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傳正在爭取對美採購AGM-158空對地飛彈,旅美專家梅復興今天透露,遠程打擊是去年初秋美台高層會談未能達成完整共識的兩個主要議題之一,他推測問題卡在雙方互信。
去(2021)年初秋美台高層會談,指的是國安會高層赴美參與的蒙特瑞會議。
台海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梅復興今天在臉書貼文表示,媒體日前披露,根據立法院的消息,空軍打算向美國採購特規版的AGM-158空對地飛彈,據稱射程將會縮短、偵測距離增加,而且採購後,只能先儲存於關島由美方保管。
梅復興表示,空軍早在7年前即開始向美國爭取AGM-158遠程空對地飛彈,以強化遠程阻絕打擊能力,為國軍構建「源頭打擊」建軍目標之部分努力。2015年1月,時任國防部軍政副部長夏立言就曾向立法院報告,空軍將「F-16A/B戰機四型精準彈藥」列為優先籌獲目標,後來證實分別是:AGM-154聯合遙攻武器(JSOW)、AGM-88高速反輻射飛彈(HARM)、AGM-84H/K 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SLAM-ER)與AGM-158聯合空對地遙攻飛彈(JASSM)。
梅復興表示 ,AGM-158全名為「聯合空對地遙攻飛彈」(Joint Air-to-Surace Standoff Missile),簡稱JASSM。其設計與性能特點為射程長(基本版200海浬、增程版500海浬)、匿蹤構型(低雷達截面、低紅外線訊號特徵)先進精準導引(慣性/GPS衛星導航、數據鏈中途目標更新、終端紅外線自動目標辨識)、彈頭酬載大(450公斤/1000磅雙模式穿透高爆彈頭)等。故該彈雖係次音速的空射巡航飛彈,然因其匿蹤外型、又採用被動式導引(不發射雷達波),所以極難以偵測,突防能力遠優於像2020年美國售我的AGM-84H/K(SLAM-ER)傳統設計空對面飛彈,而破壞威力亦為其之二倍。
梅復興說,JASSM是美國目前最具威力的傳統(非核彈頭)空對地遙攻武器,而其增程版(AGM-158B JASSM-ER)與賡續進化型(AGM-158D JASSM-XR 極程版)更是美軍在對抗中共「反介入/區域制阻」(A2/AD)作戰中相當倚重的遠攻手段。是以,美方對其出口審核甚嚴。台灣居於美中凖新冷戰最前緣的敏感地位,相關考慮尤多。
梅復興表示。除了美方的考量,即便美方同意提供「特規版」的JASSM,相信我們也會有自己的盤算。
梅復興表示,AGM-158基本上分三種子型號 (JASSM基本型,ER增程型,XR極程型) ,個別射程為200海浬 (370公里), 500海浬 (925公里) 與 1000海浬 (1900公里) 三個等級。其中XR極程版至少要到2024以後才會量產,並無對外出口的紀錄可言,也顯然不是空軍目前在爭取的主要標的物。唯一可能考慮售台的只有基本型與ER增程型。而既然有報導中所言的「大幅縮減射程」特規版之議,那也就表示空軍意在申購AGM-158B的增程型(JASSM-ER)。蓋如果是台灣欲採購AGM-158A基本型(射程200海浬/370公里)的話,那就跟之前美方已出售的AGM-84H/K (150海浬/270公里) 相差不大,量無必要大費周章討論什麽特規版了。
梅復興表示,照說這樣的特規版修改幅度這麽大(縮短射程、改變偵測距離),即便僅是透過軟體調控限制性能而非硬體魔改,一次性的工程成本 (NRE) 還是會很可觀。尤其這種降級版不太可能有其他市場,台灣採購的數量也不可能很多。這點只消參考我們採購的幾種精準導引彈械數量即可知: AGM-88 (50枚),AGM-154, (56枚) AGM-84H (135枚) 。而AGM-158的原本單價就遠高於前述的那些彈,需求數量不可能顯著為高。譬如說,波蘭與芬蘭都各只採購了70枚AGM-158B。是以,特規修改成本攤下來每枚AGM-158飛彈的單價絕對會非常高 ,而屆時仍能否符合作戰效益就有待軍方評估了。
梅復興表示,遙攻精準導引武器原本就是成本效益非常低的作戰手段,因為不僅每枚武器的單價很高,尚需納算發射載臺的成本(譬如:攜載AGM-158的F-16戰機暨其戰損機率)、目標獲得(ISTAR)成本與戰損評估(BDA)成本等。更何況,必須用AGM-158這個檔次的武器攻擊的目標,通常本身就防護(主動防衛、強固化、地下化等被動防護)的相當嚴密。是以,通常會需要多枚、甚至多次的攻擊。是以,「單位擊殺成本」(cost per kill)將會是一個核心的觀念。相信國防部必定會對此進行分析並高度重視。
梅復興表示,最後,倘若要擺在關島暫不交付台灣,那也就沒有必要再縮短射程了。畢竟現在與2000年美國初次對我軍售AIM-120空對空飛彈的時空環境截然不同了。假如美國認為在軍事上的需求站不住腳,那就不會同意釋出。但如果可以出售,這個動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藉提升台灣戰力而嚇阻中共冒進,而那也就沒必要還藏著掖著了。而如果真正擔心北京敏感,那更合理的做法就會像1958年823炮戰時美國提供我國 “明星武器” (響尾蛇飛彈) 一樣,根本不出售給台灣,緊急時再交運即可,性能也就不需要再予限制了。事實上,筆者詢問了若干美方涉台政策官員,而他們均對所謂的先由美方保管,然後再「戰時快遞」的構想存疑。
梅復興表示, AGM-158案或該說我國籌建遠程打擊能力的議題的癥結並不在射程或性能,而是涉及戰略層級考量的交集。誠如去年10月美台國防工業會議時一位對台灣相當友好支持的前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在與筆者討論遠程打擊能力時所言,遠程打擊問題的核心是美台的互信程度(trust)。事實上,美方現任官員去年底就透露,遠程打擊是去年初秋美台高層會談未能達成完整共識的兩個主要議題之一。究竟是哪些方面仍存歧異?美方官員雖不肯詳說,但想必與互信有關。
他表示,譬如說,台灣構建遠程反制作戰能力不僅需要美方逐步開放技術輸出(武器成品或自行研發製造所需的零組件、關鍵技術等),更須仰賴美方提供即時(多源情資融合)的目標獲得資料才可能在戰時狀況下發揮戰力。而像AGM-158這樣必須仰賴傳統起降戰機攜載發射的遙攻武器,由於戰時恐會因跑道被破壞而無用武之地,美方亦會質疑,如此昂貴的投資究竟是否符合台灣有限的國防資源運用效益或建軍優先順序?甚至,由於開戰後跑道較難以確保堪用,台灣會否傾向將此類的機載遙攻能力用於「第一擊」、乃至於「先制打擊」,以免「不用就沒用了」(use it or lose it)?
梅復興表示,這些問題的答案,攸關美國對台海防衛的整體規劃(不僅臺灣本身的建軍,亦涵蓋美國與其他盟國的戰力與作戰計劃)、衝突升級管控(escalation control)、美台戰略合作以及維持台海嚇阻的穩定。它們遠比射程或性能重要、嚴峻。我們政府必須嚴謹、專業、坦誠而技巧的面對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