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星火論壇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Guoding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中國星火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外交、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美軍先進戰機F-22進駐琉球
 瀏覽1,820|回應10推薦3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大翔龍河洛玄機
星火
小白兔(雞兔同籠)

國際先驅導報/郭宏為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1/16/content_5612112.htm

美國軍方9日宣佈,美國空軍計畫下個月在日本沖繩部署12架美國F-22"猛禽"隱形戰鬥機(F22 Raptor)。這是美國空軍首次在海外部署這種技術最先進的戰鬥機。

據美國太平洋地區空軍部隊司令赫斯特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說,這批戰鬥機將被部署在沖繩嘉手納基地,與駐日美國海軍和日本空軍一起訓練。他宣稱,"這些戰鬥機將­使太平洋地區的美軍指揮官在面對任何突發性事件時擁有更多的選擇。"

"空中變色龍"來者不善

F-22被美軍昵稱為"空中變色龍",機身可變成與天空相配顏色。比起即將退役的美國第一代隱形戰機F-117"夜鷹",新一代的F-22隱身能力將更強。

F-22已經成為美國空軍在21世紀的主力制空戰鬥機,能攜載8枚空對空導彈,並具先進航空電子傳感系統,大大提高了飛行員對周邊環境的認知能力以及在被敵方發­現之前跟蹤、攻擊敵機的能力。這種戰機還具有較強的地面攻擊能力,可在超音速飛行的情況下精確投擲衛星制導炸彈,其速度更勝其他戰鬥機。

據悉,F-22目前被部署在弗吉尼亞州,而事實上,除日本沖繩外,去年就已有消息傳出美軍還計畫在阿拉斯加、關島及新墨西哥等州部署這種戰鬥機,其中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將在2008年讓18架F-22進駐。而赫斯特指出F-22"代表美國不斷現代化的努力,目的是對付那些也在進行軍力現代化的國家",這句話也反映出了­F-22此時部署到亞太地區的用意。

    電腦類比中美空戰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美日等國家近期密切關注中國新型戰機作戰能力,尤其是解放軍自行研發的殲-10戰機演練情況。

2006年年底,美國《NOT霍爾化茲作戰研究室》專門進行了一項電腦全息類比對華軍事武裝對抗。模擬報告指出:"中國空軍出動12架蘇-27MKK戰鬥機、2­2架殲-11、10架殲-10A,20架殲-8IID。而美國空軍出動了5架E-8,12架EF-111,15架EA-6B。在這個基礎上,美國空軍先以8架F­-22,單獨迎擊中國空軍。結果,8架F-22中4架被擊落,2架重傷,其餘帶傷返航。而中國空軍損失7架殲-8IID,一架蘇-27。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這個領­域處在中國地面遠端相控陣雷達的直接監控範圍內。"

加之近日有消息傳出,日美兩國開始考慮針對臺灣海峽發生緊急事態制訂一項兩軍聯合行動計畫。可見,在美國空軍研發新戰機方面,以誰為假想敵的目標是很明確的。

    亞太美軍要全面換裝

此外,軍事觀察人士還認為,F-22進駐日本沖繩也可能是美軍的"一箭雙雕"之計。因為據日本媒體日前披露,由於日本航空自衛隊駐紮沖繩那霸基地的F-4幽靈式­戰鬥機已經過於老化,防衛廳已著手挑選下一代戰鬥機,鑒於過去日本國產戰鬥機F-2出現缺陷的教訓,美軍的F-22將是熱門機種。

美國駐亞太地區的空軍主力戰機,最遲在2010年前將全面換裝F-22A。此外,根據美國國防部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指出,未來五年將在太平洋部署6艘航空­母艦,並全面換裝隱形聯合攻擊戰鬥機F-35。如是,5至10年內,一支美國隱形空軍將無可置疑地出現在東亞地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2042612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存查: BBC--日本也決定派軍艦前往索馬里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Japan to deploy ships off Somalia

Japanese Navy salute, Busan, Japan Oct 08
Japan's Maritime Self-Defence Force is only allowed to deploy defensively

2009/0128

Japanese Defence Minister Yasukazu Hamada has ordered the dispatch of ships to fight pirates off Somalia.

http://news.bbc.co.uk/2/hi/africa/7855120.stm

He did not say how many ships would be sent or when, but told the military to assess what sort of force was needed.

Japan's parliament and Prime Minister Taro Aso would need to pass a formal order before the ships could set off, a process expected to take a month.

Japan would be joining a multi-national effort against piracy which includes ship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pirates' activities off the Somali coast are a major threat not only to Japan but also to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it is a problem that we must deal with urgently," Mr Hamada said.

No Japanese ship has been taken by pirates yet, the government said, but pirates have fired at three Japanese vessels. No-one was injured.

Japan's decision to go ahead with a deployment took months of debate.

The activities of Japan's military are highly restricted by Japan's post-World War II constitution, which limits Japan to conducting only defensive military operations.

Ruling party members have argued that battling pirates should be seen as fighting crime on the high seas, not strictly as a military operation.

International effort

China announced in late December that it would be sending two navy destroyers and a supply vessel to the Gulf of Aden.

Their main mission was described as protecting Chinese vessels and ships delivering humanitarian aid.

China's deployment was a first for a country that usually eschews involvement in the affairs of other countries.

Also from Asia are ships from South Korea, joining more than a dozen ships from Britain, Iran, the US, France and Germany.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decided in early December to extend for another year its authorisation for countries to enter Somalia's territorial waters, with advance notice, and use "all necessary means" to stop acts of piracy and armed robbery at sea.

Piracy has taken an increasing toll on international shipping, especially in the Gulf of Aden, one of the world's busiest sea lane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238909
美國戰機採購的政治經濟(一)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30/content_10580383.htm

 

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而言,要把握好航空武器裝備發展戰略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即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裝備發展的方向有時也會令他們感到困惑。 

    美國無疑是一個強勢國家,他既把握著發動空中戰爭的執行權,又控制著媒體輿論的話語權。當大多數國家爲如何在戰爭中檢驗裝備效能而困惑的時候,美國人已經在總結戰爭中暴露的裝備問題和教訓了;當有些國家還在爲一款裝備的保密而絞盡腦汁的時候,美國人已經收放有度地開展新裝備的宣傳造勢了。在世界軍事媒體上存在著一種奇怪的"單向透明"現象,美國人讓世人瞭解美制武器的所謂"超然威力",同時又讓你對其新武器的核心機密充滿好奇,因此,說到"忽悠"也就不足爲奇了。適度的宣傳不僅在政治上對其他國家形成強大的心理壓力,也無形中讓那些國家的軍迷甚至"軍事專家",在思維方式上形成了一種定勢,那就是用美國人的語言和思維導向來思考武器裝備問題。 

    還是讓我們回到裝備發展戰略這個話題。對於大多數中等或中等以下航空科技水平的國家而言,發展航空武器裝備遇到的首要問題是"技術瓶頸"。作爲現代科技象牙塔尖上的航空工程技術,它的發展會受到許多技術限制,例如發動機技術、材料科學、機械製造、空氣動力研究水平等等,而這些技術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術儲備和先進的試驗手段,更需要雄厚的國家綜合實力來支撐。在航空武器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只有少數國家能夠獨立研製一款現代戰機,對於多數國家而言,航空武器的發展大都走著一條"科研先導"的路線,很難真正實現"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發展模式。美國是世界上少數按照戰略需求發展新型航空武器裝備的國家,大型轟炸機、超音速戰機、高機動性能戰機、三代戰機、空中加油機、預警飛機、隱身飛機、第四代戰機等等,都是美國爲他們所設想的"下一場"戰爭而設計的。對於美國而言重要的是需求,如何在技術上實現戰略需求似乎總是"不在話下" 

回顧美國二戰以後航空武器裝備發展的歷史,我們不難解讀出以下這些資訊: 

    其一,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超前其他國家20年是美國人的一貫追求,他們幾乎一刻也沒有停止在裝備技術上的研發,始終害怕被對手趕上或超越。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人的這種追求遇到了最強大的挑戰,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隨著美國綜合國力的飛速發展,才逐漸拉開與對手的距離。 

    其二,始終在瞄準下一場戰爭。美國人始終主導著世界空中作戰,他們設計戰爭的樣式,研發適應下一場戰爭的武器,並不斷在實戰中檢驗武器的效能。 

    其三,貫徹實用主義的原則。他們可以爲實現高空偵察設計出像RS-71這樣充滿靈感的飛機,也可以爲了滿足對地攻擊的效能,研製出看似技術含量很低的A-10攻擊機,美國人不會爲裝備的"花哨"多化一分錢。 

    其四,武器裝備發展戰略受多方牽制。作爲航空武器大國,美國不僅要爲保護其戰略利益不斷發展新裝備,還要爲幾十萬航空産業從業人員謀求盡可能多的利益,由於美國獨攬世界航空武器裝備市場的最大份額,這份蛋糕出奇地大,甚至影響了美國的國民經濟。美國軍方並不是裝備發展的唯一決策者,開發商、軍界、政界都在裝備發展上有各自的利益,並具有各自的話語權。瞭解了這些特點,我們就不會在解讀美國航空武器裝備發展戰略時,下意識地墮入思維陷阱,成爲"唯美國爲準則"的盲目思維定勢之中。 

    本文就是從這樣的觀點出發,通過分析美軍近年來的三款隱身戰機——F-117F-22F-35的研發,吸取他們在航空武器裝備發展中的經驗,作爲我們發展空軍裝備的借鑒,同時,真正讀懂他們在裝備研發中遇到的困惑和失誤,引以爲戒,使我們在未來的裝備研發中少走彎路。 

美國三代戰機研發的背景資料 

    三代機的出現是航空武器裝備發展上的一個飛躍。每一項新技術都不會無緣無故的産生,西方人總是善於不斷提出新概念,而關於航空武器裝備新概念的靈感往往來源於戰爭。二次大戰結束後,隨著噴氣時代的來臨,戰鬥機在高度、速度上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然而,越南戰爭的空中作戰實賤證明,高空、高速性能並不能一勞永逸地獲得空戰優勢,高機動性能的理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軍事大國開始研究下一代戰機,他們似乎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高機動性和綜合效能的空中優勢戰鬥機,人們提出了三代戰機的理念。三代機的出現也是從概念開始的,控制增穩技術早就運用到軍機中,但是全許可權、電腦控制的飛機控制理念的確是一個技術上的飛躍。三代機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氣動佈局,二是飛控系統,三是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開始西方人在這三個方面都是領先的,隨著F-16F-15戰機的出現,具有高機動性能、無憂慮控制、友好的人機界面和強大火力的三代戰機令世界震驚。在這兩款飛機的設計和研製中,美國人充分發揮了他們理想主義的追求,十年磨一劍,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 

