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每事報*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每事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社會+經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14-8-17『張顯耀聲明 「被告知」請辭陸委會』2014-8-18『陸委會:說家庭因素去職 為保護張顯耀』『陸委會:展開調查疑點 張顯耀:莫須有』
 瀏覽18,192|回應54推薦8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8)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公孫刀湯㊣
雇貓
公爵大人的媽
大山猪
tina2008
albert8888
SCFtw2

.

8 樓 SCFtw2 發言於2014-08-18 15:56:31

王某給臉張某不要這個臉 --- 照王某的說法情況是這樣的~~~ ^@@^

----------------------------------------------------------------
9 樓 SCFtw2 發言於2014-08-18 16:06:08

王某對張某下如此重手,臺灣官場極罕見,有金某撐腰是必然,皇帝顯然不反對。此事在政壇震撼太大,本人屏息以待真相~~~

----------------------------------------------------------------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878260.shtml
陸委會:說家庭因素去職 為保護張顯耀
【2014/08/18 中央社】【中央社╱台北18日電】 2014.08.18 01:18 pm

陸委會對外說明前副主委張顯耀去職的原因,從家庭因素變成工作上有疑點待釐清。陸委會今天表示,先以家庭因素對外說明是為保護張顯耀。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吳美紅今天上午在記者會上回應媒體提問時說,張顯耀去職原因是工作上有疑點要釐清,陸委會之前以家庭因素對外說明去職原因,是為了要保護張顯耀。

媒體報導,張顯耀被告知辭去陸委會副主委時不知道去職原因。

吳美紅在記者會上表示,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應該是」有和張顯耀提到去職原因,但她不清楚具體情況。

吳美紅說,張顯耀母親身體健康狀況不佳是事實,張顯耀也確實花了很多時間在照顧母親。

行政院16日宣布人事異動訊息時表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特任副主委張顯耀因家庭因素請辭獲准。吳美紅當天接受採訪時說,張顯耀因家庭因素請辭,主委王郁琦曾慰留,但張顯耀表達想休息意願,最後勉強批准。

不過,張顯耀17日晚間發表聲明說,14日「被長官告知」辭去陸委會副主委一職。陸委會深夜回應時改口說,張顯耀是「因工作上有一些疑點有待釐清,必須調離現職接受調查」。

張顯耀擔任陸委會副主委期間身兼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秘書長。吳美紅表示,尚未處理到張顯耀在海基會的雙職問題,未來會有新接任的秘書長人選,目前人選還沒確定。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878410.shtml
陸委會:展開調查疑點 張顯耀:莫須有
【2014/08/18 聯合晚報】【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高凌雲、李光儀/台北報導】 2014.08.18 03:14 pm

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為何突然離職?陷入羅生門。陸委會發言人吳美紅今天舉行記者會指出,張顯耀因有「工作上的疑點」需要釐清,必須調離現職,陸委會將在內部成立一個小組,展開行政調查;但張顯耀隨後以簡訊聲明,指陸委會的說法是「無的放矢讓人含冤莫白」、「萬般諸事皆『莫須有』」,請陸委會「謹慎發言切勿傷人傷己」。

行政院上周六突然發布內閣人事異動訊息,指張顯耀因「家庭因素」請辭獲准,陸委會私下解釋,張顯耀因母親病情轉劇,想辭職照顧母親;但張顯耀昨晚突然以簡訊聲明,自己是「被告知請辭」,與陸委會說法明顯不同。

外界也因此紛紛揣測張顯耀去職的真正原因,有人指是大陸國台辦張志軍來台遭潑漆,也有人稱是張顯耀和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不和所致。

但吳美紅上午在記者會表示,張顯耀離職與張志軍來台的維安事件「完全無關」,陸委會不認為張顯耀對張志軍的維安事件有責任;王郁琦與張顯耀不和「也非事實」,兩人共事期間彼此相互尊重,國會溝通上,王郁琦還十分仰賴張顯耀的經驗。

吳美紅說,當初是為了要保護張顯耀,所以先用家庭因素說明,張顯耀的母親病重是一個事實,張顯耀也花了很多時間去照顧媽媽。

她表示,王郁琦應該有向張顯耀說明是因為張的工作上有疑點需要釐清,至於要以「家庭因素」為由,也有知會張顯耀。

不過張顯耀全盤否認,他上午對友人表示,陸委會稱他去職的理由,不論王郁琦或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都沒有跟他談過,他否認雙方事先談好以他母親生病為請辭的理由,也沒有同意用此理由,因此他昨天發聲明澄清。

對陸委會稱他須接受調查,張顯耀說,要被調查一事,也沒有人告訴他,他強調自己在海陸任內沒有任何不法。他在今天的簡訊聲明中也表示:「顯耀自任公職以來無時不以國家利益為重,凡事則先公後私絕無個人之好惡,而顯耀在陸委會之一言一行皆係遵從總統、國安會秘書長及主委之指示辦理」。

他並說,「今陸委會更改顯耀辭職理由為『調離現職接受檢查』,此一聲明更係無的放矢讓人含冤莫白,顯耀特此表明萬般諸事皆『莫須有』,並請陸委會謹慎發言切勿傷人傷己」。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877638.shtml
張顯耀聲明 「被告知」請辭陸委會
【2014/08/18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賴錦宏/台北報導】 2014.08.18 03:27 am

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昨晚發出聲明強調,他上周被告知去職,「當長官不需要我,顯耀也坦然接受」,表明下台並非自動請辭。行政院前天發布內閣人事異動,張顯耀因「家庭因素」請辭獲准。

張顯耀昨晚以簡訊通知部分媒體聲明內容,全文如下:「感謝各界的關心,顯耀於上周四被長官告知辭去陸委會副主委一職,在陸委會任職期間,顯耀一直盡忠職守,身為總統任命之特任官,國家需要我時全力以赴,長官不需要我時,顯耀也坦然接受,再次感謝陸委會及海基會一起打拚的同仁,以及支持我的朋友們。顯耀敬上」。

張顯耀前天沒有預警下突然去職,引發諸多揣測。陸委會發言人吳美紅前天表示,張顯耀因張母近來健康狀況欠安,且近來兩岸關係進展快速、事務繁重,公、私權衡下最後才決定請辭。但外界多以為,張的母親身體狀況不佳,已有一段時日,以此原因請辭不盡合理。

不過,前天行政院公布人事案後,記者即聯絡不上張顯耀。直到昨晚,突然傳出這封張顯耀署名的簡訊,再度引發外界一陣揣測。

依張簡訊內容,去職因「長官不需要我」,究竟長官所指何人,外界一頭霧水。有消息說,張顯耀是在六月中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台進行二次「王張會」,因維安出狀況,與他發言不謹慎有關。也有消息稱,張顯耀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不和而去職。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170160
 回應文章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經濟部次長2014-8-28指出,兩岸貨貿第九回合談判確定將於9月10日在台灣登場。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SCFtw2
雇貓

.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901541.shtml
施惠芬 接張顯耀海基會遺缺
【2014/08/29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陳君碩、李仲維/台北報導】 2014.08.29 03:11 am

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去職後,原本兼任的海基會副董事長和秘書長職缺將由陸委會副主委施惠芬兼任。

施惠芬昨表示,她在海基會任職期間曾七次赴大陸參與協商、交流,未來將扮演好陸委會與海基會間的溝通協調角色,並貫徹陸委會的政策。

她也說,陸方首席談判代表、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是可敬的對手,未來她將秉持平等互惠、維護尊嚴的立場與鄭立中協商談判。

施惠芬主要涉獵法政事務,去年二月接海基會副秘書長張顯耀去職後,上周行政院宣布施惠芬轉任陸委會副主委緊接著兼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和秘書長。

陸委會發言人吳美紅表示,施惠芬是在去年由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延攬至海基會擔任副秘書長,期間與林中森及海基會副董事長馬紹章合作無間,有助於施惠芬未來能強化海陸兩會的聯繫溝通。

======================================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900015.shtml
兩岸貨貿 9月10日在台復談
【2014/08/28 聯合晚報】【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 2014.08.28 03:41 pm

