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星火論壇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Guoding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中國星火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外交、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印度國防首長重估亞洲威脅
 瀏覽6,178|回應18推薦0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英國金融時報最近有好幾篇這樣的文章

Indian defence chiefs reassess Asian threats

By James Lamont in New Delhi

Published: October 24 2010 21:22

Senior officers of the Pakistan Air Force like to rattle off the number and types of jet fighter in India’s arsenal as proof of the deadly threat they face on their eastern border.

From the high Himalayas to the industrial city of Pune in Maharashtra, India’s largely Russian-made 400-strong fleet can strike Pakistan in as little as 15 minutes.

The days when India’s defences comprised almost entirely MiG and Sukhoi jets are drawing to an end. With many of them near obsolete, India ha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urned to US weapons systems in government-to-government deals. In recent months, New Delhi has opted for Boeing’s C-130 and C-17 transport and Poseidon maritime patrol aircraft.

Now a high-stakes arms contest between European and US aerospace companies is coming to a climax as Barack Obama, the US president, prepares to visit India next month. India has a choice of F-16s or F-18 Super Hornets over Mirages, MiGs, Eurofighters and Gripens as it overhauls its aerial strike force.

A decision in favour of US weaponry would reflect a strategic shift. It was not so long ago that the US viewed India as being on the wrong side in the cold war and made it a target of punitive sanctions.

It would also be a blow to Moscow, whose arms industry has long held India’s defences in its grip, from ships and nuclear submarines to supersonic missiles and jet fighters. Since India's independence 63 years ago, Russia has provided the backbone to India's armed forces, whose 1.1m-strong army is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Buying American would highlight India’s changing assessment of threats. More and more, China's assertiveness in the region – over trade, global finance and its borders – is overshadowing the traditional and better-understood threat from nuclear-armed Pakistan.

Some senior Indian security advisers say India could face its northern neighbours on two fronts in years to come and needs to rearm urgently.

“Chinese power is radiating through the Himalayas,” says C. Raja Mohan, a senior strategic affairs analyst at Delhi’s 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 “This is something we have to address and deal with. . . The rise of China is going to cause a whole set of problems across Asia.”

Mr Mohan foresees the need for the US and India to work together to guarantee the freedom of “sea lanes, cyberspace and even outer space” in an alliance that has already “exploded the boundaries of south Asia”.

Others view stronger broad alliances with the US among Asian nations as a hedge against China's growing influence, and expect New Delhi to partner with Washington in regional defence and trade pacts. “The underlying economics of Asia have changed. The central strategic reality is that China has fast become the central player in economic regionalism,” says Evan Feigenbaum, adjunct senior fellow for East, Central, and South Asia at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Mr Obama is likely to follow his predecessor's example on his visit to India next month by stressing the natural alliance of two celebrated democracies.

George W. Bush, the former US president who helped transform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ith the 2008 US-India civil nuclear agreement, was fond of describing India as a country with “one billion people and a million problems, yet still a democracy”.

Behind the broad-brush acclaim of human rights and civil freedoms, Mr Obama will nevertheless be keen to bolster this young relationship with greater defence and economic partnerships.

Some, however, doubt that what they call the two largest bureaucracies in the world – the US Pentagon and India's ministry of defence – can find common cause so easily.

One western diplomat describes New Delhi as “coquettish” in its bargain-driven approach to arms deals, and contends that any prediction about the outcome of the jet fighter competition would be premature.

She said the US could easily find itself sharing the prized jet fighter contract with France and Russia in the same way that the US-India civil nuclear programme has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European companie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241909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關鍵應該是印度的雄心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日本不少文章想著把印度拉到自己一邊,圍堵中國,但是印度人怎麼想?印度可以接受自己的角色是個棋子嗎?

雖然從實力上來看,未必得把印度當成一極,但印度自己的定位,絕對是一極。我覺得這是主觀與客觀上得做的區分。

既然印度覺得自己是一極,要與中國、美國等合縱連橫,能當棋子的就不是印度,而是巴基斯坦、緬甸等。

這一點,在1970年代印度肢解巴基斯坦後大概就已經呈顯出來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355512
中巴歷史值得研究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維基百科有個條目,可是該條目大概是陸人撰寫的,1950~1970完全空白

巴基斯坦1973年才退出東南亞公約組織(SEATO,1977該組織解散),但眾所週知1970年Kissinger就從巴密訪北京了

巴基斯坦長期是美國的忠實友邦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354921
俄國與印度核能合作就不受到「國際社會」關切?
    回應給: 沙包(solpao)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還有美國也與印度核能合作,為何原子能組織不去調查?

