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每事報*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每事報*】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社會(國土保安)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09-10-19評論聯合報2009-10-11讀者投書〈「氣象預報準」 另一種理盲〉
2009/10/19 23:34 瀏覽3,435|回應11推薦5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雇貓
albert8888
tina2008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SCFtw2

.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堅決求去,引發了氣象學界對吳德榮的堅決支持,然後大官開始努力挽留吳德榮,卻又引發了自然科學專業人士以外的民間人士對氣象局的“預報文化”的訾評,這一篇由一位自由業人士所寫的〈「氣象預報準」 另一種理盲〉是很好的代表。

我姑且以這一篇報紙上的讀者投書代表大概的情況,也就是說作者是誰完全不重要,這位作者先前的觀點如何也完全不重要。

首先,這些不拿科學專業當一回事的人轉向了,從原先的主攻點【氣象局預報不準】全面撤退,而把原先的次要攻點【氣象局的預報文化顢頇落伍】搬上第一線,全面進擊。

氣象局最早被猛攻的原因就是“報不準”,尤其是“比CNN還不準”,所以不可原諒。這個主攻點當時就被自然科學訓練夠的人痛駁,這在中時和聯合報的網站上都很清楚。聯網編輯曾經推薦一篇自然科學學士寫的指責氣象局報不準的帖子,立刻被自然科學程度高的網友圍攻。吳德榮堅決辭職的消息在八日傳開,連氣象學界的頭面人士都出來聲援了,新任行政院長一天之內三次公開慰留,於是輿論開始轉向,連中時的十一日社論都轉向了,有美國的氣象學講座教授在十三日投書報紙推許吳德榮,同時痛貶CNN報氣象之爛之不專業。氣象局鹹魚翻生的真正原因是“正常的”自然科學專業人士以及高中自然科學老師能感受到吳德榮所承受的因理盲而產生的民粹式指責,這是感同身受,這是很容易的同理心代入,因為自然科學非常嚴謹而應用科技有極限,做得到的就是要做到,做不到的不能強求做到,任何人不能不拿颱風預報能力和業績在國際同行間頗受尊敬的專業人士的專業尊嚴當一回事,而且監察委員高鳳仙當天的評論充份顯示她完全是在以外行充權威,訾評盡心盡力服公職的高明的專業人士的專業表現,她犯了眾怒,犯了幾乎全臺灣的自然科學專業人士之怒。青年學子誰不力求有某種專業之長?最客觀最嚴謹的專業不是自然科學是什麼?吳德榮是“氣象狂”,帶領在國際間很有榮耀的氣象局預報中心有年,團隊和諧,戮力從公,平常找不出毛病,預報颱風的日子裡也雞蛋裡挑不出骨頭,那麼 -- 不管八八颱風的雨量預報得準不準 -- 誰有資格指責他呢?誰有資格指責他的氣象預報團隊呢?誰有資格向他們擲石頭?除了理盲暴民以及手上有媒體權力或御史權力的暴民領袖之外誰有資格? ^_^

輿論“瞬間”轉向了,實際負責氣象局預報業務的吳德榮從罪魁變成“氣象王子”,不滿意氣象局的人衹好轉而專門攻擊【氣象局的預報文化顢頇落伍】。他們的這個從妾侍之身扶正的攻點其實從一開始就有兩個大盲點。

氣象法規定全國的氣象預報或警報由氣象實務能力絕對最強也最全面的中央氣象局統一發佈,但是各電視臺都有所謂的氣象主播,繪聲繪影,民眾實際上聽到的氣象預報資訊差不多都是從這些人的嘴裡出來的,所以就算是氣象局的預報沒有用“人民聽得懂的語言”,氣象局有什麼罪過?電視臺僱用這些人當然不是請他們唸一遍氣象局發出來的預報稿,而且這些人是媒體人,其中大部份還是有氣象專業知識的媒體人,他們的職責正是用“人民聽得懂的語言”向大眾 -- 從都市到農村漁村山村 -- 傳播氣象預報資訊,所以這些非常不滿意氣象局的人是不是應該優先拿這些媒體氣象主播開刀呢? ^_^

