也有延到七月,偶數會期的九月到十二月,也是會延會,通常是審議年度預算案,又逢接近農曆年,立委多半比較克制,頂多兩周,但也曾經在農曆年前召開臨時會,或延會到過年前一天。
怪現象二:臨時會完成三讀每況愈下
原則上,臨時會通常是由執政黨提出,後來演變成在野黨追加,但為特定事項而舉行的臨時會,並未因此法案通過的成功率,也不是百分之百,馬政府執政後期,一再舉行臨時會,成功完成三讀的案子,每況愈下。
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讓爭議已久的美牛案正式過關,在野黨在議場內拉布條抗議。 本報資料照片
2000年以前,僅開過兩次會
我國憲法所規定的立法院會期一年兩次,一次是二到五月,另一次則是九月到十二月,非會期則有臨時會,是以決議召集臨時會的特定事項為限。
2000年之前,立法院僅舉行過兩次的臨時會。在1951年及1952年,立法院分別針對日本未將我國列為多邊議決國家,及因應中國大陸與日本締結「中」日合約變局。
解嚴後,透過修憲,萬年國會走入歷史,不合時宜的規定不斷遭到在野的民進黨挑戰,時任民進黨立委的葉菊蘭曾在1994年針對政府強力取締地下電台要求召開臨時會,後在國民黨立委反對下失敗。不過,國民黨立委後來也醞釀修改立法院組織法,明定召開臨時會的條件,為的就是防堵民進黨層出不窮的議事抗爭手段,幾經修法後,立法院才確立需針對特定事項才能召開臨時會的原則。
有趣的是,1997年6月,行政院曾希望立法院舉行臨時會通過港澳關係條例草案,因應香港九七以後台、港、澳未來發展變局,及為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及推動亞太金融中心計畫而提出國際金融業務條例修正草案、刑法修正草案等法案。
但當時的民進黨和新黨都主張臨時會舉行一個月,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擔心臨時會期間過長,無法掌握黨籍立委動員人數,擔心臨時會失控,最後決定不召開臨時會。
然而,不到兩個月,為因應國大修憲,立法院在同年的八月首次為覆議案舉行臨時會,卻造成五度流會,創下覆議案「不議而決」的首例。事實上,當時修憲還把台灣省給凍省,國民黨高層一度考慮夾帶省縣自治法修正案闖關,解決時任省長宋楚瑜辭職後補選與否的問題,換句話說,也等於在臨時會處理國民黨的內部矛盾。
立院臨時會審查ECFA時爆發藍綠立委衝突,藍委團團圍住主席台並阻擋前仆後繼的綠委讓議事順利進行,國民黨立委吳育昇(左三)遭物品砸中臉部而血流如柱。 本報資料照片
2000年以來,執政黨最愛開
民進黨2000年首度執政,臨時會首次由在野黨提出。
臨時會救災又受災/2000年後的十九次立法院臨時會,曾在2002及2006年通過基隆河整治及易淹水地區的特別預算,也曾在2009年為因應八八風災而召開臨時會,在風災發生不到一個月內通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編列1200多億元特別預算協助救災及重建工作。
臨時會曾在天災時扮演救急的角色,但也曾經因為災難而停開或順延。
在2012年6年國民黨為了通過美牛案而召開臨時會,後來因為颱風緣故,延後一個多月後召開,也曾在2014年8月舉行的臨時會,碰上了高雄氣爆事件,導致臨時會僅通過三項議案。
臨時會議案爆量 也成衝突戰場/在民進黨二千年首度執政,七次臨時會通過的法案數量,無法和馬執政時期相比,馬政府時代,臨時會處理的議案,一開始都排了二、三十案,最多曾通過近二十項議案。
馬執政的臨時會議案爆量,一方面是馬政府挾帶國會絕對多數的優勢,另一方面民進黨順勢加碼,因此案件爆量,卻反而造成雙方更大對立及衝突,通過的比例不如扁執政時的高效率。
國民黨在2010年的7月和8月,利用兩次臨時會通過ECFA,朝野為此打得頭破血流,戰況相當慘烈,其慘況也在2012年6月臨時會的美牛案,再度上演。
到了2013年7月,國民黨試圖通過兩岸在六月簽署的服貿協議,卻因爭議過大而作罷,後來拖到隔年的三月,最終導致了太陽花學運。
蔡政府上台 也不斷召開臨時會/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立刻在新國會的第二會期召開臨時會。2016年7月,民進黨提請召開臨時會,處理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涉及一例一休的勞基法修正案等,勞基法後來急踩煞車,但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三讀立法,隨即在八月成立黨產會,兌現其競選政見。
今年6月起,民進黨將再度提請召開三次臨時會,將依序處理年金改革法案、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及特別預算案及監察委員人事同意權。
看來,在歷經扁、馬執政後,臨時會依舊是執政的政府的最愛,選票壓力及政治承諾是執政黨不可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