還是要堅持結構現實主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350545
方天賜-中巴全天候友誼需要轉型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南亞戰略觀察-中巴全天候友誼需要轉型
  • 2010-12-21
  • 旺報
  • 【方天賜】

     繼印度之後,大陸總理溫家寶於12月17至19日訪問巴基斯坦,並受到高規格的接待。回顧溫家寶2005年訪問巴基斯坦時,在確保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與巴基斯坦重新發展的合作關係,不會損害到中巴之間的互信與戰略合作關係。相較下,此次溫家寶訪問,中國展現了更多自信,大手筆與巴基斯坦簽訂總值達350億美元的各項協議。巴基斯坦總理吉蘭尼就稱,「中國是慷慨及可信賴的朋友」。

     都與印交惡 變成盟友

     中巴兩國向來喜歡用「全天候夥伴」的說法,來形容兩國歷經時間和國際環境考驗的友好程度。溫家寶也談到,巴基斯坦對中國的友好是因為「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援助是無私的。」但事實上,中巴友誼的起點,完全是建立在「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戰略思維。冷戰時期,巴基斯坦曾經加入圍堵共產國家的「東南亞條約組織」和「中部公約組織」。原本分屬不同陣營的國家,因為都與印度交惡,遂逐漸發展出盟友關係。

     對中國而言,巴基斯坦是南亞地區最重要的夥伴,但現階段中巴關係發展困境是,如何將既有戰略及援助關係,「升級」到更正常的交往。事實上,中國為了維繫中巴間的戰略夥伴關係,付出了相當的代價。除了不間斷的經援和基礎建設外,更從1970年代末期開始協助巴基斯坦發展核武。巴基斯坦在1998年公開核子試爆,成為全世界第7個公開承認擁有核武的國家,這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背負擴散核武的指責。

     今年9月傳出中國準備援助巴基斯坦興建新的核電廠,引起美印等國家關注。這次溫家寶訪巴期間,並未公開提及興建核電廠的相關進展,但在聯合聲明中則表示,將成立能源合作機制、推動雙方在民用核能等領域的合作。顯示兩國在國際壓力下繼續核能合作的決心。

     中巴軍事交流則是兩國戰略合作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溫家寶專機進入巴國領空後,護航的JF-17雷鳴戰機(陸稱FC-1梟龍戰機)就是中巴合作生產。中國協助巴國發展飛彈已不是新聞。溫家寶訪問期間,還會見了巴國各軍種的參謀長。這有違一般正常外交禮節的作法,一則顯示中國重視巴國軍方對政局的影響力,另一則顯示兩國軍事關係的重要性。

     巴打中國牌 有恃無恐

     另一個發展中巴關係的考驗是:中國要如何面對印巴之間的衝突。由於巴基斯坦的整體國力不如印度,因此在與印度談判喀什米爾等爭議問題時,一直希望把中國拉進來。換言之,不論北京喜不喜歡,巴基斯坦希望打「中國牌」來面對抗衡印度。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甚至曾公開表示,巴國政府給了中國政府「空白支票」,授權中國全權代表巴政府與印度就孟買恐怖襲擊案件進行磋商。這當然不為印度所樂見,不但影響了中印關係的發展,也未必符合中國希望平衡發展印巴關係的期望。

     就國際社會而言,現階段的中巴的戰略關係是建立在核子、軍事、喀什米爾爭端等議題上,具有相當大的爭議性,中巴友誼因而未能得到國際更多祝福。在中國對巴國仍有相當影響力的今天,應該積極思考將中巴關係「轉型」,讓中巴關係的發展能夠更正常化,才能避免讓巴國成為第2個尾大不掉的「北韓」。

     (作者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博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349882
中緬高鐵項目啟動將連接昆明和仰光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緬高鐵項目啟動將連接昆明和仰光 兩月內動工

2010年11月22日 11:55   來源:中國經濟網   

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specials/zxxx/201011/22/t20101122_21987407.shtml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2日訊(王紅娟)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王夢恕近日接受《China Daily》採訪時透露,連接中國昆明與緬甸最大城市仰光的高速鐵路項目已經提上議事日程,這條高鐵線路最快將兩個月內動工。他表示,中緬高鐵還將向周邊國家進一步延伸並可能成為中國連接東南亞國家的交通主幹道。