另外,氣象預報資訊是預防氣象災害的基礎,但各級政府的防災機構(以及軍隊)才是國家機器保民護民的力量。這個力量的權和責都在那些機構和指揮部,而不在氣象局。這是很基本的道理。中央單位當然必須有能力充份消化理解由氣象局發佈的氣象預報或警報,從而開展預防工作,而且以行政院副院長和三軍統帥所擁有的幕僚參謀實力,這樣的充份消化理解應該而且必然像人吃飯呼吸一樣容易,所以這些看氣象局非常不順眼的人之攻擊【氣象局的預報文化顢頇落伍】是不是有點像拿“衣著不夠時髦”當成攻擊總統很爛很失職的理由? ^_^

這一篇看起來頗為有力的〈「氣象預報準」 另一種理盲〉很明顯是反擊,不過問題很多。除了我在上面概評這類言論時所觸及的以外,『問題出在氣象局的機關文化保守及老舊,提供的氣象服務多為測報數據,顯示的是已發生現象,是這一刻之前的分析,而非這一刻之後的預測,』這個批評充份顯示這位作者如果不是“理盲到”完全不懂什麼叫“氣象預報”就是“濫情到”根本是在誣良為盜。

這位作者的收尾之筆是『如果吳德榮的求去,能促使氣象局揚棄過去保守的機關文化,那吳德榮走得有價值;如果墮化為「其實氣象局預報準」,那才是真的理盲。』

首先,錢致榕“理盲”之語說的是“知識之理”,但這位作者這樣用,所指的就是“人情之理”,因為這位作者在文章前面提到:『交通部長毛治國說出氣象局「近年預報非常準」、「沒有報不準」之類的話,試圖留下吳德榮,』,但這位作者在幾句話之後接著說:『但如果他的走竟推論成「氣象局預報準」,那是另一種理盲。』,作者的自我矛盾、或者思維混亂、或者“為攻擊而攻擊”這就有點影子了,因為他又為“理盲”這個詞語加進了“違反客觀事實”(由『氣象局卻未能同步提升預報能力』此句可確知)這個實際指涉。無論如何,這位作者思維很不嚴謹。而且,【氣象局揚棄過去保守的機關文化】與【吳德榮的求去】不可能有什麼事理邏輯上的相干,所以『如果吳德榮的求去,能促使氣象局揚棄過去保守的機關文化,那吳德榮走得有價值;』不過是這位作者大力支持監察委員用國家機器的鐵拳打擊專業高明任職盡力的中級公務員之餘的自我感覺良好之語。

理盲在先,苦民所苦而至於濫情,這位作者所受的教育有缺陷,而且這樣的人不少,監察委員為什麼不去調查教育部呢? ╯∩﹏﹏∩╰


*****************************************************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187469.shtml
「氣象預報準」 另一種理盲
【2009/10/11 聯合報】【聯合報╱卓躬/自由業(台北市)】2009.10.11 04:08 am

留下「理盲」、「濫情」等對台灣社會的批評,氣象老兵吳德榮堅持求去。兩三天下來,一些自許清流之士接續批評台灣社會不尊重專業,逼走專業,理盲、濫情;甚至行政院長吳敦義、交通部長毛治國說出氣象局「近年預報非常準」、「沒有報不準」之類的話,試圖留下吳德榮,這些回應是項警訊。

吳德榮確實是位認真、敬業的公務員,他的堅持求去,也的確揭露台灣社會的一些問題,但如果他的走竟推論成「氣象局預報準」,那是另一種理盲。

毛治國「外界要求高於他們的能力所能提供的服務」這句話還算中肯,並不是台灣人民苛刻,而是氣象確實關係到民眾身家性命,尤其近年極端氣候益發加劇,而氣象局卻未能同步提升預報能力,當然會引起民眾的質疑與批評。

吳德榮與氣象局同仁的敬業社會理解,問題出在氣象局的機關文化保守及老舊,提供的氣象服務多為測報數據,顯示的是已發生現象,是這一刻之前的分析,而非這一刻之後的預測,這種「安全」的預報,無法因應極端氣候加劇下民眾的需求,也壓縮了民眾防災應變的時間。

去年澎湖寒害是個代表性的例子,二月上旬海溫劇降七、八度,養殖漁業受到重創是可預見的,氣象局手上有海溫變化資料,卻沒有提出任何預警,只是擺在網站被動地供查閱,試問有幾個漁民會上網查資料?如果氣象局發出預警,箱網養殖的海鱺,搬運船拖到東港、小琉球暖水域就不會凍死,寒害損失其實可以避免,損失得很冤枉,這當然怪氣象局的保守文化。

