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轉載自「歐洲聯盟研究協會電子報 http://eusa-taiwan.org」
兩個輸家 爭做總理
文/林麗玲(歐盟協會副秘書長、曾任駐德記者)
面臨政治危機 施洛德宣布提前大選
德國是歐陸第一大經濟體,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然而近年經濟表現並不好,連續三年經濟停滯,經濟成長不是零就是負,失業率更是高達11.4 %,目前失業人口已衝破五百萬的大關,執政的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 SPD, 以下簡稱社民黨),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加上近來連續幾次的地方選舉都吃下敗陣,連社民黨的大票倉北萊茵西法倫邦都失守。現任總理施洛德(Gerhard Schröder)在面臨憲政信任危機下,促使柯勒總統解散國會並提前選舉,將原本明年2006才要舉行的聯邦議會選舉,提前至今年,這是這次德國大選的簡單背景。
德國大選結果 各黨均未過半
原先外界預期,這次大選將宣告施洛德時代結束,因為選戰開打時,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CDU,以下簡稱基民黨)的女黨魁梅爾珂(Angela Merkel)以將近二十個百分點領先施洛德,但是選舉結果,令大家跌破眼鏡:施洛德領軍的社民黨僅以一個百分點落後梅爾珂的基民黨和姊妹黨基社黨聯盟。然而事實上,兩大黨的表現都比上屆選舉差,不少選票流到非主流的政黨。這次基民黨聯盟得票率35.2%和上屆大選相比,丟了3.3%的得票率,是戰後最差的一次;社民黨得票率34.3 %,比上屆輸的更多,總計往下掉了4.2% 的支持率,堪稱兩個都是輸家。然而由於兩大黨都未過半,也找不到足夠的友黨組成聯合政府,雙方都宣稱擁有組閣權,自此也讓德國政局陷入僵局。
輸家一:巨人身邊的小女生
梅爾珂來自德東,物理學博士出身,所屬的基民黨,是右派勢力利益的代表,她在短短幾年間,一躍成為東西德統一後的一線政治人物,喝著東德共產主義奶水長大,卻發跡於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保守政黨,稱得上是一個傳奇。這位統一後的政治新秀,現年51歲,是前總理柯爾(Helmut Kohl)發掘的德東政治新秀,她的德東背景幫助她出線,做為東西德平衡的樣板,在後柯爾時代厚植實力,在共產制度下近四十年的生活,到成為右派政黨的領袖,梅爾珂因為親身體驗了東西德生活的差距,可以說是從根本上否定了共產主義,從而展現出更加貼近資本主義社會習性的一面,親美立場十分明顯。
政治資歷不足 選票不如預期
這次選戰,原本外界十分看好梅爾珂,認為她可能成為德國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理,然而開票結果卻不如預期。究其原因,首先來看,她的重要政見之一,是賦稅改革,被對手批評為走極端,梅爾珂也坦承稅制改革形同加稅,這樣的政見恐怕嚇走了許多選民。其次,不能否認,她的政治經歷不足,始終無法擺脫柯爾身邊的小女生的形象,也加深選民對她本身的不信任感。再來,她的親美態度,伊拉克戰爭時,旗幟鮮明的支持美國出兵,為爭取美國的善意,寧可與德國高漲的反戰聲浪正面衝突。最後也不能不提到,梅爾珂的德東背景曾讓她快速出線,但邁入統一近十五年的德國,似乎還是兩個國家,德西人的優越感,並不因統一而自動不見,是否真能以選票認同來自德東的總理人選,也是一個問題,在這次選戰中梅爾珂避談德東背景,政見關注到德東的建設更少,在德東地區,她所屬的基民黨反而選得不好,落為第三大黨。梅爾珂在大選中也沒有因為性別因素而取得加分的效果,因為不管她的人格特質或者是政見,都沒有特別獲得女性的認同與支持。