    面對美國人的挑戰,蘇聯人一刻也不敢放鬆追趕的腳步,憑藉強大的軍工科技實力和比較雄厚的國力,他們很快研製出米格-29和蘇-27戰機。在氣動佈局和飛控技術上,蘇聯的這兩款飛機一點都不輸給美國戰機,蘇聯人甚至發揮其高超的數學天才,在外形上設計出令人驚歎的完美曲線,儘管蘇-27採用的是單軸類比電傳,但由於氣動外形設計上的優勢,其機動性能上甚至超過了美國同時代的戰機。不甘寂寞的美國人感到強大的壓力,他們想到了一個新概念--"隱身",其實這個概念說不上新,因爲最早提出隱身概念的其實是歐洲人,蘇聯人更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系統的"隱身飛機"理論,這一理論後來被美國人很好的借鑒。 

形同鬼怪的F-117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始終是一個迷,它隱約若現總是躲在迷霧的背後。1999327日晚,這個被美國人稱作"夜鷹"的神秘戰機,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露出了它的真容。當晚20時許,北約對南聯盟空襲進人第4輪,一架尾翼上編號爲AF-82-806的美國空軍F-117隱形戰鬥機,在結束投彈後返航途中被擊落。據成功逃逸的飛行員事後回憶,在飛過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以西60公里的布加諾維奇小村時,被不知什麽東西擊中了, F-117像挨了一記悶棍一樣,突然間機身一抖,失去平衡,難以控制。飛行員一面控制飛機向西飛,在靠近北約駐義大利基地的方向墜落,以便於逃生和營救,一面向美空軍特種部隊的EC-130電子指揮機發出遇險信號,當他看到警告跳傘的紅燈頻頻閃爍,並發出了刺耳的警報聲後才棄機逃生。 

    開始北約方面拒絕證實F-117被擊落的消息,因爲他們甚至不敢相信這個事實。事後中情局終於查明F-117是被舊式的"薩姆-3"導彈擊落的,而發現F-117的居然是捷克人研製的"維拉"雷達。美國人的解釋是:F-117隱形塗料對長波雷達並不具有完全的隱身能力。說得更確切些,F-117並不像美國人吹噓的那樣,是一架無法發現的飛機,作爲第一代隱身飛機,F-117完全是一輛"概念車",是美國人爲贏得戰略優勢倉促研製出來的産物。 

早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試製成功了一種能夠吸收電磁波的特殊塗料,這種塗料可以使敵方的雷達接收不到反射信號,從而達到隱身的目的,隨著戰爭結束,德國人的隱形研製計劃也隨之流産。 

    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成功研製出具有一定隱形功能的U-2高空偵察機, 19605月,U-2在一次偵察飛行中,意外地被蘇軍導彈擊落。通過研究美國飛機的隱身技術,蘇聯圖波列夫飛機設計局的專家撰寫了一篇關於隱形飛機的學術文章,19754月,美國的雷達專家搜羅到了蘇聯的這篇文章。不久,位於佛吉尼亞州阿靈頓的高級研究計劃局批准了設計建造隱形試驗機(XST)的計劃,這項命名爲哈維"(Hervey)的計劃試圖通過試驗驗證隱身技術的戰術價值。美國的洛克西德公司開始並未加入該計劃,憑藉早先在"臭鼬"計劃中積累的經驗,他們後來居上,並在1976年戰勝了其他競爭對手,贏得了這項價值4500萬美元的合同,用以製造兩架隱身試驗機。197712月,試驗機在美國格魯姆萊克空軍基地首飛,在以後的試飛中,隱身飛機出人意料的效果令美國軍方改變了計劃,他們決定爲美國空軍研製一款可用於實戰的隱身飛機。1978年美國空軍制訂了"大趨勢"研製計劃,開始研製實用的F-117A型戰機,由洛克希德"臭鼬工廠"承擔研製。1981618日第一架預生産型F-117首飛,1982823日,F-117A首次交付美國空軍。 

    爲隱身不惜犧牲性能 

    作爲第一架真正意義的隱身戰機,美國軍方對F-117的技術定位是明確的。儘管叫做戰鬥機,其實美國人只想儘快擁有一架具有隱身能力的,可以對地面目標進行有限規模打擊的攻擊機,重點突出其隱身能力,爲此可以犧牲其他方面的性能。爲了使飛機儘快定型,除隱身技術以外,F-117盡可能多的利用現有技術,包括飛控系統、座艙顯示系統、彈射救生系統、發動機系統甚至起落架都是借鑒現有飛機的。因爲其功能單一且載彈量有限,美軍並不準備大批裝備該機,開始計劃裝備100架,最後裝備了不到60架。 

    在此,不想再具體描述F-117爲隱身所採取的技術措施,我只想從試飛員的角度分析該機的飛行和作戰特點。爲了實現隱身的目的,F-117犧牲最大的也許是性能和飛行品質。儘管據飛過F-117的美國飛行員講,該機是一架"非常好控制"的飛機,但我們從它怪異的外形就可以知道,該機很難做到隱身和飛機性能的完美統一。首先非流線型的外形,很難獲得優良的升阻特性,該機裝備了大推力的發動機,卻只能獲得0.9的最大飛行馬赫數;其二,大後掠角和不平坦的機翼,升力特性較差,很難獲得較好的水平和垂直機動性能,我們從F-117的飛行視頻中很難見到它矯健機動的鏡頭;其三,非流線的機翼表面極易産生氣流分離,導致其橫側安定性的下降,因此,該機很難進行精確的滾轉運動;其四,爲了實現外挂全部埋入機身內,飛機的結構重量大大增加,使飛機的性能和品質進一步下降。在試飛中洛克西德公司遇到的最大問題正是飛機操縱品質的問題,在驗證機試飛階段就陸續發生兩起飛行事故,生産型飛機在試飛中也因操縱問題發生了兩起飛行事故,截至2007F-117終止服役,共摔了5架飛機,這還不算驗證機的兩架,真正在實戰中只損失一架飛機,因此,F-117不能說是一架安全的飛機。據事故飛行員反應,是長時間的夜間飛行導致的疲勞引起的飛行事故,其實飛機難以駕駛容易引起疲勞,才是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美國軍方對F-117的心態是曖昧而複雜的,一方面他們爲贏得了隱身技術的競爭而欣喜,希望對戰略對手形成心理優勢,總是試圖渲染甚至誇大該機的隱身和作戰效能;另一方面又害怕過早的暴露飛機的性能特點,讓對手找到破解隱身技術的鑰匙。他們在對F-117的輿論報道上採取了遮遮掩掩的態度,1987年,該機在一次事故中曝光,繼續掩蓋已經沒有意義,美國人乾脆向外公開宣佈F-117的存在,並開始強大的技術宣傳攻勢。一個最流行的說法是:1架單座F-117攜載2枚制導炸彈所達到的作戰效果,相當於10名乘員的B-17型轟炸機飛行450架次、投彈9000枚所達到的作戰效果,這顯然是誇大其詞的宣傳。其實F-117的核心優勢就是隱身技術和對地精確制導彈藥。 

    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格保密措施,F-117終於投入實戰了。19891220日,爲了支援美國陸軍別動隊在巴拿馬的空降作戰,美國空軍首次出動F-117A隱身戰鬥機參戰。空軍第37戰術戰鬥機聯隊的6F-l17A,從內華達州的托諾帕空軍基地起飛前往巴拿馬,飛行18小時途中加油4-5次,其中2F-l17A轟炸了巴拿馬的裏奧阿托軍營,各投下1908千克重的鐳射制導炸彈。事後美國人這樣評估F-117的作戰效能:F-117A的這次行動是成功的,在軍事上,該機的轟炸造成巴拿馬國防軍的混亂,削弱了對方的戰鬥力,爲美軍突擊隊的空降掃除了障礙;另外對飛機而言,經歷了一次實戰考驗。美國空軍認爲,這次行動證明F-I17A使用鐳射制導武器可精確地轟炸地面目標,同時也驗證了隱身戰鬥機具備對付低強度衝突的能力,既能執行常規任務,又能執行戰略任務。 

    隱身飛機的最大優勢在於突然性和隱蔽性。在有限規模的不對稱戰爭中,F-117具有巨大的戰術優勢和戰略價值,1991年的海灣戰爭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海灣戰爭中美軍共有45F-117參加了戰鬥,執行1271架次作戰任務,轟炸了戰略清單中40%的目標,投彈命中率高達85%。在多種參戰飛機中,唯有F-117A承擔了攻擊巴格達市區目標的任務,另外F-117A的出勤率也很高。通過分析海灣戰爭我們可以知道,在多國部隊完全擁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相對伊拉克性能低下的地面雷達,F-117幾乎如入無人之境,F-117的精確對地打擊武器可以有效地攻擊伊拉克的重要地面目標,從戰後統計的F-117零傷亡的結果看,F-l17A的表現無疑可以用卓越來形容。相對於F-117在海灣戰爭中的優異表現,一代名機F-16反而顯得"不合時宜" 

2007年前後,美軍先後退役了兩款作戰飛機,一款是F-14"雄貓",一款是F-117"夜鷹"。許多人對F-117的過早退役感到匪夷所思,因爲遠比它早服役的F-16/15依然在世界各地的天空翺翔,很多人認爲是F-117戰機在南聯盟戰爭中的墜落,爲它的戰爭生涯畫上了休止符。其實一次偶然的戰損並不足以決定F-117的命運,因爲,隨後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F-117依然體現了它較高的生存能力。那麽是什麽最終導致F-117的退役呢?對於一架飛機而言,它的特點往往是雙刃劍,導致F-117退役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其與衆不同的特點。 

    作爲一款以對地精確打擊功能爲主的隱身戰機,其單一性能是它最大的局限性。當這種性能不爲人們所知或者難以防範時,其特點就是其優勢,而當它的特點完全暴露,尤其是隨著作戰樣式改變,飛機已經不能適應新的作戰形勢時,其優勢就會轉化成劣勢。用形象的語言來描述,F-117戰機更像一把外科手術刀,或者是微創手術的工具,而不是治癒大面積創傷的良藥。在局部戰爭的重點目標打擊中,F-117可謂性能卓越,相對於常規飛機,其隱身特點可以發揮巨大的優勢,在獲得良好的戰術攻擊效果的同時,將飛機的損失降到最低。然而在較大規模的對地攻擊中,F-117的低載彈量成爲其最大的弱點。在阿富汗戰爭中,躲在荒野和山區的塔利班部隊散兵遊勇,完全不具備雷達防護手段,F-117的隱身性能反而成了"花拳秀腿",它速度較低的弱點使其成爲肩扛式導彈的攻擊目標。可見,爲外科手術式的局部打擊而設計的F-117,在配合地面部隊進攻和較大規模的縱深打擊中,反而難以發揮優勢。 