極端氣候的不可測帶給氣象人員新的挑戰,美國悟出了氣象預報要有「想像力」的重要,日本也有所謂「情境模擬」的覺醒,既然極端氣候暴雨加劇一定屢創新紀錄,那就不該等著套公式,應該要有想像力,及早、主動地預警,讓防災單位與民眾提前動作,這是必要的預報文化改變。

如果吳德榮的求去,能促使氣象局揚棄過去保守的機關文化,那吳德榮走得有價值;如果墮化為「其實氣象局預報準」,那才是真的理盲。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657872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2009-10-25] 再說說颱風氣象預報與"educated guess"
2009/10/25 20:31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albert8888
tina2008

.

https://city.udn.com/57039/3657880?raid=3664891#rep3664891
再說說颱風氣象預報與"educated guess"
發表地點:政治社會》公共議題》青春鐵馬向前行
發表時間:2009/10/25 20:00

現在主要的東亞颱風專業預報機構有七家,南韓、日本、美國(海軍)、大陸、香港、臺灣、菲律賓,當然都是各國的中央公務機構(美國海軍情況特殊,例外),這裡面目前預報能力最強的是日本氣象局、美國海軍氣象局、和臺灣氣象局。日本的人口數、經濟規模、財力、和科技能力都遠在我們之上,美國在這些方面更不用說,美國海軍有長期的全球實測數據和預報經驗,這是別的競爭者連夢也不要做的優勢,但是我們的氣象局至少近年來在東亞颱風路徑方面的預測已經開始略微領先了。

颱風預報有三個基本內容:路徑、風力、雨量,最容易預報的是風力,其次是路徑,最難的是雨量,尤其是超大豪雨,因為影響因素太多而且實際情況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大變。攜帶水氣充足的颱風停著不動,下面就是大雨不停,瞬間成災,這樣的颱風如果在外力牽引之下轉個小圈子回來,地上就完蛋了,這種情況下的預報重點無疑是路徑預測,這非常難。颱風範圍如此之大(看任何一張以颱風雲團為中心的衛星雲圖都能得到這個概念,這種雲圖在颱風來的時候大眾傳媒每天都大量提供),臺灣島如此之小,路徑預測稍微失誤就可能把豪雨範圍從臺灣島東部誤報成臺灣島西部,或者反過來。大自然在劇烈攪動,活動範圍和活動量都太大,牽引的外力如果不止一個,在它的實際內部情況最不可知的這個階段,這是氣象局的人才最絞腦汁的時候,這時候非常依賴"educated guess"。educated guess是個非常"有文化"的詞語,不是亂猜,不是碰機率,這樣的推斷和猜測憑的是充足並且適當的知識基礎,而在絕大多數實際事況裡事實上包括推斷者的聰明才智,也包括他的經驗。educated guess這個詞語在英語國家的高中生不算生僻,在臺灣唸到社會科學碩士班也應該會了。"有知識的猜測"這個詞語是個概念,也是知識。唸到大學程度卻很不屑氣象預報專家不過是碰機率的人,這不是"過於無知欠學"就是"反智"。 ^_^

有自然科學基礎的人碰到有科學內容的新聞報導自然會注意,而且通常能輕易地理解,自然地吸收,連初中自然科學課堂上所學到的基本常識都忘光的人可能看了五十年的新聞還是缺乏對颱風的基本科學認識,到後來這兩種人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差距變得太大,碰到八八水災死人這麼多,那些沒有基本自然科學知識卻道德崇高與民同苦的記者、名嘴、和網路論政者發飆大罵氣象局是難免的,不過這主要是教育問題,是我們的基礎科學教育系統對學生的要求不紮實,這是那些愚蠢的石器時代煎茶委員應該努力的地方。 ^_____^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664919
[2009-10-24] 白癡也還是會進步的
2009/10/25 20:23 推薦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白癡也還是會進步的
https://city.udn.com/57039/3657880?raid=3663791#rep3663791
發表地點:政治社會》公共議題》青春鐵馬向前行
發表時間:2009/10/24 21:38

