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星火論壇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Guoding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中國星火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外交、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美中兩國誰做老大?
 瀏覽14,114|回應66推薦2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Chocola
lukacs

參考包公所貼高鐵為何讓奧巴馬側目一文

“老二”面臨的嚴峻挑戰

http://www.zaobao.com/yl/tx100204_002.shtml

薛理泰

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國情咨文》時指出:“我不接受美國成為世界第二。”他在講話中兩次提到中國,既沒有貶低中國,也沒有指責中國,是把中國作為正面例子給予引證的。外界解讀時,或謂奧巴馬不能接受退居世界第二的前景,實際上給中國下了競爭的挑戰書。對奧巴馬這番表態還應該想深一層,更貼切的潛台詞或許是“我絕不能讓你當世界老大”。
 就整體經濟量而言,去年中國GDP可能超過日本,已經躍居世界第二。況且,近年中國軍力也呈現突飛猛進的勢頭。這可能是奧巴馬對美國可能退居世界第二的前景引起擔憂心理的緣由,也是中國民眾以至不少官員沾沾自喜的由來。

 姑且不說中國GDP未來能否長期穩居“老二”的地位,也不談以房地產為主要支柱之一的GDP結構是否合理,也不論GDP畸形膨脹能否持久地支撐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強國的國際地位,對此,簡單地持認同態度似乎不妥。本文著重論述一下即使中國名副其實地成了“老二”,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又意味著什麼。說白了,在上自中央下至民間欠缺危機意識,在大戰略層面又缺乏因時制宜的對策的情況下,以“老二”自居,恐非國家之福。


 成為蘇聯的翻版?


 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針對中國的表態,其實集中反映了近年美國高層漸趨一致的對待中國崛起的後果的一種共識。倘若中國果真坐穩了“老二”的席位,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勢必會得出一個結論,即中國不久將成為蘇聯的翻版,是同美國爭霸的又一個超級大國。這是不以北京領導人信誓旦旦的解釋為轉移的。

 一部世界史或者一部冷戰史,無非揭示一個客觀事實:小則在一個地理區域,大則在全球範圍,舉凡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意識形態層面的鬥爭,主要都是環繞著“老大”、“老二”之間不惜代價地展開,結果很難善了,無非成王敗寇,以一方被徹底擊敗告終。

 遠的暫且不說,僅舉百年以來的歷史為例。一次大戰前,英國穩坐“世界老大”的席位久矣。德國在內部統一以後,在迭次戰爭中,戰敗了歐洲強國奧匈帝國、法國,在世界強國中躍居“老二”。其後,德國整軍經武,國勢浸浸乎直逼英國,英國不甘退居其次,一次大戰終於爆發。二次大戰也是一個翻版。大戰前,希特勒德國猛然崛起,德意志民族的爆發力噴薄欲出,於是對英、法操縱的世界秩序提出挑戰(當時美國實行孤立主義,自外于英、法為主的世界秩序體系),在歐洲列強縱橫捭闔之下,兩大陣營隱然成形,以至大戰爆發。

 環顧當年國際形勢,英、德、法等國社會、經濟制度相仿,又都屬於一個大的民族範疇,“老大”著眼於維持既得利益,“老二”為了打破既定格局,尚且兵刃相見,拼個你死我活。其義無他,勢所然也。史實可考,其理昭然。

 二次大戰結束以後,冷戰時代悄然到來。西方世界開始對蘇聯全力圍堵。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國認為蘇聯已經成為“老二”,是同美國爭霸的另一個超級大國,對美國的世界領袖的地位構成了挑戰。以當年美、蘇爭霸之烈,如果不是熱核武器已經問世,雙方不能承受核大戰的慘重後果,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已爆發了。然而,在將近半個世紀中,西方世界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意識形態等層面,對蘇聯實行“分進合擊”,孜孜矻矻,不稍懈怠。積年累月以後,蘇聯終於一朝崩潰。
 返求諸今日狀況,美國、中國之間狹義的雙邊關係以及中國同西方世界廣義的多邊關係,日後均會經歷劇烈的互動、變動。清夜拊心,視野遠移,發人深省。