經濟部次長卓士昭今天指出,兩岸貨貿第9回合談判確定9月10日至12日在台灣舉辦。據了解,我方由國貿局長楊珍妮主談,大陸代表為台港澳司長陳星。由於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日前訪台引發潑漆等激烈抗議,經濟部對此次談判地點等敏感資訊,堅持不願提前曝光。

中經院與台北市美國商會今天合辦「前進TPP/RCEP:亞太各國參與經濟整合經驗之借鏡」國際研討會,邀請日、韓、菲等地美國商會代表分享各國經驗。卓士昭證實之前因服貿卡關而延遲的兩岸貨貿談判,下月將在台灣舉行。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9000916-260108
兩岸貨貿復談 9月10日在台登場
2014年08月29日 04:10
洪凱音、藍孝威、朱建陵/綜合報導

睽違5個多月的兩岸貨貿談判,終現復談曙光!經濟部次長卓士昭昨表示,兩岸貨貿談判9月10日在台登場,談判重點放在汽車、工具機、石化、面板4項敏感性產業。卓士昭強調,一定會為業者爭取最大權益。海基會副董事長馬紹章稱,在何地召開仍待兩會協商。

外傳重啟談判,石化、汽車可望最先取得共識,對於媒體追問,卓士昭語帶保留說,在沒最後談完不便多說,強調會竭力為業者爭取權益;至於談判地點的選擇,卓士昭說,目前還沒確定。

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涉洩密案,台聯黨團主張拒絕簽署所有和服貿相關的協商,恐讓貨貿談判增添變數。但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認為,張顯耀事件不致影響兩岸貨貿談判,預期復談會議將先盤點上次討論內容,暫不涉及敏感議題。

今年8月5日海基海協在北京舉行6次經合會例會,雙方代表為海基會副董事長張顯耀、海協常務副會長鄭立中,當次會議決議兩岸貨貿談判預定8月底展開。不過稍後陸方以「趕辦證件不及」為由,要求延遲談判時間,引發外界擔憂張案衝擊貨貿談判,甚至兩岸後續協商進程。

上海台研所副所長倪永傑表示,這表示在當前氣氛下,兩岸都認為不應受個別案件影響,既定協商仍應進行,針對台灣關切的議題,進度還是繼續往前推進。

倪永傑說,台灣民眾應相信自己的談判代表能為台灣爭取最大利益,「台灣利益有什麼好出賣的?都是大陸單方讓利居多。」

倪永傑表示,不管貨貿或服貿,大陸對兩岸經貿談判都從「兩岸一家親」出發,儘量釋放善意,能免稅或減稅項目都盡最大可能讓台灣在談判桌上斬獲。

陸委會表示,台灣誰將與會、會議時間,都由經濟部主導。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184146
2014-8-28下午馬總統在總統府與媒體茶敘並接受媒體提問,首度回應張顯耀涉洩密案,說:『我們認為陸委會王主委沒有必要去職,因為到目前為止他做的都是正確的。』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SCFtw2
雇貓

.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900342.shtml
比喻張顯耀是害蟲 馬力挺王郁琦
【2014/08/28 綜合報導】【綜合報導╱聯合新聞網】 2014.08.28 04:30 pm

張顯耀洩密案震驚全國,馬總統下午在總統府與媒體茶敘時表示,張顯耀是害蟲,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處置明快正確且適當,無需下台負責,兩岸關係也不會受到此單一事件影響。這也是總統馬英九首度表態支持王郁琦。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總統馬英九今天用大樹比喻兩岸關係,認為一旦在樹上發現有害蟲,一定要以啄木鳥的態度把害蟲找出來,除掉害蟲。

馬總統下午與媒體茶敘,會後接受媒體提問時表示,很多人關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有人說要王郁琦去職,也有人說王郁琦並沒有犯任何錯。

總統表示,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案是王郁琦發現後,主動調查,且明快處置,並聯繫檢調、配合偵辦,最後還出來對外說明,「他的記者會開了70分鐘」,就這類的事件,全世界很少有政府花這麼多的時間向大家說明。

他說,現在檢調機關已將案子列為偵字案進行偵查,在這個過程到現在為止,他覺得王郁琦的處置是正確的,也是適當的,「因為有這種事情發生,不能假裝沒有看到,也不能夠包庇、縱容,一定要依法處理」。

馬總統表示,兩岸關係就好比一棵大樹,從樹苗慢慢長大,一定要有園丁不斷給它澆水,甚至於要施肥才能夠長大;但一旦在樹上發現有害蟲,一定要以啄木鳥的態度把害蟲找出來,除掉害蟲,這棵樹才能夠正常的發展。

總統說,對兩岸關係不會是因為有1個害蟲,就讓它發展不了;但是一旦有害蟲,就不能夠忽視,「我們是抱著這樣的態度來看這件事情」。

他表示,兩岸關係從6年前他上任後,已經一步步地制度化,相當程度地常態化,「所以不會因為這樣一個事件就受到影響」,相關的聯繫、協商都還在進行,所以一定要秉持這樣的態度來看待。

因此,「我們也認為,陸委會王主委沒有必要去職」,馬總統表示,因為到目前為止,王郁琦做的都是正確的。

===========================================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900681.shtml
力挺王郁琦 總統回應提問全文
【2014/08/28 中央社】【中央社╱台北28日電】 2014.08.28 07:51 pm

總統馬英九今天與媒體記者茶敘,首度回應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涉洩密案,並力挺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此外,也談到「馬習會」與兩岸關係。

馬總統下午在總統府與媒體記者茶敘,並接受媒體三題提問,全文如下:

記者提問:總統剛有特別提到,因為這兩天大家都在問,就是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處置,您是不是覺得有什麼缺失,現在有很多的聲音說他應該要下台負責,築防火牆,總統您對於他的去留是不是跟大家做個說明。會不會擔心從這件事情之後傷害了兩岸的關係?

馬總統回答:很多人關心陸委會王主委,有人說要他去職,也有人說他並沒有犯任何的錯。首先我要讓各位了解的,就是張顯耀前副主委的這一個案子,是王郁琦主委發現之後,主動的調查,而且還明快的處置,並且聯繫檢調、配合偵辦,最後他還出來對外說明,他的記者會開了70分鐘,我覺得就這類的事件,全世界很少有政府花這麼多的時間向大家來說明的。

現在檢調機關已經列案子為偵字案在進行偵查當中,在這個過程到現在為止,我覺得王主委的處置是正確的,也是適當的,因為有這種事情發生,你不能夠假裝沒有看到,你也不能夠包庇、不能夠縱容,一定要依法處理。

兩岸關係就好比一棵大樹,從樹苗慢慢的長大,一定要有園丁不斷的給它澆水,甚至於要施肥,它才能夠長大;但一旦在樹上發現有害蟲,一定要以啄木鳥的態度把害蟲找出來,把它除掉,這棵樹才能夠正常的發展。

對兩岸關係不會是因為有1隻害蟲,就讓它發展不了;但是一旦有,就不能夠忽視,所以我們是抱著這樣的態度來看這件事情。

兩岸關係從6年前我們上任之後,已經一步一步的制度化,相當程度的常態化,所以不會因為這樣一個事件就受到影響,相關的聯繫、相關的協商都還在進行,所以我們一定會秉持這樣的態度來看待。

因此我們也認為,陸委會王主委沒有必要去職,因為到目前為止,他做的都是正確的。

記者提問:大家認為張顯耀是馬總統一手提拔,張顯耀出了這麼大的問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認為,馬總統欠全國一個道歉,您覺得有必要為此道歉嗎?如果張顯耀真的是洩密的話,是不是國安團隊出了什麼問題?國安團隊是否有人要為此事負責?