〈碰機率的「專業」氣象局主任與「碰機率」的「科學家」………〉

如今聯網知名的那位科學白癡今天又貼了一則白癡帖,我在推薦頁面看到了這個標題。當然,是白癡自己推薦的,正如爛詩人向來珍視自己嘔心瀝血而成的爛詩~~~ ╯∩﹏﹏∩╰

光看這個標題,這永遠與愚民同在的白癡就是個不吝於獻寶的假卞和。

在【國家氣象專門業務機構預報氣象】這件事裡“機率”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每次預報是否準確的或然率,另一個是長期準確預報次數在長期總預報次數中所佔的比率。正確的用法是前者。後者是事實上預報準確的比率。如果不考慮預報工作資金投入的種種實際情況,前者在理論上因所預報的項目而異(如降雨難於颳風,颱風難於日常),在實務上則與預報機構的專業能力有關(如臺灣強於菲律賓),但與當次預報的種種實際情況(如種種儀器失常或人員表現失常或怠惰)無關,後者抹平了一切,是預報機構所長期實際表現出來的預報能力的綜合指標,但在概略談論的時候後者的數值可以充為前者的數值,沒有什麼大妨礙。

一個六面骰子擲出去之後每一面朝上的機率都是六分之一,這是純粹的數學機率。這個數值理論上是六分之一,在人類社會的長期賭博實踐裡也是六分之一,我們當次預報這種數值的時候報出六分之一這個數字就能保證預報準確,不過這種預報與預報某人某次打八圈麻將會贏還是會輸當然完全不同。久賭必輸是指一般人,有人打麻將是常贏的,因為他聰明、記牌能力好、技巧高、經驗足、又冷靜,所以他贏錢的長期統計比率比五成高很多。氣象預報專家除了擁有大氣物理流體力學數值模擬這些專業科學素養和儀器量測資料之外還有點像這種麻將高手,我們人類社會跟天氣打麻將不依賴吳德榮這種雙料高手還能依賴什麼人?依賴因人成事為全球各地算天氣命的CNN氣象主播嗎? ╯∩﹏﹏∩╰

這白癡到今天還在吹捧CNN貶薄吳德榮,甚至諷刺氣象預報這個行業的科學家是在“碰機率”,不過馬迷弄臣這些罵詞近來好像比較不常說了,所以大家看到白癡也還是會進步的~~~ ^+++++^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664911
[2009-10-22] 石器時代報氣象
2009/10/25 20:19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石器時代報氣象
https://city.udn.com/57039/3657880?raid=3661330#rep3661330
發表地點:政治社會》公共議題》青春鐵馬向前行
發表時間:2009/10/22 20:54

跟基本知識不足的人實在沒什麼好說的。

光說下雨不下雨,呆子瞎說說對了的機率也是五成。固定地點瞎說說上三百六十五天說對了的總機率就是五成,一百八十天說對了,另外一百八十天說錯了,就這樣。

氣象局就固定地點預報下雨不下雨,說對的機率就高得多,高到七成八成,但是沒說對的那一百天裡就會被呆子咒罵報不準。碰巧這一百天裡有一天大雨成災,氣象局的房子就會被呆子集團拆掉當柴燒,然後呆子集團每天自己預報明天下不下雨,當然報對的機率還是五成,不過呆子很爽,因為再也不受氣象局專業傲慢的鳥氣了。 ^+++++^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664909
【吳德榮辭職事件】中國時報2009-10-24報導〈準確預報盧碧轉向 我領先各國〉
2009/10/25 01:36 推薦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3089+112009102400123,00.html
準確預報盧碧轉向 我領先各國
2009-10-24 中國時報 【李宗祐/台北報導】

     本周三之前,各國氣象單位均預測盧碧颱風會繼續朝菲律賓北部海域接近,通過巴士海峽之後,再進入南海。但中央氣象局卻在當天下午率先改變原本預測,「大膽」研判盧碧會在廿五日從原本的西南西轉向東北前進,關鍵在於該局認為北方低壓系統有足夠的力量牽引盧碧在台灣東南部海域逆轉前進。