擔心中國崛起的後果

 西方政治家評判正在崛起的某個國家是否會構成威脅,是基於該國即將擁有的綜合實力,而不是其在某個時段的主觀意向。實力是客觀存在的,為其在未來可能造成的災難提供了可行的手段,而最終的意向則是捉摸不定的,領導人更迭即可能出現大幅度的變化。

 他們可能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又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還是一個在亞太地區極有影響力的核大國。中國在這三個基礎上崛起,不久以後必然成為一個能與美國爭鋒的超級大國。這就是西方國家關於“中國威脅論”的立論依據。簡言之,他們只是擔心中國崛起的後果,而不是崛起的方式。
 西方流行一種說法,即“崛起的大國就意味著崛起的威脅”,正在為“中國威脅論”推波助瀾。中國官員、學者卻總是試圖僅從中國崛起的方式是和平的角度去解釋,顯然是一廂情願。這豈非低估了西方戰略家的智慧?如此說辭及做法,不啻緣木求魚。
 與“老大”對立的力量坐上“老二”的席位,還有不能不予以考慮的一層隱憂。在“老三”、“老四”的位子上,無論“老大”還是“老二”,都不至於視之為非要去之而後快的對象。然而,“老二”卻往往成為眾矢之的,不但“老大”視為眼中釘,在“老大”策動之下,連“老三”、“老四”、“老五”都會群起而攻之。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之前,位居“老大”的英國面臨“老二”德國的緊逼,不是聯合“老三”、“老四”等同“老二”兵刃相見了嗎?
 假如美國決策已定,絕不能讓中國當世界老大,對策不出兩個範疇:其一是化擔憂為動力,發動一場新的產業革命;其二是橫刀奪愛,拉中國的後腿,挫折中國發展的勢頭。或者雙管齊下,畢其功於一役。如此,中國發展的機遇期就失之交臂了。

            (作者是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855482
 回應文章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洛杉磯時報: 美中衝突背後的自我克制
    回應給: Guoding(Needoak)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AAAA中國時報  2010.02.17

中美衝突雷大雨小 互留餘地

楊芬瑩╱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歐巴馬訪美後至今年初,陸續發生衝撞中美自身「國家利益」的事件,先是Google因網路言論管制揚言退出中國市場,其後是歐巴馬政府啟動對台軍售,且將於十八日會見達賴喇嘛。然而,細看中美對上述衝突的後續處理,便可明確感覺雙方的自制與互留餘地,維護關係的態度不言自明。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綜觀近月幾次中美衝突,雙方都展示出相當的自我克制。首先,Google揚言退出中國市場的聲明發布後,歐巴馬政府雖然宣稱要對北京提出正式抗議,但未幾,抗議已改由非正式管道發出,並改口視該事件為商業議題,也未發出外交書面文件給中方,這是雙方刻意控制關係損壞的明證。

     隨後中美官方在對台軍售、西藏問題、伊朗等衝突上,雖引發對立言論與官方會面的取消,但也都鑿痕明顯地維繫著兩國關係的穩定發展,畢竟無論是經濟或其他政治領域,中美兩國都是對方國家發展的重要夥伴。

     因而,五日美國啟動的對台軍售後,中方雖對美國施加報復與中止軍事交流,但是,中國的抗議力道已大不如前,並沒有終止雙方所有交流計畫,而只是取消最近的預定行程,隨時都可回復交流。

     另一個雙方自制的例子是,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上月廿一日嚴厲抨擊中國網路管制,中方雖反唇相譏其說法為「資訊帝國主義」,但雙方很快定調Google事件為商業糾紛,希拉蕊隨後亦軟化立場,承認網路管制的觀點見仁見智,強調中美應建立更成熟的互動關係。

     此外,歐巴馬會見達賴喇嘛的問題上,也看得到雙方類似的自我節制。中國雖指責美國此舉無異是支持西藏,挑戰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分析師認為,這可能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取消預定中的美國訪問,但同樣的,目前中方的抗議,也不若以往的誓不干休。美官員曾私下透露,中國夾帶快速增長的經濟、政治影響力崛起,對美國的威脅感日漸增加,美方多少有必要做適度回擊,不過,歐巴馬推遲與達賴會面時間,會面的安排也較前任低調,也都表示美國無意開啟爭端。