    王夢恕表示,中緬高鐵起點在中國雲南省會城市昆明,終點為緬甸最大城市仰光,全程1920公里,設計運行時速為170-200公里。他透露,連接中國西南與柬埔寨之間的高速鐵路計劃目前已經開始論證。此外,修建連接雲南與寮國首都萬象的高速鐵路也在考慮之中

    王夢恕表示,上述三條高鐵線路預計將在10年內建成通車。他說:“這將大大方便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並將有利於促進中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

    中國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表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高鐵連接計劃目前還沒有最終敲定,不過他證實中國政府已經與周邊國家就高鐵項目成立了聯合工作組,具體建設方案不久後將會公佈。

    泰國駐華大使Piamsak Milintachinda不久前曾經向《China Daily》表示,今年8月份中國曾派遣一個由部級官員組成的代表團訪問泰國就修建高鐵項目展開探討。泰國計劃投資256億美元修建一條連接首都曼谷與東部工業城市羅勇(Rayong)的高鐵。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季加侖(音譯)說:“中國修建連接東南亞國家的高速鐵路技術上並不存在任何障礙。”他說:“但是作為跨國鐵路,技術之外的因素可能會發揮關鍵作用。”

==============

中緬之間這個速度是客貨兩用的準高速鐵路。目前的狀況,純客運的還沒必要。

中國經緬甸通往孟加拉的鐵路也將啟動。兩者相連,孟加拉商品經緬甸、中國(廣州或上海皆可)的陸海聯運,以通往北美市場,也或許被論證過了。相反的,中國貨品通往歐陸、非洲,也可運用緬甸與孟加拉的港口。繞過馬來半島,省下數千海浬的海運成本。

緬甸與美國關係在提升當中,與印度關係也在提升,不過據薩科奇說,釋放翁山是中國幫忙的,雖然另一種說法(蘋果的社長先生)認為美國對緬甸外交也起作用。

戰略上的零和,對小國來說,可以用嘗試保持中立來調整,但是經濟上的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284651
其實重點是中國倒了,印度就不能搭便車。對中鬥而不破才是印度的最優策略。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印度應該擁抱中國而不是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9 09:59:40
中評社香港11月19日電/印度Expressbuzz新聞網11月15日載文《印度應擁抱中國而不是美國》,摘要如下: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印度後不久,中國總理溫家寶就要到訪印度。這兩次訪問表明印度事實上已成為三個全球超級大國當中的一個。(按:印度有此自期也是情理之中,雖然頗有澎風之嫌)

  問題是哪兩個超級大國會聯手擊敗第三個?中美不太可能聯手反對印度,因為印度對兩個國家都不構成威脅。另一方面,中美存在著深深的互不信任。因此,印度將成為左右局勢的國家。我們可以與美國聯手包圍中國,或與中國聯手打破美國的霸權。我們必須評估這當中哪種關係將對我們更有利。

  美國擁有先進技術,而中國擁有廉價勞動力並且對全球經濟具有重大影響力。我們得評估是先進技術還是控制世界市場對我們更加有利。

  美國的技術優勢正在消退。在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技術之後,美國已不能創造出任何在商業上可行的重大發明。而且,通過美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美國的大部分先進技術已被轉移到印度和中國。通過同中國交好而獲益則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中國和印度具有先進技術與廉價勞動力相結合後戰無不勝的優勢。中國擁有巨額美國債券等外匯儲備,我們擁有美國債券的數額也是巨大的,中國和印度能夠利用他們擁有的美國債券總量來操縱美元價值,迫使美國撤退。

  奧巴馬尋求印度幫助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這表明美國已變得外強中幹。如果發展中國家團結起來,美國就會像紙糊的房子一樣坍塌。它現在通過分而治之的政策從發展中國家榨取廉價商品而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280719
印度的媒體自由假象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印度的媒體自由假象

English

撰稿 Abraham George

http://zh.the-diplomat.com/2010/10/29/%e5%8d%b0%e5%ba%a6%e7%9a%84%e5%aa%92%e9%ab%94%e8%87%aa%e7%94%b1%e5%81%87%e8%b1%a1/

雖然印度媒體偶爾會揭露政治貪污情事,但調查報導相當罕見,也很難長久,此外,印度媒體不常批判外交政策、不擅質疑領導人決策,縱然事涉嚴重違法,媒體也多不願刊登可能激怒企業廣告主的消息。