    另外F-117A在隱形技術上也存在軟肋。由於雷達隱形塗料對於波長十分敏感,現代長波雷達的精確度正在逐漸提高。試驗表明,超視距雷達可在2800公里範圍內對隱形飛行器提供遠端預警。在海灣戰爭中,沙特的法制"獵鷹"雷達就多次在20公里以外發現F-117A,英國驅逐艦更在80公里距離上發現過它。 

除了F-117自身的弱點外,外部因素也是導致其退役的重要原因。有人形象地說,是F-22飛機將F-117推進了航空博物館,這雖然是一種戲謔的說辭,但不無道理。作爲一種應急研製的功能單一的飛機,F-117不可能做到完美,除了性能缺陷外,系統設備的缺陷和老化,加之飛機數量有限,維護和保持狀態的成本越來越高,與其化大量的財力維持F-117的戰鬥力,還不如讓其退役,讓F-22來承擔其作戰任務。


無論如何,F-117還是較好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它的出現具有"填補空白"的優勢效應。其他大國因不具備製造隱身飛機能力,只好陪著美國人"背書"。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人的"忽悠"達到了目的,F-117可以令他們感到欣慰地退出歷史舞臺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180317
美國戰機採購的政治經濟(二)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隨著蘇聯的解體和冷戰的結束,美國終於如願以償地成爲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在航空武器裝備的發展上,美國人也逐漸拉開了與對手的距離,在歐洲和俄羅斯還在開發第四代戰機的時候,美國人已經開始了第五代戰機的研發。在幾乎沒有對手的競爭中,美國人不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受,反而樂此不疲相繼開發研製了F-22F-35,因爲沒有了對手,美國人已經無須繼續保持新機的神秘感了,尤其是F-22的研製幾乎成爲美國人獨自的表演。從網路和各種媒體上,我們可以不斷獲得F-22研製、試飛和作戰訓練的資訊,除了其卓越的高性能,高昂的成本也成爲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如此高調的表演異乎尋常,人們不禁要問:美國人爲這款幾乎沒有對手的戰機付出如此高昂的成本真的必要嗎?而這恰恰是美國人自己最大的困惑。

    高綜合效能的設計理念

    80年代初期,隨著F-117隱身飛機的裝備,美國軍方就提出了21世界下一代戰機的概念。對於諸多美國軍機開發商而言,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爲此,洛克西德.馬丁公司和諾斯羅普公司開展了激烈的競爭,1991年,"洛馬"公司成爲最後的贏家。與F-117的單一隱身性能要求不同,F-22的最初方案就是要研製一款綜合性能優越的一代名機,爲此軍方對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該機要採用全隱身與氣動綜合佈局、持續的超音速巡航能力、過失速機動、短距起降、先進的機載設備和火控系統與綜合航空電子系統。

    時局變化,採購計劃一減再減

    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如此成本高昂的F-22飛機失去競爭對手,它的存在價值也遭到質疑。飛機的設計方案一改再該,隨之而來的是飛機的訂單被一再縮減,從800多架減少到600多架,後來到了276架,最終只有區區的179架,導致F-22訂單一減再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F-22的高性能遠非製造商吹噓的那樣誘人。儘管美國人在飛機的設計和研製中幾乎做到了精益求精,爲了實現隱身效果與高機動性能的完美統一,在氣動外形和局部構造設計上絞盡腦汁,在表面塗層的用料上幾乎達到了不計成本的地步。爲了達到高機動性能的目的,在發動機性能、向量噴口設計、複合材料運用、翼身融合設計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使飛機既能滿足超音速巡航的要求,同時具備優良的大迎角機動性能。然而,要真正做到同時滿足隱身和高機動兩方面的要求談何容易,如爲了達到隱身性能,F-22同時設計了全埋式隱身挂架和外置武器介面,這必然會增加飛機的結構重量,從而犧牲飛機的超音速和高機動性能。

    其二,爲了滿足高機動性和飛行品質的要求,F-22的飛控系統設計過於複雜。飛發一體化(飛控和發動機交聯)控制技術要求很高,這給飛控系統設計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尤其是飛控軟體設計極其複雜,如此複雜的系統發生故障的概率也大大增加。1992425日,YF-22試驗機在低空通場複飛時,發生了人機耦合振蕩,飛機墜毀在跑道上,原因就是飛控軟體的設計缺陷。在生産型F-22的試飛中又出現兩起由於飛控系統故障導致的飛行事故,尤其是20041220日的事故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在起飛過程中,飛機出現了飛行員預料之外的俯仰振蕩現象,並迅速觸地墜毀,事後技術人員依然把事故的原因歸結爲軟體設計缺陷。

其三,F-22飛機的信價比不高。一架爲戰術打擊而設計的飛機,每架飛機的研製和使用成本超過了2個億,如此高昂的價格是否值得令人懷疑。可以說F-22如果大面積裝備部隊,最大的贏家不是美國空軍,而是洛·馬公司。

    至此,美國空軍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F-22設計方案一改再改,因性能不盡如人意而飽受爭議;另一方面,採購計劃一再縮減,爲了說服五角大樓和國會,美國空軍費盡口舌。最終,美國空軍和製造商都沒有看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增加採購計劃的一線生機

    按國防部2004年的計劃,F-22的裝備很快就要結束了,蛋糕雖貴,但畢竟太小,這是開發商和空軍都不願意看到這個現實。2007年底,一起不起眼的F-15飛機解體的事故讓空軍看見了一線生機,隨之而來的是F-15的大面積停飛,"F-15老化了必須淘汰"的喧囂不絕於耳,顯然,被"忽悠"的美國空軍被迫加入了"忽悠"的行列,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如果F-15停飛了,唯一的結局必然是F-22訂單的大幅增加,"忽悠"背後的意味令人深思。

    最近美國空軍終於看到了一線希望,追加60F-22採購計劃的議案被再次提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來,低成本的F-35計劃幾乎斷絕了增加F-22採購計劃的希望,但由於試飛中F-35的性能缺陷不斷暴露,F-35能否形成與潛在對手的技術優勢令人擔憂,F-22的高性能優勢重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隨著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即將接近尾聲,美國人已經將它的戰略目標瞄準了下一個對手,俄羅斯的重新崛起和中國的強勢發展無疑是美國人最大的忌憚。時局的變化和戰爭樣式的演進總是出乎人們的意料,美國人不得不重新考慮他們未來的國防戰略,F-22飛機的發展計劃似乎還有變數。

低成本的F-35忽悠了美國國會

    知道專家怎樣評價F-35——"醜陋不堪",很難想象一架如此醜陋的飛機會成爲一架戰無不勝的飛機。但是"醜陋"F-35還是贏得了美國及其盟國下一代戰機的最大訂單,將近3000架飛機的數量簡直令人難以想象。當洛·馬公司贏得這份將近2000多億的訂單時,他們的喜形於色的表情難以掩飾,洛·馬公司在F-35飛機上實現了他們在F-22沒有實現的所有夢想。

    下一代通用型戰鬥機

    如果說F-22是美國人不斷進取和追求技術領先的産物,F-35則是他們不得不作出的選擇。上個世紀末幾乎所有的航空大國都開展了各自的新一代戰機的研究,即使是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也相繼研發了性能與西方三代機不相上下的新型戰機。美國的F-15/16/18系列人機已經不再具有不可動搖的技術優勢,隨著F15/16戰機的老化,可期望的使用年限最多也只有1015年,如果不加緊下一代戰機的研製,美軍就將面臨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

F-22儘管在研製上先走一步,但因爲其成本高昂,即使像美國這樣的大國也裝備不起,研製一款性能優越而又成本低廉的新型戰機迫在眉睫。由於研製成本的不斷增加,歐洲各國已經沒有能力獨立研發下一代戰機,因此,美國的F-35計劃一經提出,立即獲得了歐洲、澳大利亞等盟國的回應,紛紛要求合夥加入研製團隊,F-35幾乎承載了西方下一代戰機的全部希望。作爲一款多功能的隱身戰機,F-35計劃還被賦予了其他任務,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也想將其開發成艦載飛機和短距起降飛機,這就給洛·馬公司的研發團隊提出了一個難題:如何才能同時滿足低成本、高性能、隱身、多功能等多重技術要求,尤其是短距起降和艦載機的研製更是困難重重。當年,在波音公司的X-32和洛·馬公司的X-35的競爭中,X-35恰恰是因爲其短距起降方案的明顯優勢而勝出的。

    面對如此高的技術要求和日益迫近的裝備期限,洛·馬公司已經別無選擇,它必須充分借鑒F-22和以往其他飛機的研製經驗。值得美國人慶倖的是,當年在AV-8B的研製中,他們通過美元輕易地獲得英國"鷂式"飛機的垂直起降技術,在發動機、飛機結構佈局和飛-發一體化控制等領域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在一款戰機的方案論證中,成本問題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美國國會和西方研製夥伴們對此更爲關心。對於單機成本高達幾千萬美元的戰機而言,幾千架的裝備數量,小小的成本浮動都會給採購方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按照美國國會的要求,F-35的單機價格爲3000萬元左右,這幾乎和F-15的後期裝備價格相當,如此低的成本唯有靠大量的裝備數量才有可能實現。最終的F-35方案變成了"四不象",幾乎就是F-22的縮小版。在一架只有15噸級的中型飛機上,要實現隱身技術的要求難度極大,特別是內置武器艙的設計受到空間的制約,這個問題在研製初期很快顯現出來,預生産型飛機超重900公斤,爲其瘦身成爲研製團隊遇到的大難題。F-35爲了降低成本只能設計成單發飛機,而單發飛機在設計上遇到的最大問題往往是結構設計問題,由於推重比限制,飛機的機體空間嚴重受限,也會給飛機的整體氣動佈局設計帶來極大的困難。

    從已經獲得的資料分析,F-35至少存在以下一些缺陷。

    其一,推重比較小,性能受限制。單發飛機要獲得較大的推重比是比較困難的,加之氣動外形和結構設計上的限制,飛機的系統不可能設計的很複雜,很難像F-22那樣實現隱身與高性能的統一,從飛行動態我們可以看出,F-35橫側操縱的敏捷性和俯仰操縱的精確性都不能令人滿意,例如在超密集編隊時飛行員反應,要保持精確隊形操縱難度較大,在著陸階段由於操縱精度不易把握,飛機大都以較大的垂直速度接地。

    其二,受空間和重量限制,F-35載彈量有限。在這一點上F-35遇到了F-117同樣的問題,載彈量不足將嚴重制約其作戰效能,而由於飛機結構設計上的先天不足,要解決這個問題困難極大。