     美國前駐台代表包道格便說:「中國領導人謹慎行事,儘量避免做出對中美關係造成重大損害的事情,同時卻在口頭上更加強硬,以安撫國內的聲音。」他相信,由於中美兩國在經濟上相互依存,在應對金融危機、氣候變化和防止核擴散等問題上也需要合作,所以兩國必將攜手並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866825
中国反对美国军售台湾的得与失 0204
    回應給: 沙包(solpao)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陈一新(台北)

  华府1月29日宣布出售台湾60架黑鹰直升机、114枚爱国者三型飞弹、12枚鱼叉飞弹与两艘鹗级扫雷舰。照理说,这些都是防御性武器,没什么大不了(not a big deal);但是,中国却摆出大阵仗,针对美国这次军售推出四大反制措施。

  中国小题大做,不外乎以下五项原因。首先,中国在2008年9、10月间即因与美国财政部协商购买公债而拥有让美国对台军售推迟一周的能力,一年多来累积购买美国公债与持有的美金现钞更分别超过8000亿美元,自然让中国自认为已有干预美国军售台湾的能力。

中国自认有干预美国能力

  其次,美国许多军火公司在大陆都有子公司,也取得庞大的商业利益。中国稍早已动员大陆工商企业抵制雷神公司,并封杀该公司的采购招标,现在更进一步宣布要对参与售台武器的其他美国公司实施制裁。北京显然相信,只要一两家美国军火公司投鼠忌器,就可能造成参考效果,而影响到台湾取得美国武器系统与零组件的机会。

  第三,除了报复美国军火公司之外,中国这次的反制措施还包括暂停两军互访、推迟中美两军部分交往专案,以及推迟副部长级战略安全、军控与防扩散的磋商,相当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平息大陆网民对政府无能处理美国对台军售的愤怒。

  第四,北京从一开始亦步亦趋学习台北在华府国会山庄所下的功夫,到现在已拥有影响不少参众议员的能力。藉着反对美国军售台湾的不断操作,未来中国将可一方面测试其在国会山庄的影响力,一方面积累挑战《台湾关系法》的能力。

  第五,虽然美台并无外交关系,但美国对台军售却让两国维持政府对政府的关系。1982年以来,中国一直反对美国对台军售,主因就是北京知道,只要成功阻扰军售,就等于切断美台之间政府对政府的最主要联系。

  然而,北京大阵仗反对美国军售台湾却可能得不偿失。第一,虽然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公债与美元,但却不可能利用此为报复华府的工具,因为最后可能两败俱伤甚至未伤人先伤己。

弱化台北与北京谈判的信心

  第二,美国许多军火公司在大陆的子公司,都与大陆工商企业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中共这次点名雷神、波音、联合技术、洛克希德·马丁等大公司作为抵制的对象,难道不怕伤及自己与美国的报复?

  第三,中国大陆网民早就抨击政府只会抗议军售却老是无效,北京这次升高抗议,甚至要求华府撤销军售,显然不可能有效,则中国岂不自取其辱?

  第四,中国若是善用美国国会的力量强化中美合作,自会受到华府欢迎;但若中国只是想利用国会山庄反对美国军售台湾,甚至企图颠覆《台湾关系法》,则美国将会认为中国干预内政,反弹只会更大。

  正如2月1日《纽约时报》所指出的,中国过去一年太过强势,到处与美国别苗头,唱反调,最近更在军售问题上对美国颐指气使,美国才决定硬起来,奥巴马总统也顺势在国情咨文中指出美国绝不屈居老二。

  其实,中国千方百计阻扰美国对台军售,也不尽符合自己的利益与两岸和平的目标。实力向来是谈判的后盾,中国阻扰美国对台军售不只影响台湾2300万人的观感,更弱化台北与北京谈判的信心。

  如果马英九总统买不到美国武器,不仅政府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而且也影响到他2012年连任的机会。两岸关系改善终究只是昙花一现,还是可长可久,得失将在中南海领导人寸心之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863716
台湾的“谈判信心”增强了,然后中国就会处于更有利的谈判地位?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说说台湾的得与失