馬總統回答:我覺得蔡主席可能把程序弄反了,因為我們都知道在任何刑事程序中都要推定無罪,到現在為止,我們都說張前副主委是涉嫌,沒有人說他已經犯了什麼罪,連在涉嫌、進行調查階段,結果還沒出來就說要誰道歉,甚至要誰承認犯錯,這是滿奇怪的,因為事情正在調查中,一定要等真相水落石出後,才能確定誰有沒有犯什麼樣的錯誤。

我覺得蔡主席可能講得太早了一點,我們學法律的都要重視人權、重視推定無罪,在他被證明犯罪前,他是無罪的,但涉嫌就要調查,讓它真相大白。

所以我覺得在這個階段,國安機制並沒有問題,相反的,一個陸委會主委能夠在接觸到這類資訊,立即主動偵查明快處置配合偵辦對外說明,我覺得他的處置是正確的,國安機制沒有失靈,而且有反省能力,王主委的作法是正確的,任何類似狀況都應該這樣處理。

記者提問:有關張顯耀一案,有些人說他是因為「馬習會」的破局,所以張顯耀才犯了錯;有人說現在這個破局使得「馬習會」更是不可能。請問我方,總統這邊,是否還是有這個意願在適當的時機跟大陸的領導人來做一個會見。另外的話,有人說這個事件重創了兩岸的關係,總統怎麼來看這個事件的後續?

馬總統回答:我覺得這些結論都下得太早,應該要等到事實調查清楚之後,再來下結論,因為我們陸委會它本身不是一個調查機關,他發現了,有懷疑,立刻進行調查,然後跟檢調機關配合,深入的調查;那檢調機關也還在進行當中,在這個時候去做太多的揣測,我覺得並不是正確的。

所以我們也希望社會各界,很抱歉!也包括媒體,對一些沒有依據的揣測,是不是暫時可以停歇一下,讓檢調機關有一個純淨的空間去把這個案子調查清楚。

我當然知道全國人民包括對岸,都非常關心、都非常希望知道最後的結果,但是你要讓最後的結果能夠禁得起考驗,一定要檢調機關進入非常深入而且確實的調查,我們一定要做到毋枉毋縱。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也沒有辦法告訴大家,到底涉了哪些嫌?做了哪些事?但是我相信未來一定是可以真相大白、水落石出,讓大家能夠很正確的評斷。

但是,我可以跟大家報告的,兩岸關係已經制度化到一個程度,不會因為這一個個案而發生大的影響;當然大家心理上會有一些衝擊,不過就像在世界上其他地區發生的類似的案例,只要我們處置得宜,兩岸關係還是會繼續的向前發展。

過去6年來我們政府對兩岸關係高度的重視,所以我在這裡也再度的澄清,絕對沒有任何的政治鬥爭,我們自己的同仁,我們怎麼會去鬥爭他呢?可是當他如果涉嫌、涉及到犯罪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夠去包庇他,或者去掩護他,這是從事公務一個最起碼的態度。

所以請大家放心,不是政治鬥爭,但是如果有涉及違法,我們必須要面對要追查,並且也要保障他應該有的人權,讓他有充分發言的機會,這個是一個現代化的民主政府應該做的事情。

記者提問:「馬習會」還有可能嗎?

馬總統回答:事實上我們從去年表達對「馬習會」看法之後,我們態度一直沒有改變,在國家有需要、人民能夠接受、國會監督的情況下,我們都願意來做。

當然,我在很多場合都說過,它要有一定的條件,這個條件不具備,當然就沒有辦法辦;這個案子我想各位將來從案情可以知道它跟「馬習會」沒有關係,但是我們態度還是一樣,有機會我們不放棄,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我們也不強求。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9000421-260102
府:害蟲並非指特定對象
2014年08月29日 04:10
李明賢/台北報導

對於馬英九總統拋出兩岸害蟲說,引發不少聯想,府方人士昨晚連忙解釋,馬總統是以大樹比喻兩岸關係,害蟲並非指特定對象。

馬總統昨與媒體茶敘後回答提問表示,兩岸關係就好比一棵大樹,一旦在樹上發現有害蟲,一定要以啄木鳥的態度把害蟲找出來,這棵樹才能夠正常的發展。

至於,此說法是否暗指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就是害蟲?府方人士澄清,目前此案仍在司法程序中,總統並非指特定對象,而是指兩岸關係一個發展的態度,如果有問題,就須明快處理、有害蟲就要去除。

府方人士轉述,總統認為兩岸關係就像一棵不斷茁壯的大樹,如果發現像是洩密等有損於大樹成長的害蟲,基於為了大樹健康,當然必須去除。

府方人士還說,現在面對可能影響兩岸發展的洩密案,政府當然必須正視、且交由司法進行進一步的調查釐清。基於無罪推定原則,在司法結果明確證明犯罪之前,任何人都是無罪。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184144
[2014-8-28] 認為政務官應該做到揮之即去這叫政務官倫理這個俗見 + 看不到己方頭目的大毛病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http://classic-blog.udn.com/tsaiusa/16727035?raid=7284143#rep7284143
認為政務官應該做到揮之即去這叫政務官倫理這個俗見
回應文章:廚房小內閣》文章創作》張顯耀離職調查 王郁琦何罪之有
發表時間:2014/08/28 15:29

格格你太偏馬,太偏國民黨。

我可以針鋒相對寫一篇,但你我這兩篇都衹是一偏之見一面之詞,所以我不寫。事實上我並不認為你所寫的完全沒有道理。

媒體如此一致,前所未有。名嘴眾口一辭,史無前例。再者,認為政務官應該做到揮之即去這叫政務官倫理這個俗見至今好像沒有人反對 --- 我反對,在這個俗見之下王郁琦和馬金仍然為天下所共擊,忠藍愛國之士必須看清楚想清楚為什麼。

-------------------------------------------------------------------
http://classic-blog.udn.com/tsaiusa/16727035?raid=7284319#rep7284319
看不到己方頭目的大毛病
回應文章:廚房小內閣》文章創作》張顯耀離職調查 王郁琦何罪之有
發表時間:2014/08/28 18:57

格格我不跟你在這裡辯,這裡不是鐵驢城市。再者,你有點刀槍不入的樣子,有點像所謂的扁迷。

扁迷馬迷其實是很像的,紅蛋蛋綠蛋蛋也是很像的。

這裡有人當時寫過像我這樣的文章嗎?
http://classic-blog.udn.com/SCFtw2/1886227
[2008-5-21] 簡評馬英九的總統就職演說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183627
2014-8-29中時報導:倘長期國安監聽之傳言為真,府院高層豈可能不知還委張顯耀以兩岸談判代表之重任?若國安監控完整,專責偵辦外患罪之高檢署豈有拒絕收案之理?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SCFtw2
albert8888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9000435-260102
情治官員:國安監聽不可能持續3年
2014年08月29日 04:10
呂昭隆、蕭博文/台北報導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被控洩密,外傳國安系統早在3年前對其他對象實施「國安監聽」時,發現張涉及洩密案,因此將監聽譯文交給陸委會處置。

一位資深的情治官員表示,情報監聽開的監聽票有一定的期限,是用「月」為單位,不可能用「年」做單位,更不可能持續監聽3年。

法界人士也質疑,倘若傳言為真,府院高層豈可能不知還委以張兩岸談判代表重責大任,又若國安監控完整,專責偵辦外患罪的台灣高檢署豈有拒絕收案之理?