    其三,整體作戰效能不佳。作爲美國和歐洲的下一代通用戰機,F-35飛機被寄予很高希望的,僅有像F-117那樣的隱身性能是遠遠不夠的,它必須能夠在未來的空戰中與對手搏殺,然而,最近的類比試驗表明,F35空戰格鬥的綜合效能甚至不如傳統的三代機,難怪"F-16戰機之父"皮埃爾·斯普瑞將F-35形容成一條笨拙的""

儘管圍繞F-35的爭議紛擾不斷,但其短距起降型飛機還是顯示出了超乎尋常的性能。短距起降飛機的技術難點有兩個:一是垂直升力(動力)的産生,二是狀態轉換過程中的操縱技術。F-35短距起降型飛機的轉向噴口和飛發一體化控制系統很好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在英國的"鷂式"垂直起降飛機上,要實現從垂直起飛到常規飛行,飛行員的操作極爲複雜,發動機噴管和操縱舵面的控制完全要靠飛行員憑藉高超的技術來完成;而在F-35飛機上這些工作完全由電腦自動完成,這就大大簡化了飛行員的操縱,從而提高了飛機的操縱品質。

    政商博弈硝煙彌漫

    F-35這塊蛋糕實在太大了,如果算上西方盟國的定購數量,裝備數量將達到3000架以上,如此大數量的訂單,對所有美國製造商都是極具誘惑的,如果失去了這份訂單,一個大公司將很難繼續在軍機研發中維持下去。當然,這個競爭不僅僅是製造商之間的事情,每個財團的背後都有國會、政府和軍方的政治勢力做後盾。按照美國"公平競爭"的遊戲規則,洛·馬公司已經贏得了F-22的訂單,在波音公司和洛馬公司的方案競爭中,波音公司似乎有更大的勝算,因此,當20011026日美國軍方宣佈洛馬公司獲勝的時候,輿論一片譁然,尤其是投入巨大的波音公司因爲顆粒無收而充滿抱怨,揚言要退出所有的軍機研製工作。

    F-35的方案競爭雖然已經塵埃落定,但彼此之間的硝煙並未散去,由於F-35的研製工作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人們開始懷疑其作戰效能時,波音公司動作頻頻,一方面抓住F-35的技術缺陷不斷製造輿論,另一方面極力向軍方和盟國推銷其"超級大黃蜂"專案。

獨掌核心技術讓盟友不滿

    F-35的研發過程中,美國人始終處於主導地位,他們既希望將盟國捆綁在F-35計劃上,增加飛機的訂單,佔據下一代軍機的市場,又不想讓盟友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機密。由於美國堅持把住F-35戰機的核心技術不放,其他參與研製的盟國與美國一度鬧得十分不快。

    那些盟友誰也不願意耗費鉅資換來的是美國的核心技術限制,隨著F-35試驗機型的不斷完善,美國與其合作盟友的矛盾也不斷凸顯。開始,英國是F-35專案最有力的支持者,他們打算採購138F-35戰機,以替代現役的""式和"海鷂"式戰鬥機。然而,英國沒有想到美國對其也要採取核心技術限制,爲此英國暗示會退出聯合攻擊戰鬥機的研製,並啓動本國的"B計劃"。除了英國,澳大利亞也對美國的保密手法很是不滿,澳一直將F-35視爲其未來空軍作戰主力,並投入大量資金參與研製,面對美國人的技術限制,澳軍方已經表示要開始考察其他機型作爲其下一代戰機。

    F-35的麻煩還不限於此,當初,洛·馬公司爲了獲得競標,有意降低了飛機的研製費用報價,隨著研製工作的深入,3000萬美元的單機成本已經難以保底,據稱,艦載型F-35的成本將高達6000萬美元。看來F-35所謂的低成本優勢也難以真正現實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180306
美國戰機採購的政治經濟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30/content_10580383.htm

 

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而言,要把握好航空武器裝備發展戰略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即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裝備發展的方向有時也會令他們感到困惑。

    美國無疑是一個強勢國家,他既把握著發動空中戰爭的執行權,又控制著媒體輿論的話語權。當大多數國家爲如何在戰爭中檢驗裝備效能而困惑的時候,美國人已經在總結戰爭中暴露的裝備問題和教訓了;當有些國家還在爲一款裝備的保密而絞盡腦汁的時候,美國人已經收放有度地開展新裝備的宣傳造勢了。在世界軍事媒體上存在著一種奇怪的"單向透明"現象,美國人讓世人瞭解美制武器的所謂"超然威力",同時又讓你對其新武器的核心機密充滿好奇,因此,說到"忽悠"也就不足爲奇了。適度的宣傳不僅在政治上對其他國家形成強大的心理壓力,也無形中讓那些國家的軍迷甚至"軍事專家",在思維方式上形成了一種定勢,那就是用美國人的語言和思維導向來思考武器裝備問題。

    還是讓我們回到裝備發展戰略這個話題。對於大多數中等或中等以下航空科技水平的國家而言,發展航空武器裝備遇到的首要問題是"技術瓶頸"。作爲現代科技象牙塔尖上的航空工程技術,它的發展會受到許多技術限制,例如發動機技術、材料科學、機械製造、空氣動力研究水平等等,而這些技術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術儲備和先進的試驗手段,更需要雄厚的國家綜合實力來支撐。在航空武器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只有少數國家能夠獨立研製一款現代戰機,對於多數國家而言,航空武器的發展大都走著一條"科研先導"的路線,很難真正實現"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發展模式。美國是世界上少數按照戰略需求發展新型航空武器裝備的國家,大型轟炸機、超音速戰機、高機動性能戰機、三代戰機、空中加油機、預警飛機、隱身飛機、第四代戰機等等,都是美國爲他們所設想的"下一場"戰爭而設計的。對於美國而言重要的是需求,如何在技術上實現戰略需求似乎總是"不在話下"

回顧美國二戰以後航空武器裝備發展的歷史,我們不難解讀出以下這些資訊:

    其一,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超前其他國家20年是美國人的一貫追求,他們幾乎一刻也沒有停止在裝備技術上的研發,始終害怕被對手趕上或超越。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人的這種追求遇到了最強大的挑戰,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隨著美國綜合國力的飛速發展,才逐漸拉開與對手的距離。

    其二,始終在瞄準下一場戰爭。美國人始終主導著世界空中作戰,他們設計戰爭的樣式,研發適應下一場戰爭的武器,並不斷在實戰中檢驗武器的效能。

    其三,貫徹實用主義的原則。他們可以爲實現高空偵察設計出像RS-71這樣充滿靈感的飛機,也可以爲了滿足對地攻擊的效能,研製出看似技術含量很低的A-10攻擊機,美國人不會爲裝備的"花哨"多化一分錢。

    其四,武器裝備發展戰略受多方牽制。作爲航空武器大國,美國不僅要爲保護其戰略利益不斷發展新裝備,還要爲幾十萬航空産業從業人員謀求盡可能多的利益,由於美國獨攬世界航空武器裝備市場的最大份額,這份蛋糕出奇地大,甚至影響了美國的國民經濟。美國軍方並不是裝備發展的唯一決策者,開發商、軍界、政界都在裝備發展上有各自的利益,並具有各自的話語權。瞭解了這些特點,我們就不會在解讀美國航空武器裝備發展戰略時,下意識地墮入思維陷阱,成爲"唯美國爲準則"的盲目思維定勢之中。

    本文就是從這樣的觀點出發,通過分析美軍近年來的三款隱身戰機——F-117F-22F-35的研發,吸取他們在航空武器裝備發展中的經驗,作爲我們發展空軍裝備的借鑒,同時,真正讀懂他們在裝備研發中遇到的困惑和失誤,引以爲戒,使我們在未來的裝備研發中少走彎路。

美國三代戰機研發的背景資料

    三代機的出現是航空武器裝備發展上的一個飛躍。每一項新技術都不會無緣無故的産生,西方人總是善於不斷提出新概念,而關於航空武器裝備新概念的靈感往往來源於戰爭。二次大戰結束後,隨著噴氣時代的來臨,戰鬥機在高度、速度上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然而,越南戰爭的空中作戰實賤證明,高空、高速性能並不能一勞永逸地獲得空戰優勢,高機動性能的理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軍事大國開始研究下一代戰機,他們似乎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高機動性和綜合效能的空中優勢戰鬥機,人們提出了三代戰機的理念。三代機的出現也是從概念開始的,控制增穩技術早就運用到軍機中,但是全許可權、電腦控制的飛機控制理念的確是一個技術上的飛躍。三代機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氣動佈局,二是飛控系統,三是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開始西方人在這三個方面都是領先的,隨著F-16F-15戰機的出現,具有高機動性能、無憂慮控制、友好的人機界面和強大火力的三代戰機令世界震驚。在這兩款飛機的設計和研製中,美國人充分發揮了他們理想主義的追求,十年磨一劍,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

    面對美國人的挑戰,蘇聯人一刻也不敢放鬆追趕的腳步,憑藉強大的軍工科技實力和比較雄厚的國力,他們很快研製出米格-29和蘇-27戰機。在氣動佈局和飛控技術上,蘇聯的這兩款飛機一點都不輸給美國戰機,蘇聯人甚至發揮其高超的數學天才,在外形上設計出令人驚歎的完美曲線,儘管蘇-27採用的是單軸類比電傳,但由於氣動外形設計上的優勢,其機動性能上甚至超過了美國同時代的戰機。不甘寂寞的美國人感到強大的壓力,他們想到了一個新概念--"隱身",其實這個概念說不上新,因爲最早提出隱身概念的其實是歐洲人,蘇聯人更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系統的"隱身飛機"理論,這一理論後來被美國人很好的借鑒。

形同鬼怪的F-117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始終是一個迷,它隱約若現總是躲在迷霧的背後。1999327日晚,這個被美國人稱作"夜鷹"的神秘戰機,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露出了它的真容。當晚20時許,北約對南聯盟空襲進人第4輪,一架尾翼上編號爲AF-82-806的美國空軍F-117隱形戰鬥機,在結束投彈後返航途中被擊落。據成功逃逸的飛行員事後回憶,在飛過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以西60公里的布加諾維奇小村時,被不知什麽東西擊中了, F-117像挨了一記悶棍一樣,突然間機身一抖,失去平衡,難以控制。飛行員一面控制飛機向西飛,在靠近北約駐義大利基地的方向墜落,以便於逃生和營救,一面向美空軍特種部隊的EC-130電子指揮機發出遇險信號,當他看到警告跳傘的紅燈頻頻閃爍,並發出了刺耳的警報聲後才棄機逃生。

