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哲學中國
市長:樊克偉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哲學中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心體與性體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網路書會] 濂溪學討論記要-5
 瀏覽611|回應0推薦0

樊克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濂 溪 學 討 論 記 要 - 5

.

離中書院 說:

dick,剛剛檢查電腦,才發現部分功能障礙,其中包括Messanger在內,經修復後已能連線。時間耽擱不少,這可能是因為關機動作出問題所致,它可能需要重新安裝硬體,才能恢復正常,但我一直沒有時間去處理它,所以會發生這種事。非常的抱歉。 

dick 說:

你好:你原來有此問題,我一點兒感受也沒有,可能我對電腦認不多吧!在這裏未能幫上,我也有點抱歉! 

dick 說:

先生,不如把電腦重新安裝好了,才繼續讀書會好嗎? 

離中書院 說:

每次你都能按時上網,也不容易,有心主動向學,誠意可嘉,如能持之以恆,必有所成。重新安裝硬體,要花很多時間,三五個小時跑不掉,可能得等暑假期間再說了。

dick 說: 

先生,我的方面將不成問題。實在我多謝先生的活動才是,因把我散漫的心,放在一個小固定的時間上。其實我可以整理好,用電郵方式發問的。你現在要重裝硬碟嗎? 

離中書院 說:

濂溪于以誠體流行合釋乾卦辭「元亨利貞」及彖傳「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及繫辭傳之三語後,即總贊之曰:「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此言易之一書乃真參透性命之根源者。濂溪于性命二字亦未曾予以詳細分疏。然古人立言多順經典語脈有一大體共同之理解,並有共同之默許,雖不必言,而亦可喻者。性、根據中庸、孟子,不會有異解,就吾人個體生命說,必即當下直指內在道德性之性說,直指誠體說,普遍地就宇宙萬物說,則即是誠體流行之天道。如以客觀的誠體流行之天道為準,則其具于個體(人與物)即謂之性。其具于人與物之個體,即名曰天賦或天命。性命之「命」,不是命運之命,乃是命令之命。自天道之命于(賦于)吾人言,曰命,自人之所受言,曰性。就此語脈言,命好像完全是動字,作用字,然此動字中即含有有內容之名詞義,命之作用中即含著道之實體,即以其自己命于人而為吾人之性體也。 

不過因著重性之超越根源,故著一命字以明其通于天道耳。其實天道、性、命是一事也。若純天道地言之(即宇宙論地言之),則天道等于天命。天命中命之動用義即等同于實體義。故曰「天命流行」也。(此「流行」一詞完全根據命令作用說)。此乃根據「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之最根源的智慧而來。儒家的形上智慧完全本此詩句而發,無有能違之者。此於穆不已之天命永遠在起作用,此即其流行。其命于(流行于)人即為人之性,此即示性命天道相貫通,亦示性乃先天地(超越地)定然如此者。吾人之行動只應遵此性分之所定而行,乃毫無他顧可言者,是故性之、即是命之,性體亦[]然[]起命令之作用而成道德之創造,故能完成天道于自己之生命中(成之者性也),此亦是天命流行也,在此亦是性命天道而為一也 

前一義(即自天道之命于人而為人之性言)之性命天道相貫通,張橫渠言之極為精澈;後一義(即自「性之即是命之」而言)之性命天道相貫通,明道言之極為精澈,此即其所謂一本之密義。濂溪以誠體合釋易傳,于易見出性命之根源其實亦即此性命天道相貫通之大義也。 

離中書院 說:

還是先來讀書吧,看看這一段,意思滿深的。 

dick 說:

先生,這一段多讀了,有一點粗略了解。「天道性命貫通」,是人了解宇宙生化,在心內認取了自己內裏亦有創生的德行,承認了這就是人的本性,更要將其確定及擴充。我以為,天道、性命、仁、誠皆是些超越的字詞,表示內在道德性,是嗎? 

離中書院 說:

這些具有創造性之實體義的字辭,可以說兼具既內在於人而又超越於人的雙重性。細部了解,實不好說明,慢慢看。另,倒數第二段最後一句中間漏了兩字,性體亦必然地起命令之作用而成道德之創造,云云。 

dick 說:

然理非空言,道不虛懸,必待人之體現。即就「成之者性也」而言,真能盡其性而體現此天道以至其極者曰聖人。而聖人之所以能盡其性,亦不過誠而已矣。故中庸曰:「惟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濂溪即本此而曰「誠者、聖人之本」,此即此章之首句也。此言誠為聖人之本是就聖果說。言聖人之所以為聖亦並無其他巧妙之辦法,亦不過一誠而已。此誠雖亦是工夫字作用字,然即在誠之工夫作用中,性之全體內容具于中,故誠亦是工夫,亦是本體,故曰誠體,而誠體亦等于性體也。聖人之生命通體是一誠字,故「自誠明謂之性」也。若就一般人言之,人人皆有此誠體,誠豈只為聖人之本耶?故知濂溪此句是就聖果說,不就聖人之為人說,乃就聖人之為聖說。亦即就體現上說,不就本有上說。

dick 說: 

先生:「聖果」是否一個表象呢?那聖賢就是描述一個現實的人了。人的本來是誠,用誠作工夫實現誠,至無雜無染的境地,是為聖了。先生,我對這段頭一句:理非空言,道不虛懸,必待人之體現。非常喜歡。理與道常圍著我的思路,把它實踐出來,才是應該且是絕對。不然想出渴求道理,為什麼呢? 

離中書院 說:

這裡若依濂溪的意思,誠,是就聖之果言。有聖之果,就有聖之因,成聖之因。什麼是成聖之因呢?誠之者也,亦孟子所謂思誠者也。中庸云:「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人本來有誠之體,不錯,但要經過一個朗現的歷程,即誠之的歷程,才能真正為吾實有之體。/第二段末尾云:不然想出渴求道理,不明何義? 

dick 說:

先生:實是思想與渴求道理,包括言語表達和做法。誠的工夫,原來是指誠的朗現歷程。現在明白多一點。 

離中書院 說:

誠之者,即致誠的意思。推致這個誠體,漸漸使吾人之生命通體為誠所貫通。「其具于人與物之個體,即名曰天賦或天命。性命之「命」,不是命運之命,乃是命令之命。自天道之命于(賦于)吾人言,曰命,自人之所受言,曰性。」這裡關於命的意思,很重要,你了解命的意旨重要所在嗎? 

dick 說:

命令/天道把道德性(自己)命令於吾人,而為其性。即天道的性用交付給我們,我們以此性用發揮在萬物上。使得宇宙合道。這個想法可不可以呢? 

離中書院 說:

此一句後面一大段所言,皆是說明「命」的重要性,極為精要,不可輕忽。「命」是儒家「性」、「天」相通的樞紐,性在我,天在外,何以能貫通內外?聯繫內外的就靠「命」。所以說「天道、性、命相貫通」。怎麼命呢?天命怎麼樣下貫於人呢? 

dick 說:

此乃根據「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之最根源的智慧而來。儒家的形上智慧完全本此詩句而發,無有能違之者。此於穆不已之天命永遠在起作用,此即其流行。其命于(流行于)人即為人之性,此即示性命天道相貫通,亦示性乃先天(超越地)定然如此者。吾人之行動只應遵此性分之所定而行,乃毫無他顧可言者,是故性之,即是命之,性體亦必然起命令之作用而成道德之創造,故能完成天道于自己之生命中(成之者性也),此亦是天命流行也,在此亦是性命天道而為一也。

天道永遠起作用,是靠吾人的覺醒,認取天道為性,才有貫通可能?「性體必然起命令之作用而成道德之創造」,必然也會覺醒嗎?我想是必然醒覺的。 

dick 說:

先生,晚了,到此為止,好嗎。 

離中書院 說:

按文意:命是命令之命,不是命運之命。命令,也不是上級對下級下命令的那種動作。那怎麼體會這裡命令的動作是什麼意涵?從天道,而天命,而天命流行的流行,這裡一步一步去把握,依文意:「命于(流行于)人即為人之性」。由此義,可以看出,命的義涵實是通過天道的流行說,天道下命令的動作,就在天道的「流行」處把握。天道於穆不已的流行,也即天不已地下達命令之意。由天不已地下達命令處,見人之性,實亦如天道之流行一般,故又云:「文王之德之純,純亦不已。」一個是於穆不已,一個是純亦不已,兩個皆是不已,天道流行不已,文王的德性亦能純一不已地朗朗呈現。此時人之性與天之道,分別看似兩回事,其實兩者的內容是可以相通而為一的。如何可能相互貫通聯繫而為一呢?所謂經由命令的動作而使得天道與人性發生關聯,天道下貫(命)於人而為人之性;人由此天性之所及(命)而有道德之履踐。天道與人性在此即經由命令之命的動用一義而得以聯通起來。所以說「故著一命字以明其通于天道耳。其實天道、性、命是一事也。」/好的,時間不早了,下次再討論吧。 

dick 說:

先生:再見。 

離中書院 說:

下週見。

.

 .......................................................................

離中書院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812&aid=429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