     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林秀雯指出,各種數值模擬預測系統對盧碧颱風的路徑預測,原本就呈現兩派看法。第一派認為盧碧通過菲律賓北部海域以後,會持續偏西移動、進入南海。各國氣象單位直至本周三上午,也都認為這樣的可能性最高。第二派則認為,盧碧在接近菲律賓東北部海域後,會受到北方低壓牽引,從偏西移動轉向東,在台灣東南部海域再偏北前進。

     各國氣象單位原本都認為,這個北方低壓系統只會讓盧碧在通過菲律賓北部海域時,牽制讓其減速,甚至在原地滯留打轉,最後還是會被底層的東北風「吹」著向西走。周三上午,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數值模擬預測系統率先推算出北方低壓系統不但有足夠力量拉盧碧轉向東北,中午過後陸續有越來越多預測系統跟進。

     氣象局周三下午對於是否要率先調整盧碧路徑預測,不但考慮很久,甚至還曾懷疑數值模擬預測系統出現「跳躍過度」。最後經颱風小組開會討論後,準備退休的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綜合大家意見,毅然決定改變路徑預測。對於近來飽受抨擊預報失準,二度被監察院糾正的氣象局而言,此次領先各國準確預報盧碧路徑,不但為該局扳回面子,也為吳德榮的預報生涯畫下完美句點。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664041
【吳德榮辭職事件】中廣2009-10-23報導〈吳德榮最後一役 盧碧路徑大敗老美 率先預報大轉彎〉
2009/10/25 01:27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SCFtw2
tina2008

.

http://www.bcc.com.tw/news/newsview.asp?cde=1001484
吳德榮最後一役 盧碧路徑大敗老美 率先預報大轉彎
中廣新聞【2009/10/23 16:47 報導】(彭群弼報導)

中颱盧碧的路徑出現戲劇性變化,背後負責操刀的是即將退休的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週三下午,氣象局率先將預報路徑做大幅修正,預估中颱盧碧將出現戲劇性的大轉彎,從台灣東部外海遠離,威脅大為降低。一天之後,各國紛紛跟進,就連引用美軍資料的CNN也報導各國路徑預測的差異。兩天之後,各國紛紛參照台灣的版本修正,就連美軍也在預報的文字資料中提及路徑會轉向的趨勢。事實上,芭瑪颱風也出現180度大轉彎,台灣也是領先。可惜,外界卻忽略台灣兩度在預報上領先。對此,吳德榮表示:數值資料雖然模擬出路徑可能調整,但調整的時機需要人為的主觀判斷,經驗需要長期累積。

可能是公務員生涯最後一次預報颱風,即將退休,正在休長假的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這幾天都窩在氣象局看資料,參加預報討論會,並再度發揮「二枚腰」的功力,率先在週三下午發佈路徑將大轉彎的調整。

原本各國的氣象機構都認為:盧碧颱風以偏西的路徑通過呂宋島北方陸地,進入南海,而吳德榮在週一可能是最後一次為行政院長吳敦義簡報時用的就是這個版本。

不過,秋天的颱風變數多,週三下午,吳德榮參照歐洲等幾個數值預報模式的資料之後,決定大幅修正盧碧的路徑,來一個超過九十度以上的大轉彎,從原本的向西,轉而往北修正,並進一步修正往東北,朝台灣東部外海通過遠離,如此一來,共伴豪雨威脅的時間以及強度,都會大幅減輕,甚至對於已經「連中三元」的菲律賓,更有著完全不同的結果,等於是盧碧到了門口卻不進門離開!

台灣修正之後,鄰近的香港也修正路線,但預期北轉的時間較早,至於包括韓國,美軍,菲律賓,中國大陸都持續原有路徑,週四開始,台灣媒體最喜歡參考的美國CNN有線電視新聞網,在天氣預報的片段中,氣象主播也仿效台灣媒體早年的做法,將各國的路徑都畫出來,強調「只有台灣」跟人家不一樣,路徑是「各奔東西」,美軍及菲律賓都堅持盧碧會造訪呂宋島。

一天之後,似乎各國的專家都紛紛閉嘴,並且參照台灣的預報模式修正,這也是繼芭瑪颱風之後,台灣再度於颱風路徑預報上領先他國。至於始終不願意修改的美軍,預報圖上硬是讓盧碧颱風煞車,等在呂宋島北方近海,但文字預報資料裡卻透露可能大轉彎的現象。被台灣媒體一度捧上天的外國媒體不知這一回要如何自圓其說。但可以確定的是,「吳式預報」的領先恐怕不是「超級」兩字可以形容。