    開始北約方面拒絕證實F-117被擊落的消息,因爲他們甚至不敢相信這個事實。事後中情局終於查明F-117是被舊式的"薩姆-3"導彈擊落的,而發現F-117的居然是捷克人研製的"維拉"雷達。美國人的解釋是:F-117隱形塗料對長波雷達並不具有完全的隱身能力。說得更確切些,F-117並不像美國人吹噓的那樣,是一架無法發現的飛機,作爲第一代隱身飛機,F-117完全是一輛"概念車",是美國人爲贏得戰略優勢倉促研製出來的産物。

早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試製成功了一種能夠吸收電磁波的特殊塗料,這種塗料可以使敵方的雷達接收不到反射信號,從而達到隱身的目的,隨著戰爭結束,德國人的隱形研製計劃也隨之流産。

    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成功研製出具有一定隱形功能的U-2高空偵察機, 19605月,U-2在一次偵察飛行中,意外地被蘇軍導彈擊落。通過研究美國飛機的隱身技術,蘇聯圖波列夫飛機設計局的專家撰寫了一篇關於隱形飛機的學術文章,19754月,美國的雷達專家搜羅到了蘇聯的這篇文章。不久,位於佛吉尼亞州阿靈頓的高級研究計劃局批准了設計建造隱形試驗機(XST)的計劃,這項命名爲哈維"(Hervey)的計劃試圖通過試驗驗證隱身技術的戰術價值。美國的洛克西德公司開始並未加入該計劃,憑藉早先在"臭鼬"計劃中積累的經驗,他們後來居上,並在1976年戰勝了其他競爭對手,贏得了這項價值4500萬美元的合同,用以製造兩架隱身試驗機。197712月,試驗機在美國格魯姆萊克空軍基地首飛,在以後的試飛中,隱身飛機出人意料的效果令美國軍方改變了計劃,他們決定爲美國空軍研製一款可用於實戰的隱身飛機。1978年美國空軍制訂了"大趨勢"研製計劃,開始研製實用的F-117A型戰機,由洛克希德"臭鼬工廠"承擔研製。1981618日第一架預生産型F-117首飛,1982823日,F-117A首次交付美國空軍。

    爲隱身不惜犧牲性能

    作爲第一架真正意義的隱身戰機,美國軍方對F-117的技術定位是明確的。儘管叫做戰鬥機,其實美國人只想儘快擁有一架具有隱身能力的,可以對地面目標進行有限規模打擊的攻擊機,重點突出其隱身能力,爲此可以犧牲其他方面的性能。爲了使飛機儘快定型,除隱身技術以外,F-117盡可能多的利用現有技術,包括飛控系統、座艙顯示系統、彈射救生系統、發動機系統甚至起落架都是借鑒現有飛機的。因爲其功能單一且載彈量有限,美軍並不準備大批裝備該機,開始計劃裝備100架,最後裝備了不到60架。

    在此,不想再具體描述F-117爲隱身所採取的技術措施,我只想從試飛員的角度分析該機的飛行和作戰特點。爲了實現隱身的目的,F-117犧牲最大的也許是性能和飛行品質。儘管據飛過F-117的美國飛行員講,該機是一架"非常好控制"的飛機,但我們從它怪異的外形就可以知道,該機很難做到隱身和飛機性能的完美統一。首先非流線型的外形,很難獲得優良的升阻特性,該機裝備了大推力的發動機,卻只能獲得0.9的最大飛行馬赫數;其二,大後掠角和不平坦的機翼,升力特性較差,很難獲得較好的水平和垂直機動性能,我們從F-117的飛行視頻中很難見到它矯健機動的鏡頭;其三,非流線的機翼表面極易産生氣流分離,導致其橫側安定性的下降,因此,該機很難進行精確的滾轉運動;其四,爲了實現外挂全部埋入機身內,飛機的結構重量大大增加,使飛機的性能和品質進一步下降。在試飛中洛克西德公司遇到的最大問題正是飛機操縱品質的問題,在驗證機試飛階段就陸續發生兩起飛行事故,生産型飛機在試飛中也因操縱問題發生了兩起飛行事故,截至2007F-117終止服役,共摔了5架飛機,這還不算驗證機的兩架,真正在實戰中只損失一架飛機,因此,F-117不能說是一架安全的飛機。據事故飛行員反應,是長時間的夜間飛行導致的疲勞引起的飛行事故,其實飛機難以駕駛容易引起疲勞,才是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美國軍方對F-117的心態是曖昧而複雜的,一方面他們爲贏得了隱身技術的競爭而欣喜,希望對戰略對手形成心理優勢,總是試圖渲染甚至誇大該機的隱身和作戰效能;另一方面又害怕過早的暴露飛機的性能特點,讓對手找到破解隱身技術的鑰匙。他們在對F-117的輿論報道上採取了遮遮掩掩的態度,1987年,該機在一次事故中曝光,繼續掩蓋已經沒有意義,美國人乾脆向外公開宣佈F-117的存在,並開始強大的技術宣傳攻勢。一個最流行的說法是:1架單座F-117攜載2枚制導炸彈所達到的作戰效果,相當於10名乘員的B-17型轟炸機飛行450架次、投彈9000枚所達到的作戰效果,這顯然是誇大其詞的宣傳。其實F-117的核心優勢就是隱身技術和對地精確制導彈藥。

    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格保密措施,F-117終於投入實戰了。19891220日,爲了支援美國陸軍別動隊在巴拿馬的空降作戰,美國空軍首次出動F-117A隱身戰鬥機參戰。空軍第37戰術戰鬥機聯隊的6F-l17A,從內華達州的托諾帕空軍基地起飛前往巴拿馬,飛行18小時途中加油4-5次,其中2F-l17A轟炸了巴拿馬的裏奧阿托軍營,各投下1908千克重的鐳射制導炸彈。事後美國人這樣評估F-117的作戰效能:F-117A的這次行動是成功的,在軍事上,該機的轟炸造成巴拿馬國防軍的混亂,削弱了對方的戰鬥力,爲美軍突擊隊的空降掃除了障礙;另外對飛機而言,經歷了一次實戰考驗。美國空軍認爲,這次行動證明F-I17A使用鐳射制導武器可精確地轟炸地面目標,同時也驗證了隱身戰鬥機具備對付低強度衝突的能力,既能執行常規任務,又能執行戰略任務。

    隱身飛機的最大優勢在於突然性和隱蔽性。在有限規模的不對稱戰爭中,F-117具有巨大的戰術優勢和戰略價值,1991年的海灣戰爭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海灣戰爭中美軍共有45F-117參加了戰鬥,執行1271架次作戰任務,轟炸了戰略清單中40%的目標,投彈命中率高達85%。在多種參戰飛機中,唯有F-117A承擔了攻擊巴格達市區目標的任務,另外F-117A的出勤率也很高。通過分析海灣戰爭我們可以知道,在多國部隊完全擁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相對伊拉克性能低下的地面雷達,F-117幾乎如入無人之境,F-117的精確對地打擊武器可以有效地攻擊伊拉克的重要地面目標,從戰後統計的F-117零傷亡的結果看,F-l17A的表現無疑可以用卓越來形容。相對於F-117在海灣戰爭中的優異表現,一代名機F-16反而顯得"不合時宜"

2007年前後,美軍先後退役了兩款作戰飛機,一款是F-14"雄貓",一款是F-117"夜鷹"。許多人對F-117的過早退役感到匪夷所思,因爲遠比它早服役的F-16/15依然在世界各地的天空翺翔,很多人認爲是F-117戰機在南聯盟戰爭中的墜落,爲它的戰爭生涯畫上了休止符。其實一次偶然的戰損並不足以決定F-117的命運,因爲,隨後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F-117依然體現了它較高的生存能力。那麽是什麽最終導致F-117的退役呢?對於一架飛機而言,它的特點往往是雙刃劍,導致F-117退役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其與衆不同的特點。

    作爲一款以對地精確打擊功能爲主的隱身戰機,其單一性能是它最大的局限性。當這種性能不爲人們所知或者難以防範時,其特點就是其優勢,而當它的特點完全暴露,尤其是隨著作戰樣式改變,飛機已經不能適應新的作戰形勢時,其優勢就會轉化成劣勢。用形象的語言來描述,F-117戰機更像一把外科手術刀,或者是微創手術的工具,而不是治癒大面積創傷的良藥。在局部戰爭的重點目標打擊中,F-117可謂性能卓越,相對於常規飛機,其隱身特點可以發揮巨大的優勢,在獲得良好的戰術攻擊效果的同時,將飛機的損失降到最低。然而在較大規模的對地攻擊中,F-117的低載彈量成爲其最大的弱點。在阿富汗戰爭中,躲在荒野和山區的塔利班部隊散兵遊勇,完全不具備雷達防護手段,F-117的隱身性能反而成了"花拳秀腿",它速度較低的弱點使其成爲肩扛式導彈的攻擊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180303
美國戰機採購的政治經濟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30/content_10580383.htm

 

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而言,要把握好航空武器裝備發展戰略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即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裝備發展的方向有時也會令他們感到困惑。

    美國無疑是一個強勢國家,他既把握著發動空中戰爭的執行權,又控制著媒體輿論的話語權。當大多數國家爲如何在戰爭中檢驗裝備效能而困惑的時候,美國人已經在總結戰爭中暴露的裝備問題和教訓了;當有些國家還在爲一款裝備的保密而絞盡腦汁的時候,美國人已經收放有度地開展新裝備的宣傳造勢了。在世界軍事媒體上存在著一種奇怪的"單向透明"現象,美國人讓世人瞭解美制武器的所謂"超然威力",同時又讓你對其新武器的核心機密充滿好奇,因此,說到"忽悠"也就不足爲奇了。適度的宣傳不僅在政治上對其他國家形成強大的心理壓力,也無形中讓那些國家的軍迷甚至"軍事專家",在思維方式上形成了一種定勢,那就是用美國人的語言和思維導向來思考武器裝備問題。

    還是讓我們回到裝備發展戰略這個話題。對於大多數中等或中等以下航空科技水平的國家而言,發展航空武器裝備遇到的首要問題是"技術瓶頸"。作爲現代科技象牙塔尖上的航空工程技術,它的發展會受到許多技術限制,例如發動機技術、材料科學、機械製造、空氣動力研究水平等等,而這些技術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術儲備和先進的試驗手段,更需要雄厚的國家綜合實力來支撐。在航空武器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只有少數國家能夠獨立研製一款現代戰機,對於多數國家而言,航空武器的發展大都走著一條"科研先導"的路線,很難真正實現"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發展模式。美國是世界上少數按照戰略需求發展新型航空武器裝備的國家,大型轟炸機、超音速戰機、高機動性能戰機、三代戰機、空中加油機、預警飛機、隱身飛機、第四代戰機等等,都是美國爲他們所設想的"下一場"戰爭而設計的。對於美國而言重要的是需求,如何在技術上實現戰略需求似乎總是"不在話下"