(2010-02-13)http://www.zaobao.com/yl/tx100213_001.shtml

李德耀

  也许台湾应该做的,就是趁台湾手上的筹码还没有完全丢失殆尽之时,在中国羽翼未丰之初,在美国被迫退出太平洋东岸之前,制定出一套有远见的政策,设法与北京达成一揽子协议,争取台湾的利益最大化,以条约和国际保证来稳定两岸关系,保证台湾未来的生存空间与权利,逐步走向和平统一,这也许才是台湾安全的最佳选择。

拜读陈一新先生于2010年2月4日在《联合早报》发表的《中国反对美国军售台湾的得与失》一文之后,颇感失望。笔者觉得以他的观点来分析中台的得与失,显得焦点有些模糊。

  文章批评中国做出“小题大做”的反应。在现实中,只有作为强者的美国,才有资格把小题变成大作,弱者想把小题做大,谁会理你呢?再说,中台之争,绝对是个“大题”;近代史上世界各地风起云涌的民族自决、独立运动,追求国家统一等,必定是各民族有志之士至死不渝的追求目标。至少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思维在未来五十年内还是不会改变的。过去的越战、韩战、印巴的克什米尔争夺战、两伊战争,近期的以色列与叙利亚的冲突、以巴冲突、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都是源自于这种动力。这些冲突,看似因为宗教或其他因素造成,归其缘由,其实都与民族主义有关。

  至于说把中国的暂停中美两军互访,推迟军控磋商等等行为,简单看成是“为了平息大陆网民对政府无能处理美国对台军售的愤怒”,也不符合实情。此举应该看成是有理性的中国政府对国内舆论引导的手段。要知道,一旦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被点燃,那将会是一个如何不堪设想的惨烈情况。难道这不也是台湾的“得”吗?

利益才是最实在的荣辱

  说北京“亦步亦趋学习台北”在华府国会山庄下功夫。这可不是台湾的专利。大凡读过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今中外有数不尽的历史事件,都是通过影响敌国的大官来寻求倾覆对手的机会。

  文章认为,北京会因为要求华府撤销军售不成而会自取其辱?作者显然忘了,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争的是利益,利益才是最实在的荣辱。

  文章又说,“美国将会认为中国干预内政,反弹只会更大”、中国“对美国颐指气使,美国才决定硬起来”。这些话不像是出自学而有术之人的口吻。当今的国际社会,有哪个国家在有机可趁时不去干预另一个国家的内政?历史上,大国干预他国内政之事比比皆是。越战时期南越总统的频繁更替,当今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总统选举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

  “中国阻扰美国对台军售不只会影响台湾2300万人的观感,更弱化台北与北京谈判的信心。”这话的逻辑更是荒诞。中国不应该阻止美国对台军售,理由是会影响台湾人民的观感,于是中国必须让台湾取得这些军备。这样一来,台湾的军备加强了,“观感”也好了,台湾的“谈判信心”增强了,然后中国就会处于更有利的谈判地位?真不晓得中国如果真的执行作者这样的逻辑,又如何能够不“失”呢?

最近一期的《天下杂志》民调结果显示,只有2%的台湾人赞成两岸统一。毫无疑问,大部分台湾人是不愿意接受大陆统治的。台湾需要取得一定数量的美国武器以防止中国某些冒险主义的冒进政策,也是无可厚非。所以笔者并不反对对台军售,但是光靠取得军售这种临时性的对抗性质的政策,并不能保证台湾的长久安全。台湾必须另辟蹊径才行。如果大陆因为内部政策失误出现了动乱,造成国力衰退,台湾的危机也许可以得到延缓。但是,大陆出现动乱也有可能导致另一种结果,那就是中国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对台实行军事冒险。