據了解,3年前,由國安局長親自核發的情報監聽票,執行的約有30餘件。至於這30餘件情報監聽是否包括張顯耀,由於涉及機敏,外界無從得知。

依據「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規定,除一般針對刑案的監聽工作,另有避免國家安全遭受危害而發動的「國安監聽」,亦即由綜理國家情報工作機關的國安局長核發通訊監察書,並經高等法院同意後實施監聽,每次監聽期限為1年,若有必要得聲請續行監聽。

據了解,國安局近年只進行情報監聽,不碰犯罪監聽,也就是只對有共諜嫌疑者由局長核發監聽票,交由檢調執行監聽調查。

扁政府時期,平均1年核發100多張情報監聽票,扁卸任前降到只剩60餘張。

馬政府上任嚴禁非法監聽後,國安局3、4年所核發的情報監聽票,只有30多張,是民進黨執政時期的一半。

法界人士指出,若國安檢調機關確已監聽張顯耀一段時間,理應掌握充分洩密事證而暗中啟動調查,何況國安監聽內容多是鎖定內亂外患情資,但從陸委會、調查局曖昧不明的說法及高檢署退件的動作研判,是否真對張監聽多時,不無疑問。

另方面,如果國安系統確從國安監聽察覺張顯耀有洩密對岸之嫌,情資勢必直達天聽,包括國安局長、國安會祕書長、總統都會即時掌握;但張顯耀卻通過忠誠考核,3年內升任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兼任海基會副董事長,甚至擔綱兩岸談判首席代表,過程極不合常理。

情治官員表示,情報監聽都有時限,不可能拿到監聽票後就一直掛線,掛了3年還不下線,不但不可能,掛這麼長的時間,檢調也不可能同意。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9000436-260102
「國安監聽」審查嚴格
2014年08月29日 04:10
林偉信/台北報導


國安監聽流程表

針對媒體披露曾核發對張顯耀的「國安監聽」一事,台灣高等法院昨日三緘其口據了解,核發國安及情報監聽是由高院2名資深法官專任,為防情報單位假國安之名濫權監聽,都採嚴格審查,因此,張顯耀除非有明顯的涉案事證,否則高院不可能核發監聽票。

根據司法院統計,近3年由國安局、憲兵隊等情報單位向高院聲請國安監聽獲准的共有73件,核准率不高,原因在於國安監聽回歸法院審查後,為踐行人權保障,法官都採相對嚴格的標準審核,讓情報單位踼到很多次鐵板。

高院審核的監聽票種類,除了國安監聽外,就是涉及刑法內亂、外患罪,屬二審管轄的刑事案件,由高檢署向高院聲請監聽依實務作法,如果張是涉及非國防機密的洩密案,應由一審法院核發監聽票。

至於外界質疑,國安單位有可能以他案聲請監聽,卻以此進行對張顯耀長期監聽,熟悉高院實務運作的一名法官表示,由於國安監聽票核發標準相當嚴格,法官除了採書面審查外,也會要求情治人員到庭說明,以甲案監聽乙案的可能性很低。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183624
2014-8-28自由時報報導某人說:三年前國安監聽某案,原非針對張顯耀,監聽過程中發現張有問題,即直接監聽張,遂發現張涉嫌洩密,而且所謂的檢舉信其實是監聽譯文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bert8888

.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08416
國安監聽 發現張顯耀涉洩密中國
2014-08-28
〔記者林慶川、錢利忠、楊國文、彭顯鈞/台北報導〕

所謂檢舉信 其實是監聽譯文

陸委會前特任副主委張顯耀涉國安洩密案,內情恐不單純!權威消息人士指出,國安系統早在三年前,即已國安監聽相關案件,並得以掌握張顯耀涉嫌洩密給中國;且據了解,陸委會拿來對張開鍘的所謂「檢舉信」其實就是國安系統近年來對張監聽的譯文節略本。

檢釐清疑點 近日傳喚王郁琦

台北地檢署上週五依調查局提供卷證,分案查辦張顯耀涉洩密案,本週一已訊問過張,但近日仔細研析卷證後,發現卷內有關陸委會提供的張顯耀涉案事證,部份文件關鍵內容疑被刻意隱去,造成判讀困難,承辦檢察官陳舒怡因此在前晚密訊陸委會經濟處長李麗珍、企劃處長胡愛玲等人,釐清兩岸事務談判權責及事證疑點,近日將傳喚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說明。

三年前發動監聽 原非針對張

熟知內情的權威消息人士表示,早在三年前,國安系統即國安監聽相關案件,據悉,此案一開始並非針對張顯耀,但監聽到某個階段後,發現張顯耀有問題,因此直接改掛線張顯耀,進而發現他涉嫌洩密對岸。

監聽過程中 發現張有問題

據指出,國安系統是依據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七條規定,即為了避免國家安全遭受危害,蒐集「境外敵對勢力情報」之必要,對張進行監聽,依此法,必須向高等法院聲請監聽票,才得以實施通訊監察作業。

國安系統既然已長期監聽張顯耀,若已確定張涉及洩密,即屬刑事犯罪,依法,一旦確認涉及外患罪嫌,必須轉報高檢署偵辦,若是觸犯一般洩漏國防以外之秘密罪,或是違反國家機密保護法,則由地檢署查處。

未立即收網 疑為反情報運用

但此案吊詭的是,國安系統監聽張顯耀這種「大咖級」人物,必定層層上報至國安會,甚至是總統府,但黨政高層卻未有所處置,反而讓他一路升任到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兼任海基會副董事長,甚至還是兩岸事務談判的我方首席代表。消息人士研判,國安系統未收網,可能是當時是否洩密仍有待判斷及查證,另一方面,亦有可能是欲擒故縱,藉此進行「反情報運用」。

熟知洩密罪偵辦流程的一名檢方人士指出,張顯耀案爆發至今,案情撲朔,至今仍讓人摸不著頭緒,可能是張洩密內容敏感,曝光後會重創兩岸關係,為進行損害控管,因此國安系統拋出部分監聽內容,由陸委會先以行政調查為名讓張去職,之後再低調結案,但因張不從,導致事端擴大,一發不可收拾。

據了解,張顯耀是國安系統出身,在全案爆發後,應已知悉先前可能被監聽情蒐很長一段時間,近期根本不敢回大直住處,改投宿飯店,也換掉了行動電話。

針對國安系統是否曾向高院聲請對張顯耀實施國安監聽,高院發言人蔡炯燉昨表示,高檢署或國安局等單位聲請國安通訊監察,是極機密案件,採密封處理,只有承辦法官知道,即使監察委員、立委以前來函問過(非針對張顯耀),也被拒絕,因此無法進一步說明。

對於國安系統早就監控張顯耀,陸委會昨表示,本案已進入司法程序,請各方勿妄加揣測,並靜待偵辦結果釐清真相。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183616
2014-8-28 周世雄(前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張顯耀事件 中美較勁篇 - 看不懂棋局的小棋子〉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8000494-260109
張顯耀事件 中美較勁篇 - 看不懂棋局的小棋子
2014年08月28日 04:10
周世雄(作者為前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張顯耀事件爆發以來,他一直強調府院高層有人「隻手遮天」,馬總統「被蒙蔽、挾持」。

張位居陸委會特任副主委,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祕書長,是我國與大陸談判協商的第一線要角。其權力皆來自於馬總統的信任與授權。張顯耀銜命赴任,的確沒日沒夜的拚命幹活。陸委會的2年6個月,張也繳出不錯的成績單。「馬習會」在張顯耀的認知中,當然是非完成不可的絕對目標。但也從這個點把張導入一盤錯綜複雜的棋局,張自己是顆小棋子,當然不知道下棋的兩方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

北京的立場很清楚,不可能接受馬總統以官方身分參與APEC而達成「馬習會」但是習的幕僚也清楚瞭解馬的任期已看到盡頭,如果在兩年內無法促成「馬習會」,將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未必有當前的機遇。

先說大陸的想法,習近平想見馬英九,猶如馬想見習,這是為大局著想。台灣內部因為太陽花學運,導致立院審查服貿協議嚴重停滯。北京卻於太陽花學運後促成「宋習會」。坊間推論張顯耀因安排「宋習會」而觸怒馬英九,馬欲去之而後快,是一種偏頗臆測。「宋習會」是北京主導鋪陳,目的在告訴馬英九,可以先藉「國共論壇」進行「馬主席與習主席」的「馬習會」。馬主席、連主席和習主席既已是老朋友,按中國人的傳統禮數,在APEC期間,如果出現「馬最高領導人與習最高領導人」會面,就不是一件很突兀的大事。