輸家二:跛腳鴨現任總理
再來看看現年六十一歲的現任總理施洛德,困苦的童年生活經驗,確立他的左派立場。1998年擔任下薩克森邦邦長時,當年在人心思變下,擊敗五連霸,執政十六年帶領德國統一的柯爾,藉著英、美兩國左派政黨開啟的中間路線新風潮,改變社民黨的傳統形象,順利的挺進總理府,目前擔任總理已達七年。施洛德從政以來一直展現強烈的政治抱負,早年初任國會議員不久,就曾經在晚上藉著酒意跑到總理官邸,雙手握著大門的鐵條猛搖猛喊:「我將進去(入主)﹗」。他個人色彩強烈,能言善道,頗具領袖魅力,這次選前電視辯論就為他加分不少。
德國經濟不好 施洛德被指改革不力
然而這次施洛德的社民黨,選舉表現比上回差的多,雖然在施洛德力挽狂瀾下,最後沒有輸的太難看,然而與上屆相比,選票跌了4個百分點,丟了26個席次。歸咎原因,最主要就是從1998年到2005年,施洛德執政期間,德國經濟表現一直沒有起色,選民滿心期盼失業率能降低,卻只看到從他上任時的四百多萬失業人口,攀升到現在的五百多萬 ; 再者,他所提出的改革2010方案,可說是體現施洛德的右傾修正路線,本來就受到黨內左翼人士的質疑,認為背叛了社民黨的靈魂,威脅集體脫黨的聲音一直不斷。過去執政7年流失20萬黨員 。而這個為了貫徹中間路線所提出「願景2010改革進程」,表現在選舉上的結果是選票的大量流失,幾乎讓社民黨栽在他的手裏。社民黨內部面臨分裂危機,再度向左靠,以穩住基本盤。更不用說,他的總理寶座在2002年上次大選早就已經岌岌可危,若非當年德東淹大水,讓友黨綠黨的得票率大升,施洛德早就幹不了這一任總理,選民當時已經多給他一次機會,然而第二屆政績又不佳,註定選票將大幅流失。
未來籌組大聯合政府 可能性不小
由於兩大黨均未過半,組成聯合政府的可能性遂有好幾種,很多觀察家認為,目前的政治僵局似乎只有組成大聯合政府,才是唯一的出路。由於當前德國經濟疲軟,大聯合政府也就是由基民黨和社民黨這兩大黨籌組的聯合政府,期盼在擁有穩定的多數下,可以解決經濟議題。但問題是,基民黨和社民黨就如同民進黨與國民黨籌組聯合政府一樣,在許多重大議題上,一個是右派勢力和一個是左派立場,根本南轅北轍,大聯合政府如何解決經濟,令人懷疑。過去德國也曾出現過一次大聯合政府,但成效不彰。這一次各界期盼組大聯合政府聲浪相當高,希望能以穩定的多數,解決沉重的經濟問題,兩大黨也一改原先非我不可的態度:施洛德在最新的電視訪談中就表示,願意為大聯合政府做任何事,留下了許多可能的空間;基民黨方面雖要求施洛德退出協商團隊,才願意跟社民黨進一步協商,並堅持應由國會第一大黨決定總理人選,但未來協商還是有相當多可能性,德國媒體就提出,由施洛德和梅爾珂分享本屆總理任期的可能性。
政黨輪替 有利台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1998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以來,歐盟即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近年來力主解除這項禁令的,就是德國總理施洛德和法國總統席哈克。在這個議題上,基民黨的梅爾珂則與施洛德有不同的看法。加上先前因歐憲草案在法國沒有過關,聲勢受重創的席哈克,歐盟大國中,兩個力主對中國解除武器禁運的重要政治人物施洛德和席哈克,若政治影響力逐漸下降,對台灣而言,則可說是間接有利。整體而言,梅爾珂的右派政權親美,屆時在對中國武器禁運和WHO等議題上,對台灣應會較友善。不過,德國的選情將在十月德勒斯登重選後才會較明朗,一切還是只能拭目以待。
(轉載自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 第2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