對此,吳德榮低調表示:數值預報雖然提供了一些方向,但是需要人為主觀的判斷,特別是轉彎的時機,以及造成轉彎的外在環境的條件研判。台灣可以領先,預報經驗及能力的持續成長,恐怕比預報時搞噱頭,弄花俏來得更重要。

少了「吳式預報」的功力,未來氣象局的預報是否只剩下跟電子媒體氣象美女主播一樣的口語化?有待觀察。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664034
[2009-10-24]【*每事報*】城市最新公告~~~
2009/10/24 18:20 推薦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每事報*】城市最新公告~~~
https://city.udn.com/57039/3657880?raid=3663596#rep3663596
發表地點:政治社會》公共議題》青春鐵馬向前行
發表時間:2009/10/24 18:00

*

本欄主帖之下連結現況~~~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657880
引用者清單(2)
2009/10/24 15:31【天與地之間的塵埃】今早(2009-10-24)拉的引用果然又被老羅刪除了。刪除
2009/10/20 16:35【天與地之間的塵埃】在證據論點皆已被駁斥的情況下,還好意思繼續視若無睹地支持著自己的偏見,可不可恥啊你們!?刪除

--------------------------------------------------------------------------

【*每事報*】城市最新公告~~~

https://city.udn.com/1030/board#cb26344

【*每事報*】城市為舊貨倉庫,因此禁止敵對者連結攻擊帖到【*每事報*】城市帖下。
重要性:SCFtw2  2009/10/24 17:45

.
【*每事報*】城市這兩三年來早已被市長SCFtw3 (= SCFtw2)定位為並利用為個人收藏舊貨的倉庫,此事早已經市長在各處聲言多次。今後凡發現有敵對者用帖下連結的方式連結自己貼在他處的攻擊帖到【*每事報*】城市的帖下攻擊市長,一律立即刪除該筆連結或立即將該連結者置入本城市黑名單。今日發現第一例,已刪。特此公告。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663614
【吳德榮辭職事件】中國時報讀者投書2009-10-20黃俊儒〈笨蛋,問題不在氣象口語化〉
2009/10/24 17:29 推薦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102000480,00.html
笨蛋,問題不在氣象口語化
2009-10-20 中國時報 【黃俊儒】
(作者為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通識教學中心副教授)

     在幾經波折之後,監察院終究還是對氣象局提出了糾正。只是在監察院所認為的主要原因中,有個十分值得玩味的理由:就是認為氣象局沒有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庶民知識」,因此降低了預警效果,要求氣象局應針對氣象預報進行「口語化」及「平民化」。

     首先,台灣的氣象新聞不夠「平民化」與「口語化」嗎?

     其實,台灣各種天氣數據的提供單位雖然是氣象局,但是卻有眾多的媒體在協助「傳遞」與「轉譯」的工作。例如各大電子媒體常常在颱風未登陸前就已四處進行SNG連線,颱風來時,年輕記者更是被派去上山下海捕捉驚悚畫面,這些難道不是在幫助民眾早些「身入其境」,而這樣的氣象「平民化」工作難道還不算落實嗎?

     過去,曾發生有二○○二年辛樂克颱風襲台的一連串烏龍報導案例,當時因為包括「滔天巨浪」、「樹會連根拔起」…等誇大形容詞充斥在各大電子媒體中,之後引發颱風假錯亂的爭議。這樣的狀況是很「口語化」,但卻也伴隨著副作用。「口語化」的氣象報導,在台灣從來就不缺,就怕氾濫。

     其次,對氣象局而言,氣象口語化後就可減少挨罵嗎?或許需要先考量,氣象「口語化」究竟可解決什麼問題。

     如先前報載,為因應監察院糾正,氣象局已開始嘗試在網站中做改變。例如將過去的專業化陳述語句改成「有時仍可看到陽光露臉」、「外出也要記得攜帶雨具」、「早出晚歸也要穿件薄外套」…等用語。沒錯,是很親民討喜。