  时间对台湾是“失”不是“得”。世界的地缘政治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化,除非出现国内政策的错误,中国、印度的崛起,穆斯林国家由重新整合走向伊斯兰复兴的趋势似乎是不可逆转。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一切都对当今的唯一超级强国不利,美国将会逐渐失去其独步江湖的地位。美国当然还会竭尽全力地在全世界发挥它的影响力,并继续捍卫它在亚洲的利益,这对于小国当然是有利的。然而深陷两场战争泥淖,已经使到山姆大叔焦头烂额,咎由自取的金融危机更是令它雪上加霜,很难说它不会为了自己更大的全球利益,选择避开与中国核心利益的直接冲突,主动放弃某些地区性利益。诚如美国波特兰大学政治科学系助理教授季礼(Bruce Gilley)在《外交事务》所提出的那样,让台湾走向类似于芬兰式的中立化;这样安排,美国就无须在军事上过分地去援助台湾,对美中台三方都有利。也许大家都以为芬兰和台湾有很大的不同,芬兰作为联合国成员国,也是国际公认的独立国,不需面对统一的课题;台湾则不然。然而,就因为台湾必须面对统一的问题,台湾可做选择的空间也就相对减少。芬兰与台湾同样有个强邻,同样是夹在两大阵营之间,同样必须在与强邻为敌或为友之间做出选择,或是选择在“两大”之间保持等距离。无论如何,作为小“国”,选择与强邻为友而不为敌,应该是上上之策。

大陆民主化未必对台有利

  有些台湾学者寄望于大陆民主化的出现,认为台湾可以等到大陆民主化,民主化后的大陆会更尊重台湾的选择。这是个误区,看看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化进程,民主化的后果往往是反西方的。悖论是谁越是标榜自己是一个本民族的利益捍卫者,谁得到的选票就越多,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就像台湾民主化的进程一样,本土意识(其实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亢奋。中国民主化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政府失去舆论的主导权,极端民族主义抬头,统一的意愿强烈,政府非但无法左右民间舆论,还会被牵着鼻子走。一旦台湾不接受统一安排,以武力相向的可能性反而会增大。

  自从清政府在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以来,中国人民一直认为台湾是它丢失国土的一部分,务必要把它收回,这是它的核心利益。这个立场不是任何中国领导人敢于放弃的。期望中国人放弃这个立场是不现实的。只要台湾的强邻大陆没有安全感,觉得它的部分国土被分割,只要它觉得无法、至少在理论上也无法统一台湾,这种紧张关系将会持续,这不是单纯以拥有美国武器就能解除的。

  也许台湾应该做的,就是趁台湾手上的筹码还没有完全丢失殆尽之时,在中国羽翼未丰之初,在美国被迫退出太平洋东岸之前,制定出一套有远见的政策,设法与北京达成一揽子协议,争取台湾的利益最大化,以条约和国际保证来稳定两岸关系,保证台湾未来的生存空间与权利,逐步走向和平统一,这也许才是台湾安全的最佳选择。

  最后,要强调的是,政治斗争离不开现实。在分析台湾的得与失时,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理性、逻辑的分析。感性的、逻辑紊乱的分析不但没有意义,它反而会使到我们迷失了方向与焦点。

作者是在北京从事企管工作的新加坡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862425
紐約時報警告中國勿輕舉妄動
    回應給: Guoding(Needoak) 推薦1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ukacs

The Challenge of China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have turned chilly in recent months as the two countries wrangle over Taiwan, Tibet, Iran and China’s continued manipulation of its currency.

President Obama is right to press Beijing to behave more responsibly — toward its own people and internationally. China is certainly pushing its sense of grievance too far and underestimating the fear and resentment its growing power is provoking in Asia and the West.

There is little hope of progress — on the global economy, global warming or Iran’s nuclear ambitions — unless Washington and Beijing work harder to manage their differences.

President Obama’s decision last month to sell Taiwan $6.4 billion in helicopters, Patriot missiles and other defensive items elicited a particularly harsh reaction: Beijing has publicly threatened to punish American arms companies that sell to Taiwan, presumably by cutting off access to China’s huge market.

The sales could not have been a surprise to China’s leadership. Mr. Obama told President Hu Jintao of his intentions at their summit in November in Beijing. The arms were part of a package approved by former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and Mr. Obama left out the most controversial items: F-16 jets and diesel submarines.

Rather than encouraging Taiwan’s independence, as Beijing claims, the arms sales will give Taiwan’s president, Ma Ying-jeou, the confidence to continue his efforts to improve relations with the mainland. It is absurd for China to think that any Taiwanese leader would not want to bolster his country’s defenses when Beijing is modernizing its arsenal and stationing more than 1,000 missil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Beijing’s threat to punish American companies is a dangerous game, especially at a time when criticism is rampant — around the world and on Capitol Hill — about China’s unfair trade practices.