台灣內部能不能走這麼一趟「馬習會」,當然這輪不到張顯耀與聞。但有個道理可以確定,一旦馬與習會談,就兩岸關係與國際層面的影響論,其潛在能量無法估算。尤其對國際影響更是明顯之至。「馬習會」不論以哪種形式攻克,對美國「亞洲再平衡」與「重返亞洲」皆是不可承受之重。美國對亞洲諸國的外交戰略就是隱身背後,暗下指導棋。日本(尤其首相安倍)、菲、越、泰、馬,不都是棋盤中的一枚棋子,台灣不也是華府設定的馬前卒嗎?如果台北不站在美方同盟以共同遏阻北京崛起,而趁勢建構兩岸更緊密關係(含和平協議),美方能忍受多久?張顯耀就是沒弄懂箇中道理。但張顯耀一直暗示馬總統被挾持,被誰挾持幾乎呼之欲出。其實馬總統並非遭受部屬挾持,馬總統任命過的部屬如劉兆玄、陳冲、蘇起、袁健生、江宜樺、金溥聰、高朗等,皆是百分百的「保馬派」。

想想美國在歐盟最強大的盟友德國總理梅克爾都遭華府監聽,即可想像馬總統的處境不會比德國總理高明!就美中一盤棋看,張顯耀更是一顆小棋子,從棋盤上摘掉不就是「桌上拿柑」之容易乎。張顯耀的下台很顯然是美中較勁下的祭品,要張去職者當然是「被挾持」的馬總統,但「挾持」馬的人不一定姓金。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824/457467/
檢舉張顯耀 AIT:美國沒涉入
2014年08月24日17:18
(陳郁仁/台北報導)

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遭被指洩密,張明天親赴檢調說分明。張顯耀案有如羅生門,先傳出他是共諜,又傳出檢舉人是有歐美背景的親美人士,引發外界揣測美國在本件事中的角色。對此,AIT今強調,他們絕無涉入。

張顯耀先被傳是共諜,調查局又以外患罪將他送高檢,怎知被高檢打槍說,兩岸關係不可用外患罪;且共諜說法也引來中國大陸抗議。至於檢舉張的人,一度被傳出是跟美國有關,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AIT)發言人周書龍說,「就我們的了解,美國對此案沒有任何涉入。」(We are not aware of any U.S. involvement in this case.)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183605
2014-8-28 中時短評〈政務官是臨時雇員〉聯合報黑白集〈張顯耀當知如何自持〉中時記者朱真楷〈王郁琦的大我VS.張顯耀的小我〉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8000501-260109
短 評 - 政務官是臨時雇員
2014年08月28日 04:10
本報訊

政治生態改變後,一批批高學歷政務官轟轟烈烈上台,滿懷信心準備大刀闊斧做出一番成績。但是,多數事與願違;短的還沒做暖椅子,就下台一鞠躬;長的一兩年,要不自己幹不下去自動請辭,要不就是被長官拔除。

這種境況,與企業界的合約制雇員差不多。雇主需要你的專長,又不想長期聘用,於是簽雇用合同,雙方可以無需任何理由,單方面解除聘雇關係,好聚好散。

政務官不比事務官。事務官相當於企業正式員工,有年資、有考覈、有加薪、有陞遷;政務官只是臨時雇員,沒有年資、沒有考覈、沒有加薪、沒有陞遷;政黨輪替或任務結束,名位就跟著消失。

張顯耀是行政院陸委會政務副主委,算是臨時雇員。如果他幹得不愉快,或者受不了立法委員的羞辱,隨時可以找理由下台。

同樣的,如果他的主管認為他不適任,或者需要換人做,也可以隨時請他走人。對王郁琦而言,未來如果政府認為有必要撤換他才能安定政局,他也必須平心靜氣接受。

在企業界,臨時雇員被解僱時,還要控訴主管無情無義,說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還要求主管出來解釋清楚背後的動機,恐怕是件既不專業又難以想像的事。

中華民國政務官沒有任期保障,也沒有不得解職的規定,那麼長官認為一個政務官不適任,要求去職,有什麼理由要求主管為這個解職的決定付出代價?

政務官如果自信沒有違法、沒有對不起國家,聘約關係結束後,靜靜離開、口不出惡言,他的專業與人格操守,恐怕會得到更多人尊敬。

========================================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899174.shtml
張顯耀當知如何自持
【2014/08/28 聯合報】【聯合報╱黑白集】 2014.08.28 02:08 am

張顯耀案高檢署認為以「外患罪」立案有適法性問題。而台北地檢署接案後,將張顯耀改列「洩密案」的被告,案號改為「偵字案」,並限制住居,則顯示檢察官認為本案已非尚待斟酌的「他字案」。

也就是說,本案在高檢署與地檢署之間的這個轉折似乎顯示,本案若以「外患罪」論尚待補件,但「洩密罪」則已具立案偵查的條件。

但張顯耀則公開辯稱,洩密、洩漏談判底線、及外洩公文等傳言「完全不是事實」。他將此案指為陷害忠良的政治追殺,以幾近哭號的方式稱「被長官出賣」、「這是二十一世紀的白色恐怖」、「有人隻手遮天」,「我得罪了哪一位,大家心裡清楚」。也就是說,張顯耀自認一清二白,而欲將整件事說成只是政治整肅而已。

捲進人生風暴,張顯耀為自己辯護,這是公民的權利,也是人之常情。唯本案發展至今,社會輿論均聚焦在當局的處理疵誤;但隨著司法程序進行,張顯耀究竟是「洩密給對岸」或「遭到政治追殺」的真相即可能呈現。因此,張顯耀若像他自己所言「相信司法」,應知妥善節制其抗爭動作,勿為後座力所傷。

倘若「洩密案」不成立,馬政府自當負起重大的政治責任但倘若「洩密案」成立,待社會回過頭來看張顯耀此時「吾與汝偕亡」的激烈動作,他恐將極難獲得國人原諒。因為,倘真「洩密給對岸」的事實成立,在法律上即使不稱為通敵外患的共諜,但在社會認知上又與共諜何異?而若明明已涉「洩密」,又掀政潮,教國人如何原諒這樣自私的人物?

張顯耀說:「放話人不要因一己之私而傷害國家利益。」同理,他自己今後的「放話」,也必須在「國家利益」的前提下知所節制。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8000399-260102
王郁琦的大我VS.張顯耀的小我
2014年08月28日 04:10
朱真楷/特稿

在任何組織,當一個人的存在,只剩下替團隊帶來負分時,那麼,他如果還有心想創造集體利益,就該放下小我,以退求全。此刻的王郁琦,是該決定去留的時候了。

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當張顯耀被懷疑可能涉嫌洩漏國家機密時,撤職調查是基本SOP。所以,王郁琦主動發現、主動清查的動作,基本上並無不妥,外界若動輒扣上政治鬥爭大帽,不免過於動機論。

既是如此,王郁琦何過之有?因為,做對的事,遠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也就是說,把張顯耀調離現職,雖稱得上把事情做對;問題是,此事逐漸失控延燒到總統府,這件事的本身就是一件「錯事」。

或許王郁琦並無惡意,也或許事情會演變成今日這種亂局主因在於張顯耀破壞官場倫理,棄國家利益於不顧。但事已至此,即便委屈滿腹,王郁琦恐怕還是非走不可。

首先,王郁琦身為陸委會主委,卻無法做好國安管控,導致部屬涉嫌向對岸洩漏機密,擔任張顯耀直屬長官的他,難道不該負起政治責任?

其二,今天涉嫌洩密的人是張顯耀,該被質疑的人也是張顯耀。結果,當他上電視控訴遭長官出賣時,王郁琦卻無法適時做好損害管控,導致金溥聰乃至於馬英九莫名扛下洩密案責任,這難道不也是犯了官場大忌?

其三,即將開議的立院,綠軍必然會拉長戰線,藉此爭議升高反對態勢。無論是卡關的服貿協議、兩岸監督條例,抑或過去由張顯耀經手的相關協議,預料都將掀起另一波朝野對決。所以倘若王郁琦無意挺身替眼前的衝突設停損點,屆時恐怕就得由馬、金承擔所有壓力。

最重要的是,陸委會出紕漏後,導致兩岸互信動搖,試問,未來王郁琦還有足夠威信代表台灣談判嗎?一個連副手都管不動的主委,還有可能受到對岸尊重嗎?難道不會使台灣在談判桌上矮人一截嗎?

個人官位事小,王郁琦之所以接下陸委會,不就是為了穩定兩岸發展,這才是大我;如果繼續待在這個位置的結果會反過來顛覆擔任主委的初衷,還要戀棧嗎?