     但是如果真遇到颱風狀況,就算把「雨量一千釐米」改成「低窪地區民眾快點逃命」,最後氣象局要面對的終究還是預測結果正確與否的問題。「結果對了」,掌聲四起,又是兢兢業業,又是勞苦功高;「結果錯了」,同樣再來糾正一次,繼續被推作輿論及情緒的祭品,冷不防再被冠個「危言聳聽」。偏偏現代科學原本就有其侷限性,任誰也無法擔保氣象預測的萬無一失。這是氣象預測中永遠避免不掉的風險,更何況適值全球氣候變遷劇烈的此時。

     如果這種「本質性」的問題癥結永遠不被討論,而老是在後端的「裝飾性」問題上打轉,不知氣象局能否「成功地預測」自己下次會不會再重複地被修理一頓?現代科學與氣象預測背後,都同樣有個很長的故事,但是被搞壞行情與胃口的媒體、民眾與官員,卻往往沒有耐心去理解與釐清。

     「如果氣象預報得精準些,那麼應不會有官員跑去理髮與吃大餐…」、「如果氣象預報可以口語化與平民化一點,應就不會再挨罵…」。這就是我們的教育與我們的社會:對於複雜問題,我們永遠只企求一個簡單、素樸、立即與速成的答案。我們的監察院如是,我們的氣象局如是。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663554
引用者清單(1)
2009/10/24 17:48 【天與地之間的塵埃】 重點不在於「口語化」「親民」,重點在於氣象局「能力不足」卻自認為是「唯一專業」。
【吳德榮辭職事件】聯合報讀者投書2009-10-20劉廣英〈颱風又來了 氣象試試廣告化〉
2009/10/24 17:19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SCFtw2
tina2008

.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203524.shtml
颱風又來了 氣象試試廣告化
【2009/10/20 聯合報】【聯合報╱劉廣英/中國文化大學理學院院長(台北市)】 2009.10.20 03:59 am

盧碧颱風又逼近了,我們準備好了沒?

首先,颱風警報單改善沒?氣象局在八八水災期間專業上並無問題,但有些措施應即改善。其中最大者應為改善颱風警報單內容,與提升豪大雨警報之顯著性。

不過,將颱風警報單都改成口語化並不見得妥當,官文書的基本模式仍以保留為宜,但建議將現行颱風警報單分為兩種,一種為提供公務部門之公報,以條例式表現為佳,不需要花俏;但另外應製作一種專供社會大眾使用之宣導式颱風報告單,應盡量採用廣告手法,以生動並能凸顯重點最好,宜邀請學者、媒體人、廣告人,以及氣象局決策人士組成工作小組共商之。新颱風已在眼前,氣象局準備好沒?

其次,暴風與暴雨範圍是否分開標示?颱風之強風與暴雨經常並不在同一半徑內,暴雨發生區與颱風警報單上半徑圈常有位置上的差異,顯然有分開標示之必要。

事實上,台灣的建築物品質很高,只要沒蓋在具淹水與土石流的危險地區,颱風前先把門窗處理好,風的危害並不大,豪雨倒反而會淹到。尤其是颱風與東北風形成之「共伴環流」,以及「颱風尾」所帶來之西南氣流與豪大雨,都會與颱風警報單上所繪半徑圈,相去很多,不是另加「豪雨特報」所能代表,應有更好的方式,以讓社會大眾一目了然。新颱風已在眼前,我們要展示新風格了嗎?

第三,警報到某種階段時能否落實簽回條制?國家防災中心發送之颱風警報單與豪雨警報單等相關資料,各下游單位收到後均須簽署回條給該中心,曾受到某些單位的反彈。但由莫拉克經驗,傳真回條可使責任明確,更讓地方首長不至於漏掉重要訊息。建議氣象局在傳報系統中設定回覆步驟。不知道面對本次颱風,可要落實執行?

第四,能否建立健康的「可承受度」認識?預報不是實況,但生命確是無價,兩者如何搭配對我們最有利,是當機立斷之依據。氣象局應提高預報之及時性,以減少空遷率,但大眾更需認知生命至上,因而即使付出時間與勞力,也不必計較。面對又一次颱風,如果再需要遷一次,千萬不要遲疑。這種健康思維建立了沒?

