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鵬「六四」日記近日在網上流傳,引起海外媒體追蹤報導。圖為原擬出版的新書封面。 張偉國/提供 |
預定22日在香港出版的「李鵬『六四』日記」一波三折,在出版前一刻又突生變化,有消息指這與北京當局介入干預有關。
北京當局為何一再不讓此書出版?據熟悉中南海政情的前中共高層智囊指出,這與此書暴露中共核心機密有關,包括「鄧小平決策在先」、震驚中外的「六四」流血事件,根本不存在「先鎮後暴」還是「先暴後鎮」的問題,早在學生自發悼念胡耀邦之初,就已被李鵬等中共高層領導人認定其性質是「動亂」。李鵬在書中聲稱,「其中許多情節鮮為人知、第一次公諸於世」。
「李鵬『六四』日記」全書約15萬字,尚未正式出版,部分內容在本月初「六四」21周年時,已在網路上流傳。
吳國光:難得史料
原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編輯、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小組辦公室核心成員吳國光,在此書出版喊卡之前,應據信獲得此書原稿樣本的香港新世紀出版社負責人鮑樸邀請,為「李鵬『六四』日記」撰寫「導讀」,他直指此書暴露了「鄧小平決策在先」的中共核心機密。
現任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政治系教授的吳國光,曾參與起草中共中央全國代表大會文件,熟悉中南海政情。透過他的「導讀」,或許可窺見這本書為何二度被禁出版的緣由。
吳國光指出,「李鵬『六四』日記」是難得一見的重要史料,展現了李鵬的內心世界。這是因為:第一,書的主題,是改變中國當代歷史走向的1989年天安門事件;第二,書的作者,是在這次事件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堅持主張鎮壓對策的時任中國總理的李鵬;第三,書的體裁,李鵬採用剪輯自己當年日記、並在此基礎上展開進一步的記敘和議論的方式,試圖從他的特定角度做出接近歷史原狀的努力;第四,書的內容,確如李鵬在「前言」中所說,「其中許多情節是鮮為人知、第一次公諸於世的」。
吳國光指出,自從2004年3月28日以胡錦濤為首的新領導層否決李鵬出書後,中國當代歷史和政治的觀察家與研究者,都關心這部書稿的內容和下落,希望它有機會面世,以填補中國當代歷史和政治研究的「一塊重要資料空白」。
李鵬所著 可能性高
吳國光通讀全書之後,認為「書稿確為李鵬所著的可能性極高,是偽作的可能性很小」。
吳國光指出,李鵬此書的重要貢獻之一,在於從事件一開始,對於如何看待民眾悼念胡耀邦的活動,在李鵬與趙紫陽之間,就出現了根本分歧。根據此書記載,胡耀邦4月15日去世,李鵬16日傍晚從日本回到北京,一下飛機,即通過姚依林的說明,認為北京大學生悼念胡耀邦是藉機「攻擊黨中央」和鄧小平。
他舉例,4月17日早上,李鵬看到當天「人民日報」刊登了大學生向胡耀邦獻花圈的照片,「頓生疑問」,強烈質疑中共中央機關報:「這是幹什麼?」他認為「人民日報」在「煽動學生」;事情馬上「引起了我(李鵬)的深思和警惕」。18日上午9時,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按照此書說法,李鵬和趙紫陽之間的分歧第一次呈現。接下來,19日晚上,在電話上,李鵬和趙紫陽「在處理學生鬧事問題上再一次發生了正面衝突」;20日上午,在政治局常委會的正式會議上,兩人「在處理學潮的方針上第三次意見分歧」。很明顯,在學潮初起的短短兩三天內,甚至在李鵬回到北京下飛機伊始的短短幾個小時內,他就已經形成了後來最終導致流血鎮壓的那種對於學生運動的負面看法。這一點,從歷史研究的角度看,是非常重要的。
吳國光指出,李鵬日記很明顯地凸顯鄧小平的因素。根據迄今為止的公開材料,1989年4月25日上午,李鵬面見鄧小平,鄧小平把學生運動認定為「目的是推翻共產黨的領導」,是「搞動亂」,這就確定了當局應對學生運動的總方針,直至後來的軍事鎮壓。按照李鵬在書中的敘述,似乎也是這樣。
他指出,「這裡有一個重大的疑點」,那就是:4月23日下午4點多鐘,趙紫陽離開北京出訪北韓,4月24日晚上8 時,李鵬即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碰頭會,確認當前學潮「是一場有組織有計畫的旨在打倒共產黨的政治鬥爭,必須旗幟鮮明地採取得力措施,予以制止」。根據李鵬此書的敘述,這次碰頭會「是一次關鍵的會議」,出席會議的人員「大家意見空前的一致」。會議作出三個具體決定,即決定「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有份量的社論」,在北京召開黨政軍幹部動員大會,並成立由喬石、胡啟立、李鐵映三人組成的處理學潮的領導小組。這就是說,在25日上午去見鄧小平之前的頭一天晚上,尚未等鄧表示意見,李鵬已經不僅把他自己對於學潮的負面看法上升為指學潮為「打倒共產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集體看法,而且迅速地、全方位地展開了貫徹基於這種看法的強硬應對方針,從政治局常委到黨中央機關報,都在他的調動下行動了起來。
4月23日 鄧傳密令
他認為「有理由懷疑」李鵬(以及所有官方敘述)在這裡隱瞞了一個重要事實,那就是:1989年4月23日晚上,鄧小平有密令直接或間接地傳遞給李鵬;正是這個密令,認定學生運動為「旨在推翻共產黨的反革命動亂」,並確定了一系列的強硬應對方針。
根據日記,1989年5月19日上午,鄧小平宣布,江澤民當總書記。從當日到6月24日中共13屆四中全會正式「選舉」江澤民為總書記,其間有一個月零五天的時間;從6月1日鄧小平當面告訴江澤民要他擔任總書記算起,這之後也還隔了20多天的時間「正式」就任。李鵬記敘說(「5 月31日」一節),這是因為江澤民提出,「要合乎黨章規定,由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他任總書記。」此書第五章開頭(「6月15日」一節),李鵬更明確強調:「江澤民同志多次向我表示,他絕不能接受1987年初通過批胡耀邦同志、讓趙紫陽上台的那種做法,總書記上台、下台都沒有按照黨章規定,由中央委員會免職和產生。」
清場決策 老鄧拍板
吳國光指出,有意思的是,包括鄧小平和李鵬在內,當時的最高層領導人,沒有人反駁或者批評江澤民這個說法,反而同意了江的要求,直到13屆四中全會才宣布江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這說明,這個問題一經挑破,他們都是很明白的:迫使胡耀邦1987年1月下台是違反黨章的。根據趙紫陽回憶,1989年6月2日,王任重、丁關根作為趙紫陽專案審查小組的負責人第一次與趙談話,就透露,鄧小平對這兩位說了:上次處理耀邦的問題,國內外有些議論,這次處理趙的問題,要合乎手續。
吳國光一針見血指出,「鄧這個話說得雖然輕描淡寫,但是,對一貫舉重若輕的鄧來說,僅僅有這個話,我們已經不難看出,非法逼迫胡耀邦下台的程序問題,是鄧小平和其他中共政治老人的一塊心病」。
李鵬此書明確透露,鄧小平是1989年北京部分地區軍事戒嚴的提議者和決策者(「5月17日」一節),也是6月3日天安門「清場」方案的最後批准者(「6月3日」一節)。據李鵬記述,鄧小平明確說了,「要準備流點血」,不能「絕對保證不使用殺傷性武器」(「5月19日」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