府方高層或許礙於情面,不便主動拔官。但此刻王郁琦必須深思,如果犧牲小我能成全大我,那麼,現在是該知所進退了。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183596
2014-8-27 藍綠轟王郁琦下台,對此總統府某高層官員說:「王郁琦到底犯了什麼錯?」他「察覺問題,主動調查,明快處置」,「層峰沒有一絲一毫換王郁琦的想法。」
推薦3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雇貓
tina2008
SCFtw2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8000389-260102
藍綠轟王郁琦下台
2014年08月28日 04:10
唐筱恬、林思慧、朱真楷/台北報導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去職案演變成政治風暴,波及兩岸關係,甚至是衝擊縣市長選情,藍綠陣營昨天炮轟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應下台。

立法院距離開議日尚有3周,張顯耀無預警去職一案,讓原本將《自由經濟示範區》、《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等草案視為下會期必過的國民黨黨團頓時被烏雲籠罩中,不少藍委擔心,下會期一開議就會重演去年9月馬王政爭,行政院長江宜樺上不了台、委員會烽火連天的情況。

藍:王處理手法太拙劣

藍委陳根德表示,王郁琦處理張顯耀的手法太過於拙劣,甚至造成兩岸發展的障礙,他呼籲王郁琦不要陷馬總統於不義,趕快下台,讓事件儘快落幕。

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質疑,王郁琦說詞前後矛盾,連一個副主委去職案都處理成這樣,外界對王的能力當然會存疑。王郁琦應該趕快下台止血,否則開議後,又給在野黨一個杯葛議事的機會。

一名不具名藍委分析,王郁琦把一個去職案搞成國民黨內鬥,此刻下台至少不會給在野黨猛攻的機會,比較能淡化風波。

綠:已失能 不該戀棧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也拉高戰線,抨擊馬英九總統威信蕩然無存,須向人民道歉;黨發言人林俊憲則強調,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任內出了如此重傷國家利益的事,未來已無法繼續代表台灣與對岸談判,「確定失能的王郁琦不該戀棧!」

隨著年底9合1大選逼近,蔡英文昨日強調,國家安全是國家的公器,是全民共同資產,絕不允許一人一黨的利害紊亂了體系的運轉。綠委蔡煌瑯蔡其昌也都點名王郁琦難辭其咎,應為此案負責。

林俊憲強調,當國會不分黨派要求請辭時,未來,假如王郁琦到了下個立法院會期還不願引咎辭職,那麼,恐怕將會「凶多吉少」,很難過立院這關;而且,喪失威信的陸委會主委也勢必難以代表台灣出面談判。

此外,民進黨昨日針對洩密案進行民調。有48%的受訪者認為張顯耀洩密案是一場政治鬥爭,另有53%的人認為這會傷害兩岸互信與發展。

========================================
xSCFtw2  • 5:30 am

「但我們並沒有錯」
--- 核四更是一百倍沒有錯,馬江竟然一旦廢棄,今天還有什麼好嘴硬的?真是太可笑了~~~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8000396-260102
府力挺王郁琦:絕不會撤換
2014年08月28日 04:10
楊舒媚/台北報導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涉洩密案延燒,民進黨炮轟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藍委也具名叫陣,朝野壓力紛湧而至,不過,總統府昨日堅定表達絕不可能與王郁琦切割的態度。府方高層強調,「層峰沒有一絲一毫換王郁琦的想法。」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批評馬英九總統威信蕩然無存,應向人民道歉,使得兩位曾任陸委會主委的朝野領導人,又再度於攸關兩岸交流甚巨的張顯耀案上對壘。現任主委王郁琦首當其衝,但即使內外交逼,總統府依舊重申力挺王郁琦的立場。

由於總統府前天發表聲明,澄清張顯耀去職是受國安會祕書長金溥聰指示「不符事實」時,曾言及此事是「王郁琦本人的提議,總統也支持,絕非國安會祕書長指示」,被藍委視為是府在築防火牆,有可能最後與王切割,棄車保帥。

面對「切割王郁琦」揣測,府方高層明確表示,「絕無此事,也絕不可能。」該名高層官員說,「王郁琦到底犯了什麼錯?」他「察覺問題、主動調查、明快處置」,而不是被檢調調查到後才發現「督導不周」,因此,層峰絕對肯定王郁琦,沒有任何要撤換他的心思。

此外,府方高層強調,不止沒有想換王,更無外界所謂府在玩「兩面手法」,一面肯定他,一面又放話要他下台的做法,「絕無斷尾求生,絕無兩面手法。」

高層表示,府若這麼做,在政治上無異於自打嘴巴,因哪有前一天才肯定王,隔天就fire掉,且這麼做,無異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我們並沒有錯。」他說,況且如果王郁琦走了,下一步外界必是將矛頭指向是馬總統用錯人,但這都不符合政治邏輯。

只是,如今是連藍委都要求王郁琦走人,府方如何防止火向上延燒?高層表示,藍委應只是打順風球,「看外面有人喊,就跟著喊。」

「拿羅智強類比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相當荒謬。」府方人士說,去年王金平涉關說案之前,羅智強就有意離開,因此羅是因為人生規畫堅持請辭,「其請辭與王金平案無關」。

表明續挺王郁琦的府方也呼籲部分媒體和電視台名嘴不要再捕風捉影、妄加揣測,應靜待司法調查,讓真相水落石出。

馬英九昨出席2014年「台北國際聯繫工業展」聯合開幕典禮離去前,聽到媒體問王郁琦的人事動向後,轉頭微笑直視提問的記者,然後沒點頭、沒搖頭,不發一語轉身離開。

========================================
xSCFtw2  • 5:19 am

兩個童子軍好友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8000401-260102
羅智強:別拿我的骨灰 毒我的朋友
2014年08月28日 04:10
楊舒媚/台北報導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是否因沒處理好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被控洩密案,需比照前總統府副祕書長羅智強一樣請辭?昨日除了府方仍力挺王郁琦外,羅智強也於臉書上表達立場說,看到自己的事被拿來和好友(指王郁琦)最近處境相提,「夠了吧」,「請不要把我的骨灰,磨成毒藥,去毒我的朋友。」

去年9月發生立法院長王金平涉關說案,府方對王強力指控後,卻未在輿論上取得優勢,敏感時刻,羅智強又辭職,因此羅的去職被外界歸因是為「馬王政爭」負責下台。

羅智強昨晚在臉書貼文指出,事情已經一年了,雖然不想再說什麼,但看到自己去年的事,被一些政論名嘴拿來和好友最近的處境相提,變成要王郁琦下台的理由,也只好說話了。

他說,認識他的朋友和記者大概都知道,在去年9月風暴前,他就有不同的人生規畫,決定離開總統府,所以,「辭去總統府副祕書長,和9月之事並沒有直接關聯。」

羅智強說,「也許,事情久了,脈絡就模糊了。於是,我去職的往事,加工後,變成打擊我的朋友的理由、變成要他去職的類比。」

他表示,自己明白這個世界有很多嗜血的地方,但,「夠了吧,小弟我已在政治墳墓裡躺了一年,把我開棺曝屍沒關係,反正我也習慣了。」

羅智強寫道,「送給還在火線上的朋友,風風雨雨、謗謗毀毀,都會隨時間過去,『良心』是裁判自己的唯一法庭。」他向王郁琦喊話,「我知道你一直是個正派正直的人,這是,唯一重要的事。加油!」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183592
2014-8-28 施明德〈張顯耀現象〉:『如果處理得當,最後不管張顯耀有罪無罪,都會顯示「馬英九不是賣台之徒」,政治上的意義非常重大。』
推薦5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雇貓
SCFtw2
albert8888
tina2008
公孫刀湯㊣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828/459344/
施明德:張顯耀現象
2014年08月28日00:30

張顯耀案雖然才進入司法程序,但是,不管未來司法如何判決,此案對馬英九政府的對中政策所造成的破壞力,已經難予挽救。案發後,美中兩國都被捲入,台灣人民終於也對馬政府的「親中」路線找到「合理」的懷疑,服貿及貨貿協議要在馬英九任期內完成立法似乎更加困難了。