最後,建立專業責任制並提升氣象局位階與預報員地位,刻不容緩。以前我任職空軍,一度是國軍颱風警報官,只要我簽下的警報單,全軍一體遵行,沒有折扣。整個基地飛機全上綁,甚至移場(飛到不受颱風影響機場),工程非小,但專業從不被忽視,為國家保住之資源,決非少數。企盼氣象局有此「專業的傲慢」!颱風又臨近,氣象局能成為氣象上的「一言堂」否?

「盧碧」虎視眈眈,企盼莫拉克的殷鑑,與配合芭瑪的演練,能讓我們應付得體,無災無難。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663543
【吳德榮辭職事件】中國時報2009-10-20報導〈辛在勤:找氣象妹妹教預報〉
2009/10/24 17:09 推薦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3048+112009102000036,00.html
辛在勤:找氣象妹妹教預報
2009-10-20中國時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日審查中央氣象局九十九年度預算,一毛未刪,但審查過程很嗆辣!嗆的是,立委葉宜津抨擊監院對氣象局提出糾正案,是權力的傲慢。辣的是,氣象局長辛在勤說要邀請「氣象妹妹」(電視台女主播)幫預報員上課。

     葉宜津強調,監院兩度糾正氣象局全是因為馬英九總統都把災情怪罪於氣象局預報失準,害民眾聽不懂颱風警報,馬總統也在海上颱風警報發布後,跑去幫人證婚;劉兆玄還去理頭髮;薛香川還去吃豪華晚餐。葉宜津調侃說,「以後要怎麼才看得懂?我建議把輕颱用可以去證婚來說明;中颱可以去理髮;強颱可以去吃豪華稀飯。這樣就可以把專業知識變成庶民知識。」面對立委聲援,交通部次長葉匡時和氣象局長辛在勤均表示,會盡量說清楚。

     覆立委黃偉哲質詢時,辛在勤脫口說出:「我們說不定可以找『氣象妹妹』來溝通,汲取她們的經驗,融入我們的專業。」此話一出,在座立委當場竊笑,主席楊麗環馬上說:「什麼是『氣象妹妹』要講清楚…」辛在勤立即澄清「是電視台的氣象主播」。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663533
【吳德榮辭職事件】聯合報2009-10-20報導〈氣象局解釋雨量 立委「霧煞煞」〉
2009/10/24 17:04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203466.shtml
氣象局解釋雨量 立委「霧煞煞」
【2009/10/20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2009.10.20 05:26 am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提早退休為社會投下一顆震撼彈,昨天餘威持續發酵,不僅吳揆當面留人,下午立法院審氣象局預算,原本「砍預算不眨眼」的立委,甚至出現「要五毛給一塊」的罕見場景。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早上臨時決定到氣象局聽取盧碧颱風簡報,是閣揆在尚未發布颱風警報前就聽簡報首例。「對氣象預報狂熱」的吳德榮雖在休假,昨天仍到氣象局了解盧碧颱風的情況,由他為吳揆簡報。

簡報完後,吳敦義當面慰留吳德榮,認為吳還年輕,經驗正值成熟階段,應該為民眾多做一點事;但吳德榮笑而不答,吳敦義接著說,最後還是應尊重吳德榮本人。氣象局局長辛在勤說,吳德榮的退休意願並未打消。

氣象局預算在立法院不但沒被刪,甚至有立委嫌氣象局編得太少。國民黨籍立委蔡錦隆質疑,氣象局預算只編列了十七億多,「技術、設備真的能保障台灣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嗎?」他甚至說,氣象局預算再編五倍、十倍都不為過。

雖然氣象局努力要讓「氣象專業口語化」,但昨天在立法院,氣象局解釋雨量預報的準度,還是讓在場立委聽得「霧煞煞」。辛在勤為目前氣象局的預報成績打八十五分,但認為口語化表達仍待加強。

氣象局有意請專家學者和媒體傳授預報員溝通技巧,辛在勤說,雖然有人開玩笑建議氣象局請「氣象美眉」(電視台漂亮的氣象主播)來報,但他認為氣象局仍應堅持專業的權威性。

【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盧碧颱風可能來襲,內政部長江宜樺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時強調,如果他再次進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各單位的輪值人員是否已固定。

針對以往各單位派駐災害應變中心人員,多以數人輪調方式到場,江宜樺曾嚴詞批評。他說,如此輪值方式會影響命令傳達,各部會應固定派一批輪值人員,比較容易進入情況。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173&aid=3663528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