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字曾經於2002-6-7以SCF網名貼在大陸的【愛樂人走四方】網站,
http://www.bh2000.net/bbs/all/track.php?cdb=musicbbs&id=4159
後來於2004-9-8以SCFmusic網名貼在聯網的【浪漫的南美風情】城市。
https://city.udn.com/3309/1042627
*****************************************************
關於某些嚴肅音樂作曲者對商業大眾歌作曲者的歧視
SCFtw2
2000-9-28, 2000-9-29.
作為藝術品,歌當然首先有好壞或者水準高低之分,而流行歌/藝術歌基本上衹不過是性質歸類。
在這五十年來的臺灣,頗有一些音樂學院/音樂系出身的作曲家看不起商業大眾歌和它們的作曲者 --『流行歌衹是一條旋律而已』、作曲者『充其量是個寫旋律的人』。
優秀的交響樂和室內樂作者首先必然有非常高明的用變奏和配器的方式來發展出色的主題旋律的作曲功力,其次必然有能賦予整個曲子動人的意境或風韻的音樂感,然而呈現強大的精神力量或邃遠的精神深度的超級作品即便在超級作曲家也衹是偶然一現(如舒伯特的鋼琴三重奏Op. 100 [D. 929]的慢板樂章、貝多芬的〈Leonore Overture No. 3〉、馬勒的《復活》的終樂章)。貝多芬的管弦作曲老師Albrechtsberger當年是個旋律出色的名作曲家,今天誰重視這個名字?著名的歌劇無一不以作曲家之名傳世;足以流傳千古的那些詠嘆調中有哪幾首的唱詞入得名詩之林?比例很大的藝術歌的原配鋼琴伴奏其實一點也不出色;舒伯特藝術歌的鋼琴伴奏譜跟他的鋼琴獨奏曲譜怎麼能比呢?從前,一首民歌的曲調如果廣受喜愛,當地大眾會任意換詞來唱它;現在,得到精彩的伴奏譜的精彩民歌多極了。旋律動人的商業大眾歌可以在重配更好的樂團伴奏譜之後更受歡迎;旋律尋常的藝術歌根本就是死路一條。
在唐末五代之時,職業樂人擬出種種歌調,為每一種歌調訂下合適的唱詞所必須遵循的句數句長和音韻方面的規矩。雖然歌調在創造力強的職業樂人手裡可能改動而有音樂才華的文人也可以自己度曲,宋詞本質上都是“奉旨”而填的歌詞。而不管怎麼樣,宋代的詞牌曲調配上像樣的宋詞照現在的標準應該算是藝術歌。柳永所填的詞在宋詞裡雖然稱不上第一流,當年可是『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我上初中的時候在國文課本裡讀過柳永的那闋〈雨霖鈴〉-- 但是在二十世紀下半葉除了大學國文系的師生之外能歌宋詞的人有幾個?加拿大當代名詩人Leonard Cohen的旋律功力吉他功力和嗓子都鴉鴉烏,偏偏有很多英語世界的雅痞和通曉英語的非英語世界雅痞以聽他一手包辦的歌為享受。我不相信五十年之後全新的下一代英語世界知識人(learned people)中的絕大多數曉得曾經存在過一個蠻會寫詩的叫Leonard Cohen的加拿大人的途徑會是自己播放他的唱片。
作曲科班訓練精良、文采斐然、分析起西洋古典音樂名曲的動人處讓我激賞歎服的戴洪軒歎息於自己創造不出侯德健〈龍的傳人〉那樣能激動人心深處的歌。受過作曲訓練、擔任過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而且擁有一副不壞兼且受過聲樂訓練的抒情男高音歌喉的李泰祥在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比較清楚之後終於承認自己最好的音樂作品乃是就著暢銷作家三毛(陳平)的一篇自剖性短韻文所譜的商業大眾歌〈橄欖樹〉。
時運不濟在所多有,曲高和寡人世之常,這些方面的情況自有歷史評斷。以寫聖樂為主的巴赫死後默默無聞了一百年;一開始就寫出〈And I Love You So〉、〈American Pie〉、〈Vincent〉、和〈The Grave〉的寫歌人(songwriter)兼好歌手兼好吉他手Don McLean出不了幾張唱片就走投無路了;莎士比亞寫的那些千古名劇當年就是極賣錢的商業大眾戲;一直到最後的三幾張唱片才談得上有像樣的藝術水準的Beatles名至爵士利至鉅富。
貝多芬的一百多號大小作品基本上至不濟也是奧運銅牌的水準,而現在我們比較常聽到的莫札特作品 -- 在絕對數量上實在已經夠多了 -- 基本上都是從沙裡淘出來的金。我第一次聽就懶得聽完的中國藝術歌太多,看不起商業大眾歌的那些臺灣學院作曲家能不能留下一塊銀子我是有些懷疑的。
*****************************************************
.