在兩蔣時代,跟「共匪」的任何接觸,都會導致槍決的後果。李登輝時代,親信到香港和中共官員密會,仍被視為高度機密。既使在陳水扁時代,和對岸接觸,仍然神秘兮兮。連戰高調訪中,宋楚瑜和國民黨所有高官和前反共將領大批到中國朝聖,國共水乳交融,已相當程度令台灣人民不安。雖然有大多流言傳說藍營所有高官幾乎已全被收買,而綠營的某些人士也正在開拓和北京的利益涵管。但是當事人不會承認,「賣台」之說沒有證據,只是一種政治性的指控。

張顯耀案是第一個因可能是「共諜」而被革職查辦的案件,尤其他是馬政府主動揪出予以偵辦的對象,如果處理得當,最後不管張顯耀有罪無罪,都會顯示「馬英九不是賣台之徒」,政治上的意義非常重大。證明我方政府在和北京交手時,仍有敵我意識,不是被收買的「共諜」和「共匪」在談判。

張案發展至此,還不是蓋棺定論的時候,但,至少有四點是可以評論的。

第一、張顯耀在被革職後的反彈,毀了馬英九的中國路線,更毀了張顯耀本人。一個部長級的高官被調職或革職,竟然會有如此反擊行動,真是令人震驚!張顯耀應該自知政務官的任命完全取決於長官的賞識、信任,當長官不再信任,或另有安排、去職時,自己只好摸摸鼻子走人,怎麼會如此說三道四的威脅、牽拖一堆!馬英九六年來,已有多少高官去職,劉兆玄、蘇起、王清峰、曾勇夫…,哪位去職時,內心不會有委屈之念?但,這是政務官的正常命運。張顯耀的噪動只暴露他個人少年得志,不堪大任。

第二、綠營的某些政客、黨棍、和名嘴在事發迄今,一反以前高度警覺心,批藍營賣台的論調,竟然大力挺張反馬。一直以來,逢中必反,逢馬必反,如今因張顯耀的反彈,把敵人的敵人視為戰友,乘機打馬,完全忘了以前多麼不信任「馬英九的談判代表們」的往事。論政可以如此情緒和投機嗎?

第三、把張顯耀視為「馬王之爭」的翻版,完全不倫不類!王金平雄踞立法院,讓馬英九無法全面掌控,要打倒王金平,有馬英九的私心。張顯耀算哪根蔥?不要說馬,連金小刀都不屑和張一鬥!逢馬必反,到這種程度,完全像當年藍營「逢扁必反」!兩黨如此惡鬥,台灣必慘。

第四、馬英九真的窮途末路了,做什麼,人民都不再信任。本來,接獲檢舉首席談判代表可能淪為共諜、洩密嫌疑者,斷然處置,縱使不夠完美,但,其維護國家安全,台灣利益的忠心,應該得到人民的支持,怎麼搞得自己灰頭土臉?這次,不要太苛責馬英九,反而是怒罵馬、金的人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反馬才挺張,是否忠誠地就事論事?

張顯耀是否清白,我信任司法會公正判斷。

=========================================
9 樓 SCFtw2 發言於2014-08-28 16:33:04

施明德的傻女兒在立法院辦家家貼那個標語罵馬獨裁,要鬧革命,後來檢察官傳她她又拒傳,施明德還替女兒辯護。現在施明德獨異眾人,馬屁拍得讓馬通體舒泰,這個人真不簡單~~~ ^@@^

--------------------------------------------------------------------
12 樓 SCFtw2 發言於2014-08-28 18:32:14

扁迷和馬迷是一路貨

--------------------------------------------------------------------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899958.shtml
施明德談張案:總統非賣台之人
【2014/08/28 中央社】【中央社╱台北28日電】 2014.08.28 03:18 pm

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今天說,張顯耀案是馬政府主動揪出偵辦,最後不管有罪無罪都會顯示「馬英九不是賣台之徒」,政治意義重大,證明我方與北京交手時仍有敵我意識。

施明德上午受訪表示,張顯耀案發展至今,可分為兩個層次來談。一是政治問題,二是法律問題。司法判決如何姑且不論,但從政治層面來說,政務官是基於長官信任、工作需要而任命,長官有全權調整職位。

他指出,前總統陳水扁任內有100多名政務官,總統馬英九則有90幾個政務官,歷來多少人都曾被長官調職、革職,哪有看到誰像張顯耀這樣對外嚷嚷叫囂?

施明德說,張顯耀對政務官身分進退失據,以他去職後表現來看,性格如此輕率,根本不堪大任,不該擔任涉及高度機密的兩岸談判代表。

施明德表示,張顯耀案是第一個因可能是「共諜」而被革職查辦的案件,尤其張顯耀是馬政府主動揪出予以偵辦的對象,如果處理得當,最後不管張顯耀有罪無罪,都會顯示「馬英九不是賣台之徒」,政治上的意義非常重大。

他說,證明我方政府在和北京交手時仍有敵我意識,不是被收買的「共諜」和「共匪」在談判。

施明德表示,不管最後司法是否判決張顯耀有罪,都跟政治任命、長官信任無關。「長官的信任與否不需要法律依據」。當政府對談判代表有所懷疑時,當然要處置。政治上來說,馬總統百分之百有處置張顯耀的權力。

施明德表示,社會大眾、在野黨不應該因為藍綠惡鬥就逢馬必反、見獵心喜。

他說,以前民主進步黨多麼不信任中國國民黨談判代表,怎麼現在張顯耀一罵馬政府,在野黨就見獵心喜跟張顯耀站在同一陣線?

施明德說,社會上竟還有人覺得張顯耀案是馬王政爭翻版,實在太荒唐。立法院長王金平是立法院龍頭,對行政院、國民黨有所監督;然而掌權者不喜歡被監督,這是必然的事情。

施明德認為,馬總統與王金平之間有平行、制衡關係,但張顯耀跟中央政府是下對上的關係,怎麼可以拿來相提並論?顯見對張顯耀案的討論已經太失焦。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9000423-260102
施明德:辦張顯耀 顯示馬未賣台
2014年08月29日 04:10
朱真楷/台北報導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涉嫌洩密案爆發後,綠營呼籲馬英九總統應公開道歉。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昨日卻表示,張顯耀是馬政府主動揪出偵辦,如果處理得當,最後不管有罪或無罪,都會顯示「馬英九不是賣台之徒」;所以,在野黨不該因為藍綠惡鬥,就見獵心喜、逢馬必反。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前天呼籲,馬英九應就洩密事件向國人致歉,立院黨團方面,則準備成立調查委員會,延長攻防戰線。

施明德直言,馬英九真的是窮途末路了,無論做什麼,人民都不再相信。但,當政府接獲首席談判代表可能涉嫌洩密,就應該斷然處置,縱使不夠完美,然而為維護國家安全及台灣利益,是應該得到人民的支持。

施明德說,國共交流讓不少台灣人民感到不安,也有不少傳聞直指藍營高官幾乎已全被收買,且綠營某些人士也正在開拓和北京的利益涵管。但是,這種「賣台」之說,卻沒有證據,純粹是一種政治性的指控。

他表示,馬政府願意主動處理張顯耀涉嫌洩密,證明我方政府在與北京交手時,仍有敵我意識,不是讓被收買的「共諜」與「共匪」進行談判。儘管此事發展迄今,還不是蓋棺定論的時候,但有些事已經足以進行評斷。

施明德強調,張顯耀被革職後的反彈,不僅毀了馬英九的中國路線,更毀了張顯耀本人;一位高官竟會有如此反擊行動,令人震驚。他認為,政務官的去留完全取決於長官的賞識與信任,若被安排去職,自己只能摸摸鼻子走人,怎能說三道四、威脅牽拖?「張顯耀的躁動只暴露他個人年少得志,不堪大任。」

他也說,某些綠營的政客,只因為看見張顯耀反彈,就一改昔日批藍賣台的論調,大力「挺張反馬」,見獵心喜地把敵人的敵人視為戰友,完全忘了以前有多不信任「馬英九的談判代表們」,論政可以如此情緒和投機嗎?