回顧美國二戰以後航空武器裝備發展的歷史,我們不難解讀出以下這些資訊:

    其一,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超前其他國家20年是美國人的一貫追求,他們幾乎一刻也沒有停止在裝備技術上的研發,始終害怕被對手趕上或超越。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人的這種追求遇到了最強大的挑戰,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隨著美國綜合國力的飛速發展,才逐漸拉開與對手的距離。

    其二,始終在瞄準下一場戰爭。美國人始終主導著世界空中作戰,他們設計戰爭的樣式,研發適應下一場戰爭的武器,並不斷在實戰中檢驗武器的效能。

    其三,貫徹實用主義的原則。他們可以爲實現高空偵察設計出像RS-71這樣充滿靈感的飛機,也可以爲了滿足對地攻擊的效能,研製出看似技術含量很低的A-10攻擊機,美國人不會爲裝備的"花哨"多化一分錢。

    其四,武器裝備發展戰略受多方牽制。作爲航空武器大國,美國不僅要爲保護其戰略利益不斷發展新裝備,還要爲幾十萬航空産業從業人員謀求盡可能多的利益,由於美國獨攬世界航空武器裝備市場的最大份額,這份蛋糕出奇地大,甚至影響了美國的國民經濟。美國軍方並不是裝備發展的唯一決策者,開發商、軍界、政界都在裝備發展上有各自的利益,並具有各自的話語權。瞭解了這些特點,我們就不會在解讀美國航空武器裝備發展戰略時,下意識地墮入思維陷阱,成爲"唯美國爲準則"的盲目思維定勢之中。

    本文就是從這樣的觀點出發,通過分析美軍近年來的三款隱身戰機——F-117F-22F-35的研發,吸取他們在航空武器裝備發展中的經驗,作爲我們發展空軍裝備的借鑒,同時,真正讀懂他們在裝備研發中遇到的困惑和失誤,引以爲戒,使我們在未來的裝備研發中少走彎路。

美國三代戰機研發的背景資料

    三代機的出現是航空武器裝備發展上的一個飛躍。每一項新技術都不會無緣無故的産生,西方人總是善於不斷提出新概念,而關於航空武器裝備新概念的靈感往往來源於戰爭。二次大戰結束後,隨著噴氣時代的來臨,戰鬥機在高度、速度上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然而,越南戰爭的空中作戰實賤證明,高空、高速性能並不能一勞永逸地獲得空戰優勢,高機動性能的理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軍事大國開始研究下一代戰機,他們似乎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高機動性和綜合效能的空中優勢戰鬥機,人們提出了三代戰機的理念。三代機的出現也是從概念開始的,控制增穩技術早就運用到軍機中,但是全許可權、電腦控制的飛機控制理念的確是一個技術上的飛躍。三代機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氣動佈局,二是飛控系統,三是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開始西方人在這三個方面都是領先的,隨著F-16F-15戰機的出現,具有高機動性能、無憂慮控制、友好的人機界面和強大火力的三代戰機令世界震驚。在這兩款飛機的設計和研製中,美國人充分發揮了他們理想主義的追求,十年磨一劍,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

    面對美國人的挑戰,蘇聯人一刻也不敢放鬆追趕的腳步,憑藉強大的軍工科技實力和比較雄厚的國力,他們很快研製出米格-29和蘇-27戰機。在氣動佈局和飛控技術上,蘇聯的這兩款飛機一點都不輸給美國戰機,蘇聯人甚至發揮其高超的數學天才,在外形上設計出令人驚歎的完美曲線,儘管蘇-27採用的是單軸類比電傳,但由於氣動外形設計上的優勢,其機動性能上甚至超過了美國同時代的戰機。不甘寂寞的美國人感到強大的壓力,他們想到了一個新概念--"隱身",其實這個概念說不上新,因爲最早提出隱身概念的其實是歐洲人,蘇聯人更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系統的"隱身飛機"理論,這一理論後來被美國人很好的借鑒。

形同鬼怪的F-117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始終是一個迷,它隱約若現總是躲在迷霧的背後。1999327日晚,這個被美國人稱作"夜鷹"的神秘戰機,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露出了它的真容。當晚20時許,北約對南聯盟空襲進人第4輪,一架尾翼上編號爲AF-82-806的美國空軍F-117隱形戰鬥機,在結束投彈後返航途中被擊落。據成功逃逸的飛行員事後回憶,在飛過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以西60公里的布加諾維奇小村時,被不知什麽東西擊中了, F-117像挨了一記悶棍一樣,突然間機身一抖,失去平衡,難以控制。飛行員一面控制飛機向西飛,在靠近北約駐義大利基地的方向墜落,以便於逃生和營救,一面向美空軍特種部隊的EC-130電子指揮機發出遇險信號,當他看到警告跳傘的紅燈頻頻閃爍,並發出了刺耳的警報聲後才棄機逃生。

    開始北約方面拒絕證實F-117被擊落的消息,因爲他們甚至不敢相信這個事實。事後中情局終於查明F-117是被舊式的"薩姆-3"導彈擊落的,而發現F-117的居然是捷克人研製的"維拉"雷達。美國人的解釋是:F-117隱形塗料對長波雷達並不具有完全的隱身能力。說得更確切些,F-117並不像美國人吹噓的那樣,是一架無法發現的飛機,作爲第一代隱身飛機,F-117完全是一輛"概念車",是美國人爲贏得戰略優勢倉促研製出來的産物。

早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試製成功了一種能夠吸收電磁波的特殊塗料,這種塗料可以使敵方的雷達接收不到反射信號,從而達到隱身的目的,隨著戰爭結束,德國人的隱形研製計劃也隨之流産。

    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成功研製出具有一定隱形功能的U-2高空偵察機, 19605月,U-2在一次偵察飛行中,意外地被蘇軍導彈擊落。通過研究美國飛機的隱身技術,蘇聯圖波列夫飛機設計局的專家撰寫了一篇關於隱形飛機的學術文章,19754月,美國的雷達專家搜羅到了蘇聯的這篇文章。不久,位於佛吉尼亞州阿靈頓的高級研究計劃局批准了設計建造隱形試驗機(XST)的計劃,這項命名爲哈維"(Hervey)的計劃試圖通過試驗驗證隱身技術的戰術價值。美國的洛克西德公司開始並未加入該計劃,憑藉早先在"臭鼬"計劃中積累的經驗,他們後來居上,並在1976年戰勝了其他競爭對手,贏得了這項價值4500萬美元的合同,用以製造兩架隱身試驗機。197712月,試驗機在美國格魯姆萊克空軍基地首飛,在以後的試飛中,隱身飛機出人意料的效果令美國軍方改變了計劃,他們決定爲美國空軍研製一款可用於實戰的隱身飛機。1978年美國空軍制訂了"大趨勢"研製計劃,開始研製實用的F-117A型戰機,由洛克希德"臭鼬工廠"承擔研製。1981618日第一架預生産型F-117首飛,1982823日,F-117A首次交付美國空軍。

    爲隱身不惜犧牲性能

    作爲第一架真正意義的隱身戰機,美國軍方對F-117的技術定位是明確的。儘管叫做戰鬥機,其實美國人只想儘快擁有一架具有隱身能力的,可以對地面目標進行有限規模打擊的攻擊機,重點突出其隱身能力,爲此可以犧牲其他方面的性能。爲了使飛機儘快定型,除隱身技術以外,F-117盡可能多的利用現有技術,包括飛控系統、座艙顯示系統、彈射救生系統、發動機系統甚至起落架都是借鑒現有飛機的。因爲其功能單一且載彈量有限,美軍並不準備大批裝備該機,開始計劃裝備100架,最後裝備了不到60架。

    在此,不想再具體描述F-117爲隱身所採取的技術措施,我只想從試飛員的角度分析該機的飛行和作戰特點。爲了實現隱身的目的,F-117犧牲最大的也許是性能和飛行品質。儘管據飛過F-117的美國飛行員講,該機是一架"非常好控制"的飛機,但我們從它怪異的外形就可以知道,該機很難做到隱身和飛機性能的完美統一。首先非流線型的外形,很難獲得優良的升阻特性,該機裝備了大推力的發動機,卻只能獲得0.9的最大飛行馬赫數;其二,大後掠角和不平坦的機翼,升力特性較差,很難獲得較好的水平和垂直機動性能,我們從F-117的飛行視頻中很難見到它矯健機動的鏡頭;其三,非流線的機翼表面極易産生氣流分離,導致其橫側安定性的下降,因此,該機很難進行精確的滾轉運動;其四,爲了實現外挂全部埋入機身內,飛機的結構重量大大增加,使飛機的性能和品質進一步下降。在試飛中洛克西德公司遇到的最大問題正是飛機操縱品質的問題,在驗證機試飛階段就陸續發生兩起飛行事故,生産型飛機在試飛中也因操縱問題發生了兩起飛行事故,截至2007F-117終止服役,共摔了5架飛機,這還不算驗證機的兩架,真正在實戰中只損失一架飛機,因此,F-117不能說是一架安全的飛機。據事故飛行員反應,是長時間的夜間飛行導致的疲勞引起的飛行事故,其實飛機難以駕駛容易引起疲勞,才是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美國軍方對F-117的心態是曖昧而複雜的,一方面他們爲贏得了隱身技術的競爭而欣喜,希望對戰略對手形成心理優勢,總是試圖渲染甚至誇大該機的隱身和作戰效能;另一方面又害怕過早的暴露飛機的性能特點,讓對手找到破解隱身技術的鑰匙。他們在對F-117的輿論報道上採取了遮遮掩掩的態度,1987年,該機在一次事故中曝光,繼續掩蓋已經沒有意義,美國人乾脆向外公開宣佈F-117的存在,並開始強大的技術宣傳攻勢。一個最流行的說法是:1架單座F-117攜載2枚制導炸彈所達到的作戰效果,相當於10名乘員的B-17型轟炸機飛行450架次、投彈9000枚所達到的作戰效果,這顯然是誇大其詞的宣傳。其實F-117的核心優勢就是隱身技術和對地精確制導彈藥。