Beijing is also complaining bitterly about President Obama’s planned meeting this month with the Dalai Lama, warning it would “damage trus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merican presidents have regularly met with the respected Tibetan religious leader. And China’s leaders would have more chance of calming tensions in Tibet if they sought serious compromise with the Dalai Lama, who has advocated greater autonomy for the region, not independence, as Beijing speciously claims.

China is alienating not only the United States but also France, Britain and Germany by resisting tougher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sanctions on Iran. Beijing’s view is frustratingly shortsighted. Any conflict over Iran’s nuclear program would drive up oil prices and disrupt China’s purchases.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is smart to try to line up backup suppliers for China — talking to Saudi Arabia and others — as part of its bid to get Beijing to support tougher sanctions.

The administration also was smart not to overreact when Beijing declared that the Taiwan arms sales will “cause seriously negative effects” on contact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expect the Chinese to cancel some high-level meetings. But they say they are working to ensure that midlevel military exchanges continue and that this year’s summit in Washington with President Hu goes forward.

American officials say they see signs that Beijing doesn’t want to push things too hard. Outside experts worry that China may overplay its hand. That would not be in anyone’s interest.

page A32 of the New York edition.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859343
仍是米大師與閻學通是對的
    回應給: Guoding(Needoak)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同標題...現實主義是永恆的智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857100
華郵聲討中國
推薦0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It’s time fo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to burst Beijing's bubble.

Thursday, February 4, 2010; A16

IN ITS FIRST yea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went out of its way to cater to China's communist leadership. It publicly put human rights concerns on a back burner, delayed a presidential meeting with the Dalai Lama and did not press Beijing hard about its currency manipulation. Now it appears that effort produced the opposite of the intended effect. Rather than respond with its own gestures of cooperation, Beijing is pressing hard for more American concessions. Bursting with hubris about its emergence as a global power, it is testing to see how far a new and inexperienced U.S. president can be pushed.

That explains China's aggressive response to the administration's announcement last week of a $6 billion arms sale to Taiwan; its dire-sounding warnings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an expected meeting between President Obama and the Dalai Lama this month; and its public resistance to a U.S. effort to impose new sanctions on Iran. China is trying to tilt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its direction by forcing the administration to back away from policies and principles the United States has defended for decades. It's essential that Mr. Obama calmly but firmly reject the pressure.

The Taiwan arms sale that prompted Beijing's latest eruption is an example not of U.S. provocation but of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fulfilling an obligation as unobtrusively as possible. The sale was agreed to years ago by the administration of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supplying Taiwan with arms is mandated by a 30-year-old act of Congress. To abandon the deal would signal the forfeiture of U.S. security leadership in Asia. So the administration went forward with the sale -- but it withheld the weapon most desired by Taipei, and opposed by Beijing: F-16 warplanes. It made sure China knew the announcement was coming.

Part of China's reaction -- heated rhetoric and the suspension of some military contacts -- was in line with its response to past arms sales to Taiwan. But Beijing also threatened to impose sanctions on U.S. companies that supply the weapons, something it has not done openly in the past. Steps against Boeing, which supplies a naval missile to Taiwan and commercial aircraft to China, would cause a major escalation in trade tensions.

At the moment, Mr. Obama's most active diplomatic initiative is the effort to win U.N. Security Council approval for tough sanctions against Iran, something that will require China's cooperation. The administration also hopes President Hu Jintao will attend a disarmament conference in Washington in April that is one of Mr. Obama's signature initiatives. It may be tempted to believe that more conciliatory gestures -- another postponement of the Dalai Lama, or a slacking of support for Google's challenge to Chinese censorship of the Internet -- may unlock China's cooperation.

That would be a mistake. Instead Mr. Obama should forthrightly support the cause of human rights in Tibet, and he should allow China to face potential isolation on Iran. The administration rightly says it hopes to cooperate on issues of mutual interest while not shrinking from differences. That, in fact, is the status quo that Mr. Obama inherited. Reinforcing it might require Mr. Obama to prick the bubble of inflated ambition that has been growing in Beijing.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855489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