施明德也質疑,有人將整件事視為「馬王之爭」翻版,更不倫不類。因王金平雄踞立院,讓馬英九無法完全掌控,但張顯耀算哪根蔥?別說馬英九,連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都不屑與張一鬥。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181778
2014-8-26 日間北檢傳喚三名陸委會處長作證,晚間十點三人自行抵達北檢,庭訊於凌晨兩點結束。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tina2008
SCFtw2

.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897545.shtml
張顯耀案夜訊陸委會3處長
【2014/08/27 聯合晚報】【聯合晚報╱記者王聖藜╱即時報導】 2014.08.27 12:48 pm

台北地檢署偵辦前海基會特任副主委張顯耀涉嫌洩密疑案,今天凌晨偵訊3名陸委會處長級官員作證,中午召集專案會議,偵查行動隨時啟動,近日傳喚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說明。

檢察官陳舒怡昨天晚間10時指揮調查局國家安全維護處將陸委會企畫處處長胡愛玲、經濟處處長李麗珍等3名處長帶到台北地檢署配合調查,偵訊到今天凌晨2時結束,要求3人具結證詞,諭令請回。

=========================================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827003127-260402
張顯耀案 北檢夜訊陸委會3官
2014年08月27日 12:50
蕭博文、陳志賢

台北地檢署偵辦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被控洩密案,昨日深夜10時以證人身分低調傳喚陸委會經濟處長李麗珍等3名陸委會官員,針對張顯耀被控洩露的重要機密補強資料,釐清張顯耀可能洩密的過程及範圍,訊問至今日凌晨請回。

北檢襄閱主任檢察官黃謀信說,承辦檢察官昨直接傳喚3名證人,並未透過調查局國家安全維護工作站,至於證人身分及訊問細節,涉及偵查不公開,不便回應。媒體詢問北檢今天是否仍有傳喚動作時,黃謀信低調說:「目前沒有聽說」。

據了解,遭傳喚的陸委會官員多屬經濟處,該處負責兩岸經貿、財金等重要業務;由於陸委會移送資料顯示張顯耀不僅涉嫌洩露兩岸談判底線,還涉及外洩一般公文;檢察官為釐清公文機密等級與內容,特地要求處長李麗珍等人到案作證說明。

=========================================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897566.shtml
張顯耀涉洩密 檢訊問3證人
【2014/08/27 中央社】【中央社╱台北27日電】 2014.08.27 01:03 pm

台北地檢署偵辦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涉洩密案,今天證實昨晚已訊問3名證人,訊後皆請回。

張顯耀25日主動到台北地檢署向承辦檢察官陳舒怡說明,他強調自身清白,沒有洩密,並以人格保證,沒做壞事也不會落跑,還主動給檢方手機號碼,強調會隨傳隨到,庭訊兩小時結束後離去。

檢方為了確保張顯耀未來到庭,以及偵查程序順利進行,將張顯耀限制住居並轉列「偵」字案被告,並整理相關卷證,後續不排除傳喚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等人作證。

台北地檢署發言人黃謀信今天證實,檢方昨晚訊問3名證人,訊後皆請回,至於證人身分及作證內容,涉及偵查不公開,無法對外說明。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8899139.shtml
張顯耀洩密案 檢傳喚陸委會3處長
【2014/08/28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張宏業/台北報導】 2014.08.28 03:06 am

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被控洩密案,北檢前天深夜以證人身分傳喚陸委會經濟處長李麗珍企畫處長胡愛玲法政處長葉寧,以確認張外洩的資訊是否屬於公務機密;據了解,相關證詞對張不利,檢方不排除約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查證。

據指出,李麗珍等人跟檢方證實,張外洩的機密事先都經過核定,並非事後亡羊補牢。檢察官昨天整理相關卷證並分析證人證詞,交叉比對張洩密的內容,近日將再傳張到案。

據調查,張顯耀在陸委會期間,涉嫌將陸委會「兩岸政策形成前的默契」、「陸委會對陸工作方針」等敏感業務透露給一台籍中間人,再由中間人傳達給大陸對台事務機構官員。

檢調確認,張顯耀與中間人及大陸官員三方彼此之間有長期單向聯繫的特殊模式,專案小組已掌握這三人洩密脈絡,發現除口頭洩密外,可能還有公文外洩之虞。

李麗珍、胡愛玲、與葉寧都是陸委會資深官員,他們與張顯耀共事兩年半,對於兩岸談判業務非常熟悉,檢方原本預定前天下午傳他們協助製作證人筆錄,但他們表示有公務在身,直到深夜下班才臨時決定赴地檢署協助調查。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8000393-260102
洩密案 疑涉馬習會、經貿
2014年08月28日 04:10
陳柏廷、蕭博文/台北報導

台北地檢署偵辦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洩密案,密訊陸委會法政、經濟及企畫等3位處長,從負責業務看,顯示洩密內容可能涉及「馬習會」、「兩岸經貿」等相關領域。由於主委王郁琦對內採「單線授權」模式,副主委彼此業務不重疊也不熟悉,為全盤清查洩密可能,預料檢方將再傳喚第二波,包括副主委層級。

近日將傳王郁琦說明

張顯耀周一主動到北檢說明後,檢方為釐清張在陸委會副主委的角色、職掌,26日深夜密訊經濟處長李麗珍、企畫處長胡愛玲、法政處長葉寧等3位陸委會一級主管。此外,檢方已把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列為全案關鍵證人,近日傳喚王說明所謂「工作疑點」為何?

張顯耀被拔官,外傳與執行「馬習會」業務不力有關;由於陸委會內部涉及兩岸交流事務,主要是企畫處、經濟處操刀規畫,因此才列為首波約談名單。

陸委會現除主委外,有3位副主委林祖嘉、施惠芬、及吳美紅,及7處:企畫、文教、經濟、法政、港澳、聯絡、祕書處,林祖嘉主管經濟與港澳,吳美紅管法政與聯絡。張顯耀離職前雖是負責全面、王郁琦第一副手職務,但仍偏重分管文教。

遭約談官員熟馬習會

承辦檢察官前天連繫陸委會經濟處長李麗珍等3名處長前來補充資料並配合李麗珍等3人工作時間,讓李麗珍等人晚間自行向北檢報到;檢方擔心消息走漏,選擇不指揮調查局國家安全維護工作站初訊,而由承辦檢察官直接在地檢署內訊問。

檢察官為釐清張顯耀是否洩漏兩岸談判底線,或外洩一般公文,庭訊中,要求李麗珍等人說明公文機密等級與內容,以及了解張顯耀卸任前是否對特定公文有不合常理的指示、調取,及卸任前工作有無異狀。

官員指出,北檢查洩密同時找來法政、企畫及經濟,顯示檢調鎖定洩密最可能相關事項為「兩岸經貿」與「馬習會」。因企畫處負責策略規畫、大陸情勢研判及政策研究、民調、與綜合業務,可說一旦層峰將「馬習會」重任交下,王郁琦必然先交特任副主委,隨後第一執行單位是企畫處,接著便是法政處;如果研究馬習會舉辦地點包括港澳可能性,則必然港澳處長找進來。

現任企畫處長胡愛玲過去是企畫處專員,如今包括「馬習會」或「兩岸互設辦事處」業務皆由胡愛玲等企畫處同仁執行。另兩岸經濟談判主要由經濟處長李麗珍統籌規畫,並對外說明。至於法政處長葉寧遭約談,外界推敲其業務可能涉及兩岸協議監督相關法律問題,因此特別約談他了解相關事宜。

約談行動剛開始而已

由於檢察官採取分別訊問,庭訊從前天晚間10時一路進行到昨日凌晨2時才結束。關於約談行動,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還是剛開始而已。

據指出,檢方目前採取「由下往上」蒐證步驟,鞏固基礎事證後近日將傳訊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釐清王之前對外宣稱張顯耀有工作上重大疑點並涉及資訊外洩等說法的內情。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5181738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