    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格保密措施,F-117終於投入實戰了。19891220日,爲了支援美國陸軍別動隊在巴拿馬的空降作戰,美國空軍首次出動F-117A隱身戰鬥機參戰。空軍第37戰術戰鬥機聯隊的6F-l17A,從內華達州的托諾帕空軍基地起飛前往巴拿馬,飛行18小時途中加油4-5次,其中2F-l17A轟炸了巴拿馬的裏奧阿托軍營,各投下1908千克重的鐳射制導炸彈。事後美國人這樣評估F-117的作戰效能:F-117A的這次行動是成功的,在軍事上,該機的轟炸造成巴拿馬國防軍的混亂,削弱了對方的戰鬥力,爲美軍突擊隊的空降掃除了障礙;另外對飛機而言,經歷了一次實戰考驗。美國空軍認爲,這次行動證明F-I17A使用鐳射制導武器可精確地轟炸地面目標,同時也驗證了隱身戰鬥機具備對付低強度衝突的能力,既能執行常規任務,又能執行戰略任務。

    隱身飛機的最大優勢在於突然性和隱蔽性。在有限規模的不對稱戰爭中,F-117具有巨大的戰術優勢和戰略價值,1991年的海灣戰爭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海灣戰爭中美軍共有45F-117參加了戰鬥,執行1271架次作戰任務,轟炸了戰略清單中40%的目標,投彈命中率高達85%。在多種參戰飛機中,唯有F-117A承擔了攻擊巴格達市區目標的任務,另外F-117A的出勤率也很高。通過分析海灣戰爭我們可以知道,在多國部隊完全擁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相對伊拉克性能低下的地面雷達,F-117幾乎如入無人之境,F-117的精確對地打擊武器可以有效地攻擊伊拉克的重要地面目標,從戰後統計的F-117零傷亡的結果看,F-l17A的表現無疑可以用卓越來形容。相對於F-117在海灣戰爭中的優異表現,一代名機F-16反而顯得"不合時宜"

2007年前後,美軍先後退役了兩款作戰飛機,一款是F-14"雄貓",一款是F-117"夜鷹"。許多人對F-117的過早退役感到匪夷所思,因爲遠比它早服役的F-16/15依然在世界各地的天空翺翔,很多人認爲是F-117戰機在南聯盟戰爭中的墜落,爲它的戰爭生涯畫上了休止符。其實一次偶然的戰損並不足以決定F-117的命運,因爲,隨後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F-117依然體現了它較高的生存能力。那麽是什麽最終導致F-117的退役呢?對於一架飛機而言,它的特點往往是雙刃劍,導致F-117退役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其與衆不同的特點。

    作爲一款以對地精確打擊功能爲主的隱身戰機,其單一性能是它最大的局限性。當這種性能不爲人們所知或者難以防範時,其特點就是其優勢,而當它的特點完全暴露,尤其是隨著作戰樣式改變,飛機已經不能適應新的作戰形勢時,其優勢就會轉化成劣勢。用形象的語言來描述,F-117戰機更像一把外科手術刀,或者是微創手術的工具,而不是治癒大面積創傷的良藥。在局部戰爭的重點目標打擊中,F-117可謂性能卓越,相對於常規飛機,其隱身特點可以發揮巨大的優勢,在獲得良好的戰術攻擊效果的同時,將飛機的損失降到最低。然而在較大規模的對地攻擊中,F-117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180302
美國戰機採購的政治經濟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30/content_10580383.htm

 

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而言,要把握好航空武器裝備發展戰略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即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裝備發展的方向有時也會令他們感到困惑。 

    美國無疑是一個強勢國家,他既把握著發動空中戰爭的執行權,又控制著媒體輿論的話語權。當大多數國家爲如何在戰爭中檢驗裝備效能而困惑的時候,美國人已經在總結戰爭中暴露的裝備問題和教訓了;當有些國家還在爲一款裝備的保密而絞盡腦汁的時候,美國人已經收放有度地開展新裝備的宣傳造勢了。在世界軍事媒體上存在著一種奇怪的"單向透明"現象,美國人讓世人瞭解美制武器的所謂"超然威力",同時又讓你對其新武器的核心機密充滿好奇,因此,說到"忽悠"也就不足爲奇了。適度的宣傳不僅在政治上對其他國家形成強大的心理壓力,也無形中讓那些國家的軍迷甚至"軍事專家",在思維方式上形成了一種定勢,那就是用美國人的語言和思維導向來思考武器裝備問題。

    還是讓我們回到裝備發展戰略這個話題。對於大多數中等或中等以下航空科技水平的國家而言,發展航空武器裝備遇到的首要問題是"技術瓶頸"。作爲現代科技象牙塔尖上的航空工程技術,它的發展會受到許多技術限制,例如發動機技術、材料科學、機械製造、空氣動力研究水平等等,而這些技術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術儲備和先進的試驗手段,更需要雄厚的國家綜合實力來支撐。在航空武器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只有少數國家能夠獨立研製一款現代戰機,對於多數國家而言,航空武器的發展大都走著一條"科研先導"的路線,很難真正實現"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發展模式。美國是世界上少數按照戰略需求發展新型航空武器裝備的國家,大型轟炸機、超音速戰機、高機動性能戰機、三代戰機、空中加油機、預警飛機、隱身飛機、第四代戰機等等,都是美國爲他們所設想的"下一場"戰爭而設計的。對於美國而言重要的是需求,如何在技術上實現戰略需求似乎總是"不在話下"

    其一,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超前其他國家20年是美國人的一貫追求,他們幾乎一刻也沒有停止在裝備技術上的研發,始終害怕被對手趕上或超越。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人的這種追求遇到了最強大的挑戰,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隨著美國綜合國力的飛速發展,才逐漸拉開與對手的距離。

    其二,始終在瞄準下一場戰爭。美國人始終主導著世界空中作戰,他們設計戰爭的樣式,研發適應下一場戰爭的武器,並不斷在實戰中檢驗武器的效能。

    其三,貫徹實用主義的原則。他們可以爲實現高空偵察設計出像RS-71這樣充滿靈感的飛機,也可以爲了滿足對地攻擊的效能,研製出看似技術含量很低的A-10攻擊機,美國人不會爲裝備的"花哨"多化一分錢。

    其四,武器裝備發展戰略受多方牽制。作爲航空武器大國,美國不僅要爲保護其戰略利益不斷發展新裝備,還要爲幾十萬航空産業從業人員謀求盡可能多的利益,由於美國獨攬世界航空武器裝備市場的最大份額,這份蛋糕出奇地大,甚至影響了美國的國民經濟。美國軍方並不是裝備發展的唯一決策者,開發商、軍界、政界都在裝備發展上有各自的利益,並具有各自的話語權。瞭解了這些特點,我們就不會在解讀美國航空武器裝備發展戰略時,下意識地墮入思維陷阱,成爲"唯美國爲準則"的盲目思維定勢之中。

    本文就是從這樣的觀點出發,通過分析美軍近年來的三款隱身戰機——F-117F-22F-35的研發,吸取他們在航空武器裝備發展中的經驗,作爲我們發展空軍裝備的借鑒,同時,真正讀懂他們在裝備研發中遇到的困惑和失誤,引以爲戒,使我們在未來的裝備研發中少走彎路。

    三代機的出現是航空武器裝備發展上的一個飛躍。每一項新技術都不會無緣無故的産生,西方人總是善於不斷提出新概念,而關於航空武器裝備新概念的靈感往往來源於戰爭。二次大戰結束後,隨著噴氣時代的來臨,戰鬥機在高度、速度上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然而,越南戰爭的空中作戰實賤證明,高空、高速性能並不能一勞永逸地獲得空戰優勢,高機動性能的理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軍事大國開始研究下一代戰機,他們似乎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高機動性和綜合效能的空中優勢戰鬥機,人們提出了三代戰機的理念。三代機的出現也是從概念開始的,控制增穩技術早就運用到軍機中,但是全許可權、電腦控制的飛機控制理念的確是一個技術上的飛躍。三代機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氣動佈局,二是飛控系統,三是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開始西方人在這三個方面都是領先的,隨著F-16F-15戰機的出現,具有高機動性能、無憂慮控制、友好的人機界面和強大火力的三代戰機令世界震驚。在這兩款飛機的設計和研製中,美國人充分發揮了他們理想主義的追求,十年磨一劍,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

    面對美國人的挑戰,蘇聯人一刻也不敢放鬆追趕的腳步,憑藉強大的軍工科技實力和比較雄厚的國力,他們很快研製出米格-29和蘇-27戰機。在氣動佈局和飛控技術上,蘇聯的這兩款飛機一點都不輸給美國戰機,蘇聯人甚至發揮其高超的數學天才,在外形上設計出令人驚歎的完美曲線,儘管蘇-27採用的是單軸類比電傳,但由於氣動外形設計上的優勢,其機動性能上甚至超過了美國同時代的戰機。不甘寂寞的美國人感到強大的壓力,他們想到了一個新概念--"隱身",其實這個概念說不上新,因爲最早提出隱身概念的其實是歐洲人,蘇聯人更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系統的"隱身飛機"理論,這一理論後來被美國人很好的借鑒。

F-117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始終是一個迷,它隱約若現總是躲在迷霧的背後。1999327日晚,這個被美國人稱作"夜鷹"的神秘戰機,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露出了它的真容。當晚20時許,北約對南聯盟空襲進人第4輪,一架尾翼上編號爲AF-82-806的美國空軍F-117隱形戰鬥機,在結束投彈後返航途中被擊落。據成功逃逸的飛行員事後回憶,在飛過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以西60公里的布加諾維奇小村時,被不知什麽東西擊中了, F-117像挨了一記悶棍一樣,突然間機身一抖,失去平衡,難以控制。飛行員一面控制飛機向西飛,在靠近北約駐義大利基地的方向墜落,以便於逃生和營救,一面向美空軍特種部隊的EC-130電子指揮機發出遇險信號,當他看到警告跳傘的紅燈頻頻閃爍,並發出了刺耳的警報聲後才棄機逃生。

    開始北約方面拒絕證實F-117被擊落的消息,因爲他們甚至不敢相信這個事實。事後中情局終於查明F-117是被舊式的"薩姆-3"導彈擊落的,而發現F-117的居然是捷克人研製的"維拉"雷達。美國人的解釋是:F-117隱形塗料對長波雷達並不具有完全的隱身能力。說得更確切些,F-117並不像美國人吹噓的那樣,是一架無法發現的飛機,作爲第一代隱身飛機,F-117完全是一輛"概念車",是美國人爲贏得戰略優勢倉促研製出來的産物。

