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6
記者施曉光/特稿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從十月初搭上「馬習會」的順風車,到這幾天在老美面前一貫「馬規朱隨」的兩岸政策論調,朱在兩岸問題的論述上,既無個人政策創意,也沒有被他拔除的洪秀柱所具有的「獨到之見」,儼然只是馬英九的「繼承者」,勉強只能算是更新版的「馬英九1.1」,絕對稱不上改版的「馬英九2.0」,無怪行前會被媒體解讀是馬的信使。
最近朱順勢收割了「馬習會」選舉效應,成為對競爭對手發動猛烈攻勢的選舉議題主戰場,時間上也湊巧與訪美之行接軌,做為移師太平洋彼端的境外選舉戰場,一來拾「馬」牙慧,向美方強調自己「No Surprise」,另一方面也向老美「下藥」,強化對手就是國際所擔心的「麻煩製造者」印象。
因此,朱立倫這次訪美之行,充其量不過是向美方完成「補票」,至於對六月通過美方「補考」的蔡英文來說,究竟能產生多大殺傷力,恐怕要被打上一個大問號。
在內政議題上,朱立倫活像是個「在野黨」,批評馬政府油、電雙漲政策時,不留情面,但在兩岸政策、國際經貿策略上,他又搖身一變以執政黨自居,像極了「馬摩西」的接班人「約書朱」。
如同最近一支競選廣告影片開場牌的定調,「對不起,我知道我來晚了」,朱立倫這次在美國僑界爭取支持,一樣把自己形塑為緊急登板的「救援投手」,目的在於喚醒藍營支持群眾的政治熱情。
朱立倫拿兩岸議題做為搶救危急選情的「心臟電擊去顫器」,讓國民黨已經脈搏微弱的選舉「心臟」可以重新開機,但現實狀況真如朱自認只是進行到棒球比賽的「第七局」?還是早已錯過救命黃金期?目前只能套用他競選廣告中同一句話的後半段來說,「希望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