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哲學中國
市長:樊克偉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哲學中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心體與性體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網路書會] 濂溪學討論記要 - 8
 瀏覽812|回應0推薦0

樊克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濂 溪 學 討 論 記 要-8

dick 說:

先生:對不起。因未能掌握下班的回家時間,致有遲到。請原諒。

離中書院 說:

早一點,晚一點,不要緊。有事,慢慢來,我也自己在看書。

dick 說:

聖第四:寂然不動者誠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幾也。誠精故明,神應故妙,幾微故幽。誠神幾曰聖人。

.

離中書院 說:

案:此為通書之第四章。第二、三、四連三章主旨皆是說誠體一觀念。自「靜無而動有」以至「誠無為」,落實說,主旨即在「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兩句。易繫辭傳云:「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是先秦儒家原有而亦最深之玄思(形上智慧)。濂溪即通過此兩句而了解誠體。「寂然不動者誠也」,此就誠體之體說。「感而遂通者神也」,此就誠體之用說。總之,誠體只是一個「寂感真幾」。此為對于誠體之具體的了解(內容的了解)。說天道,乾道,是籠統字(形式的、抽象的),故實之以「誠體」,誠體亦籠統,故復實之以寂感。濂溪「默契道妙」,即首先握住此最根源之智慧,而言之復如此其精微而順適,非真有默契者不能也。真能體現此道妙者曰聖人。「誠神幾曰聖人」,此為對於聖人之最具體最內在的了解。濂溪言天道、言誠體、言寂感,未有不本于聖不歸于聖者。

離中書院 說:

本于聖,是表示此種理境由聖心而開發;歸于聖,是表示此種理境由聖心而證實。此為儒家之傳統精神,自孔子踐仁知天、孟子盡心知性知天而已然。天道、誠體、寂感之為實體是道德的實體。道德的實體只有通過道德意識與道德踐履而呈現而印證。聖人是道德意識道德踐履之最純然者,故其體現此實體(誠體)亦最充其極而圓滿。

dick 說:

既然是二、三、四章一氣而下,那是說誠體的流行過程,說出誠體的活動輪廓。「寂然不動者誠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幾也。」這個幾就是所謂獨知時的「幾」嗎?按照誠動,神通來的幾,盡所能實現,就可謂體現「誠」嗎?

dick 說:

又:誠體只是一個「寂感真幾」。是否說明,要體現「誠體」,就必須好好認識這個幾,了解它的意義呢?這個「幾」不可引出來研究,因為它是獨知的。

離中書院 說:

按原文看--「寂然不動者誠也」,此就誠體之體說,而不是你簡稱之「誠動」。「感而遂通者神也」,此就誠體之用說,也不是你所簡稱之「神通」。總之,誠體只是一個「寂感真幾」。此為對于誠體之具體的了解(內容的了解)。說天道,乾道,是籠統字(形式的、抽象的),故實之以「誠體」,誠體亦籠統,故復實之以寂感。--誠,神,幾,是分別就誠體之體與用而言,就此從體用言的即寂即感說,乃是吾人道德創造之真幾,故所謂寂感真幾。幾,是一個形容字眼,形容聖人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具有神化妙運神妙不測之作用。不可看得太質實了。

dick 說:

不可看得太質實(是實質之意嗎)?是一個形容詞說「聖人」。誠、神、幾不是達至聖人的軌跡。是嗎?

dick 說:

聖人是有不動處,有感通處,有妙運化育處。

離中書院 說:

質實,就是把握得太緊煞之意,不同於實質之意,實質是說一個物件所具有的內容。

離中書院 說:

有空時再多看看原文,牟先生的解說其實很清楚,不要遶到外面去想遠了,問題的解答往往就在所引的段落中。

dick 說:

不要太緊煞。是的

dick 說:

所謂充其極而圓滿,一在肯定並證成此實體之普遍性,即此實體是遍萬物而為實體,無一物之能外;二是聖心德量之無外,實體之絕對普遍性即在此無外之聖心德量中而為具體的呈現。不只是外在的潛存的肯定。此圓滿之模型即是理想之聖人,現實上為孔子所代表。惟自孟子出,下屆中庸易傳之發展,不獨肯定此實體並由聖人體現此實體,且進一步即以此實體為人之性,以建立「人人皆可體現此實體而達至成聖之境界」之根據。

dick 說:

「且進一步即以此實體為人之性,以建立『人人皆可體現此實體而達至成聖之境界』之根據。」「實體」可以起道德創造的功效是人類之性。人皆可為堯舜的根據,就是道德創造。

離中書院 說:

看得出來,你讀書常有自己的體會,但經細看,總覺理解得不甚恰當。我們有同學也經常如此,這看似小問題,但其實是滿嚴重的一種「病」。學者所常有的就是這種病。這是什麼病呢?就是所謂的私意,我見,意見。也許你很想趕緊有自己的看法,但功力不夠,所以推出去的思想,都變成了己見,或者可以自成一說。但不是我們在此研讀宋明理學的用心,我們的用心,是想把它的原意讀出來,讀懂,如此而已。而不是為了自成一說。所以我們的解讀也不宜、不應、不能離開原典去私測。這樣一句一句慢慢讀下去,才真能有自己的體會。

dick 說:

先生說的是,確實是私意,這就是不虛心。我在此是了解、研究宋明理學的用心。

dick 說:

此義在孔子並不顯,至孟子始建立。宋儒起無有不繼承此義而立言者。故于其明由道德踐履以達至圓滿之境時,必客觀地以天道性命相貫通為其義理之根據。此為北宋諸儒下屆朱子所首先著力者,而亦為一切理學家所共許;至於學派之分立則在主觀地體現此天道性命相貫通之實體上對於關鍵所繫之之了解之差異以及由此差異而來的工夫路數之差異

dick 說:

先生:現在已經是九時半了。在此多謝先生的指正。亦明白為什麼先生要我安排每天有讀書時間,讀書是了解他人的心,不是把己意參進書本中。今後會每天讀同一本書,注意自己的缺點。

離中書院 說:

你在輸入原文時,可以單獨輸入後,再另段將自己的體會寫一寫,如此或不致混淆,使讀之者產生誤會。實體,並不難體會,就是孔子所指點的仁,孟子所謂的不忍人之心。濂溪只是換一個角度去說,他通過中庸言誠,講誠體,所指都是同一回事。故文云--此為儒家之傳統精神,自孔子踐仁知天、孟子盡心知性知天而已然。天道、誠體、寂感之為實體是道德的實體。道德的實體只有通過道德意識與道德踐履而呈現而印證。--即如濂溪所言之誠體,如此玄深高妙,但要把握住它,具體表現出它,還是得由道德實踐為進路,此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處。/今天開始較晚,如你不累,可以延到十點不妨。

dick 說:

好的。

離中書院 說:

自己有體會,表示有用心。這當然是好的。大體你的理解也不差,但體會要有原文作根據,這就不能心急。不妨多提問,有不懂的地方就提出來討論,這樣比較會有進步。至於自己的看法,慢慢來。孔子一生也只是以述而不作者自居而已。這裡面有很大的智慧,西方人最不能懂中國人的地方,此其一也。

dick 說:

先生,其實不只西方人不懂,我也不懂!我常為了增長知識、為有思想而讀書,現在發現自己貧乏得很!是的,我會慢慢來的。

dick 說:

先生:今天讀書會到此為止,好嗎。再多謝先生指點,下週見。

離中書院 說:

貧乏固不至於,只是感覺不大通順,這也不妨,本來也沒有誰一下子就都能通順的,一步一步恰當地理解,用心體會最重要。這也是仁心、誠體具體實踐的一種表現。/好的,請恕我的直言,不要放在心上,我也常常會犯這種毛病的。下週再談。

dick 說:

先生。我會放在心上,警惕自己勿要錯誤。下次談。

.......................................................................

離中書院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812&aid=462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