至於最具影響力的英文日報及電視台編輯和發行人?他們不願承認現實,表示媒體能自由地「負責」報導任何內容,但對報導負責並不等於瞭解何謂對大眾負責。

印度媒體自我言論審查的最新案例,便是諾貝爾和平獎本月頒發給中國異議份子劉曉波後,媒體對此事都輕描淡寫,此事占盡國際媒體頭條,印度主流媒體卻幾乎隻字未提,跟隨政府不希望惹惱中國的立場;幾天後,《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刊載一篇文章,證實媒體集體避免報導此事,認為此舉符合國家利益,若無中央政府明確對媒體下令,很難想像對此重大世界新聞,媒體卻一律噤聲。

印度媒體巴結政府已非新鮮事,1999年印度與巴基斯坦發生軍事衝突,媒體在政府壓力之下誇大戰功,並吹噓軍方攻擊巴國部隊與武裝份子守備的成果。

儘管死傷慘重,印度軍方被迫延續明顯有問題的戰略,直到情勢逆轉,讓印度重新取回遭占領地區,印度媒體不僅未如實報導攻擊行動錯誤,更大幅隱匿死傷人數,宣稱如此是發盡國家職責,在衝突時支持官方政策。

而在更近期的例子中,政府突然明顯改變對西藏政策時,印度媒體也立刻附和,總理瓦巴伊(Atal Bihari Vajpayee)於2003年6月訪問中國期間,棄守官方長期立場,承認西藏是「中國的自治區」,這項政策丕變先前未經討論,但對於政府擬定外交政策時不顧民主原則,媒體似乎也不以為意。

再加上印度歷任政府時常以官司等途徑騷擾媒體,利用刑事誹謗、藐視法庭、國家安全等法律,遏阻記者報導貪污事件。

在種種政府壓迫媒體的案例中,《Tehelka》週刊在2001年的遭遇即為明鑑,該雜誌揭發國防合約背後的政治貪腐,結果遭到政府調查,官員更揚言提告,雖然官方明顯是惡意攻擊,其他印度媒體卻不願聲援這本雜誌,害怕遭到報復。

兩年後,坦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政府控告一份印地文報紙「違反職權」,外界普遍認為此舉再度戕害媒體自由,而議會未經深入辯論或事前通知,便裁決五名記者及發行人因報導「違反職權」,必須入獄15天,而警方更未帶逮捕令便上門抓人。

各政黨及宗教團體自覺利益受阻礙時,更樂於攻擊媒體,甚至語帶威脅或暴力相向,最著名的例子是2003年間,設於孟買的《Outlook》雜誌報導Shiv Sena黨領導人對穆斯林的看法,結果該黨強硬派成員便搗毀雜誌社,這種破壞行動時有所聞,還常受執政黨或政府支持。

印度國內仍有許多勇敢記者,願意冒著個人危險,揭發政府種種問題,但除非他們所屬的媒體機構願意支持,報紙上仍將難以見到調查報導。

一如獨裁而穩定的政府若不開放媒體自由,未來國家發展可能受阻,民主但不穩定、不負責的政府亦會造成相同影響,基層政府貪污在中國或許很猖獗,但相同問題卻在印度各層級政府浮現。

除非印度媒體能自由批判領導人及報導弊案,否則國家恐怕很難充分發揮經濟潛力,而不讓貪污陋習橫亙在前。

作者Abraham George為紐約史登商學院兼任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260916
The Indian Ocean is our future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0/10/27/robert_kaplans_journey_to_the_new_center_of_the_universe?page=0,15

The Indian Ocean is our future: An exclusive FP photo essay and interview with the author of Monsoon.

INTERVIEW BY BENJAMIN PAUKER | OCTOBER 27, 2010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promoted India as its kind of favorite country and it's been a substantial success. The rise of India as a great power has been the best piece of luck for U.S. strategists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Because India, in and of itself -- without a need for a strategic U.S. alliance -- naturally balances against China. I think we now need to promote Indonesia as a favorite country, which could also be a natural balancer against China and at the same time help us with the Muslim world. I think the success of democracy in Indonesia is a piece of good news we have paid too little attention to. Indonesia needs us as a kind of hedge against China but cannot say that too loudly for fear of alienating the rest of the Muslim world. But Indonesians will say that quietly to us behind closed doors.

......

 I think what we're entering is a kind of very complex balance-of-power world here. This makes for more complicated world. The United States is going to have to work harder and harder to retain the same level of influence. We have competitors now to a degree that we haven't had in year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245907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