    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成功研製出具有一定隱形功能的U-2高空偵察機, 19605月,U-2在一次偵察飛行中,意外地被蘇軍導彈擊落。通過研究美國飛機的隱身技術,蘇聯圖波列夫飛機設計局的專家撰寫了一篇關於隱形飛機的學術文章,19754月,美國的雷達專家搜羅到了蘇聯的這篇文章。不久,位於佛吉尼亞州阿靈頓的高級研究計劃局批准了設計建造隱形試驗機(XST)的計劃,這項命名爲哈維"(Hervey)的計劃試圖通過試驗驗證隱身技術的戰術價值。美國的洛克西德公司開始並未加入該計劃,憑藉早先在"臭鼬"計劃中積累的經驗,他們後來居上,並在1976年戰勝了其他競爭對手,贏得了這項價值4500萬美元的合同,用以製造兩架隱身試驗機。197712月,試驗機在美國格魯姆萊克空軍基地首飛,在以後的試飛中,隱身飛機出人意料的效果令美國軍方改變了計劃,他們決定爲美國空軍研製一款可用於實戰的隱身飛機。1978年美國空軍制訂了"大趨勢"研製計劃,開始研製實用的F-117A型戰機,由洛克希德"臭鼬工廠"承擔研製。1981618日第一架預生産型F-117首飛,1982823日,F-117A首次交付美國空軍。

    爲隱身不惜犧牲性能

    作爲第一架真正意義的隱身戰機,美國軍方對F-117的技術定位是明確的。儘管叫做戰鬥機,其實美國人只想儘快擁有一架具有隱身能力的,可以對地面目標進行有限規模打擊的攻擊機,重點突出其隱身能力,爲此可以犧牲其他方面的性能。爲了使飛機儘快定型,除隱身技術以外,F-117盡可能多的利用現有技術,包括飛控系統、座艙顯示系統、彈射救生系統、發動機系統甚至起落架都是借鑒現有飛機的。因爲其功能單一且載彈量有限,美軍並不準備大批裝備該機,開始計劃裝備100架,最後裝備了不到60架。

    在此,不想再具體描述F-117爲隱身所採取的技術措施,我只想從試飛員的角度分析該機的飛行和作戰特點。爲了實現隱身的目的,F-117犧牲最大的也許是性能和飛行品質。儘管據飛過F-117的美國飛行員講,該機是一架"非常好控制"的飛機,但我們從它怪異的外形就可以知道,該機很難做到隱身和飛機性能的完美統一。首先非流線型的外形,很難獲得優良的升阻特性,該機裝備了大推力的發動機,卻只能獲得0.9的最大飛行馬赫數;其二,大後掠角和不平坦的機翼,升力特性較差,很難獲得較好的水平和垂直機動性能,我們從F-117的飛行視頻中很難見到它矯健機動的鏡頭;其三,非流線的機翼表面極易産生氣流分離,導致其橫側安定性的下降,因此,該機很難進行精確的滾轉運動;其四,爲了實現外挂全部埋入機身內,飛機的結構重量大大增加,使飛機的性能和品質進一步下降。在試飛中洛克西德公司遇到的最大問題正是飛機操縱品質的問題,在驗證機試飛階段就陸續發生兩起飛行事故,生産型飛機在試飛中也因操縱問題發生了兩起飛行事故,截至2007F-117終止服役,共摔了5架飛機,這還不算驗證機的兩架,真正在實戰中只損失一架飛機,因此,F-117不能說是一架安全的飛機。據事故飛行員反應,是長時間的夜間飛行導致的疲勞引起的飛行事故,其實飛機難以駕駛容易引起疲勞,才是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F-117的心態是曖昧而複雜的,一方面他們爲贏得了隱身技術的競爭而欣喜,希望對戰略對手形成心理優勢,總是試圖渲染甚至誇大該機的隱身和作戰效能;另一方面又害怕過早的暴露飛機的性能特點,讓對手找到破解隱身技術的鑰匙。他們在對F-117的輿論報道上採取了遮遮掩掩的態度,1987年,該機在一次事故中曝光,繼續掩蓋已經沒有意義,美國人乾脆向外公開宣佈F-117的存在,並開始強大的技術宣傳攻勢。一個最流行的說法是:1架單座F-117攜載2枚制導炸彈所達到的作戰效果,相當於10名乘員的B-17型轟炸機飛行450架次、投彈9000枚所達到的作戰效果,這顯然是誇大其詞的宣傳。其實F-117的核心優勢就是隱身技術和對地精確制導彈藥。

    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格保密措施,F-117終於投入實戰了。19891220日,爲了支援美國陸軍別動隊在巴拿馬的空降作戰,美國空軍首次出動F-117A隱身戰鬥機參戰。空軍第37戰術戰鬥機聯隊的6F-l17A,從內華達州的托諾帕空軍基地起飛前往巴拿馬,飛行18小時途中加油4-5次,其中2F-l17A轟炸了巴拿馬的裏奧阿托軍營,各投下1908千克重的鐳射制導炸彈。事後美國人這樣評估F-117的作戰效能:F-117A的這次行動是成功的,在軍事上,該機的轟炸造成巴拿馬國防軍的混亂,削弱了對方的戰鬥力,爲美軍突擊隊的空降掃除了障礙;另外對飛機而言,經歷了一次實戰考驗。美國空軍認爲,這次行動證明F-I17A使用鐳射制導武器可精確地轟炸地面目標,同時也驗證了隱身戰鬥機具備對付低強度衝突的能力,既能執行常規任務,又能執行戰略任務。

    隱身飛機的最大優勢在於突然性和隱蔽性。在有限規模的不對稱戰爭中,F-117具有巨大的戰術優勢和戰略價值,1991年的海灣戰爭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海灣戰爭中美軍共有45F-117參加了戰鬥,執行1271架次作戰任務,轟炸了戰略清單中40%的目標,投彈命中率高達85%。在多種參戰飛機中,唯有F-117A承擔了攻擊巴格達市區目標的任務,另外F-117A的出勤率也很高。通過分析海灣戰爭我們可以知道,在多國部隊完全擁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相對伊拉克性能低下的地面雷達,F-117幾乎如入無人之境,F-117的精確對地打擊武器可以有效地攻擊伊拉克的重要地面目標,從戰後統計的F-117零傷亡的結果看,F-l17A的表現無疑可以用卓越來形容。相對於F-117在海灣戰爭中的優異表現,一代名機F-16反而顯得"不合時宜"

2007年前後,美軍先後退役了兩款作戰飛機,一款是F-14"雄貓",一款是F-117"夜鷹"。許多人對F-117的過早退役感到匪夷所思,因爲遠比它早服役的F-16/15依然在世界各地的天空翺翔,很多人認爲是F-117戰機在南聯盟戰爭中的墜落,爲它的戰爭生涯畫上了休止符。其實一次偶然的戰損並不足以決定F-117的命運,因爲,隨後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F-117依然體現了它較高的生存能力。那麽是什麽最終導致F-117的退役呢?對於一架飛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180301
中國國防部首度公開承認擬建航母
    回應給: 沙包(solpao)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6/115150/8563431.html

人民網軍事在線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蘇楠)中國國防部23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副局長黃雪平大校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航母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表現,也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具體要求,中國政府將會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認真研究考慮有關問題。

  有記者問:這一次去執行打擊海盜的行動讓我們想到,中國的軍事力量是否能夠保證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特別是出口貿易方面。我們在想,中國有沒有想過這是一個建航空母艦的好時機?因爲在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裏只有中國沒有建航空母艦,這一次是不是一個好的時機?

  黃雪平說,中國有廣闊的海疆,維護國家海上主要方向的安全,維護中國的領海主權和海疆權益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神聖職責。航母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表現,也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具體要求。中國政府將會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認真研究考慮有關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165333
不免聯想到珍珠鏈戰略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不知是否可供停靠?雖然這一次有補給船,但如果逐漸長期化,有個停靠之處還是挺方便的。

索馬里的總理接受新華社訪問,說很歡迎中國協助打擊海盜,不知是否涉及當地的權力分配;中國再次成為政府軍的幫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155087
中方將首度派海軍前往索馬里剿海盜
    回應給: 沙包(solpao)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Chinese ships will fight pirates
China has announced it is to send naval ships to fight rampant piracy in the Gulf of Aden off the coast of Somalia.

State media suggested the force could consist of two destroyers and a supply ship, although officials did not confirm the details of the deployment.

On Wednesday, Malaysian naval forces helped foil an attempt to hijack a Chinese ship by Somali pirates.

The latest operation is a first for Beijing, which has until now pursued a policy of military non-interference.

China's navy, along with the rest of its military, has not often strayed far from home.

But China's military spending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 as its armed forces undergo a thorough modernisation.

This is its first active deployment beyond the Pacific, and naval analysts will be watching closely to see how the Chinese cope with the complex maintenance and re-supply problems of operating so far from home, the BBC's diplomatic correspondent Jonathan Marcus says.

UN resolution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Liu Jianchao told journalists that preparations to dispatch the vessels were under way.

He said further details would be provided when the operation was formally announced.

But the state-run Global Times newspaper said two destroyers and one supply ship would depart from a Chinese naval base on Hainan island after 25 December.

On Wednesday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unanimously approved a resolution allowing foreign military forces to pursue pirates on land in Somalia, though Secretary General Ban Ki-moon has said the time is not right for such a mission.

Pirates foiled

The Gulf of Aden is a region of key strategic importance for China whose economy depends heavily upon a secure supply of oil and raw materials from abroad, our correspondent says.

Four or five Chinese ships pass through the busy channel every day.

Seven Chinese ships or crews have been attacked this year, Mr Liu said.

On Wednesday, the Zhenhua 4 was attacked by Somali pirates.

The crew used water cannon and bottles to try to fight off their attackers, according to local media reports. But it was the intervention of Malaysian naval forces, with support from other countries, that thwarted the pirate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154745
台稱我軍兩栖戰力遠超日本 登陸釣魚島輕鬆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有空優,不知如何登島~?

實力漸增,果真攻勢現實?

====================

台稱我軍兩栖戰力遠超日本 登陸釣魚島輕鬆 

20081127 08:29:46  來源:環球網 

解放軍兩栖戰車登陸作戰演練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27/content_10418728.htm

   臺灣中廣新聞網1125載文稱,解放軍最近強化兩栖登陸作戰訓練,在浙江某島建立了巨大的兩栖登陸作戰訓練基地,用來類比奪取臺灣外島,在此作訓的某兩栖機械化師有能力在臺灣北部發起登陸作戰。文章還提到,由於解放軍的兩栖作戰能力遠超過日本自衛隊,在釣魚島“有事”的時候,中國登陸釣魚島的能力“綽綽有餘”。

 

    台媒稱,根據加拿大“漢和”的報導,解放軍浙江附近的一個島嶼建立了巨大的訓練基地,島上有兩栖戰車集結地、大型油庫、機場以及各式大小登陸艦船。

 

    報導還指出,除了應對可能的對台作戰,解放軍陸戰隊和陸軍兩栖機械化師,在日本“有事”的時候能發揮的攻擊力也不可小視,由於解放軍的兩栖作戰能力遠超過日本自衛隊,如果解放軍要發動對釣魚島的登陸作戰,其能力是“綽綽有餘”。(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撰稿人周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121887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